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和精密橡塑设备加工设备和模具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橡胶压辊装置。
背景技术:
橡胶传送带有耐热带、耐磨带、耐灼烧带、耐油带、耐碱带、耐碱带、耐热带、耐寒带等特性,主要用于各矿山、冶金、钢铁、煤炭、水电、建材、化工、粮食等企业的固体物料输送。在橡胶传送带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压辊机,将橡胶压制展延成一定厚度和表面形状的胶片,在橡胶压制压制过程中,橡胶受压会变形,需要对橡胶边缘进行切边处理,而切割过程不断的有大量边角料排出,传统方式直接排落在地面上不仅影响机器洁净度,而且堆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影响加工的正常进行,品质受到伤害,这些边角料有时会粘连在一起,有可能缠绕机械,引发故障,影响正常生产。
因此,发明一种橡胶压辊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胶压辊装置,通过设有引导辊,引导原料进入壳体加热,在整合滚子作用下,橡胶带整齐规范的进入挤压辊进行挤压延平,电机传动连接挤压辊,使挤压辊均匀挤压橡胶带,橡胶带经过调节好的刀轮处时,刀轮对橡胶带进行切边处理,切断刀片对边角料进行分割切断,使碎料掉落在传送带表面,引导从滑道滑进收纳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橡胶压辊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顶部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加热块,所述加热块顶部设置有加热通道,所述加热通道顶部设置有引导辊,所述加热通道两侧均设置有整合滚子,所述壳体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侧设置有三个挤压辊,三个所述挤压辊一端均设置有电机,所述支撑架一侧底部设置有对称分布的两个滑杆,所述滑杆底部外侧设置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与滑杆通过第一螺丝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套一侧均设置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之间设置有量杆,所述量杆外侧设置有成对分布的刀轮,所述刀轮一侧设置有切断刀片,所述刀轮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与量杆通过第二螺丝固定连接,所述量杆底部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一端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底端设置有收纳箱。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远离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表面设置有通孔槽,所述通孔槽两侧均设置有滑槽,两个所述支撑块之间设置有压合辊,所述压合辊两端贯穿通孔槽,所述压合辊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外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槽匹配,所述通孔槽顶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滑块之间设置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凸台表面设置有凹凸波纹,所述压合辊外表面设置有波纹凸条,所述凸台与压合辊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刀轮与挤压辊相匹配,所述切断刀片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切断刀片均匀设置在刀轮一侧。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远离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传导辊,所述传导辊顶部设置有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有引导辊,引导原料进入壳体加热,在整合滚子作用下,橡胶带整齐规范的进入挤压辊进行挤压延平,电机传动连接挤压辊,使挤压辊均匀挤压橡胶带,橡胶带经过调节好的刀轮处时,刀轮对橡胶带进行切边处理,刀轮与挤压辊匹配使量杆带着第二滑套转动,从而使切断刀片转动,四个切断刀片能够及时有效的切断边角料,防止边角料过长缠绕机器,碎料掉落在传送带表面,由传送带引导进入滑道并滑进收纳箱,便于回收使用,有利于保证机器洁净度,减少杂物堆积对产品加工造成的影响;
2、通过设有加热块,配合引导辊加热橡胶带,便于橡胶带的挤压变形,凹凸波纹和波纹凸条分别作用于橡胶带两侧,使橡胶带两侧出现防滑条纹,便于橡胶传送带的生产制造,滑块两端在两个滑槽内部滑动,固定块与滑块均与弹簧固定连接,压合辊在第二轴承内滚动,配合凸台压合橡胶带,弹簧收缩压合辊在通孔槽内滑动,防止过度挤压损坏橡胶带,通过传导辊给橡胶带提供动力,使橡胶带绷直,风机输出端朝向橡胶带,风机工作使橡胶带快速降温,有利于优化工序,减少生产时间,提高传送带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挤压辊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刀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机架、2壳体、3加热块、4加热通道、5引导辊、6整合滚子、7支撑架、8挤压辊、9刻度表、10电机、11滑杆、12第一滑套、13第一螺丝、14第一轴承、15量杆、16刀轮、17切断刀片、18第二滑套、19第二螺丝、20传送带、21滑道、22收纳箱、23凸台、24支撑块、25滑槽、26压合辊、27第二轴承、28滑块、29固定块、30弹簧、31波纹凸条、32传导辊、33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橡胶压辊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顶部设置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加热块3,所述加热块3顶部设置有加热通道4,所述加热通道4顶部设置有引导辊5,所述加热通道4两侧均设置有整合滚子6,所述壳体2一侧设置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内侧设置有三个挤压辊8,三个所述挤压辊8一端均设置有电机10,所述支撑架7一侧底部设置有对称分布的两个滑杆11,所述滑杆11底部外侧设置有第一滑套12,所述第一滑套12与滑杆11通过第一螺丝1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套12一侧均设置有第一轴承14,两个所述第一轴承14之间设置有量杆15,所述量杆15外侧设置有成对分布的刀轮16,所述刀轮16一侧设置有切断刀片17,所述刀轮16的轴心处设置有第二滑套18,所述第二滑套18与量杆15通过第二螺丝19固定连接,所述量杆15底部设置有传送带20,所述传送带20一端设置有滑道21,所述滑道21底端设置有收纳箱22,引导辊5引导原料进入壳体2加热,在整合滚子6作用下,橡胶带整齐规范的进入挤压辊8进行挤压延平,电机10传动连接挤压辊8,使挤压辊8均匀挤压橡胶带,橡胶带经过调节好的刀轮16处时,刀轮16对橡胶带进行切边处理,刀轮16与挤压辊8匹配使量杆15带着第二滑套18转动,从而使切断刀片17转动,四个切断刀片17能够及时有效的切断边角料,防止边角料过长缠绕机器,碎料掉落在传送带20表面,由传送带20引导进入滑道21并滑进收纳箱22,便于橡胶材料的回收使用,有利于保证机器洁净度,减少杂物堆积对产品加工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7远离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凸台23,所述凸台23两侧均设置有支撑块24,所述支撑块24表面设置有通孔槽,所述通孔槽两侧均设置有滑槽25,两个所述支撑块24之间设置有压合辊26,所述压合辊26两端贯穿通孔槽,所述压合辊26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轴承27,所述第二轴承27外侧设置有滑块28,所述滑块28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槽25匹配,所述通孔槽顶部设置有固定块29,所述固定块29与滑块28之间设置有弹簧30,滑块28两端在两个滑槽25内部滑动,固定块29与滑块28均与弹簧30固定连接,压合辊26在第二轴承27内滚动,配合凸台23压合橡胶带,弹簧30收缩压合辊26在通孔槽内滑动,防止过度挤压损坏橡胶带。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台23表面设置有凹凸波纹,所述压合辊26外表面设置有波纹凸条31,所述凸台23与压合辊26相匹配,凹凸波纹和波纹凸条31分别作用于橡胶带两侧,使橡胶带两侧出现防滑条纹,便于橡胶传送带的生产制造。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刀轮16与挤压辊8相匹配,所述切断刀片17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切断刀片17均匀设置在刀轮16一侧,刀轮16与挤压辊8匹配使量杆15带着第二滑套18转动,从而使切断刀片17转动,四个切断刀片17能够及时有效的切断边角料,防止边角料过长缠绕机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块24远离支撑架7的一侧设置有传导辊32,所述传导辊32顶部设置有风机33,通过传导辊32给橡胶带提供动力,使橡胶带绷直,风机33输出端朝向橡胶带,风机33工作使橡胶带快速降温。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量杆15表面设置有刻度表9,所述电机10与挤压辊8传动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挤压辊8之间相匹配,通过刻度表9,方便的调节刀轮16的位置,以达到需要的橡胶带宽度。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引导辊5引导原料进入壳体2加热,在整合滚子6作用下,橡胶带整齐规范的进入挤压辊8进行挤压延平,电机10传动连接挤压辊8,使挤压辊8均匀挤压橡胶带,橡胶带经过调节好的刀轮16处时,刀轮16对橡胶带进行切边处理,刀轮16与挤压辊8匹配使量杆15带着第二滑套18转动,从而使切断刀片17转动,四个切断刀片17能够及时有效的切断边角料,防止边角料过长缠绕机器,碎料掉落在传送带20表面,由传送带20引导进入滑道21并滑进收纳箱22,便于橡胶材料的回收使用,有利于保证机器洁净度,减少杂物堆积对产品加工造成的影响;
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加热块3配合引导辊5加热橡胶带,便于橡胶带的挤压变形,凹凸波纹和波纹凸条31分别作用于橡胶带两侧,使橡胶带两侧出现防滑条纹,便于橡胶传送带的生产制造,滑块28两端在两个滑槽25内部滑动,固定块29与滑块28均与弹簧30固定连接,压合辊26在第二轴承27内滚动,配合凸台23压合橡胶带,弹簧30收缩压合辊26在通孔槽内滑动,防止过度挤压损坏橡胶带,通过传导辊32给橡胶带提供动力,使橡胶带绷直,风机33输出端朝向橡胶带,风机33工作使橡胶带快速降温,有利于优化工序,减少生产时间,提高传送带的生产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