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组织夹注塑模具及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85658发布日期:2020-01-14 18:02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可降解组织夹注塑模具及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组织夹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降解组织夹注塑模具及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组织夹用于在手术完成后对人体内的组织进行夹装固定以便于术后的伤口愈合,由于组织夹需停留在人体内,因此通常由可降解材料制成,且组织夹的重量和尺寸也较微小,如图1所示,待生产的组织夹克重为0.07g,而组织夹的可降解材料在高温下的降解时间一般在30分钟以下,受目前成型机尺寸的限制,目前均采用冷流道注塑模具进行加工,然而在注塑完成后会在产品表面留下注塑料头,需要进行后续再加工将料头去除,加工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降解组织夹注塑模具及加工工艺,具有加工过程更加简便、提高产品质量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降解组织夹注塑模具,包括:

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若干成型模腔;

设置于所述上模的热流道注塑系统,所述热流道注塑系统包括:流道板、若干与所述流道板相连接且与所述成型模腔相配合的热嘴、滑动式装配于所述上模的推板、固定于所述推板用于启闭热嘴的阀针、以及固定于所述上模且与所述推板相连接的驱动气缸,所述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容胶量小于注塑原料在降解时间内成型机的注塑量与成型机的容胶量之差;以及,

脱模机构。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加工时,通过热流道注塑系统向成型模腔注入注塑原料,由驱动气缸驱动推板往复滑动带动阀针活动,实现了热嘴的启闭,而采用推板带动阀针的形式进行热嘴的启闭,减小了产品的排位,且能够缩短流道的尺寸,而采用热流道注塑系统成型产品不会残留料头,无需进行后续再加工,加工过程更加简单;而由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容胶量小于注塑原料在降解时间内成型机的注塑量与成型机的容胶量之差,因此能够保证在注塑成型后保持注塑原料处于未降解的状态,保证注塑过程的持续进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容胶量设置为12-15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脱模机构包括:滑动式装配于所述下模的顶板、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司筒、以及固定于所述顶板并穿过所述司筒的顶针,所述顶针的上端面与所述成型模腔的底部相平齐。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顶板移动带动顶针将成型后的组织夹顶出,即可完成脱模过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推板上设有导套,所述上模上设有与所述导套相配合的导杆。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套与导杆相配合,使得推板移动过程更加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套通过设置在所述推板两侧的卡簧卡嵌固定于所述推板。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簧固定导套,安装更加快捷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成型模腔设置有4个。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降解组织夹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成型机按照预定的成型周期通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注塑模具成型组织夹,且成型机按照所述成型周期注塑成型组织夹时在注塑原料的降解时长内能够将成型机与热嘴中的注塑原料注塑完;以及,

组织夹成型后所述注塑模具开模并通过脱模机构使组织夹脱模取出。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加工时,通过热流道注塑系统向成型模腔注入注塑原料,由驱动气缸驱动推板往复滑动带动阀针活动,实现了热嘴的启闭,而采用推板带动阀针的形式进行热嘴的启闭,减小了产品的排位,且能够缩短流道的尺寸,而采用热流道注塑系统成型产品不会残留料头,无需进行后续再加工,加工过程更加简单;而由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容胶量小于注塑原料在降解时间内成型机的注塑量与成型机的容胶量之差,因此能够保证在注塑成型后保持注塑原料处于未降解的状态,保证注塑过程的持续进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可降解组织夹注塑模具及加工工艺,其中,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若干成型模腔;设置于所述上模的热流道注塑系统,所述热流道注塑系统包括:流道板、若干与所述流道板相连接且与所述成型模腔相配合的热嘴、滑动式装配于所述上模的推板、固定于所述推板用于启闭热嘴的阀针、以及固定于所述上模且与所述推板相连接的驱动气缸,所述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容胶量小于注塑原料在降解时间内成型机的注塑量与成型机的容胶量之差;以及,脱模机构。加工时,通过热流道注塑系统向成型模腔注入注塑原料,由驱动气缸驱动推板往复滑动带动阀针活动,实现了热嘴的启闭,而采用推板带动阀针的形式进行热嘴的启闭,减小了产品的排位,且能够缩短流道的尺寸,而采用热流道注塑系统成型产品不会残留料头,无需进行后续再加工,加工过程更加简单;而由于热流道注塑系统的容胶量小于注塑原料在降解时间内成型机的注塑量与成型机的容胶量之差,因此能够保证在注塑成型后保持注塑原料处于未降解的状态,保证注塑过程的持续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注塑加工的组织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热流道注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上模;11、导杆;2、下模;3、成型模腔;4、热流道注塑系统;41、流道板;42、热嘴;43、推板;431、导套;432、卡簧;44、阀针;45、驱动气缸;5、脱模机构;51、顶板;52、司筒;53、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可降解组织夹注塑模具,如图2至图3所示,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若干成型模腔3;设置于上模1的热流道注塑系统4;以及,脱模机构5。

具体的,热流道注塑系统4包括:流道板41、若干与流道板41相连接且与成型模腔3相配合的热嘴42、滑动式装配于上模1的推板43、固定于推板43用于启闭热嘴42的阀针44、以及固定于上模1且与推板43相连接的驱动气缸45,热流道注塑系统4的容胶量小于注塑原料在降解时间内成型机的注塑量与成型机的容胶量之差。

本实施例中成型模腔3设置有4个,相应的热嘴42也设置为4个,每个组织夹的克重为0.07g,因此一次注塑的重量为0.28g,而目前注塑生产一般所采用最小规格的设备为日精50t成型机,该成型机的容胶量为30.07cm3,注塑原料采用可降解的pom材料,其密度为1.42g/cm3,经计算可知成型机的溶胶量即为43g,pom材料在高温状态下的降解时间为30分钟,而在注塑时成型机及热流道注塑系统4均处于高温状态,因此注塑原料在热流道和成型机内不能停留超过30分钟。通常设定成型机的成型周期为8.5秒,由此可知30分钟之内可注塑211模次,30分钟内注塑原料的消耗量为211*0.28=59g,而热流道注塑系统4内的溶胶量最多为59-43=16g,即需要控制热流道注塑系统4的容胶量小于16g,本实施例中设置为12-15g,并优选采用12g。

进一步的,在推板43上设有导套431,上模1上设有与导套431相配合的导杆11,导套431通过设置在推板43两侧的卡簧432卡嵌固定于推板43,相应的,在导套431上设有供卡簧432卡嵌的环槽,通过卡簧432固定导套431,安装更加快捷方便,通过导套431与导杆11相配合,使得推板43移动过程更加稳定。

脱模机构5包括:滑动式装配于下模2的顶板51、设置于下模2的司筒52、以及固定于顶板51并穿过司筒52的顶针53,顶针53的上端面与成型模腔3的底部相平齐,顶板51与设置在成型机上的顶出气缸相连,通过顶板51移动带动顶针53将成型后的组织夹顶出,即可完成脱模过程。

加工时,通过热流道注塑系统4向成型模腔3注入注塑原料,由驱动气缸45驱动推板43往复滑动带动阀针44活动,实现了热嘴42的启闭,而采用推板43带动阀针44的形式进行热嘴42的启闭,减小了产品的排位,且能够缩短流道的尺寸,而采用热流道注塑系统4成型产品不会残留料头,无需进行后续再加工,加工过程更加简单;而由于热流道注塑系统4的容胶量小于注塑原料在降解时间内成型机的注塑量与成型机的容胶量之差,因此能够保证在注塑成型后保持注塑原料处于未降解的状态,保证注塑过程的持续进行。

相应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降解组织夹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技术上述的注塑模具与成型机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成型机按照预定的成型周期通过上述注塑模具成型组织夹,且成型机按照成型周期注塑成型组织夹时在注塑原料的降解时长内能够将成型机与热嘴42中的注塑原料注塑完,即在本实施例中热流道成型系统的容胶量设置为12g,注塑周期为8.5s;

步骤二:组织夹成型后注塑模具开模并通过脱模机构5使组织夹脱模取出,并进行收集。

通过上述加工工艺,采用热流道注塑系统4成型产品不会残留料头,无需进行后续再加工,加工过程更加简单,同时能够保证在注塑成型后保持注塑原料处于未降解的状态,保证注塑过程的持续进行。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