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再生打包带拉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5146发布日期:2019-12-10 19:06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一种PP再生打包带拉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包带生产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p再生打包带拉伸装置。



背景技术:

打包带(别名捆扎带)大多以聚乙烯,聚丙烯树脂,冷轧带钢为主要原料,也有以尼龙和聚酯为原料的,经挤出单向拉伸制得、热处理发蓝制出。随着物流需求的扩大,打包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包装用材。现有打包带生产线中缺乏调节打包带拉伸的机构,一般都通过人为的方式对牵引过程中打包带拉伸进行调节。

中国专利文献公告号cn207088466u公开了一种打包带拉伸装置,其包括箱体,箱体内凹,箱体下方设有底座,箱体入口一侧设有出料箱,出料箱靠近箱体一侧上方设有出料口,箱体正上方装有控制台,箱体正面设有若干孔,孔内插设有压紧辊,箱体正面出口端设有主动轮,主动轮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驱动装置与控制台电相连,主动轮正上方设有胶压辊,胶压辊通过连杆与限位辊相连,打包带经压紧辊下方,至主动轮和胶压辊之间,出打包带拉伸装置。上述专利公开的拉伸装置将打包带的拉伸与整理工序分开,增加了打包带加工原有的工序,同时增加的出料箱也进一步增大了拉伸装置的体积,使用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pp再生打包带拉伸装置,将被拉伸的打包带缠绕在圆辊上,在拉伸的同时进行打包带的缠绕整理,节省了传统打包带加工工序,方便人们更加简单的对打包带进行加工。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p再生打包带拉伸装置,包括箱体、底座、控制台、圆孔、圆辊、胶压辊以及主动轮,所述底座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所述控制台位于所述箱体上方,所述圆孔位于所述箱体表面,所述圆辊插入所述圆孔内部,所述主动轮位于所述箱体左侧进料端,所述胶压辊位于所述主动轮正上方,所述圆辊分为四部分,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圆辊、第二圆辊、第三圆辊以及第四圆辊,所述第一圆辊内部预埋有固定块,所述第一圆辊表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弹簧连接于所述固定块表面,在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圆辊的直径边缘正好位于所述限位块厚度的一半,所述第二圆辊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圆辊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辊直径与所述限位块厚度之和,所述第四圆辊直径尺寸与所述圆孔直径尺寸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固定块截面均为正方形,所述限位块的个数为两个或四个;

优选地,所述第二圆辊表面设置有橡胶防黏层,所述防黏层通过熔积成型的方法固定于所述第二圆辊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三圆辊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圆辊以及所述第四圆辊的直径尺寸;

优选地,所述箱体表面设置有多个不规则分布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pp再生打包带拉伸装置,在缠绕时,打包带缠绕在第二圆辊上,在打包带完成拉伸并整合完毕后,打包带在第二圆辊上缠绕完毕,通过压下位于第一圆辊上的限位块,此时由于第二圆辊的直径大于第一圆辊的直径,因此可轻松将打包带沿着第二圆辊与第一圆辊取下,在打包带缠绕的过程中,限位块始终处于顶起状态,防止打包带从第二圆辊滑落到第一圆辊。通过将被拉伸的打包带缠绕在圆辊上,在拉伸的同时进行打包带的缠绕整理,节省了传统打包带加工工序,方便人们更加简单的对打包带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pp再生打包带拉伸装置的圆辊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pp再生打包带拉伸装置的圆辊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pp再生打包带拉伸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2、底座;3、控制台;4、圆孔;5、圆辊;51、第一圆辊;511、限位块;512、弹簧;513、固定块;52、第二圆辊;521、防黏层;53、第三圆辊;54、第四圆辊;6、胶压辊;7、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pp再生打包带拉伸装置,包括箱体1、底座2、控制台3、圆孔4、圆辊5、胶压辊6以及主动轮7,底座2位于箱体1的下方,控制台3位于箱体1上方,圆孔4位于箱体1表面,圆辊5插入圆孔4内部,主动轮7位于箱体1左侧进料端,胶压辊6位于主动轮7正上方,圆辊5分为四部分,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圆辊51、第二圆辊52、第三圆辊53以及第四圆辊54,第一圆辊51内部预埋有固定块513,第一圆辊51表面设置有限位块511,限位块511通过弹簧512连接于固定块513表面,在弹簧512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圆辊51的直径边缘正好位于限位块511厚度的一半,第二圆辊52直径大于第一圆辊51直径,小于第一圆辊51直径与限位块511厚度之和,在缠绕时,打包带缠绕在第二圆辊52上,在打包带完成拉伸并整合完毕后,打包带在第二圆辊52上缠绕完毕,通过压下位于第一圆辊51上的限位块511,此时由于第二圆辊52的直径大于第一圆辊51的直径,因此可轻松将打包带沿着第二圆辊52与第一圆辊51取下,在打包带缠绕的过程中,限位块511始终处于顶起状态,防止打包带从第二圆辊52滑落到第一圆辊51,第四圆辊54直径尺寸与圆孔4直径尺寸相适配,保证第四圆辊54顺利插入圆孔4中,通过以上结构设置,保证打包带顺利缠绕在圆辊5上,并在缠绕结束后可顺利取下,在拉伸的同时进行打包带的缠绕整理,节省了传统打包带加工工序,方便人们更加简单的对打包带进行加工。

为了保证限位块511、固定块513与弹簧512的连接,进一步地,限位块511与固定块513截面均为正方形,相比于圆柱形,正方形的接触面积更大,很好的保证了限位块511、固定块513与弹簧512之间的连接,为了平衡限位块511,限位块511的个数为两个或四个,限位块511正好围绕圆辊5中心均匀分布。

为了保证打包带的顺利取下,进一步的,第二圆辊52表面设置有橡胶防黏层521,防黏层521通过熔积成型的方法固定于第二圆辊52的表面,通过防黏层521的设置,打包带与第二圆辊521表面不发生粘连,在取下时,不必增加更大的外力来平衡打包带与第二圆辊521表面之间的静摩擦力,防黏层521通过熔积成型的方法固定于第二圆辊52的表面。

为了防止第二圆辊52上的打包带与箱体1直接接触,进一步地,第三圆辊53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二圆辊52以及第四圆辊54的直径尺寸,第三圆辊53的厚度较小,主要用来起到限位板的作用。

为了适应不同的拉伸要求,进一步地,箱体1表面设置有多个不规则分布的圆孔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