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批量生产鞋底时一般采用模具注塑成型的方法,上模与下模上分别开设有模芯与模腔,模芯与模腔相配合形成容料腔,在往容料腔内注入材料后冷却成型,开模后取出成型的鞋底。传统的鞋底注塑模具在上模与下模上分别设置有圆柱形导柱、导柱槽,通过圆柱形导柱与导柱槽插接实现上模与下模在合模时进行定位,但圆柱形导柱及导柱槽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定位精度不高,使得合模时合模精度低;同时模具在合模时会由于机体整体的震动使得上模与下模之间合模不完全,产生间隙,使得注塑成型的鞋底易产生溢边,增加鞋底修边的工具,影响产品质量,增加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鞋底注塑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鞋底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相配合,所述上模上设置有模芯,所述下模上设置有模腔,所述模芯与模腔相配合并形成容料腔,所述上模及下模上对称设置有四组固定通孔,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和固定上模与下模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定位上模与下模的定位组件、用于固定定位组件的限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及限位组件与固定通孔相配合,所述定位组件贯穿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固定通孔内并与所述上模的固定通孔配合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后底面的固定通孔处并与定位组件配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模时,上模与下模相配合,上模的模芯与下模的模腔相互配合形成容料腔,熔融好的橡胶材料注入容料腔内,再经过冷却,开模形成鞋底。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的定位组件及限位组件与上模及下模上的固定通孔相配合,合模时,上模与下模上的固定通孔相抵接,设置于下模固定通孔内的定位组件贯穿上模的固定通孔并与上模固定通孔处的限位组件配合连接,使得合模时固定装置的定位组件对上模及下模进行固定,再通过限位组件对定位组件进行限位固定,实现固定装置对上模及下模的定位及固定,使得上模与下模合模完全,避免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空隙导致鞋底注塑形成溢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撑开件、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所述撑开件的两侧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对称设置于撑开件两侧并通过滑动单元与撑开件联动配合,所述滑动单元包括设置于撑开件两斜面上的滑动槽、设置于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对应撑开件一侧上的滑动块,所述滑动槽与滑动块相匹配,所述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自顶端至尾端呈逐渐缩小的倒梯形台设置,所述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的顶端设置有凸缘卡部,所述凸缘卡部与限位组件相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组件包括呈三棱柱状设置的撑开件、通过滑动单元与撑开件联动配合的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第一斜压块和第二斜压块分别设置于撑开件的两侧斜面上,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对应撑开件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块,撑开件对应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的两侧斜面上设置有滑动槽,滑动块与滑动槽配合,合模时,撑开件受力沿固定通孔的长度方向运动,带动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运动,使得撑开件带动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贯穿设置于上模及下模固定通孔内,并使得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上的凸缘卡部与限位组件配合,限位组件对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起限位作用,通过撑开件与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之间的滑动单元,撑开件受力仍做相对运动,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通过滑动块在撑开件两侧滑动道上滑动,往两侧扩张开,直至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的外侧壁与固定通孔的内侧壁相抵接,同时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上的凸缘卡部的内底面通过限位组件与上模后底面相抵接,实现定位组件将上模与下模进行定位固定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滚轮、限位挡件、滚轮槽,所述滚轮设置于凸缘卡部对应所述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的尾端一侧,所述滚轮槽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后底面对应的固定通孔的两侧,所述滚轮与滚轮槽相匹配并沿滚轮槽的长度方向做相对运动,所述限位挡件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后底面对应的固定通孔处,所述限位挡件分别与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相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凸缘卡部上的滚轮、设置于下模后底面固定通孔两侧的滚轮槽,以及设置于固定通孔处于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上凸缘卡部配合的限位挡件,限位挡件通过卡住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上的凸缘卡部对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进行限位,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通过滑动单元在撑开件的两侧滑动并往两侧扩张,滚轮卡进滚轮槽内并沿滚轮槽滑动,减小了凸缘卡部对应上模的一侧与上模的后底面直接抵接滑动造成的摩擦,减小模具与凸缘卡部之间的磨损,延长模具的实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后底面一侧的定位推动板,所述撑开件对应所述下模的后底面一侧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下模上固定通孔并与定位推动板配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装置的定位推动板与撑开件上的连接柱配合连接,定位推动板对应连接柱的另一侧与外置动力驱动装置配合连接,动力驱动装置驱动定位推动板带动与连接柱连接的撑开件做沿固定通孔长度方向的相对运动,使得四组固定通孔内的定位组件同步运动。动力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模内设置有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却管道和管道接口,所述冷却管道设置于下模板内并沿模腔设置,所述管道结构与冷却管道连接并设置于下模的外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模与下模合模,模芯与模腔相匹配,材料注射进容料腔内,下模内设置有冷却管道、管道接口,冷却管道通过管道接口连接外置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将冷风或冷却水与下模经过热量交换,可对下模进行降温冷却,且冷却管道沿模腔设置,冷风或冷却水从冷却管道内经过时可对模腔进行冷却,从而对容料腔内的材料进行降温冷却,可缩短材料的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冷却管道至少设置为两条,所述冷却管道分别设置于模腔两侧,所述管道接口包括进口与出口,所述进口与出口分别设置于冷却管道两端,所述进口设置于下模相邻两侧面上,所述出口设置于下模相邻两侧面上,所述进口与出口呈对角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管道设置为两条,沿模腔设置于两侧,两冷却管道分别连接有进口与管道接口,进口连接外置冷却装置,出口排出进行热量交换后的冷风或冷却水;设置两条冷却管道,缩短环绕模腔的管道长度,使得冷风或冷却水在冷却管道内可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缩短冷却时间,缩短生产成型周期,提高冷却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一;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标号含义:上模-1,模芯-12,下模-2,模腔-21,容料腔-3,固定通孔-4,固定装置-5,定位组件-51,撑开件-511,连接柱-5111,第一斜压块-512,第二斜压块-513,滑动单元-514,滑动槽-5141,滑动块-5142,凸缘卡部-515,限位组件-52,滚轮-521,滚轮槽-522,限位挡件-523,定位推动板-53,冷却结构-6,冷却管道-61,管道接口-62,进口-621,出口-62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施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参见附图1-6,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鞋底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与下模2,所述上模1与下模2相配合,所述上模1上设置有模芯12,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模腔21,所述模芯12与模腔21相配合并形成容料腔3,所述上模1及下模2上对称设置有四组固定通孔4,所述上模1与下模2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和固定上模1与下模2的固定装置5,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用于定位上模1与下模2的定位组件51、用于固定定位组件51的限位组件52,所述定位组件51及限位组件52与固定通孔4相配合,所述定位组件51贯穿设置于所述下模2的固定通孔4内并与所述上模1的固定通孔4配合连接,所述限位组件52设置于所述上模1后底面的固定通孔4处并与定位组件51配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模时,上模1与下模2相配合,上模1的模芯12与下模2的模腔21相互配合形成容料腔3,熔融好的橡胶材料注入容料腔3内,再经过冷却,开模形成鞋底。上模1与下模2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5的定位组件51及限位组件52与上模1及下模2上的固定通孔4相配合,合模时,上模1与下模2上的固定通孔4相抵接,设置于下模2固定通孔4内的定位组件51贯穿上模1的固定通孔4并与上模1固定通孔4处的限位组件52配合连接,使得合模时固定装置5的定位组件51对上模1及下模2进行固定,再通过限位组件52对定位组件51进行限位固定,实现固定装置5对上模1及下模2的定位及固定,使得上模1与下模2合模完全,避免上模1与下模2之间的空隙导致鞋底注塑形成溢边。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组件51包括撑开件511、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所述撑开件511的两侧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对称设置于撑开件511两侧并通过滑动单元514与撑开件511联动配合,所述滑动单元514包括设置于撑开件511两斜面上的滑动槽5141、设置于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对应撑开件511一侧上的滑动块5142,所述滑动槽5141与滑动块5142相匹配,所述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自顶端至尾端呈逐渐缩小的倒梯形台设置,所述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的顶端设置有凸缘卡部515,所述凸缘卡部515与限位组件52相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组件51包括呈三棱柱状设置的撑开件511、通过滑动单元514与撑开件511联动配合的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第一斜压块512和第二斜压块513分别设置于撑开件511的两侧斜面上,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对应撑开件511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块5142,撑开件511对应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的两侧斜面上设置有滑动槽5141,滑动块5142与滑动槽5141配合,合模时,撑开件511受力沿固定通孔4的长度方向运动,带动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运动,使得撑开件511带动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贯穿设置于上模1及下模2固定通孔4内,并使得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上的凸缘卡部515与限位组件52配合,限位组件52对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起限位作用,通过撑开件511与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之间的滑动单元514,撑开件511受力仍做相对运动,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通过滑动块5142在撑开件511两侧滑动块5142上滑动,往两侧扩张开,直至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的外侧壁与固定通孔4的内侧壁相抵接,同时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上的凸缘卡部515的内底面通过限位组件52与上模1后底面相抵接,实现定位组件51将上模1与下模2进行定位固定的效果。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组件52包括滚轮521、限位挡件523、滚轮槽522,所述滚轮521设置于凸缘卡部515对应所述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的尾端一侧,所述滚轮槽522设置于所述下模2的后底面对应的固定通孔4的两侧,所述滚轮521与滚轮槽522相匹配并沿滚轮槽522的长度方向做相对运动,所述限位挡件523设置于所述下模2的后底面对应的固定通孔4处,所述限位挡件523分别与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相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组件52包括设置于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凸缘卡部515上的滚轮521、设置于下模2后底面固定通孔4两侧的滚轮槽522,以及设置于固定通孔4处于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上凸缘卡部515配合的限位挡件523,限位挡件523通过卡住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上的凸缘卡部515对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进行限位,第一斜压块512及第二斜压块513通过滑动单元514在撑开件511的两侧滑动并往两侧扩张,滚轮521卡进滚轮槽522内并沿滚轮槽522滑动,减小了凸缘卡部515对应上模1的一侧与上模1的后底面直接抵接滑动造成的摩擦,减小模具与凸缘卡部515之间的磨损,延长模具的实用寿命。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装置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2的后底面一侧的定位推动板53,所述撑开件511对应所述下模2的后底面一侧设置有连接柱5111,所述连接柱5111贯穿所述下模2上固定通孔4并与定位推动板53配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装置5的定位推动板53与撑开件511上的连接柱5111配合连接,定位推动板53对应连接柱5111的另一侧与外置动力驱动装置配合连接,动力驱动装置驱动定位推动板53带动与连接柱5111连接的撑开件511做沿固定通孔4长度方向的相对运动,使得四组固定通孔4内的定位组件51同步运动。动力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模2内设置有冷却结构6,所述冷却结构6包括冷却管道61和管道接口62,所述冷却管道61设置于下模2板内并沿模腔21设置,所述管道结构与冷却管道61连接并设置于下模2的外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模1与下模2合模,模芯12与模腔21相匹配,材料注射进容料腔3内,下模2内设置有冷却管道61、管道接口62,冷却管道61通过管道接口62连接外置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将冷风或冷却水与下模2经过热量交换,可对下模2进行降温冷却,且冷却管道61沿模腔21设置,冷风或冷却水从冷却管道61内经过时可对模腔21进行冷却,从而对容料腔3内的材料进行降温冷却,可缩短材料的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冷却管道61至少设置为两条,所述冷却管道61分别设置于模腔21两侧,所述管道接口62包括进口621与出口622,所述进口621与出口622分别设置于冷却管道61两端,所述进口621设置于下模2相邻两侧面上,所述出口622设置于下模2相邻两侧面上,所述进口621与出口622呈对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管道61设置为两条,沿模腔21设置于两侧,两冷却管道61分别连接有进口621与管道接口62,进口621连接外置冷却装置,出口622排出进行热量交换后的冷风或冷却水;设置两条冷却管道61,缩短环绕模腔21的管道长度,使得冷风或冷却水在冷却管道61内可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缩短冷却时间,缩短生产成型周期,提高冷却效率。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模-1,模芯-12,下模-2,模腔-21,容料腔-3,固定通孔-4,固定装置-5,定位组件-51,撑开件-511,连接柱-5111,第一斜压块-512,第二斜压块-513,滑动单元-514,滑动槽-5141,滑动块-5142,凸缘卡部-515,限位组件-52,滚轮-521,滚轮槽-522,限位挡件-523,定位推动板-53,冷却结构-6,冷却管道-61,管道接口-62,进口-621,出口-622,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施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施例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