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型腔板快速水冷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在冷却固化过程中,为了提高相应的生产效率,都采用冷却液对模腔内的产品进行冷却,而传统方式是在模具模板上开设单一管道,这种冷却结构无法使得冷却液对模具模板上的热量进行高效快速吸收,如何提升冷却液对成型模板上热量的吸收效率,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型腔板快速水冷机构,从而提升冷却液对成型模板上热量的吸收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型腔板快速水冷机构,包括成套的成型模板,成套的成型模板之间设有注塑模具腔;成型模板上开设有贯通式的冷却主通道;冷却主通道上设有一段内侧窄通道;成型模板上开设有与冷却主通道相连通的冷却内腔;成型模板上装设有用于冷却内腔端侧密封的端侧加固盘板;端侧加固盘板上设有第一加固柱体;第一加固柱体上套设有用于液体密封的密封垫环板;端侧加固盘板上装设有伸入冷却内腔的热量传导加固杆;热量传导加固杆上包括一段与端侧加固盘板相配合的变径加固杆。
冷却内腔内固定设有内侧固定板;内侧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配合螺孔;内侧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流体通槽孔;热量传导加固杆上设有一段安装在内侧固定板的第一配合螺孔上的端侧螺纹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成型模板上装设有用于调节内侧窄通道内的冷却液液体流量的外部控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成型模板内开设有用于连通冷却主通道与冷却内腔的冷却液进入通道;成型模板内开设有用于连通冷却内腔与冷却主通道的冷却液回流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变径加固杆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端侧调节盘;第二端侧调节盘上开设有内六角槽;端侧加固盘板上开设有与第二端侧调节盘相配合的调节盘安装槽;端侧加固盘板上开设有与变径加固杆相配合的变径通槽;变径通槽的环侧壁为半径由上往下逐渐减小的变径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端侧加固盘板上体结构的截面呈倒梯形结构;成型模板上开设有与端侧加固盘板相配合的凹槽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热量传导加固杆及其端侧的变径加固杆、端侧螺纹杆为导热性优良的铜合金材质杆;端侧加固盘板为导热性优良的铜合金材质板块。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成型模板上开设冷却内腔,提升了冷却液对热量的吸收效率,并在内侧窄通道上装设外部控制阀,间接调控冷却液在冷却内腔内的流速,从而针对不同的注塑过程进行高效的注塑冷却调节操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端侧加固盘板上装设深入冷却内腔的热量传导加固杆,从而将热量导入冷却液内部,提升了冷却液对成型模板上热量的吸收效率;
3、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变径加固杆和带有圆台结构的端侧加固盘板,在加固过程中增强了接触紧密性,提升与成型模板之间的热传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端侧加固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热量传导加固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成型模板;2-注塑模具腔;3-冷却主通道;4-内侧窄通道;5-外部控制阀;6-冷却内腔;7-冷却液进入通道;8-冷却液回流通道;9-端侧加固盘板;10-第一加固柱体;11-密封垫环板;12-热量传导加固杆;13-第二端侧调节盘;14-变径加固杆;15-端侧螺纹杆;16-内侧固定板;17-第一配合螺孔;18-流体通槽孔;19-调节盘安装槽;20-变径通槽;21-变径环面;22-内六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注塑模具型腔板快速水冷机构,包括成套的成型模板1,成套的成型模板1之间设有注塑模具腔2;成型模板1上开设有贯通式的冷却主通道3;冷却主通道3上设有一段内侧窄通道4;成型模板1上开设有与冷却主通道3相连通的冷却内腔6;成型模板1上装设有用于冷却内腔6端侧密封的端侧加固盘板9;端侧加固盘板9上设有第一加固柱体10;第一加固柱体10上套设有用于液体密封的密封垫环板11;端侧加固盘板9上装设有伸入冷却内腔6的热量传导加固杆12;热量传导加固杆12上包括一段与端侧加固盘板9相配合的变径加固杆14。
冷却内腔6内固定设有内侧固定板16;内侧固定板16上开设有第一配合螺孔17;内侧固定板16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流体通槽孔18;热量传导加固杆12上设有一段安装在内侧固定板16的第一配合螺孔17上的端侧螺纹杆15。
进一步,成型模板1上装设有用于调节内侧窄通道4内的冷却液液体流量的外部控制阀5。
进一步,成型模板1内开设有用于连通冷却主通道3与冷却内腔6的冷却液进入通道7;成型模板1内开设有用于连通冷却内腔6与冷却主通道3的冷却液回流通道8。
进一步,变径加固杆14的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端侧调节盘13;第二端侧调节盘13上开设有内六角槽22;端侧加固盘板9上开设有与第二端侧调节盘13相配合的调节盘安装槽19;端侧加固盘板9上开设有与变径加固杆14相配合的变径通槽20;变径通槽20的环侧壁为半径由上往下逐渐减小的变径环面21。
进一步,端侧加固盘板9上体结构的截面呈倒梯形结构;成型模板1上开设有与端侧加固盘板9相配合的凹槽结构。
进一步,热量传导加固杆12及其端侧的变径加固杆14、端侧螺纹杆15为导热性优良的铜合金材质杆;端侧加固盘板9为导热性优良的铜合金材质板块。
在本实用新型装置中:
成型模板1上开设冷却内腔6,增大了热传导面积,提升了冷却液对热量的吸收效率;通过设置内侧窄通道4,并在内侧窄通道4上装设外部控制阀5,间接调控冷却液在冷却内腔6内的流速,从而针对相应温度/热量的注塑过程进行高效调节。
通过设置端侧加固盘板9,在端侧加固盘板9上装设深入冷却内腔6的热量传导加固杆12,从而将热量导入冷却液内部,加强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采用变径加固杆14,使得热量传导加固杆12与端侧加固盘板9的接触更佳紧密,提升热传递效果,带有圆台结构的端侧加固盘板9也是在加固过程中增强了接触紧密性,提升与成型模板1之间的热传递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