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熔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熔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塑料件之间的热熔连接,一般需要对两个待熔接的塑料件分别进行加热融化,然后再将两个塑料件对准熔接在一起。由于分别加热两个熔接的塑料件,会导致不同的塑料件之间的加热时间不同,同时将加热后的两个塑料件对准后进行熔接,先加热的塑料件容易出现凝固,导致两个熔接的塑料件之间熔接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熔接稳定的熔接装置。
一种熔接装置,包括:
夹具;
加热组件;
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及驱动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上,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运动,所述夹具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上,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夹具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驱动组件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加热组件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夹具的移动方向上;及
调节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驱动机构的设置位置和/或设置角度。
上述熔接装置在使用时,将夹具安装于第二移动组件上,加热组件安装于驱动组件上,驱动机构设置于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调节驱动机构的位置,使得驱动机构上的夹具有效对应于第一熔接件需要熔接的位置,有效提高熔接精度及熔接效率。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加热组件沿第二方向运动,进而使得加热组件位于夹具的移动方向上,方便通过加热组件对夹具上的第二熔接件进行加热。通过第二移动组件驱动夹具带动第二熔接件沿第一方向移动,由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进而能够方便第二熔接件对接于加热组件的一端上。由于第二移动组件与驱动组件均设置于第一移动组件上,通过第一移动组件能够同时驱动第二移动组件上的夹具与驱动组件上的加热组件同时移动,使得加热组件的另一端能够抵接于第一熔接件上。通过加热组件同时对第一熔接件与第二熔接件同时加热,有效保证了第一熔接件与第二熔接件的加热时间相同。同时,通过控制第一移动组件进而能够有效控制与加热组件抵接的第一熔接件与第二熔接件的抵接力,进而有效保证第一熔接件与第二熔接件的加热力度相同,有效提高第一熔接件与第二熔接件之间的熔接稳定性,降低或避免熔接后的接合缺陷。加热完毕后,通过第一移动组件带动第二移动组件上的夹具与驱动组件上的加热组件离开,驱动组件驱动加热组件离开夹具,通过第一移动组件和/或第二移动组件将第二熔接件熔接于第一熔接件上,完成第二熔接件与第一熔接件的熔接。
下面对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具包括夹持件、连接件及定位件,所述夹持件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定位件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夹持件能够对应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二熔接件,所述夹持件用于夹紧所述第二熔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定位柱,所述定位件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匹配的配合槽,所述定位柱穿设于所述配合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具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定位件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配合槽之间,所述固定件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内以使所述定位件固定于连接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固定孔相连通,所述固定件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孔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背向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形成有至少两个定位槽或定位台,所述至少两个定位槽或所述至少两个定位台的尺寸不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件及与所述第一加热件相背对设置的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能够对准所述夹具,所述第二加热件能够对准第一熔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件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具有第一加热面,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热件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加热面之间的距离为2mm-8mm;所述第二加热件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二导热件具有第二加热面,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热件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加热面之间的距离为2mm-8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形成有隔热腔,所述第一加热件与所述第二加热件均设置于所述隔热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转动组件、安装件及第一调节组件,所述安装件设置于所述转动组件上,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安装件相对于所述转动组件的设置角度,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上;和/或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位置组件及第二位置组件,所述第一位置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组件上,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置组件上,所述第一位置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驱动机构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位置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驱动机构沿第四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相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熔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夹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图中角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的熔接装置10,能够有效提高第一熔接件与第二熔接件20之间的熔接稳定性,避免出现熔接后的接合缺陷。具体地,熔接装置10包括夹具100、加热组件200及驱动机构3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熔接件为塑料燃油箱,第二熔接件20为塑料燃油箱的配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熔接件与第二熔接件20还可以为其他需要熔接的结构。
驱动机构300包括第一移动组件310、第二移动组件320及驱动组件330,第二移动组件320与驱动组件330均设置于第一移动组件310上,第一移动组件310用于驱动第二移动组件320与驱动组件330运动。夹具100安装于第二移动组件320上,第二移动组件320用于驱动夹具100沿第一方向移动。加热组件200安装于驱动组件330上,驱动组件330用于驱动加热组件200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加热组件200位于夹具100的移动方向上。
上述熔接装置10在使用时,将夹具100安装于第二移动组件320上,加热组件200安装于驱动组件330上,第二熔接件20夹设于夹具100上。通过驱动组件330驱动加热组件200沿第二方向运动,进而使得加热组件200位于夹具100的移动方向上,方便通过加热组件200对夹具100上的第二熔接件20进行加热。通过第二移动组件320驱动夹具100带动第二熔接件20沿第一方向移动,由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进而能够方便第二熔接件20对接于加热组件200的一端上。由于第二移动组件320与驱动组件330均设置于第一移动组件310上,通过第一移动组件310能够同时驱动第二移动组件320上的夹具100与驱动组件330上的加热组件200移动,使得加热组件200的另一端能够抵接于第一熔接件上。通过加热组件200同时对第一熔接件与第二熔接件20同时加热,有效保证了第一熔接件与第二熔接件20的加热时间相同。
同时,通过控制第一移动组件310进而能够有效控制与加热组件200抵接的第一熔接件与第二熔接件20的抵接力,进而有效保证第一熔接件与第二熔接件20的加热力度相同,有效提高第一熔接件与第二熔接件20之间的熔接稳定性,降低或避免熔接后的接合缺陷。加热完毕后,通过第一移动组件310带动第二移动组件320上的夹具100与驱动组件330上的加热组件200离开,驱动组件330驱动加热组件200离开夹具100,通过第一移动组件310和/或第二移动组件320将第二熔接件20熔接于第一熔接件上,完成第二熔接件20与第一熔接件的熔接。
一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组件310包括第一移动源311及第一配合件312,第一移动源311用于驱动第一配合件312运动。其中,第二移动组件320与驱动组件330均设置于第一配合件312上。通过第一配合件312方便第二移动组件320与驱动组件330的安装,同时第一移动源311驱动第一配合件312运动的时候,能够带动第二移动组件320与驱动组件330运动。
具体地,第一移动源311用于驱动第一配合件312沿第一方向移动。由于第二移动组件320驱动夹具100沿第一方向移动,在使用时,当夹具100对准第一熔接件的熔接位置后,加热组件200对第一熔接件与第二熔接件20加热完成后,通过第一移动源311带动第二移动组件320上的夹具100与驱动组件330上的加热组件200离开,驱动组件330驱动加热组件200离开夹具100。此时可以仅通过第二移动组件320驱动夹具100移动即可将第二熔接件20熔接于第一熔接件上,避免通过第一移动源311同时带动加热组件200移动,干扰第二熔接件20与第一熔接件的熔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源311还可以驱动第一配合件312沿其他方向移动或转动,只要能够方便实现加热组件200同时加热第一熔接件与第二熔接件20即可。
一实施例中,第一配合件312包括第一配合部313及第二配合部314,第二配合部314与第一配合部313相连接,第二移动组件320设置于第一配合部313上,驱动组件330设置于第二配合部314上。通过第一配合部313与第二配合部314进一步方便第二移动组件320与驱动组件330的安装,避免第二移动组件320与驱动组件330相对于第一配合件312运动过程中相互干扰。
具体地,第一配合部313沿第一方向设置,进而方便设置于第一配合部313上的第二移动组件320驱动夹具100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配合部314沿第二方向设置,进而方便设置于第二配合部314上的驱动组件330驱动加热组件200沿第二方向移动。
一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组件310还包括支撑件315,第一移动源311设置于支撑件315上,支撑件315设置于第一配合件312上,第一配合件312相对于支撑件315可运动。通过设置支撑件315方便第一移动源311的安装,进而方便驱动第一配合件312运动。
具体地,支撑件315上形成有第一滑块,第一配合部313上形成有第一导轨,第一滑块设置于第一导轨上,并能够沿第一导轨滑动,进而实现第一配合部313相对于支撑件315的移动。进一步地,第一导轨沿第一方向设置,进而实现第一配合部313相对于支撑件315沿第一方向的移动。
另一实施例中,支撑件315上还可以形成有第一导轨,第一配合部313上形成有第一滑块,只要能够实现第一配合部313相对于支撑件315的移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源311为气缸,气缸推动第一配合件312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源311还可以为液压缸或电机驱动传动件实现移动的构件等,只要能够实现第一配合件312的移动即可。
一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组件310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连接于第一移动源311,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一移动源311的驱动压力。通过第一控制阀控制第一移动源311的驱动压力,进而能够有效控制加热组件200加热第二熔接件20与第一熔接件的加热力度,进而有效保证第二熔接件20与第一熔接件之间的加热效果相近或相同,提高熔接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控制阀为比例阀。当然,第一控制阀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控制第一移动源311的驱动压力的结构。
一实施例中,第二移动组件320包括第二移动源321及第二配合件322,第二配合件322设置于第一配合件312上,第二移动源321用于驱动第二配合件322相对于第一配合件312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配合件322用于安装夹具100。通过设置第二配合件322方便夹具100的安装,通过第二移动源321方便实现第二配合件322带动夹具100相对于第一配合件312移动。
具体地,第二配合件322上形成有第二导轨,第一配合部313上形成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设置于第二导轨上,并能够沿第二导轨滑动,进而实现第二配合件322相对于第一配合部313的移动。进一步地,第二导轨沿第一方向设置。
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配合件322上还可以形成有第二滑块,第一配合部313上形成有第二导轨,只要能够实现第二配合件322相对于第一配合部313的移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移动源321为气缸,气缸推动第二配合件322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移动源321还可以为液压缸或电机驱动传动件实现移动的构件等,只要能够实现第二配合件322的移动即可。
一实施例中,第二移动组件320包括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连接于第二移动源321,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二移动源321的驱动压力。通过第二控制阀一方面能够有效控制夹具100上的第二熔接件20与加热组件200对接的压力,进而配合第一控制阀有效控制加热组件200加热第二熔接件20与第一熔接件的加热力度。另一方面通过第二控制阀还能够控制第二熔接件20熔接于第一熔接件上的熔接压力,提高第二熔接件20与第一熔接件的熔接稳定性。通过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熔接过程中不同阶段下的驱动压力控制,以便于有效提高熔接稳定性,避免接合缺陷。
具体地,第二控制阀为比例阀。当然,第二控制阀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控制第二移动源321的驱动压力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30包括第三移动源331及第三配合件332,第三配合件332设置第一配合件312上,第三移动源331用于驱动第三配合件332相对于第一配合件312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三配合件332用于安装加热组件200。通过设置第三配合件332能够方便加热组件200的安装,同时通过第三移动源331驱动第三配合件332移动,在加热组件200加热完毕后,使得第三配合件332带动加热组件200离开第二熔接件20及第一熔接件,避免加热组件200干扰第二熔接件20与第一熔接件的熔接。通过移动加热组件200,有效降低加热组件200的运动空间占用,避免第一熔接件对加热组件200的移动的干扰。
另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30包括转动源及第三配合件332,第三配合件332用于安装加热组件200,第三配合件332设置第一配合件312上,转动源用于驱动第三配合件332相对于第一配合件312沿第二方向转动,以使加热组件200位于夹具100的移动方向上。通过转动加热组件200,方便夹具100与加热组件200对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30还可以同时包括第三移动源331及转动源,只要能够方便实现夹具100与加热组件200的对接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配合件332上还可以形成有第三滑块,第二配合部314上形成有第三导轨,第三滑块能够沿第三导轨滑动,进而实现第三配合件332相对于第二配合部314的移动。进一步地,第三导轨沿第二方向设置。
另一实施例中,第三配合件332上形成有第三导轨,第二配合部314上形成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设置于第三导轨上,只要能够实现第三配合件332相对于第二配合部314的移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移动源331为气缸,气缸推动第三配合件332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移动源331还可以为液压缸或电机驱动传动件实现移动的构件等,只要能够实现第三配合件332的移动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3,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00包括第一加热件210及与第一加热件210相背对设置的第二加热件220,第一加热件210能够对准夹具100,第二加热件220能够对准第一熔接件。通过第一加热件210能够方便对夹具100上的第二熔接件20进行加热,通过第二加热件220能够方便对第一熔接件进行加热,进而方便实现第二熔接件20与第一熔接件的同时加热。
一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210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212及第一导热件214,第一导热件214具有第一加热面216,第一温度传感器212设置于第一导热件214上,第一温度传感器212与第一加热面216之间的距离为2mm-8mm。第一加热面216能够与第二熔接件20相接触。通过控制第一温度传感器212与第一加热面216之间的距离能够更加精准的检测到第一加热面216的温度,实际加热温度会根据设定温度和实际检测到的温度进行自动调整,以使检测温度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
具体地,第一温度传感器212与第一加热面216之间的距离为5mm。一方面避免第一温度传感器212干扰第一加热面216对第二熔接件20的加热,另一面能够有效检测到第一加热面216的实际加热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212为热电阻,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可以检测温度的器件。
一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件220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第二导热件,第二导热件具有第二加热面,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导热件上,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二加热面之间的距离为2mm-8mm。第二加热面能够与第一熔接件相接触。通过控制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二加热面之间的距离能够更加精准的检测到第二加热面的温度,设定温度会根据和实际检测到的温度进行自动调整,以使检测温度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
具体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二加热面之间的距离为5mm。一方面避免第二温度传感器干扰第二加热面对第二熔接件20的加热,另一面能够有效检测到第二加热面的实际加热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温度传感器为热电阻,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可以检测温度的器件。
一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00还包括隔热件230,隔热件230形成有隔热腔,第一加热件210与第二加热件220均设置于隔热腔内。通过隔热件230能够有效避免被第一加热件210或第二加热件220烫伤。其中隔热腔的相对两端开口,第一加热件210与第二加热件220分别通过两端的开口能够与第二熔接件20及第一熔接件对接。
具体地,隔热件230为隔热板,隔热板弯折后形成隔热腔,进一步简化隔热件230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热件230还可以为其他形成隔热腔的结构,只要能够方便第一加热件210与第二加热件220设置于隔热腔内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一实施例中,夹具100包括夹持件110、连接件120及定位件130,夹持件110设置于连接件120上,定位件130设置于连接件120上,定位件130上开设有安装孔131,夹持件110能够对应于安装孔131处,安装孔131用于安装第二熔接件20,夹持件110用于夹紧第二熔接件20。通过连接件120能够将定位件130有效安装于夹持件110上,第二熔接件20通过安装孔131能够有效限位于定位件130上,方便通过夹持件110将第二熔接件20夹紧在安装孔131内。
其中,第二熔接件20具有安装端及熔接端,安装端能够穿设于安装孔131内,并通过夹持件110夹紧,熔接端外漏,进而方便加热组件200的对接加热。
可选地,安装孔131的尺寸与第二熔接件20的安装端的尺寸相匹配,进而使得第二熔接件20更加稳定地设置于安装孔131内。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第二熔接件20,可以设置不同的定位件130,以定位不同的第二熔接件20。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30背向于连接件120的一端形成有至少两个定位槽132或定位台,至少两个定位槽132或至少两个定位台的尺寸不相同。而第二熔接件20的安装端上形成有能够与定位件130的定位槽132相配合的定位台,或者与定位件130的定位台槽相配合的定位槽。安装时,对应的定位台安装于对应的定位槽132内,由于至少两个定位槽132的尺寸不相同,因此能够避免第二熔接件20在夹具100上装错。通过设置定位件130有效实现第二熔接件20装夹至夹具100上的放错防呆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件110为夹紧气缸,通过夹紧气缸夹持第二熔接件20的安装端。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件110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夹紧作用的结构。
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2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定位柱122,定位件130上开设有与定位柱122相匹配的配合槽133,定位柱122穿设于配合槽133内。通过定位柱122与配合槽133的配合,使得定位件130有效定位于连接件120的上,提高连接件120与定位件130的安装效率。
具体地,配合槽133开设于定位件130的外壁上,且贯穿定位件130朝向连接件120的端面,进而方便定位柱122穿设于配合槽133内。
进一步地,连接件120上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定位柱122,每一定位柱122能够对应穿设于一配合槽133内,进一步提高定位件130定位于连接件120上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20为两个,两个连接件120相对设置并将夹持件110夹设于两个连接件120之间。通过设置两个连接件120,方便夹持夹持件110。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120还可以为一个、三个等其他数目个,只要能够有效夹持夹持件110,并连接定位件130即可。
一实施例中,夹具100还包括固定件,定位件130朝向连接件120的一端上开设有固定孔134,固定孔134位于相邻两个配合槽133之间,固定件穿设于固定孔134内以使定位件130固定于连接件120上。通过固定件进而使得定位件130有效安装于连接件120上。
具体地,定位件130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开口与固定孔134相连通,固定件的直径大于固定孔134的孔径。因此,当固定件穿设于固定孔134内,通过开口使得固定件能够将固定孔134撑开,定位件130位于两个相邻的定位柱122的之间的部分能够有效抵接于定位柱122上,进而使得定位件130有效固定于连接件120上。通过固定件撑开固定孔134,能够避免在连接件120上开孔,有效降低连接件120的结构复杂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20朝向定位件130的一侧还可以开设有连接孔,固定件能够进一步穿设于连接孔内,进而将定位件130固定于连接件120上。
请参阅图1、图2及图6,一实施例中,熔接装置10还包括调节机构,驱动机构300设置于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调节驱动机构300的设置位置和/或设置角度。通过调节机构调节驱动机构300的位置,使得驱动机构300上的夹具100有效对应于第一熔接件需要熔接的位置,有效提高熔接精度及熔接效率。
一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包括角度调节机构400,角度调节机构400包括转动组件410、安装件420及第一调节组件430,安装件420设置于转动组件410上,第一调节组件430用于调节安装件420相对于转动组件410的设置角度,驱动机构300设置于安装件420上。通过第一调节组件430调节安装件420相对于转动组件410转动,进而能够有效调节驱动机构300相对于第一熔接件的设置角度,使得驱动机构300上的夹具100能够有效对准第一熔接件需要熔接第二熔接件20的部位,有效提高熔接精度,同时有效提高熔接装置10的适用性,以适应不同的零件之间的熔接。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的支撑件315设置于安装件420上,进而方便通过角度调节机构400实现驱动机构300的角度调节。
一实施例中,转动组件410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411,安装件420与转动组件410转动连接,安装件420上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限位孔411的长度方向相交。第一调节组件430的一端穿设于第一限位孔411内,另一端穿设于第一滑槽内,第一调节组件430的一端能够在第一限位孔411内移动,以使第一调节组件430的另一端在第一滑槽内移动。
调节驱动机构300上夹具100的设置角度时,调节第一调节组件430的一端在第一限位孔411内移动,使第一调节组件430的另一端在第一滑槽内移动。由于安装件420与转动组件410转动连接,进而使得安装件420相对于转动组件410可转动,实现驱动机构300相对于转动组件410设置的角度的调节。角度调节机构400仅通过开设第一限位孔411与第一滑槽,并配合第一调节组件430,便可实现驱动机构300相对于转动组件410的角度调节,结构简单,有效降低角度调节机构400的结构复杂度,进而能够有效降低熔接装置10的加工成本。
一实施例中,第一调节组件430包括第一传动件431及第一滑动件432,第一滑动件432的一端穿设于第一限位孔411内,另一端穿设于第一滑槽内,第一传动件431用于驱动第一滑动件432在第一限位孔411内移动。通过设置第一传动件431方便调节第一滑动件432的一端在第一限位孔411内移动,进而实现第一滑动件432的另一端在第一滑槽内移动,方便实现安装件420相对于转动组件410的转动调节。
一实施例中,转动组件410包括第一转动件440、第二转动件450及第二调节组件460,安装件420设置于第一转动件440上,第一调节组件430用于调节安装件420相对于第一转动件440在第一平面上转动。第二转动件450设置于第一转动件440上,第二调节组件460用于调节第一转动件440相对于第二转动组件410在第二平面上转动,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相交。进而能够实现驱动机构300在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上的角度调节。
具体地,第一转动件440包括第一转动部441及连接于第一转动部441的第二转动部442,第一限位孔411开设于第一转动部441上,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限位孔411的长度方向位于第一平面。当然,这里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限位孔411的长度方向可以位于第一平面上,也可以位于平行于第一平面的平面上。
进一步地,第二转动件450与第二转动部442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442上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转动件450上开设有第二限位孔,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相交且位于第二平面。第二调节组件460的一端穿设于第二限位孔内,另一端穿设于第二滑槽内,第二调节组件460的一端能够在第二限位孔内移动,以使第二调节组件460的另一端在第二滑槽内移动。当然,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限位孔的长度方向可以位于第二平面上,也可以位于平行于第二平面的平面上。
由于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限位孔的长度方向位于第二平面,通过调节第二调节组件460在第二限位孔内移动,进而能够带动第二转动部442相对于第二转动件450在第二平面内进行角度调节,以带动第一转动部441上的安装件420相对于第二转动件450在第二平面内进行角度调节。同时由于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相交,进而实现安装件420在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内相对于第二转动件450的角度调节。
一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机构400还包括固定件470及第三调节组件480,固定件470设置于第二转动件450上,第三调节组件480用于调节第二转动件450相对于固定件470在第三平面上转动,第三平面与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均相交。进而实现安装件420在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及第三平面上相对于固定件470的角度调节,实现安驱动机构300相对于固定件470在空间内的角度调节。
具体地,第二转动件450包括第三转动部451及与第三转动部451相连接的第四转动部452,第二限位孔开设于第三转动部451上。固定件470与第四转动部452转动连接,固定件470上开设有第三限位孔,第四转动部452上开设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三限位孔的长度方向相交且位于第三平面。第三调节组件480的一端穿设于第三限位孔内,另一端穿设于第三滑槽内,第三调节组件480的一端能够在第三限位孔内移动,以使第三调节组件480的另一端在第三滑槽内移动。当然,第三滑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三限位孔的长度方向可以位于第三平面上,也可以位于平行于第三平面的平面上。
通过调节第三调节组件480在第三限位孔内移动,进而能够带动第四转动部452相对于固定件470在第三平面内进行角度调节,以带动第一转动件440上的安装件420相对于固定件470在第三平面内进行角度调节。
一实施例中,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及第三平面之间均相互垂直。例如第一平面为x平面,第二平面为y平面,第三平面为z平面,方便实现安装件420相对于固定件470在空间内设置角度的调整,进而方便实现安装在安装件420上的驱动机构300相对于固定件470的角度调节。
当然,其他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机构40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调节,只要能够后效实现驱动机构300设置角度的调节的即可。
另一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包括位置调节机构500,位置调节机构500包括第一位置组件510及第二位置组件520,第一位置组件510设置于第二位置组件520上,驱动机构300设置于第一位置组件510上,第一位置组件510用于带动驱动机构300沿第三方向移动,第二位置组件520用于带动驱动机构300沿第四方向移动,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相交。通过设置位置调节机构500能够有效实现驱动机构300在一平面内设置位置的调节。使得驱动机构300上的夹具100有效位于第一熔接件的待熔接部位的上方。
具体地,第三方向为x轴方向,第四方向为y轴方向,第一方向为z轴方向,进而能够实现夹具100在空间内设置位置的有效调节。
具体地,第一位置组件510包括第一滑台510、第一位移件512及装配件513,第一滑台510设置于装配件513上,第一位移件512用于驱动第一滑台510相对于装配件513沿第三方向移动,驱动机构300设置于第一滑台510上。进而能够实现驱动机构300沿第三方向的移动调节。
进一步地,装配件513开设有第一移动槽,第一滑台510设置于第一移动槽内。第一位移件512为丝杠,通过丝杠转动,实现第一滑台510相对于装配件513的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位移件512还可以为其他能够驱动第一滑台510移动的结构。
一实施例中,第二位置组件520包括第二滑台及第二位移件,第二滑台设置于装配件513背向于第一滑台510的一侧,第二位移件用于驱动第二滑台相对于装配件513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滑台能够设置于安装平台上,进而实现装配件513相对于安装平台的移动,以实现驱动机构300相对于安装平台沿第四方向移动的调节。
具体地,装配件513背向于第一滑台51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移动槽423,第二滑台设置于第二移动槽423内。第二位移件为丝杠,通过丝杠转动,实现装配件513相对于第二滑台的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位移件还可以为其他能够驱动第二滑台移动的结构。
一实施例中,位置调节机构500还包括连接臂530,连接臂530设置于第二滑台上。通过连接臂530方便将位置调节机构500安装在安装平台上,进而方便将熔接装置10安装在安装平台上。当然,第二滑台还可以直接安装于安装平台上。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同时包括位置调节机构500与角度调节机构400,驱动机构300通过角度调节机构400设置于位置调节机构500上,进而实现驱动机构300的位置与角度的调节。
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机构还可以省略,仅通过驱动机构300调节夹具100与加热组件200之间的位置关系,及相对于第一熔接件与第二熔接件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