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桶式除湿干燥送料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5702发布日期:2020-07-21 12:43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双桶式除湿干燥送料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干燥送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桶式除湿干燥送料一体机。



背景技术:

塑胶产品在成型过程中,需要对物料进行除湿与烘干,即需要除湿设备和烘干设备。这样就需要在除湿烘干过程中对物料进行转换工序,以进行完成各个步骤;为此,市场上开始推出除湿干燥送料三机一体机组,但是其仅仅只可用于提供单一的原料输送和单一的干燥温度要求,当需要两种不同的原料和不同的干燥温度时,是无法实现的,这时的解决方法只能是配置两台除湿干燥送料三机一体机组来完成需要,这样就直接增加了设备的投入成本,且占用更多工厂空间,增加了设备的管理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巧妙,可以提供两种不同原料,不同干燥温度的除湿干燥送料的双桶式除湿干燥送料一体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桶式除湿干燥送料一体机,其包括机架及设置在该机架上的第一保温干燥料桶、第二保温干燥料桶、除湿塔、第一干燥风机、第二干燥风机、吸料风机、第一干燥加热器、第二干燥加热器、截风装置、第一干燥过滤装置、第二干燥过滤装置和空压机,所述第一保温干燥料桶的顶面设有第一微动料斗,该第一保温干燥料桶的底面设有第一截料装置,所述第一保温干燥料桶的桶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保温干燥料桶的顶面设有第二微动料斗,该第二保温干燥料桶的底面设有第二截料装置,所述第二保温干燥料桶的桶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截风装置的第一、第二进气端相应与第一、第二微动料斗的抽气端相连接,该截风装置的总出气端与吸料风机相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一干燥加热器、第一干燥风机、第一干燥过滤装置和第一进风口相连接形成第一加热回路;所述第二出风口、第二干燥加热器、第二干燥风机、第二干燥过滤装置和第二进风口相连接形成第二加热回路;所述除湿塔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加热回路和第二加热回路相连接,该除湿塔的输出端与所述空压机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机架的下部一侧设有安装架,该安装架上设有用来安装所述第一保温干燥料桶和第二保温干燥料桶的安装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除湿塔的输出端与所述空压机之间设有精密过滤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吸料风机与截风装置之间设有吸料过滤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截风装置包括截风盒、封板、截风圆片、截风气缸和电磁阀,所述截风盒的正面上并排有第一、第二进气端,所述截风盒的侧壁上设有总出气端,所述截风盒的背面设有安装口,封板设置在安装口上,若干截风气缸对应第一、第二进气端的位置设置在封板上,且截风气缸的活塞杆伸入截风盒内并朝向与其相对应的第一、第二进气端,所述截风圆片设置在截风气缸的活塞杆上,并能在活塞杆作伸出动作时将第一进气端或第二进气端封闭,若干截风气缸均与电磁阀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截料装置包括截料盒、截料圆片、截料气缸、电磁阀和拉板,所述截料盒的顶部设有安装板,该安装板上设有与拉板相适配的拉槽,该拉槽的中间位置下料通道,拉板上设有与下料通道相对应且在拉动后与下料通道相错开的下料口,所述截料盒的侧壁上设有装配腔体,该装配腔体的一侧设有与装配腔体相连通的吹气管,所述装配腔体上设有与下料通道相连通的径向开口,所述截料气缸设置在装配腔体上,且该截料气缸的活塞杆朝向径向开口,所述截料圆片设置在截料气缸的活塞杆上,且在截料气缸的活塞杆在伸出时将径向开口封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干燥加热器和第二干燥加热器的出风口端上均设有一感温探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微动料斗和第二微动料斗的进料端分别连接有一吸料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巧妙形成第一加热回路和第二加热回路,并分别与除湿塔和吸料风机相连接,可根据需要提供两种不同原料,不同干燥温度的除湿干燥送料,且运行稳定,易于操作,可一机多用,减少了设备的投入成本,同时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设备管理维护,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截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截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桶式除湿干燥送料一体机,其包括机架1及设置在该机架1上的第一保温干燥料桶2、第二保温干燥料桶3、除湿塔4、第一干燥风机5、第二干燥风机6、吸料风机7、第一干燥加热器8、第二干燥加热器9、截风装置10、第一干燥过滤装置11、第二干燥过滤装置12和空压机13,所述第一保温干燥料桶2的顶面设有第一微动料斗14,该第一保温干燥料桶2的底面设有第一截料装置15,所述第一保温干燥料桶2的桶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保温干燥料桶3的顶面设有第二微动料斗16,该第二保温干燥料桶3的底面设有第二截料装置17,所述第二保温干燥料桶3的桶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截风装置10的第一、第二进气端相应与第一、第二微动料斗16的抽气端相连接,该截风装置10的总出气端与吸料风机7相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一干燥加热器8、第一干燥风机5、第一干燥过滤装置11和第一进风口相连接形成第一加热回路;所述第二出风口、第二干燥加热器9、第二干燥风机6、第二干燥过滤装置12和第二进风口相连接形成第二加热回路;所述除湿塔4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加热回路和第二加热回路相连接,该除湿塔4的输出端与所述空压机13相连接。所述第一微动料斗14和第二微动料斗16的进料端分别连接有一吸料枪18。

为方便安装,在所述机架1的下部一侧设有安装架19,该安装架19上设有用来安装所述第一保温干燥料桶2和第二保温干燥料桶3的安装口。第一保温干燥料桶2和第二保温干燥料桶3相应安装在与其相对应的安装口上。所述机架1整体包覆有防护板,所述除湿塔4、第一干燥风机5、第二干燥风机6、吸料风机7、第一干燥加热器8、第二干燥加热器9、截风装置10、第一干燥过滤装置11和第二干燥过滤装置12相应设置在机架1内。所述机架1的正面上的防护板上设有电控箱24。

所述除湿塔4的输出端与所述空压机13之间设有精密过滤器20。有效提升空气输入的纯净度。

参见图3,所述截风装置10包括截风盒101、封板102、截风圆片103、截风气缸104和电磁阀105,所述截风盒101的正面上并排有第一、第二进气端,所述截风盒101的侧壁上设有总出气端,所述截风盒101的背面设有安装口,封板102设置在安装口上,若干截风气缸104对应第一、第二进气端的位置设置在封板102上,且截风气缸104的活塞杆伸入截风盒101内并朝向与其相对应的第一、第二进气端,所述截风圆片103设置在截风气缸104的活塞杆上,并能在活塞杆作伸出动作时将第一进气端或第二进气端封闭,若干截风气缸104均与电磁阀105相连接。

参见图4,所述第一截料装置15包括截料盒151、截料圆片152、截料气缸153、电磁阀154和拉板155,所述截料盒151的顶部设有安装板156,该安装板156上设有与拉板155相适配的拉槽,该拉槽的中间位置下料通道,拉板155上设有与下料通道相对应且在拉动后与下料通道相错开的下料口,所述截料盒151的侧壁上设有装配腔体157,该装配腔体157的一侧设有与装配腔体157相连通的吹气管158,所述装配腔体157上设有与下料通道相连通的径向开口,所述截料气缸153通过固定板159设置在装配腔体157上,且该截料气缸153的活塞杆朝向径向开口,所述截料圆片152设置在截料气缸153的活塞杆上,且在截料气缸153的活塞杆在伸出时将径向开口封闭。所述第二截料装置17和所述第一截料装置15的结构基本一致。

运行时,电控箱24检测到缺料信号,向吸料风机7发出信号启动,截风装置10中与之对应的电磁阀动作,并打开对应的截风气缸104,第一截料装置15或第二截料装置17上的电磁阀工作,并打开截料气缸153,这样原料就会因吸料风机7运转产生的真空压差顺着管道被带入第一微动料斗14或第二微动料斗16内,在第一微动料斗14和第二微动料斗16内装有一个筛网,阻拦原料从料斗内进入吸料风机7,而在吸料风机7的吸风口端前面又设置了一个吸料过滤器21,是为了防止原料粉尘进入吸料风机7内,影响风机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干燥加热器8和第二干燥加热器9的出风口端上均设有一感温探针,电控箱24与两个感温探针相连接。

在除湿干燥工作时,湿润的压缩空气经过除湿塔4的除湿作用后,经过第一干燥风机5和第二干燥风机6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风又相应送入到第一保温干燥料桶2、第二保温干燥料桶3内对原料进行烘烤,烘烤后的湿润空气经过管道进入第一干燥过滤装置11或第二干燥过滤装置12的接口排出;感温探针实时反馈加热温度至电控箱24,电控箱24根据预先设定的干燥温度相应的控制第一干燥加热器8和第二干燥加热器9的动作,以相应调整第一保温干燥料桶2和第二保温干燥料桶3内的温度,达到精准控制保温干燥料桶内原料的除湿干燥作用。两种不同原料的除湿干燥,通过电控箱24的设定,相应控制第一干燥加热器8和第二干燥加热器9的加热温度,第一干燥风机5和第二干燥风机6将不同的热风相应输送到第一干燥加热器8和第二干燥加热器9内。两种不同原料的输送,通过电控箱24控制截风装置10的切换,分别输送到与之对应的成型机器22或成型机器23上,实现可以提供两种不同原料,不同干燥温度的除湿干燥送料,一机多用,减少了设备的投入成本。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结构的其它机械,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