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模具交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8365发布日期:2020-07-10 16:12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机模具交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机模具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最常使用的注塑模具快速交换装置,是通过注塑机配合水平换模平台实现的,通过两者协同作用进行注塑模具的换入和换出。最常用的水平换模平台具有两个换模工位,向换模工位相同,用于放置注塑模具;而对于注塑机而言,两个换模工位无差别。

当需要将注塑模具从注塑机上移出到水平换模平台上时,需要人工判断换模工位上是否存在模具,操作上较麻烦,降低了移模的工作效率。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当准备放置的换模工位上本身就放置有注塑模具时,再将注塑机中的模具移下至该换模平台,会导致模具相撞。

当需要将换模工位上的注塑模具移至水平换模平台上时,由于一般的一台注塑机会使用多副注塑模具,有时会因为疏忽而移错模注塑具,导致需要重新将误移入的注塑模具移出后,再移入正确的模具,增加了模具交换的时间,降低了效率。

如公开号为“cn105417049b”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换模台车系统,包括机台装置、台车装置、推拉装置、轨道,台车装置安装在轨道上,机台装置和推拉装置对称位于轨道两侧;台车装置上端平行设有两个相同大小的区:a区和b区;台车装置的侧面还装有检知器三-左和检知器三-右;推拉装置设有动力源电机、传动系统、挂钩检知器、挂钩、推拉t槽、挂钩座,所述挂钩通过挂钩座安装在推拉t槽内,所述挂钩检知器位于挂钩一侧。该换模台车系统中,未采用任何识别措施,容易出现移错模具和撞模的情况。

针对现有的注塑机模具交换系统经常存在的上述不足,需要设计一种模具交换效率高、准确度高且能防止撞模的注塑机模具交换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模具交换效率高、准确度高且能防止撞模的注塑机模具交换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注塑机模具交换系统,包括有:

注塑机,包括有定模固定板和动模固定板,所述定模固定板和动模固定板之间具有用于安装注塑模具的间隙;

换模台车,与注塑机电连接,包括有控制器和用于放置注塑模具的第一平台、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上均设置有用于测量注塑模具重量的传感器,且所述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为压式传感器或应变式称重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换模台车还包括对接平台;所述对接平台与第一平台连接,或所述对接平台与第二平台连接,或所述对接平台与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均连接;

安装在注塑机上的注塑模具可通过对接平台进入第一平台和/或第二平台;且第一平台和/或第二平台上放置的注塑模具可通过对接平台进入注塑机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设置有操作者通道,所述操作者通道与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固定板和动模固定板呈平行设置;且定模固定板上设置有注射装置,动模固定板上设置有合模装置,所述合模装置可驱动所述动模固定板前后运动,以改变动模固定板与定模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值。

进一步地,所述注塑机还包括可读取传感器数据的识别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动模固定板上设置有触碰传感器,且所述触碰传感器处于靠近换模台车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在换模台车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上均设置有用于检测模具重量的传感器,通过该传感器可实时检测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上是否放置有注塑模具;当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上没有模具时,则传感器基本检测不到重量,即,相应可以将注塑机上的注塑模具移出至该没有放置注塑模具的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上,可有效避免发生注塑模具和注塑模具相撞的情况;且当需要将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放置的注塑模具移入至注塑机上时,可以根据传感器检测的模具重量判定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上的模具是不是想要移入的模具,避免了移错注塑模具,再进行模具移出、移入操作,缩短了模具交换的时间,且模具交换的准确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机模具交换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换模台车的示意图。

图中,1、注塑机;11、定模固定板;12、动模固定板;13、注射装置;14、合模装置;15、触碰传感器;

2、换模台车;21、第一平台;22、第二平台;23、传感器;24、操作者通道;25、对接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注塑机模具交换系统,包括有:注塑机1和换模台车2,注塑机1上可安装注塑模具进行注塑,生产塑料产品;换模台车2可用于放置注塑模具。

注塑机1,包括有定模固定板11和动模固定板12,定模固定板11和动模固定板12之间具有用于安装注塑模具的间隙;具体地为,注塑模具一般包括有动模和定模,注塑模具的定模可拆卸的固定在定模板上,注塑模具的动模可拆卸的固定在动模板上。

优选地,定模固定板11和动模固定板12呈平行设置;且定模固定板11上设置有注射装置13,动模固定板12上设置有合模装置14,合模装置14可驱动动模固定板12前后运动,以改变动模固定板12与定模固定板11之间的间隙值,由于注塑模具的高度基本都不同,所以改变该间隙值以适应不同的模具高度;注射装置13主要用于将注塑机1的料筒中的熔融塑料注入注塑模具中,以成型不同的塑料产品。

换模台车2,与注塑机1电连接,换模台车2包括有控制器和用于放置注塑模具的第一平台21、第二平台22,行业常称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为a平台和b平台,设置两个平台的好处在于,可以在第一平台21上放置想要安装进注塑机1上的注塑模具,而由于注塑机1可能现有一台注塑模具在其中,先将注塑机1中有的模具移出,放置在第二平台22上,然后将放置在第一平台21上的模具移入至注塑机1中;操作便捷,节省了换模时间。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上均设置有用于测量注塑模具重量的传感器23,且传感器23与控制器电连接,具体地,最常用的传感器23为压式传感器或应变式称重传感器,都可以用于检测注塑模具的重量。

优选地,换模台车2还包括对接平台25;对接平台25与第一平台21连接,或对接平台25与第二平台22连接,或对接平台25与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均连接,对接平台25的主要作用是起换模台车2和注塑机1之间的桥梁作用,安装在注塑机1上的注塑模具可通过对接平台25进入第一平台21或第二平台22;且第一平台21或第二平台22上放置的注塑模具可通过对接平台25进入注塑机1中。如图1所示,第一平台21或第二平台22上的注塑模具经过对接平台25,水平移动,移入模区内,然后注塑模具的定模固定在定模固定板11上,注塑模具的动模固定在动模固定板12上。

其中,在动模固定板12上设置有触碰传感器15,且触碰传感器15处于靠近换模台车2侧,当定模固定板11和动模固定板12的打开程度不够时,即定模固定板11和动模固定板12的间隙值比预安装在该间隙中的值要大时,注塑模具的动模会触碰到动模固定板12上的触碰传感器15,换模台车2不再将注塑模具送入注塑机1中,需要再控制合模装置14后退,带动动模固定板12后退,使定模固定板11和动模固定板12之间的间隙增大,以能时注塑模具安装进该间隙中。一般的,触碰传感器15上也设置有一弹簧,具有缓冲作用,防止触碰传感器15被注塑模具撞坏,安全性能高。且在注塑机1上还包括可读取传感器23数据的识别装置,注塑机1可通过该识别装置获取传感器23的数值,进而得知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上的注塑模具的信息。

优选地,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之间设置有操作者通道24,操作者通道24与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均连接,操作者通道24的设置,主要方便当操作者需要站在换模台车2上作业时,而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上均放置有模具,该操作者通道24便提供了给操作者作业的空间。

工作过程中,当需要将注塑模具从注塑机1上移出到换模台车2上时,根据传感器23测量的重量值,注塑机1的识别模块快速获取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上是否有注塑模具存在,当第一平台21和第二平台22都具有注塑模具时,注塑机1不再将注塑模具移下至该换模台车2上;当第一平台21或第二平台22上没有注塑模具时,则可以之间将注塑机1中的注塑模具移出,放置在没有注塑模具的第一平台21或第二平台22上。

当需要将第一平台21或第二平台22上的注塑模具移入至注塑机1中时,根据传感器23测量的重量值,快速判断该注塑模具是不是想要移入至注塑机1中的注塑模具,是,则将该注塑模具移入注塑机1中;不是,则不进行继续移模动作。

本方案的注塑机模具交换系统,模具交换效率高、且准确率高,不会出现撞模以及移错注塑模具的情况。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