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式齿轮圆弧抽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48266发布日期:2020-09-01 16:35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内嵌式齿轮圆弧抽芯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抽芯机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嵌式齿轮圆弧抽芯机构。



背景技术:

在塑胶模具设计中,常会碰到需要设计圆弧抽芯的产品。这类模具,虽然产品不大,但设计出来的模具相当大。因为传统的圆弧抽芯机构较为复杂,原理通常是通过油缸的油杆驱动一个齿条来回滑动,齿条来回滑动时带动模具内的一个固定齿轮转动,固定齿轮转动时驱动模具内一个行星齿轮围绕该固定齿轮公转,行星齿轮与模具模仁内用于抽芯的行位块连接,进而带动行位块在模仁内滑动。这种抽芯机构配套的零件较多,传动件与行位块不在一个平面内运动,导致整个抽芯过程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所以模具通常都会设计得比较大。模具大了,物料的采购成本和零件的加工成本也会同步增加,导致整体模具成本就会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嵌式齿轮圆弧抽芯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模具的圆弧抽芯结构复杂,配套的零件多,导致的抽芯过程需要占用很大空间和制造成本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内嵌式齿轮圆弧抽芯机构,包括:设置在模具侧壁的油缸、滑动设置在模具内模仁底部的齿条、转动设置在模仁上的圆弧齿轮以及与圆弧齿轮同心转动设置在模仁上的行位块。油缸与模具的控制端信号连接,油缸上的油杆与齿条的第一端连接,齿条与圆弧齿轮啮合传动,行位块设置在圆弧齿轮一端的端部。

优选地,油缸的缸体上沿油杆的运动方向设有起始位置感应开关和终止位置感应开关,起始位置感应开关和终止位置感应开关均与模具的控制端信号连接。

优选地,起始位置感应开关和终止位置感应开关均为光电感应开关或接近开关。

优选地,模仁的底部设有可拆卸滑座,可拆卸滑座上设有导轨槽,齿条在导轨槽内滑动。

优选地,可拆卸滑座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安装部和与安装部相对的限位块,底座、安装部及限位块围设成导轨槽。

优选地,限位块相对安装部的一侧是有限位部,安装部上相对限位部设有压条。限位块通过螺钉与底座连接,压条通过螺钉与安装部连接。

优选地,限位块与压条上均设有若干定位孔,底座和安装部上分别设有与限位块上的定位孔和压条上的定位孔对应的销钉,销钉插入与其对应的定位孔内。

优选地,模仁的底部设有止位块,止位块正对齿条的第二端。

优选地,圆弧齿轮的侧壁上自其与行位块连接的一端端部沿周向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与行位块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行位块与模仁之间设有避让间隙,避让间隙内插接有铲机,铲机与模具的控制端信号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将行位块直接与圆弧齿轮的一端连接,大大简化了抽芯机构,使得抽芯机构在完成抽芯动作时不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并可在模具内部完成抽芯动作,进而大大缩小了模具尺寸,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

2、抽芯机构的整体结构简单,使用的零配件大大减少,使得加工和安装抽芯机构时更加方便,抽芯机构的运行也更加稳定,精度也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内嵌式齿轮圆弧抽芯机构一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嵌式齿轮圆弧抽芯机构一实施例的又一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可拆卸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可拆卸滑座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圆弧齿轮与行位块组装在一起后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a-a处截面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嵌式齿轮圆弧抽芯机构。

参照图1-2,图1为内嵌式齿轮圆弧抽芯机构一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内嵌式齿轮圆弧抽芯机构一实施例的又一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内嵌式齿轮圆弧抽芯机构,包括:设置在模具侧壁的油缸100、滑动设置在模具内模仁200底部的齿条300、转动设置在模仁200上的圆弧齿轮400以及与圆弧齿轮400同心转动设置在模仁200上的行位块500。油缸100与模具的控制端信号连接,油缸100上的油杆110与齿条300的第一端连接,齿条300与圆弧齿轮400啮合传动,行位块500设置在圆弧齿轮400一端的端部。

油缸100的缸体120上沿油杆110的运动方向设有起始位置感应开关121和终止位置感应开关12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起始位置感应开关121和终止位置感应开关122均为接近开关,接近开关与模具的控制端信号连接。油杆110的运动方向与齿条300的滑动方向一致,齿条300上设有与其平行的位置指示杆310,接近开关设置在位置指示杆310运动轨迹的一侧。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起始位置感应开关121和终止位置感应开关122还可以为光电感应开关。

如图3-4所示,模仁200的底部设有可拆卸滑座600,可拆卸滑座600包括:底座610,底座610上设有安装部611和与安装部611相对的限位块620,底座610、安装部611及限位块620围设成导轨槽640,齿条300在导轨槽640内滑动。通过设置安装部611,可以很方便地将底座610安装在模仁200的底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底座610与安装部611一体成型。

限位块620相对安装部611的一侧是有限位部621,安装部611上相对限位部621设有压条630,限位部621和压条630将齿条300限制在导轨槽640内滑动。

限位块620通过螺钉650与底座610连接,压条630通过螺钉650与安装部611连接。当导轨槽640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磨损或损坏时,可通过拆卸螺钉650将限位块620从底座610拆卸下来,将压条630从安装部611拆卸下来,以便进行维护或更换。

限位块620与压条630上均设有若干定位孔,底座610和安装部611上分别设有与限位块620上的定位孔和压条630上的定位孔对应的销钉612,销钉612插入与其对应的定位孔内。通过设置销钉612,组装可拆卸滑块时,可先将限位块620和压条630通过定位孔与销钉612的配合预装配到底座610和安装部611上,再通过螺钉650固定,从而大大提高了组装可拆卸滑座600时的精度,保证了导轨槽640的宽度,进而保证了导轨槽640与滑条配合的顺畅度。

如图2所示,模仁200的底部设有止位块700,止位块700正对齿条300的第二端。止位块700设置的位置与终止位置感应开关122对应,可防止油杆110驱动齿条300向前运动到终止位置感应开关122检测的指定位置后,在油杆110惯性力作用下,齿条300继续向前运动,进而大大提高了对齿条300运动定位的精度。

如图2所示,圆弧齿轮400的侧壁上自其与行位块500连接的一端端部沿周向设有凸起部410。如图5-6所示,凸起部410与行位块500通过螺栓420连接。通过在圆弧齿轮400的侧壁上设置凸起部410来与行位块500连接,使得旋紧或旋松螺栓420时有足够的避让空间,从而能很方便地组装或拆卸维护圆弧齿轮400与行位块500。

如图1所示,行位块500与模仁200之间设有避让间隙800,避让间隙800保证行位块500在合模或抽芯时有足够的运动空间。避让间隙800内插接有铲机900,铲机900与模具的控制端信号连接。模具合模成型产品时,模具的控制端控制铲机900插入到避让间隙800内,并抵压住行位块500,防止行位块500在注塑压力作用下后退而降低注塑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模具合模成型产品时,模具的控制端控制油缸100的油杆110向前推动齿条300运动,齿条300驱动圆弧齿轮400转动,圆弧齿轮400带动行位块500同步转动。当齿条300上的位置指示杆310运动到终止位置感应开关122的检测位置时,齿条300的第二端也刚好抵接止位块700,终止位置感应开关122发送停止信号给模具的控制端,表明行位块500已运动到指定成型位置,模具的控制端再控制油杆110停止。同时,模具的控制端控制铲机900插入到行位块500与模仁200之间的避让间隙800内,并抵压住行位块500,防止行位块500在注塑成型时,在注塑压力作用下后退,进而完成模具的合模。

模具开模抽芯时,模具的控制端先控制铲机900从避让间隙800内退出,使得行位块500有后退的空间。模具的控制端再控制油缸100的油杆110后退,油杆110后退时驱动齿条300后退,齿条300后退驱动圆弧齿轮400反向转动,圆弧齿轮400反向转动时带动行位块500也同步反向转动,进而使得行位块500脱离成型产品的成型位置。当齿条300上的位置指示杆310后退到起始位置感应开关121的检测位置时,起始位置感应开关121发送停止信号给模具的控制端,表明行位块500已完全脱离成型产品,模具的控制端再控制油缸100的油杆110停止运动,进而完成抽芯和开模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行位块500直接与圆弧齿轮400的一端连接,大大简化了抽芯机构,使得抽芯机构在完成抽芯动作时不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并可在模具内部完成抽芯动作,进而大大缩小了模具尺寸,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

2、抽芯机构的整体结构简单,使用的零配件大大减少,使得加工和安装抽芯机构时更加方便,抽芯机构的运行也更加稳定,精度也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