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浇道顶出机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1967发布日期:2020-10-02 09:00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浇道顶出机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具有浇道顶出机构的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产品制造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利用模具能够精确地将产品加工成所要求的形状。在使用模具加工产品时,对于模具结构的设计是重要的环节。模具一般包括使产品成型的型腔以及用于向型腔中注入材料的浇道单元,浇道单元与型腔是连通的。产品成型后,顶出机构将产品从其型腔中顶出。浇道单元中的材料此时也处于冷却的状态,需要将浇道单元中的材料拔出,才能在下一周期加工产品时,保证浇道单元与型腔流通。否则浇道单元中凝固的材料会堵住浇道单元,材料不能流入型腔中,而使下一周期的加工不能进行。

现有技术中,浇道单元是固定在模具上的。在对浇道单元中的材料拔出时,由于浇道单元固定在模具上,只能从浇道单元的上方去拔材料,因此很难将材料拔出。尤其是一些结构特殊的浇道单元,很容易在拔出材料的过程中,使材料断裂在浇道单元中更加难以拔出,进而影响产品的加工效率。因此,有必要对模具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浇道顶出机构的模具,其能够将浇道单元从公模中顶出,从而能够轻易将浇道单元中凝固状材料拔出,避免凝固状材料断裂在浇道单元中,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浇道顶出机构的模具,包括公模和母模,所述公模中设有用以使产品成型的型腔,所述公模面向所述母模设有多个浇道单元用以向所述型腔中注入材料以成型产品,所述公模中还设有与多个所述浇道单元对应设置的多个顶块,至少一个所述浇道单元和与其对应的所述顶块连接,所述顶块能在所述公模中沿开模方向移动以将所述浇道单元从所述公模中顶出。

优选地,所述公模面向所述母模开设有两端开放的安装槽以安装所述顶块。

优选地,所述顶块的第一端部与所述浇道单元连接,所述顶块的第二端部与顶针连接,所述顶针远离所述顶块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从而所述顶针能够带动所述顶块在所述公模中沿开模方向移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顶块的第二端部设有t型槽,所述顶针与所述顶块连接的端部对应设有t型块,所述t型块能够插入所述t型槽中以使所述顶针与所述顶块的第二端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浇道单元大体设于所述公模面向所述母模端面的中间区域。

优选地,所述顶块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公模中还设有主流道,多个所述浇道单元均与所述主流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浇道单元的一端呈弯钩状结构,所述弯钩状结构的尖部设有进料口并与所述型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浇道顶出机构的模具,通过设置浇道单元和对应的顶块连接,同时浇道单元与公模之间不连接,从而当顶块沿开模方向向上移动时,浇道单元连同产品能被顶块一同从公模中顶出,浇道单元脱离了公模后,可以从浇道单元的一侧很容易的将浇道单元中的凝固状材料拔出,不会使凝固状材料发生断裂,节约了浇道单元中凝固状材料的拔出时间,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浇道顶出机构的模具,通过设置将产品以及对应的浇道单元一同从公模中顶出,浇道单元中的材料在公模的上方继续进行冷却,能够加速浇道单元中材料的散热,缩短其冷却时间,从而能够使浇道单元中材料快速冷却至凝固状材料,以便于将其从浇道单元中拔出,从而进行下一周期加工,从整体上缩短了加工时长,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浇道顶出机构的模具,通过在顶块的第二端部设有t型槽,在顶针与顶块连接的端部对应设有t型块,t型块能够插入t型槽中,从而使顶针与顶块的第二端部稳固连接。当顶针带动顶块上移或下移时,由于t型块卡在t型槽中,能够防止顶针与顶块脱离,提高本实用新型具有浇道顶出机构的模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浇道顶出机构的模具合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模状态下公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模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块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公模;2-母模;3-浇道单元;4-顶块;5-顶针;6-t型槽;7-t型块;8-主流道;9-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附图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浇道顶出机构的模具,包括公模1和母模2,所述公模1中设有用以使产品9成型的型腔,所述公模1面向所述母模2设有多个浇道单元3用以向所述型腔中注入材料以成型产品9,所述公模1中还设有与多个所述浇道单元3对应设置的多个顶块4,至少一个所述浇道单元3和与其对应的所述顶块4连接,所述顶块4能在所述公模1中沿开模方向移动以将所述浇道单元3从所述公模1中顶出。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浇道顶出机构的模具,主要用于产品的注塑加工。其包括配合设置的公模1和母模2,本实施例中母模2设于公模1的上方,开模方向为竖直方向。公模1面向母模2设置了四个浇道单元3以及型腔,四个浇道单元3与型腔连通,以向型腔中注入材料加工产品9。

四个浇道单元3在公模中两两相对设置。

重点参考附图6,本实施例中浇道单元3的一端呈弧形的弯钩状结构,弯钩状结构的尖部与型腔连通,弯钩状结构的尖部设有进料口,从而浇道单元3能将材料通过进料口注入型腔中。

浇道单元3的另一端为长方体结构。在公模中还设有主流道8,四个浇道单元3均与主流道8连通。浇道单元3具有长方形结构的一端与主流道8连通,以使材料通过主流道8流入浇道单元3中,再流入型腔中。

本实施例中的产品9在型腔中成型后,需要将其从型腔中沿着开模方向顶出。由于材料是从浇道单元3流入型腔中的,因此浇道单元3中会存在凝固状材料,如果不将其去除则会堵塞浇道单元3而无法继续加工。在产品9被顶出后,需要将浇道单元3中的凝固状材料去除,主流道8中的材料才能够通过浇道单元3流入型腔中,保证下一周期的顺利加工。

本实施例中浇道单元3的一端呈弧形的弯钩状结。如果浇道单元3固定在公模中不动,则只能从浇道单元3的上方去拔出凝固状材料,这种结构下凝固状材料的去除难度非常大,难以将其拔出。并且在拔出过程中,很容易使凝固状材料断裂在浇道单元3中,从而更加难以清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将断裂的凝固状材料从浇道单元3中去除才能维持正常生产,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并且对生产加工造成极大的不便,降低生产效率。

为了使凝固状材料能够便于从浇道单元3中取出,本实施例对模具的结构作出了进一步设计。重点参考附图5,本实施例在公模1中设有与四个浇道单元3对应设置的四个顶块4,四个顶块4分别设于四个浇道单元3的下方。每个浇道单元3和与其对应的顶块4连接,同时每个浇道单元3与公模1之间不连接,从而当顶块4沿开模方向向上移动时,浇道单元3连同产品9能被顶块4一同从公模1中顶出。浇道单元3脱离了公模1后,可以从浇道单元3的一侧很容易的将浇道单元3中的凝固状材料拔出,不会使凝固状材料发生断裂,节约了浇道单元3中凝固状材料的拔出时间,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加工效率。

重点参考附图1~4,在型腔中的产品9成型冷却后,顶块4直接将产品9以及对应的浇道单元3一同从公模1中顶出。浇道单元3中的材料需要冷却充分后形成凝固状材料才能将其从浇道单元3中拔出。如果不将凝固状材料从浇道单元3中拔出,下一周期的生产是无法进行的。因此,浇道单元3中凝固状材料的去除对产品9的加工效率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当产品9在模具中冷却时,浇道单元3中的材料也在冷却,但由于浇道单元3深度较大,产品9的型腔较浅,因此产品9的冷却时间比浇道单元3中材料的冷却时间要短,即,当产品9冷却取出后,还需要等待浇道单元3中材料冷却形成凝固状材料,才能将浇道单元3中的凝固状材料拔出,从而进行下一周期的加工。

本实施例设计将产品9以及对应的浇道单元3一同从公模1中顶出,浇道单元3中材料在公模1的上方继续进行冷却,能够加速浇道单元3中材料的散热,缩短其冷却时间。从而缩短了加工周期,提高了产品9的生产效率。

研究发现,如果浇道单元3中材料留在公模1中冷却,其冷却时间需要25~30s,而浇道单元3中材料在公模1的上方进行冷却,其冷却时间只需15~18s。

公模1面向母模2开设有四个两端开放的安装槽用以安装四个顶块4。安装槽的长度适应于顶块4的长度,从而当顶块4未顶出时,顶块4能够完全置于安装槽中。顶块4的第一端部与浇道单元3连接,顶块4的第二端部与顶针5连接。在公模1内部设有通孔,顶针5设于通孔中。顶针5远离顶块4的一端设于顶针面板上,顶针面板的下方设有顶针底板,顶针底板与驱动机构连接,从而顶针5能够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进而顶针5再带动顶块4在公模1中沿开模方向移动。

顶块4的形状可以是圆柱体、长方体或正方体。本实施例中将顶块4设为长方体结构。顶块4的第一端部与浇道单元3连接,顶块4的第二端部与顶针5连接,从而顶块4能在顶针5的带动下沿开模方向移动,以带动浇道单元3移动。

在顶块4的第二端部设有t型槽6。顶针5与顶块4连接的端部对应设有t型块7。顶针5端部的t型块7能够插入顶块4第二端部的t型槽6中,从而使顶针5与顶块4的第二端部能够稳固连接。当顶针5带动顶块4上移或下移时,由于t型块7卡在t型槽6中,能够防止顶针5与顶块4脱离,提高本实施例具有浇道顶出机构的模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公模1与母模2合模。

公模1与母模2合模后,材料通过主流道8注入到浇道单元3中,再由浇道单元3流入型腔中。

材料流入到型腔中后,在型腔中冷却成型成产品9。

型腔中的产品9冷却成型后,顶针5驱动顶块4上移,将浇道单元3以及产品9从公模1中顶出。

浇道单元3以及产品9从公模1中顶出后,浇道单元3中的材料在公模1的上方继续冷却至凝固状材料,然后将产品9取下以及从浇道单元3的一侧将浇道单元3中的凝固状材料拔出。

产品9被取出并且浇道单元3中的凝固状材料拔出后,顶块4下移带动浇道单元3复位至公模1中,等待下一周期加工。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