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物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4952发布日期:2020-10-28 11:2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物桶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物桶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但是在这过程中模具散发出来的热量存在散发不方便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储物桶模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物桶模具,解决了模具散发出来的热量存在散发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物桶模具,包括下底座,所述下底座的两侧对称连接固定有定位杆,所述下底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侧与下模具架的下端面相贴合,所述下模具架的上端卡接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架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上模具架,所述上模具架的下端面卡接有上模具,所述定位杆依次穿过下模具架以及上模具架,所述上模具架的上侧位置设置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的上侧位置设置有上顶板,所述定位杆穿过开设在上顶板四角位置的限位孔,所述上顶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浇筑孔且浇筑孔贯穿上模具架与上模具相贯通。

优选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下散热板,所述下散热板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为截面呈半圆形的槽孔结构,所述下散热板的上侧位置设置有上散热板,所述上散热板的一侧端面开设有卡槽,所述上散热板上的卡槽与下散热板上的卡槽之间卡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输入端与冷凝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循环管的输出端与冷凝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模具架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经由螺栓穿过与下模具上的螺孔相旋合,所述上模具架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经由螺栓穿过与上模具上的螺孔相旋合。

优选的,所述上散热板以及下散热板的四角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经由螺栓穿过连接固定,所述循环管的管壁与卡槽的槽壁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下模具上端面的边缘位置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上模具下端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矩形固定框,开设在下模具上的矩形凹槽与设置在上模具上的矩形固定框相卡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叠叠储物桶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下模具固定在下模具架上,而上模具固定在上模具架上,其中上模具与下模具通过螺栓与上模具架以及下模具架相固定,该设计便于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不同规格上模具以及下模具的选择,满足不同模具的使用需要;

另外位于上模具架上侧的散热结构则起到散热的目的,通过将循环管卡接在上散热板以及下散热板之间的位置,将冷却后的冷却液传输到循环管的内部,循环管内部的冷却介质对上模具以及下模具散发出来的热量进行吸收,进而通过了冷却介质传输到冷凝器中,进而实现模具热量的散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叠叠储物桶模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浇筑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上顶板,2、定位杆,3、散热结构,4、上模具架,5、下模具架,6、下底座,7、上模具,8、下模具,9、复位弹簧,10、浇筑孔,31、下散热板,32、卡槽,33、循环管,34、上散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与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叠叠储物桶模具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浇筑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散热结构3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储物桶模具,包括下底座6,下底座6的两侧对称连接固定有定位杆2,下底座6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的上侧与下模具架5的下端面相贴合,下模具架5的上端卡接有下模具8,下模具架5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上模具架4,上模具架4的下端面卡接有上模具7,定位杆2依次穿过下模具架5以及上模具架4,上模具架4的上侧位置设置有散热结构3,散热结构3的上侧位置设置有上顶板1,定位杆2穿过开设在上顶板1四角位置的限位孔,上顶板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浇筑孔10且浇筑孔10贯穿上模具架4与上模具7相贯通。

散热结构3包括下散热板31,下散热板31的内部开设有卡槽32,卡槽32为截面呈半圆形的槽孔结构,下散热板31的上侧位置设置有上散热板34,上散热板34的一侧端面开设有卡槽32,上散热板34上的卡槽32与下散热板31上的卡槽32之间卡接有循环管33,循环管33的输入端与冷凝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循环管33的输出端与冷凝器的输入端相连接,位于上模具架4上侧的散热结构3则起到散热的目的,通过将循环管33卡接在上散热板34以及下散热板31之间的位置,将冷却后的冷却液传输到循环管33的内部,循环管33内部的冷却介质对上模具7以及下模具8散发出来的热量进行吸收,进而通过了冷却介质传输到冷凝器中,进而实现模具热量的散发。

下模具架5上开设有螺孔,螺孔经由螺栓穿过与下模具8上的螺孔相旋合,上模具架4上开设有螺孔,螺孔经由螺栓穿过与上模具7上的螺孔相旋合,进而实现对上模具7与下模具8的固定。

上散热板34以及下散热板31的四角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经由螺栓穿过连接固定,循环管33的管壁与卡槽32的槽壁相贴合,实现将循环管33固定在上散热板34与下散热板31之间的位置。

下模具8上端面的边缘位置开设有矩形凹槽,上模具7下端面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矩形固定框,开设在下模具8上的矩形凹槽与设置在上模具7上的矩形固定框相卡接,该设计防止浇筑的原料经由上模具7与下模具8之间的位置溢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叠叠储物桶模具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散热结构3固定在下模具架5与上顶板1之间的位置,然后将循环管33的两侧与冷凝器相连接,在工作过程中,上顶板1向下侧移动上带动上模具架4与下模具架5相互贴合在一起,原料通过浇筑口加入到上模具7与下模具8之间的位置,循环管33卡接在上散热板34以及下散热板31之间的位置,将冷却后的冷却液传输到循环管33的内部,循环管33内部的冷却介质对上模具7以及下模具8散发出来的热量进行吸收,进而通过了冷却介质传输到冷凝器中,进而实现模具热量的散发。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叠叠储物桶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下模具8固定在下模具架5上,而上模具7固定在上模具架4上,其中上模具7与下模具8通过螺栓与上模具架4以及下模具架5相固定,该设计便于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不同规格上模具7以及下模具8的选择,满足不同模具的使用需要;

另外位于上模具架4上侧的散热结构3则起到散热的目的,通过将循环管33卡接在上散热板34以及下散热板31之间的位置,将冷却后的冷却液传输到循环管33的内部,循环管33内部的冷却介质对上模具7以及下模具8散发出来的热量进行吸收,进而通过了冷却介质传输到冷凝器中,进而实现模具热量的散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