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浸胶手套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7229发布日期:2020-07-10 17:53阅读:29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浸胶手套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浸胶手套制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浸胶手套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浸胶手套具有耐磨性、耐穿刺;抗酸碱、油脂、燃油及多种溶剂等;有着广泛的抗化性能,防油效果良好;适合于汽车制造业,电池制造业;玻璃钢行业,飞机装配;航天航空领域;环境清洁与清理。

现有公开号为cn107259680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浸胶手套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浸胶:将待浸胶手套套在手模上,将套在手模上的手套的手掌部浸入常温的水性pu胶液中;b、滴胶:将手模提升至空中,使多余的水性pu胶液滴流干净;c、匀胶:使手模作360旋转;d、浸凝固剂:将步骤c中的手套浸入凝固剂中;e、滴凝固剂:将手模提升至空中,使多余的凝固剂滴流干净;f、水洗:将手套浸入水槽中水洗;g、烘干:将手模和手套置于烘箱中烘干水分;h、脱模:将烘干后的手套从手模上取下,得到浸胶手套。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浸胶手套在操作步骤中,需浸胶后再次浸润至凝固剂中,后期再把凝固剂清洗掉,操作步骤较为繁琐,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浸胶手套及其制作工艺,其具有简化浸胶手套的操作步骤的优势。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浸胶手套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预热:经烘箱将手套模具预热至35°c-40°c;

s2、套膜:人工把手套芯套设在手套模具上;

s3、降温:等待手套芯的表面温度冷却降温至30°c;

s4、浸渍:把手套芯的手掌朝向浸缸,并令手套芯的手指朝向浸缸倾斜30°-45°,手套芯进入浸缸,令手套芯的手掌和手指部分被胶液浸润;

s5、吊滴:浸胶完成后的手套芯,放置在吊滴槽上方进行吊滴;

s6、加温:把吊滴完的手套芯送入烘箱,进行蒸汽加热;

s7、冷却:产品经出烘箱后进行冷却,冷却时间为10min-15min;

s8、脱模:手套脱模机器进行脱模处理,并整理入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浸胶手套的制作步骤中,只需把手套芯浸胶后、吊滴、加温、冷却即可,简略了还需额外浸润凝固剂的步骤,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时间成本,提高了浸胶手套制作效率,减少材料的使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3中,降温冷却时间为1min-2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降温冷却控制在固定时间内,减少多余的等待时间,根据不同室温下所需冷却的时间进行调整,使得手套芯的降温与后续步骤衔接紧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4中,浸润时间为5s-10s。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套芯浸润时间严格把控,浸胶时间过少,容易导致手套芯浸润难以完全,从而降低了浸胶手套的浸胶品质;浸胶时间过多,容易导致胶液渗透至手套芯内侧壁,从而导致浸胶手套戴在使用人员手部上的舒适度较差,故通过控制浸胶时间,以使得浸胶手套最终的质量和舒适性得以提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5中,采用变速器控制手套模具的运行链条速度为0.5m/min-1m/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手套模具在吊滴槽上进行缓慢运行,使得浸胶过后的手套芯可均匀的受到空气流动,同时使得其吊滴的胶液更为均匀,提高了其后期的美观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7中,在手套芯从烘箱拿出后,先进行硫化干燥处理,再进行冷却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硫化处理过后的浸胶手套,强度、弹性、拉伸模量可得以提升,塑性变形减少;提高了浸胶手套的品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8中,在手套脱模机器对浸胶完成的手套芯脱模成功后,将手套模具进行风冷冷却,时间为0.5min-1min、冷却温度至30°c-35°c。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手套模具进行冷却处理,使得手套模具可适应下一批的手套芯浸胶要求,形成完整的生产链,从而提高制作浸胶手套的整体的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二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浸胶手套,包括手套芯和位于手套芯掌心、手指的胶部,所述手套芯位于若干手指的端部设置有弹性条圈,所述弹性条圈位于手套芯背离胶部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条圈具有较强的弹性,当使用人员把手部插设至浸胶手套内时,通过弹性条圈的伸缩弹性,可把使用人员的手指可更加稳定的插设在手套芯内,从而令使用人员在工作时,浸胶手套可稳定的套设在使用人员手部,减少了使用人员频繁对浸胶手套进行固定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套芯手指的顶端设置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可与指尖相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人员的手指尖指甲容易对手套芯手指部分的顶端进行长期的摩擦,从而导致其编织部分磨损,最终造成浸胶手套破损;故通过保护垫增加手套芯指尖部分的厚度,提高其耐磨性,提高了浸胶手套的使用年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套芯背离胶部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摩擦凸起,若干所述摩擦凸起位于手套芯的手掌、手背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摩擦凸起增加手套芯内侧壁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加手套芯与使用人员手部的摩擦系数,从而提高使用人员在穿戴浸胶手套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人员在使用浸胶手套时,通过弹性条圈、保护垫和摩擦凸起三者相互协同,手部与浸胶手套之间更加的稳定,减少浸胶手套从使用人员的手部脱出的情况;

2、浸胶手套的制作步骤中,只需把手套芯浸胶后、吊滴、加温、冷却即可,简略了还需额外浸润凝固剂的步骤,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时间成本,提高了浸胶手套制作效率,减少材料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种浸胶手套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隐藏部分手套芯用于体现弹性条圈和保护垫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套芯;11、弹性条圈;12、保护垫;13、摩擦凸起;2、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浸胶手套,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手套芯1和位于手套芯1掌心、手指的胶部2,手套芯1优选为涤纶编织而成,胶部2通过浸胶工序粘附在手套芯1上;手套芯1位于若干手指的端部缝纫有弹性条圈11,弹性条圈11位于手套芯1背离胶部2的一侧,弹性条圈11优选为橡皮筋,通过弹性条圈11的伸缩弹性,可把使用人员的手指可更加稳定的插设在手套芯1内。

参照图1和图2,手套芯1手指的顶端粘固有保护垫12,保护垫12优选为硅胶材质,保护垫12可与指尖相贴,使用人员的手指尖指甲容易对手套芯1手指部分的顶端进行长期的摩擦,从而导致其编织部分磨损,最终造成浸胶手套破损;故通过保护垫12增加手套芯1指尖部分的厚度,提高其耐磨性。

参照图1和图2,手套芯1背离胶部2的一侧一体成型编制有若干摩擦凸起13,若干摩擦凸起13位于手套芯1的手掌、手背位置,通过增加手套芯1与使用人员手部的摩擦系数,从而提高使用人员在穿戴浸胶手套时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操作人员在把手套芯1进行编制时,把摩擦凸起13一起进行编制,并在手套芯1的手指端部缝上弹性条圈11,在手套芯1的指尖部分把保护垫12粘固上,在进行浸胶处理;使用人员在使用浸胶手套时,手部与浸胶手套之间更加的稳定,减少浸胶手套从使用人员的手部脱出的情况。

实施例2:

一种浸胶手套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预热:经烘箱将手套模具预热至35°c;

s2、套膜:人工把手套芯1套设在手套模具上;

s3、降温:等待手套芯1的表面温度冷却降温至30°c,降温冷却时间为2min;

s4、浸渍:把手套芯1的手掌朝向浸缸,浸缸中为丁晴胶,并令手套芯1的手指朝向浸缸倾斜30°,手套芯1进入浸缸,令手套芯1的手掌和手指部分被胶液浸润,浸润时间为5s;采用变速器控制手套模具的运行链条速度为0.5m/min;

s5、吊滴:浸胶完成后的手套芯1,放置在吊滴槽上方进行吊滴;

s6、加温:把吊滴完的手套芯1送入烘箱,进行蒸汽加热;

s7、冷却:产品经出烘箱后,先通过硫化机进行硫化干燥处理,再进行冷却处理,冷却时间为10min;

s8、脱模:手套脱模机器进行脱模处理,并整理入库;在手套脱模机器对浸胶完成的手套芯1脱模成功后,将手套模具进行风冷冷却,时间为0.5min、冷却温度至30°c。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