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1620发布日期:2020-11-04 05:24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吹瓶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瓶领域,特别是一种吹瓶机。



背景技术:

吹塑成型是形成中空制品的制造工艺,吹塑成型的过程,需先将塑料粒子熔化并将其形成待加工型坯,而待加工型坯为管状的塑料件,利用气体压力使闭合于模具中的热塑性塑料吹胀成中空制品。现有的吹塑机,在将瓶子吹塑完成后,都是通过工人在使用时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检测,较为麻烦,且在将待加工型胚放置于吹瓶机上时可能会放歪,导致待加工型胚移动至吹塑模内时位置不正确,从而吹塑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吹塑完成后的瓶体进行筛选,且吹塑过程更为顺畅的吹瓶机。

本发明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吹瓶机,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输送板,所述输送板可沿机架做循环运动,所述输送板上设置有若干跟随输送板一起移动的瓶口安装座,所述瓶口安装座中部设置有一通孔;

震动盘,所述震动盘设置于机架上,所述震动盘用于放置待加工型胚,所述震动盘末端设置有按相同方向承接待加工型胚的承料架;

上料臂,所述上料臂设置于机架上,所述上料臂末端设置有用于将承料架上的待加工型胚安装至瓶口安装座上的夹手;

吹瓶模,所述吹瓶模包括可相向移动的左模和右模,所述左模和右模分别设置于输送板两侧,所述左模上设置有第一吹瓶槽,所述右模上设置有与第一吹瓶槽配合的第二吹瓶槽,所述第一吹瓶槽与第二吹瓶槽可拼合形成吹瓶腔,所述吹瓶腔底部卡合于瓶口安装座周侧,所述吹瓶模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吹瓶槽内和第二吹瓶槽内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吹瓶模外侧设置有与透气孔相连通的真空机;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机架底部,所述风机的端部连接有端部可与通孔相连通的风管;

升降架,所述升降架设置于机架底部并可相对于机架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架与吹瓶模在水平方向上位置重合,所述风管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升降架上;

比对相机,所述比对相机设置于机架上并位于输送板两侧,所述比对相机位于吹瓶后方;

机械手,所述机械手设置于机架后端,所述机械手可移动至瓶口安装座侧面从而夹起瓶子;

吹风机,所述吹风机设置于输送板的侧面并朝向输送板吹风,所述吹风机位于吹瓶模前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所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通过三相交流电源供电,三相交流电的三相线为三角形接线,所述第一热器组及所述第二加热器组分别于三相线中不同的两相线连接并设置控制开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热器组及所述第二加热器组均包括数量相同的若干加热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器为石墨烯加热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板中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安装槽,所述瓶口安装座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架两侧设置有同步升降气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在使用时,将待加工型坯倒入震动盘内,震动盘不断震动带动待加工型胚移动至承料架上,上料臂末端的夹手从承料架上夹持待加工型胚安装于瓶口安装座上,然后瓶口安装座跟随输送板一起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吹风机对瓶口安装座上的待加工型胚吹风,通过风力,使安装不到位的待加工型胚被风力吹出至机架两侧被收集重使用,安装好的待加工型胚由于瓶口安装座的作用不会被吹下,然后瓶口安装座带动待加工型坯移动至与吹瓶模对应的位置,左模和右模相向合紧,使待加工型坯位于吹瓶腔内,此时机架底部的升降架升起从而带动风管与通孔连通,通过吹瓶模上的加热装置对待加工型坯进行加热同时通过风机向待加工型坯内吹入空气,从而将待加工型坯吹塑成瓶体,真空机通过透气孔对吹瓶腔内进行吸真空处理,从而使待加工型坯更容易被吹胀至贴合吹瓶腔的内壁,当吹塑完成后,左模和右模张开,瓶口安装座带动瓶体继续移动,通过设置于吹瓶模后方且位于输送板两侧的两组比对相机对瓶体进行拍摄并与数据库内的瓶体模型进行对比,从而对瓶体进行筛选从而判断出瓶体是否合格,不合格的瓶体通过机械手移动至瓶口安装座侧面夹起瓶口从而将瓶体取下回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上料更为稳定,且能有效的对吹塑完成后的瓶体进行筛选,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一种吹瓶机,包括:

机架10,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输送板,所述输送板可沿机架10做循环运动,所述输送板上设置有若干跟随输送板一起移动的瓶口安装座20,所述瓶口安装座20中部设置有一通孔;

震动盘30,所述震动盘30设置于机架10上,所述震动盘30用于放置待加工型胚,所述震动盘30末端设置有按相同方向承接待加工型胚的承料架31;

上料臂40,所述上料臂40设置于机架10上,所述上料臂40末端设置有用于将承料架31上的待加工型胚安装至瓶口安装座20上的夹手;

吹瓶模70,所述吹瓶模70包括可相向移动的左模和右模,所述左模和右模分别设置于输送板两侧,所述左模上设置有第一吹瓶槽,所述右模上设置有与第一吹瓶槽配合的第二吹瓶槽,所述第一吹瓶槽与第二吹瓶槽可拼合形成吹瓶腔,所述吹瓶腔底部卡合于瓶口安装座20周侧,所述吹瓶模70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吹瓶槽内和第二吹瓶槽内设置有若干透气孔,所述吹瓶模70外侧设置有与透气孔相连通的真空机;

风机60,所述风机60设置于机架10底部,所述风机60的端部连接有端部可与通孔相连通的风管61;

升降架80,所述升降架80设置于机架10底部并可相对于机架10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架80与吹瓶模70在水平方向上位置重合,所述风管61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升降架80上;

比对相机90,所述比对相机90设置于机架10上并位于输送板两侧,所述比对相机90位于吹瓶后方;

机械手41,所述机械手41设置于机架10后端,所述机械手41可移动至瓶口安装座20侧面从而夹起瓶子;

吹风机50,所述吹风机50设置于输送板的侧面并朝向输送板吹风,所述吹风机50位于吹瓶模70前端。

本方案在使用时,将待加工型坯倒入震动盘30内,震动盘30不断震动带动待加工型胚移动至承料架31上,上料臂40末端的夹手从承料架31上夹持待加工型胚安装于瓶口安装座20上,然后瓶口安装座20跟随输送板一起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吹风机50对瓶口安装座20上的待加工型胚吹风,通过风力,使安装不到位的待加工型胚被风力吹出至机架10两侧被收集重使用,安装好的待加工型胚由于瓶口安装座20的作用不会被吹下,然后瓶口安装座20带动待加工型坯移动至与吹瓶模70对应的位置,左模和右模相向合紧,使待加工型坯位于吹瓶腔内,此时机架10底部的升降架80升起从而带动风管61与通孔连通,通过吹瓶模70上的加热装置对待加工型坯进行加热同时通过风机60向待加工型坯内吹入空气,从而将待加工型坯吹塑成瓶体,真空机通过透气孔对吹瓶腔内进行吸真空处理,从而使待加工型坯更容易被吹胀至贴合吹瓶腔的内壁,当吹塑完成后,左模和右模张开,瓶口安装座20带动瓶体继续移动,通过设置于吹瓶模70后方且位于输送板两侧的两组比对相机90对瓶体进行拍摄并与数据库内的瓶体模型进行对比,从而对瓶体进行筛选从而判断出瓶体是否合格,不合格的瓶体通过机械手41移动至瓶口安装座20侧面夹起瓶口从而将瓶体取下回收。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上料更为稳定,且能有效的对吹塑完成后的瓶体进行筛选,使用效果更好。

进一步进行改进,优选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所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通过三相交流电源供电,三相交流电的三相线为三角形接线,所述第一热器组及所述第二加热器组分别于三相线中不同的两相线连接并设置控制开关。通过第一加热组和第二加热组,在使用时优先选择只使用第一加热组对吹瓶模70进行加热,但是当第一加热组出现故障时,三相交流电源瞬间切换至第二加热组对吹瓶模70进行加热,从而保证了吹瓶模70在使用时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加热装置的突然故障导致生产停滞。

进一步进行改进,优选所述第一加热器组及所述第二加热器组均包括数量相同的若干加热器,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加热效率和占用空间,优选所述加热器为石墨烯加热板。

进一步进行改进,优选所述输送板中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安装槽,所述瓶口安装座20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底部。

进一步进行改进,升降架80升降的方式多种多样,考虑到升降的稳定性,优选所述升降架80两侧设置有同步升降气缸。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