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拉片检测功能的拉链头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0077发布日期:2020-12-15 08:2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拉片检测功能的拉链头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头的生产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备拉片检测功能的拉链头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注塑工艺中,拉片注塑模具一次只能单独对一个拉链头进行拉片注塑,效率低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不少厂家对拉片注塑模具进行了改进,从而使得拉片注塑模具能够同时对多个拉链头的拉片进行注塑,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形成了拉片注塑的自动化生产线。

拉片注塑自动化生产线所采用的生产流程主要是:先将拉链头传输至拉片注塑模具上,再将拉片注塑模具传送至注塑设备内完成拉片的注塑作业,注塑完后再完成脱模、切割等作业。而其中,如何将拉片可活动的拉链头高效且可靠地传输至拉片注塑模具上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现有拉片注塑生产线中的拉链头下料装置虽然能够实现对拉链头的输送,但是由于拉链头上的拉片是可活动的,存在拉链头输送过程中拉片脱位的情况,进而使拉链头无法准确地定位到注塑模具上,而现有的拉链头下料装置并不能对拉片是否脱位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拉片检测功能的拉链头下料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拉片注塑生产线中的拉链头下料装置不能对拉片是否脱位进行检测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备拉片检测功能的拉链头下料装置,包括

拉头振动盘,其内容纳有复数个待注塑的拉头;

拉头导轨,其上进料端连接所述拉头振动盘、下出料端向下与注塑模具的定位槽位置相对应;所述拉头能够沿着该拉头导轨竖直向下滑动;

弹性限位机构,其装设于所述拉头导轨的下出料端,用于限制所述拉头脱离拉头导轨;

拉头推送机构,其用于使所述拉头向下脱离所述弹性限位机构,并定位在所述定位槽内;

拉片导轨,其与所述拉头导轨相对设置,以使一端与所述拉头活动连接的拉片能够以另一端倾斜朝上地与该拉片导轨横向相抵触的状态向下滑动;

感应机构,其装设于所述拉片导轨的下侧,以使拉片向下脱离该拉片导轨时能够被该感应机构感应到。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机构包括光电传感器以及装设于所述拉片导轨下端的感应器固定座,所述光电传感器固定装设于所述感应器固定座上以用于感应脱离所述拉片导轨的拉片。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固定座上开设有拉片避位槽,所述拉片向下脱离所述拉片导轨后能够穿过该拉片避位槽,并定位在所述注塑模具上;所述光电传感器能够感应穿过所述拉片避位槽的拉片。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传感器为对射式光纤放大器,所述对射式光纤放大器的发射部与接受部分别设于所述拉片避位槽的两个相对侧上。

进一步的,所述拉片导轨通过连接块与所述拉头导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拉头导轨上设有用于检测拉头的拉头传感器。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拉片导轨以及设于拉片导轨下侧的感应机构,使得拉片向下脱离拉片导轨时能够被该感应机构感应到,从而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拉片是否有与拉头一起定位到注塑模具上,降低了次品率。

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拉头导轨上设置拉头传感器,使得将其与感应机构相配合之后,能够同时对同一个拉链头中的拉头和拉片进行检测,进而准确地检测出拉头和拉片是否有同时定位在注塑模具上,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片注塑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片注塑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所述拉链头下料装置与注塑模具相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述拉链头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所述拉片导轨与拉头导轨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图4中所述拉片导轨与拉头导轨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图4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拉片注塑生产线,包括机座100,以及安装在机座100上的拉链头下料装置101、脱模装置102、切割装置103、注塑模具104、传动装置105、注塑设备106,

拉链头下料装置101能够将待注塑的拉头1往注塑模具104的方向传送,并将拉头1按序卡设在注塑模具104上;拉链头下料装置101为两组,并左右对称设置。

注塑模具104滑动装设在传动装置105上,传动装置105的前后两侧分别延伸至拉链头下料装置101处和注塑设备106处,以使注塑模具104能够在拉链头下料装置101处接收待注塑的拉头1,并能够滑动至注塑设备1处将待注塑的拉头1注塑成拉链注塑组;

脱模装置102装设于注塑设备106与拉链头下料装置101之间,并能够将滑动至注塑设备106和拉链头下料装置101之间的注塑模具104上的拉链注塑组抓取至切割装置103处,该切割装置103与传动装置105左右相邻设置;

切割装置103能够将拉链注塑组自动切割成复数个成型拉链头和注塑件。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一种具备拉片检测功能的拉链头下料装置101,包括

拉头振动盘2,其内容纳有复数个待注塑的拉头1;

拉头导轨3,其上进料端33连接拉头振动盘2、下出料端34向下与注塑模具104的定位槽107位置相对应;拉头1能够沿着该拉头导轨3向下滑动;

弹性限位机构4,其装设于拉头导轨的下出料端34,用于限制拉头1脱离拉头导轨3;

拉头推送机构5,其用于使拉头1向下脱离弹性限位机构4,并定位在定位槽107内;

导正板6,其装设于拉头导轨的下出料端34;

拉片导轨7,其与拉头导轨3相对设置,以使一端与拉头1活动连接的拉片14能够以另一端倾斜朝上地与该拉片导轨7横向相抵触的状态向下滑动;

感应机构8,其装设于拉片导轨7的下侧,以使拉片14向下脱离该拉片导轨7时能够被该感应机构8感应到。

固定座9,拉头导轨3固定装设在固定座9上,且固定座9固定装设于机座100上。

其中,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拉片导轨7通过连接块71与拉头导轨3锁合固定连接。

感应机构8包括光电传感器81以及装设于拉片导轨7下端的感应器固定座82,光电传感器81固定装设于感应器固定座82上以用于感应脱离拉片导轨7的拉片14。

感应器固定座82上开设有拉片避位槽821,拉片14向下脱离拉片导轨7后能够穿过该拉片避位槽821,并定位在注塑模具104上;光电传感器81能够感应穿过拉片避位槽821的拉片。其中的光电传感器81为对射式光纤放大器,该对射式光纤放大器的发射部811与接受部812分别设于拉片避位槽821的两个相对侧上,其相互配合以检测穿过其间的拉片。拉片导轨7底端与注塑模具之间的距离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试,但是该距离值需要足以使拉头定位到定位槽107内后,拉片能够脱离拉片导轨7,并落到注塑模具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拉片导轨7以及设于拉片导轨7下侧的感应机构8,使得拉片14向下脱离拉片导轨7时能够被该感应机构8感应到,从而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拉片是否有与拉头一起定位到注塑模具上,降低了次品率。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拉头导轨3包括与固定座9锁合固定连接的导轨座31、导向盖板32,导轨座31上开设有一纵向设置的滑槽311,导向盖板32固定装设于导轨座31上,并盖设住滑槽311,导向盖板32上还具有一纵向设置并与滑槽311连通的通道321;

拉头1在拉头导轨3上进行滑动时,拉头1的下船板11容置于滑槽311与导向盖板32之间,拉头1的连接柱12位于通道321内,导向盖板32位于拉头的上船板13与下船板11之间;

导向盖板32包括导向片322与避位片323,通道321位于导向片322与避位片323之间,导向片322的底端略高于定位槽107的顶端,避位片323的底端高于定位在定位槽107内的拉头1的顶端;具体应用时,避位片323位于朝向注塑设备106的一侧;设计导向片322的目的在于使拉头1能够沿着导向片322顺利过渡到定位槽107内,避免出现拉头脱落的情况,且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的精准度,设计避位片323的目的在于使拉头1定位到定位槽107内后,注塑模具移动时,其上的拉头1不会与避位片323发生干涉,有利于后面工序的顺利进行。

此外,拉头导轨3上设有用于检测拉头的拉头传感器35,以使得将其与感应机构8相配合之后,能够同时对同一个拉链头中的拉头1和拉片14进行检测,进而准确地检测出拉头和拉片是否有同时定位在注塑模具上,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精确性。具体设计时,拉头传感器35可以采用红外传感器等,导轨座31上开设有定位孔313,该定位孔313连通至滑槽311,拉头传感器35嵌设在该定位孔313内以检测在滑槽311上滑动的拉头。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导正板6具有导正槽61,导正槽61的宽度与上船板13的宽度相匹配,以使该上船板13能够沿着导正槽61下滑至使拉头1定位到定位槽107内,避免发生错位。

导正板6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导正块62,两个导正块62分别固定连接于导向片322与避位片323上,两个导正块62之间的间隙为上述导正槽61。其中,两个导正块62的相对侧的上端分别设有倒角621,设置倒角的目的在于提高拉头进入导正槽的平滑度。两个导正块62中,固定连接于导向片322上的导正块62的底端与该导向片322的底端在水平方向上齐平,固定连接于避位片323上的导正块62的底端与该避位片323的底端在水平方向上齐平。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弹性限位机构4包括两个分别通过弹簧(图未示出)可水平活动地连接在拉头导轨3上的限位块41;滑动至下出料端34的拉头1能够向下抵触在两个限位块41上;拉头推送机构5能够使拉头1推动两个限位块41相背对移动,进而使拉头1向下穿过两个限位块41之间的间隙。其中,

限位块41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411、內限位部412、外限位部413,固定部411通过弹簧与拉头导轨3连接,下船板11能够向下抵触在內限位部412上,上船板13能够向下抵触在外限位部413上。

內限位部412与外限位部413之间具有片槽414,导向片322与避位片323分别穿过两个片槽414,并与对应的限位块41横向抵触,以限制两个限位块41相向移动的距离。具体设计时,限位块41还夹设在导正块与导轨座之间,从而提高限位块移动的稳定性。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导轨座31的下侧开设有避位槽312,拉头推送机构5包括纵向驱动组51、推送杆52、推送斜块53,纵向驱动组51的驱动端连接推送杆52以驱动该推送杆52上下移动,推送斜块53通过弹性扭力件(图未示出)可翻转地装设于推送杆52的下侧;推送斜块53穿过避位槽312,并且其朝向导向盖板32的尖端部具有插块531,插块531能够插入被限位于弹性限位机构4上的连续两个拉头1之间的间隙;推送斜块53能够下移至推动位于最下侧的拉头脱离弹性限位机构4,或者上移至该推送斜块53的斜面532向上与导轨座31抵触进而实现向下翻转。其中,纵向驱动组51可以选用气缸,弹性扭力件可以选用扭簧;推送杆52的下侧开设有安装槽521,推送斜块53通过一销轴铰接在该安装槽521上;纵向驱动组51固定装设于导轨座31上,推送杆52可上下滑动地嵌设在固定座9上。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