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53426发布日期:2021-07-06 19:41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属于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热弯机是一款针对亚克力、有机玻璃、pc、pvc等塑性板材工艺加工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玻璃、汽车挡风玻璃等制造。
3.现有技术的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大多数采用5孔,并且都是电加热管平行的方式,这样导致加热响应效率慢、加热时间长、受热均匀性较差的缺点,而且加热管在工作时,可能出现电加热管的温度超过了额定温度,长时间这样烧坏加热管,使用寿命低等,这样不仅浪费了能源与材料,增加成本,也会影响被加工件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存在加热响应效率慢、加热时间长、受热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用于塑性板材加工。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包括上电热板、下加热板、若干电加热管和石墨模具,所述石墨模具位于下加热板上,石墨模具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下加热板和上电热板上下表面接触来传递热量,所述上电热板和下加热板内放置有电加热管。
6.优选地,所述上电热板和下加热板分别设置有6根电加热管,每个加热板的四周各有3个孔。
7.优选地,6根电加热管分别位于上下加热板的孔道内,其中的4个电加热管采用菱形方式分别斜穿于上下加热板,剩下的2个电加热管采用十字型方式布置。
8.优选地,剩下的2个电加热管的其中一根和采用菱形布置方式的4根电加热管位于一个平面上,而另外一根则位于它们的上方。
9.优选地,所述电加热管上设置有温控器,防止加热温度超过额定温度。
10.优选地,所述电加热管位于加热板的孔道内,二者采用过盈配合。
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1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针对传统5孔加热板的加热响应效率慢、受热均匀性较差的特点,对原加热板改进,改为上下分别为6孔加热板,6孔加热板比5孔在加热效率上大有改善,提高了加热响应效率。
13.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采用不同于以往平行放置的的方式,而是采用4根斜穿于加热板,类似菱形,剩下的两根一上一下类似于十字形的布置方式,这样的布置方式更能增强了受热均匀性,增大了加热效率,更有利于加工,从而使被加工件的质量更高。
14.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在电加热管上增加了温控
器,能够防止加热温度超过额定温度,增加加热管的使用寿命。
15.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通过电加热管与加热板采用过盈配合,使得热量更多的传递给被加工件,从而避免热量过多的流失,加大了加热效率,同时也能够极大限度的防止电加热管被烧坏的现象,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7.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的电加热管布置方式的主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的电加热管布置方式的左视图;
22.图5是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加热板的剖视图;
24.图7是电加热管的布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电加热管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

上加热板,2

下加热板,3

石墨模具,4

一号加热板孔,5

二号加热板孔,6

三号加热板孔,7

四号加热板孔,8

五号加热板孔,9

六号加热板孔,10

七号加热板孔,11

八号加热板孔,12

九号加热板孔,13

十号加热板孔,14

十一号加热板孔,15

十二号加热板孔,16

一号电加热管,17

二号电加热管,18

三号电加热管,19

四号电加热管,20

五号电加热管,21

六号电加热管,22

温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8.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

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均布孔道式的3d热弯机加热装置,包括上电热板1、下加热板2、若干电加热管和石墨模具3,所述石墨模具3位于下加热板2上,石墨模具3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下加热板2和上电热板1上下表面接触来传递热量,所述上电热板1和下加热板2内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上电热板1和下加热板2内分别设置有6根电加热管,每个加热板的四周各有3个孔。
29.其中石墨模具3位于上下加热板之间,石墨模具的上下表面分别与电加热板的上下相接触,通过其他压紧装置带动上加热板1,把加热板的热量传递给石墨模具3,从而对被加工件进行加热。
30.6根电加热管位于加热板的孔内,并且其中的4个电加热管16采用菱形方式分别斜穿于加热板,剩下的2个采用十字型方式布置,其中一根和采用菱形布置方式的4根电加热管位于一个平面上,而剩下的一根则位于它们的上面。
31.上电热板1和下加热板2的前后左右每个面含有3个孔,电加热管位于加热板中,其
中一号加热板孔4和三号加热板孔6放置一号电加热管16,六号加热板孔9和十号加热板孔13放置二号电加热管17,五号加热板孔8和七号加热板孔10放置四号电加热管19,九号加热板孔12和十二号加热板孔15放置五号电加热管20,二号加热板孔5和八号加热板孔11放置三号电加热管18,四号加热板孔7和十一号加热板孔14放置六号电加热管21,下加热板2中电加热管的放置方式同上加热板1一样。
32.电加热管由金属管电阻丝和结晶氧化镁等组成的,电加热管上有温控器22,防止加热温度超过额定温度而烧毁加热管。
33.所述电加热管位于加热板的孔道内,二者采用过盈配合。为了防止电加热管经常烧毁的现象以及热量的散失而降低工作效率,将上加热板1和下加热板2采取过盈配合的方式受热膨胀后再安装电加热管。
34.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上述各个实施方式记载的特征的合理组合,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