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材制造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4260发布日期:2021-08-27 10:4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材制造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材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材制造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增材是相对于传统的车,铣,刨,磨这种去材制造而言的。增材制造技术是指基于离散-堆积原理,由零件三维数据驱动直接制造零件的科学技术体系。基于不同的分类原则和理解方式,增材制造技术还有快速原型、快速成形、快速制造、3d打印等多种称谓,其内涵仍在不断深化,外延也不断扩展,这里所说的"增材制造"与"快速成形"、"快速制造"意义相同。进行增材制造时,由于外界因素影响(温度、湿度、粉尘含量等)或制造设备精度影响,造成制造品误差大,品质降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增材制造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增材制造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设置平移组件和升降组件配合,带动支撑板上下、左右移动,对制造对象的位置进行调整,减小制造误差,优化制造工艺的精度;设置散热风扇上下移动的针对性送风,实现制造品的快速散热,一方面保防止制造机器人的制造端过热,造成设备损坏,另一方面加快制造品的固化;设置环境调节设备、除尘风机对防护罩内的温度、湿度、粉尘含量进行调节,降低环境因素对增材制造的影响。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增材制造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平移组件、升降组件、散热支撑组件、摄像头、环境调节设备、除尘风机和控制器;平移组件设置在防护罩的内部下端;升降组件设置在平移组件上;散热支撑组件设置在升降组件上;防护罩上设置有供增材制造机器人穿过的开口;控制器与摄像头、环境调节设备、除尘风机、平移组件、升降组件、散热支撑组件通讯连接;平移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转动辊、传输带和平移件;通过第一驱动电机传动的转动辊设置两组,两组转动辊转动设置在防护罩的左右两侧;传输带的两端套在两组转动辊的外部,且与其同步转动;平移件设置在传输带上;升降组件包括底座、第二驱动电机、第一丝杠、下移动件、转动杆和上移动件;底座设置在平移件上,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槽;通过第二驱动电机传动的第一丝杠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第一丝杠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反向螺纹;转动杆设置两组,两组转动杆转动连接,组成x型的升降架;升降架上设置有两组上支脚和两组下支脚;每组上支脚转动连接一组上移动件;水平移动的下移动件设置两组,两组下移动件的下端伸入安装槽,且分别螺纹第一丝杠的两端,上端分别转动连接升降架的两组下支脚;散热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第一齿轮、第三驱动电机、转动架、第二齿轮、第二丝杠、升降套和散热风扇;上移动件滑动设置在支撑板的下端;第一齿轮键合连接在支撑板的外围;转动架通过第三驱动电机传动,转动设置在支撑板上;第二齿轮下端转动连接转动架,上端键合连接第二丝杠的底端,同时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上下移动的升降套螺纹连接第二丝杠;朝向支撑板中心位置的散热风扇设置在升降套上。

优选的,摄像头设置在防护罩的内部,且位于支撑板的上方。

优选的,环境调节设备设置在防护罩内部。

优选的,除尘风机设置在防护罩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防护罩上设置有罩门;开口设置在罩门上。

优选的,罩门上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与摄像头信号连接。

优选的,转动架为u型结构,支撑板上设置有通槽;转动架的水平段滑动连接通槽的槽壁,竖直段位于支撑板的外围。

优选的,散热支撑组件还包括限位板和导向杆;限位板设置在第二丝杠的顶端,且与其转动连接;导向杆设置在限位板上;散热风扇滑动连接导向杆。

优选的,支撑板上设置有环形的滑槽;导向杆的下端滑动连接滑槽的槽壁。

优选的,防护罩内壁上设置有隔音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设置平移组件和升降组件配合,传输带随转动辊同步转动,带动支撑板水平移动,转动杆随第一丝杠旋转同步转动,带动支撑板上下移动,对制造对象的位置进行调整,减小制造误差,优化制造工艺的精度;

二、本实用新型设置散热风扇针对性送风,同时散热风扇上下移动,进一步扩大散热范围,实现制造品的快速散热,一方面保防止制造机器人的制造端过热,造成设备损坏,另一方面加快制造品的固化;

三、本实用新型设置环境调节设备、除尘风机对防护罩内的温度、湿度、粉尘含量进行调节,降低环境因素对增材制造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增材制造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增材制造防护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增材制造防护装置中升降组件和散热支撑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增材制造防护装置中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增材制造防护装置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注:1、防护罩;2、平移组件;3、升降组件;4、散热支撑组件;5、摄像头;7、环境调节设备;8、除尘风机;9、转动辊;10、传输带;11、平移件;12、底座;13、第二驱动电机;14、第一丝杠;15、下移动件;16、转动杆;17、上移动件;18、支撑板;19、第一齿轮;20、第三驱动电机;21、转动架;22、第二齿轮;23、第二丝杠;24、限位板;25、升降套;26、散热风扇;27、导向杆;28、滑槽;29、开口;30、罩门;31、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增材制造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1、平移组件2、升降组件3、散热支撑组件4、摄像头5、环境调节设备7、除尘风机8和控制器;平移组件2设置在防护罩1的内部下端;升降组件3设置在平移组件2上;散热支撑组件4设置在升降组件3上;防护罩1上设置有供增材制造机器人穿过的开口29;控制器与摄像头5、环境调节设备7、除尘风机8、平移组件2、升降组件3、散热支撑组件4通讯连接;平移组件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转动辊9、传输带10和平移件11;通过第一驱动电机传动的转动辊9设置两组,两组转动辊9转动设置在防护罩1的左右两侧;传输带10的两端套在两组转动辊9的外部,且与其同步转动;平移件11设置在传输带10上;升降组件3包括底座12、第二驱动电机13、第一丝杠14、下移动件15、转动杆16和上移动件17;底座12设置在平移件11上,底座12上设置有安装槽;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3传动的第一丝杠14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第一丝杠14的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反向螺纹;转动杆16设置两组,两组转动杆16转动连接,组成x型的升降架;升降架上设置有两组上支脚和两组下支脚;每组上支脚转动连接一组上移动件17;水平移动的下移动件15设置两组,两组下移动件15的下端伸入安装槽,且分别螺纹第一丝杠14的两端,上端分别转动连接升降架的两组下支脚;散热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板18、第一齿轮19、第三驱动电机20、转动架21、第二齿轮22、第二丝杠23、升降套25和散热风扇26;上移动件17滑动设置在支撑板18的下端;第一齿轮19键合连接在支撑板18的外围;转动架通过第三驱动电机20传动,转动设置在支撑板18上;第二齿轮22下端转动连接转动架21,上端键合连接第二丝杠23的底端,同时与第一齿轮19啮合连接;上下移动的升降套25螺纹连接第二丝杠23;朝向支撑板18中心位置的散热风扇26设置在升降套25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摄像头5设置在防护罩1的内部,且位于支撑板18的上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环境调节设备7设置在防护罩1内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除尘风机8设置在防护罩1的左右两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防护罩1上设置有罩门30;开口29设置在罩门30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罩门30上设置有显示屏31;显示屏31与摄像头5信号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转动架21为u型结构,支撑板18上设置有通槽;转动架21的水平段滑动连接通槽的槽壁,竖直段位于支撑板18的外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散热支撑组件4还包括限位板24和导向杆27;限位板24设置在第二丝杠23的顶端,且与其转动连接;导向杆27设置在限位板24上;散热风扇26滑动连接导向杆27。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板18上设置有环形的滑槽28;导向杆27的下端滑动连接滑槽28的槽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防护罩1内壁上设置有隔音板。

进行增材制造时,将制造机器人的制造端伸入防护罩1内,在支撑板18上进行制造,制造过程中,平移组件2和升降组件3配合,传输带10随转动辊9同步转动,带动支撑板18水平移动,转动杆16随第一丝杠14旋转同步转动,带动支撑板18上下移动,对制造对象的位置进行调整,减小制造误差,优化制造工艺的精度,同时摄像头5记录制造过程,一方面在显示屏31播放,便于工作人员查看制造进度,另一方面记录制造位置,并向控制器发送位置信息,控制器再驱动第三驱动电机20,带动转动架21转动,使得散热风扇26移动至制造点附近,针对性送风,转动架21转动带动第二齿轮22顺着第一齿轮19转动,第二丝杠23随之同步转动,使得散热风扇26上下移动,进一步扩大散热范围,实现制造品的快速散热,一方面保防止制造机器人的制造端过热,造成设备损坏,另一方面加快制造品的固化,此外环境调节设备7、除尘风机8对防护罩1内的温度、湿度、粉尘含量进行调节,降低环境因素对增材制造的影响。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