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封性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90545发布日期:2021-06-15 21:5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密封性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密封性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方法。现有的注塑设备通常为注塑机配合模具一同注塑成型,该种方式下,一台注塑设备只能注塑对应模具外形的塑料制品。需要注塑不同的塑料制品时,就需要更换不同的模具,但现有的注塑设备中,模具通常是直接嵌入至下模内的,当需要更换模具时,需要采用工具将模具由注塑腔中撬出,更换不便,且撬动模具时需要施加很大的力才能将模具撬出,不仅费时费力,且容易对模具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密封性注塑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密封性注塑模具,包括下模、设于下模上方的上模、设于上模和下模之间的脱膜柱、设于上模上的上模座、注塑通道、设于下模上的注塑腔及可拆卸的设于注塑腔内的下模座,所述下模上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腔、设于冷却腔上的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设于第一进口上的第一进风管、设于第二进口上的第二进风管、设于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上的冷凝箱、设于冷凝箱底部的进风口、设于冷凝箱一侧的抽风泵、用于连接进风口和抽风泵的连接管及设于抽风泵上的抽气管;所冷却腔内左右两侧均设有出气管。

所述冷凝箱内设有多个分隔件,该分隔件将冷凝箱内分为相连通的多个通道,所述通道内设有冷凝管。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处均设有扩气组件,所述扩气组件包括圆槽及嵌设于圆槽内的喷气件;所述喷气件的周向上开设有多个人字形槽口。

所述下模内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与出气管相连的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多个清理部件,所述清理部件包括清理口、设于清理口一侧的第一滑槽、设于第一滑槽上的第二滑槽、可沿清理口和第一滑槽内左右移动的盖板、用于连接盖板和第一滑槽的第一弹簧、设于第二滑槽内的滑块、用于连接滑块和第二滑槽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可相接触。

所述通腔内设有部分穿入至所述下模座内的防脱件,所述下模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部铰链连接有扳手,所述扳手通过拆卸部件与防脱件相配合,所述拆卸部件包括第一连杆、设于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二连杆、设于第二连杆中部的第二连接部及用于连接第二连杆和通腔的第三弹簧。

所述通腔内还设有与第一连杆相配合的顶出装置,所述顶出装置包括齿条、设于齿条一侧的第一齿轮、设于第一齿轮上的转轴、设于第一齿轮一侧的第二齿轮、设于第二齿轮上的螺杆、套设于螺杆外的螺母、设于螺母上的顶板及用于连接转轴和螺杆的皮带。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在注塑工作时,对下模座进行降温处理,保证了工件在注塑成型后,产品更加的高质量化,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2.通过分隔件的设置,可以延长外界空气存留在冷凝箱内部的时间,使得对空气实现充分的冷却;

3.通过防脱件的设置,实现了下模座与下模的拆卸更加的方便,可以快速的转换成脱离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一。

图3为图2中沿a-a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前视图。

图7为图6中沿b-b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图8为图7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6中沿c-c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图10为图9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左视图二。

图12为图11中沿d-d剖开的剖面立体图。

图13为图12中e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3所示,一种高密封性注塑模具,包括下模1、上模2、脱膜柱3、上模座20、注塑通道21、注塑腔10及下模座11,所述上模2设于下模1的上方;所述脱膜柱3设于上模2和下模1之间;所述上模座20设于上模2上;所述注塑通道21设于上模座20内;所述注塑腔10设于下模1上;所述下模座11可拆卸的设于注塑腔10内;所述下模1上设有冷却装置4;所述冷却装置4包括冷却腔40、第一进口41、第二进口42、第一进风管43、第二进风管44、冷凝箱45、进风口46、抽风泵47、连接管48及抽气管49;所述第一进口41和第二进口42均开设于冷却腔40上,且第一进口41正对于第二进口42设置;所述第一进风管43设于第一进口41上;所述第二进风管44设于第二进口42上;所述冷凝箱45设于冷去箱一侧;所述进风口46设于冷凝箱45底部;所述连接管48用于连接进风口46和抽风泵47;所述抽气管49设于抽风泵47上,该抽气管49呈扩口状态设置。

当进行注塑工作时,注入浆料,将注塑用的浆料从注塑通道21注入到模具内,然后对上模2带动上模座20进行向下运动,实现注塑脱膜工作,当在注塑的过程中,抽风泵47启动,外界的气体从抽气管49进入,进过冷凝管452,然后再从连接管48送出,这时冷却腔40内充满冷空气;通过在注塑工作时,对下模座11进行降温处理,保证了工件在注塑成型后,产品更加的高质量化,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所述冷凝箱45内设有多个分隔件450,具体的,该分隔件450可为1个或1个以上设置,间隔均匀的设于冷凝箱45内部,该分隔件450将冷凝箱45内分为相连通的多个通道451,所述通道451内设有冷凝管452。

外界的空气进入到冷凝箱45中时,途径多个分隔件450后,再从第一进风管43和第二进风管44进入到冷却腔40内;通过外界的空气进入到冷凝箱45中时,气体则呈现弯折的通过,使得外界气体呈s形轨迹,这样可以延长外界空气存留在冷凝箱45内部的时间,使得对空气实现充分的冷却,防止刚进入的空气,立刻从第一进风管43和第二进风管44送出,导致气体冷却的时间较少,则对下模座11降温处理效果较差,分隔件450的设置,延长了气体的路径,使得气体与冷凝管452接收时间更加的充足。

所述第一进风口46和第二进风口46处均设有扩气组件5,所述扩气组件5包括圆槽50及喷气件51;所述圆槽50均开设于第一进风口46和第二进风口46处;所述喷气件51嵌设于圆槽50内,并在圆槽50内做旋转运动,该喷气件51可采用轻铝质材质,保证了喷气件51旋转的顺畅性,不会因为自身重力而导致喷气件51旋转受阻,所述喷气件51的周向上开设有多个人字形槽口52,该人字形槽口52间隔均匀的分布于喷气件51的周向上,

被冷却后的气体从第一进风口46和第二进风口46送出时,在气流的作用下,冷空气从人字形槽口52送出,带动喷气件51进行旋转喷气;通过喷气件51进行旋转喷气,增大了冷空气吹扫的面积,使得冷空气能够很快的实现冷空气充满冷却腔40内,增加了冷却的效率。

所述下模1内开设有通槽10,所述通槽10内设有与出气管490相连的箱体110,所述箱体110上设有多个清理部件6,该多个清理部件6间隔均匀的开设于箱体110的顶部;所述清理部件6包括清理口60、第一滑槽61、第二滑槽62、盖板63、第一弹簧64、滑块65、第二弹簧66;所述第一滑槽61开设于清理口60的一侧;所述第二滑槽62设于第一滑槽61上;所述盖板63可沿清理口60和第一滑槽61内左右移动;所述第一弹簧64用于连接盖板63和第一滑槽61;所述滑块65设于第二滑槽62内,并在第二滑槽62内进行向上或向下的运动;所述第二弹簧66用于连接滑块65和第二滑槽62;所述第一滑块65与第二滑块65可相接触。

当工件注塑完毕后,对下模座11进行向上运动,下模座11向上运动不与第二滑槽62相接触,滑块65进行向上运动,滑块65向上运动不与盖板63相接触,盖板63进行向一侧运动,使得清理口60被打开;通过清理口60的设置,当下模座11进行拿取后,清理口60可以对下模1腔内进行吹扫工作,防止在长时间的工作状态下,下模1腔内存有灰尘,清理口60可以及时的对每次的注塑工作后进行清扫,保证注塑的产品更加的高质量化,其次,该气体从冷去腔内送出,从而不需要添加额外的动力来源,对下模座11进行单独的清扫,也同时减轻了工作人员清理的时间,降低劳动力。

所述通槽10内设有部分穿入至所述下模座11内的防脱件101,该防脱件101为2个设置,分别设于下模座1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所述下模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02,所述第一连接部102的中部铰链连接有扳手103,所述扳手103通过拆卸部件7与防脱件101相配合,所述拆卸部件7包括第一连杆70、第二连杆71、第二连接部72及第三弹簧73;所述第一连杆70固连于扳手103上;所述第二连杆71的底部固连于第一连杆70上;所述第二连接部72铰链连接于第二连杆71的中部;所述第三弹簧73用于连接第二连杆71和通槽10。

注塑工作完毕后,扳动扳手103,扳手103带动第一连杆70进行向内运动,第一连杆70向内运动带动第二连杆71的一端向内运动,另一端向外运动,向外运动的一端带动防脱件101进行向外运动,防脱件101与下模座11分离;通过防脱件101的设置,实现了下模座11与下模1的拆卸更加的方便,可以快速的转换成脱离的状态,从而便于下模座11能够快速由注塑腔10中取出,无需强行撬动下模座11,下模座11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所述通槽10内还设有与第一连杆70相配合的顶出装置8,所述顶出装置8包括齿条80、第一齿轮81、转轴82、第二齿轮83、螺杆84、螺母85、顶板86及皮带87;所述齿条80固连于第一连杆70上;所述第一齿轮81设于齿条80一侧,并与齿条80相啮合;所述转轴82设于第一齿轮81上;所述第二齿轮83设于第一齿轮81一侧;所述螺杆84设于第二齿轮83上;所述螺母85套设于螺杆84外,并在螺杆84上进行向上或向下运动;所述顶板86固连于螺母85上;所述皮带87用于连接转轴82和螺杆84。

当第一连杆70向内运动时带动齿条80进行向内运动,齿条80与第一齿轮81啮合,第一齿轮81进行转动,第一齿轮81转动带动转轴82进行转动,转轴82转动将动力传递给螺杆84上,螺杆84转动带动螺母85进行向上移动,螺母85向上移动带动顶板86进行向上运动;通过借助第一连杆70的力,对下模座11实现脱离状态时,顶板86能够快速的向上运动,对脱离的下模座11进行向上顶出,更方便下模座11的拿取,并与第一连杆70保持工作的同步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