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于内螺牙塑件加工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2.众所周知,如图1所示结构的内螺牙塑件30,其生产用注塑模具包含螺牙入子22。现有螺牙入子22的装配方式为:如图2所示,螺牙入子22一端插入公模仁入子21内装配,其另一端直接通过内六角螺钉24与连接杆23固定连接;装模时螺牙入子22可从上往下装,修模时只需拆出螺牙入子22,使得装模、修模操作方便又快捷。
3.然而,针对母模仁入子12口部直径小于φ6.5的情况,如图3所示,如果仍采用上述螺牙入子22的装配方式,此时公母模仁入子12碰穿面较小,母模入子11将没有封胶位,可能导致注塑成型时产生漏胶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
4.1、由于连接杆23与螺牙入子22连接后长度较高,为保证螺牙退出过程中不致卡死,损伤公模入子21和螺牙入子22,螺牙入子22与连接杆23需采用内六角螺钉24连接,并保证约0.1mm活动间隙。
5.2、由于最小内六角螺钉24的螺钉头直径φ6.5,再加上避空间隙,需在螺牙入子22顶面加工一个直径大于φ6.5的避空槽,在母模仁入子12口部直径小于φ6.5的情况下,公母模仁入子无法在碰穿面上形成封胶位,导致注塑成型时产生漏胶现象。
6.故此,很有必要针对螺牙入子结构进行优化,以使其与连接杆固定结构方式满足装模、修模操作便捷的基础上,又避免漏胶现象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内螺牙塑件加工的注塑模具,通过优化螺牙入子结构,使得内六角螺钉的安装位置改变,在满足装模、修模操作便捷的基础上,有效解决内螺牙塑件加工过程中的漏胶现象。
8.该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于内螺牙塑件加工的注塑模具,包括相互匹配的母模及公模,所述母模包括母模入子和装配在所述母模入子内的母模仁入子,所述母模仁入子端部凸出所述母模入子成型凹面设置;所述公模包括与所述母模入子匹配的公模入子、与所述母模仁入子匹配的螺牙入子和经内六角螺钉与所述螺牙入子固接的连接杆,所述螺牙入子装配在所述公模入子内;较佳地,所述螺牙入子同轴线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值介于所述母模仁入子的直径值及所述内六角螺钉端部的内六角沉孔外接圆的直径值之间,在所述母模及所述公模合模时,使得所述母模仁入子完全覆盖所述通孔形成封胶位;且远离螺牙一端的所述螺牙入子的端部挖设有容置所述内六角螺钉的限位沉槽,所述内六角螺钉限位移动在所述限位沉槽内,螺丝扳手穿过所述通孔抵紧所述内六角螺钉端部的内六角沉孔,拧转所述内六角螺钉与所述连接杆螺纹配合,使得所述螺牙入子与所述连接杆固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优化所述螺牙入子结构,改变所述内六角螺钉的安装位置,只需在所述螺牙入子上加工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值介于所述母模仁入子直径值及所述内六角螺钉端部的内六角孔外接圆直径值之间,无需在所述螺牙入子端面加工容纳所述内六角螺钉端部的避让槽,实现所述螺牙入子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的基础上,可以有效解决漏胶的现象。
10.较佳地,所述限位沉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方槽及第二方槽,所述第一方槽的宽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沉槽的宽度值,所述内六角螺钉的直径值介于所述第一方槽的宽度值及所述第二沉槽的宽度值之间。该技术特征设计的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台阶结构,使得所述内六角螺钉在所述第二沉槽内限位移动。
11.较佳地,所述第二方槽内容置有螺牙连接片,所述螺牙连接片的宽度值介于所述第二方槽的宽度值及所述第一方槽的宽度值之间,所述内六角螺钉穿过所述螺牙连接片与所连接杆螺纹连接。该结构特征设计的目的在于强化所述螺牙入子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强度。
12.较佳地,所述第二方槽与所述螺牙入子的外圆面连通。该技术特征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螺牙连接片的便捷安置。
13.较佳地,所述连接杆端部凸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插入所述第一方槽内,限制所述连接杆的转动。该结构特征设计的目的在于快速实现所述螺牙入子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
14.较佳地,所述限位部的高度值大于所述第一方槽的深度值。该技术特征设计的目的在于实现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螺牙连接片的抵接,提高所述内六角螺钉的抗剪切能力。
15.较佳地,所述第一方槽与所述螺牙入子的外圆面连通。该技术特征设计的目的在于便于所述限位部插入所述第一方槽内。
16.较佳地,远离所述限位部一端的所述连接杆的端部挖设有一字沉槽。该技术特征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内六角螺钉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过程中,防止所述连接杆转动。
17.较佳地,所述螺牙入子与所述公模入子采用过渡配合方式装配。
18.较佳地,所述母模仁入子与所述母模入子采用过盈配合方式装配。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发明注塑成型的内螺牙塑件的剖视图;
21.图2为现有技术的注塑模具的公模装配剖视图;
22.图3为现有技术的注塑模具闭模成型时的剖视图;
23.图4为本发明的适于内螺牙塑件加工的注塑模具的装配图;
24.图5为图4标识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6为图4标识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的螺牙入子与套接内六角螺钉的螺牙连接片的组装图;
27.图8为本发明的螺牙入子与套接内六角螺钉的螺牙连接片的分解图;
28.图9为图4标识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0
‑
母模、11
‑
母模入子、12
‑
母模仁入子;
31.20
‑
公模、21
‑
公模入子、22
‑
螺牙入子、221
‑
通孔、222
‑
限位沉槽、2221
‑
第一方槽、2222
‑
第二方槽、23
‑
连接杆、231
‑
限位部、24
‑
内六角螺钉、25
‑
螺牙连接片;
32.30
‑
内螺牙塑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4.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3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一种适于内螺牙塑件加工的注塑模具,包括相互匹配的母模10及公模20。本实施例中,所述母模10包括母模入子11和装配在所述母模入子11内的母模仁入子12,所述母模仁入子12端部凸出所述母模入子11成型凹面设置。具体实践中,注塑模具注塑过程中,所述母模10处于静止状态,因内螺牙塑件30上方孔位的形成,所述母模仁入子12端部需凸出所述母模入子11成型凹面设置;为了防止注塑模具内的胶液从所述母模仁入子12及所述母模入子11的装配间隙中漏胶,优选地,所述母模仁入子12与所述母模入子11采用过盈配合方式装配。
38.进一步地,所述公模20包括与所述母模入子11匹配的公模入子21、与所述母模仁入子12匹配的螺牙入子22和经内六角螺钉24与所述螺牙入子22固接的连接杆23,所述螺牙入子22装配在所述公模入子21内。具体实践中,因成型后的内螺牙塑件30套设于所述螺牙入子22的螺牙端,为了便于内螺牙塑件30的取出,通过所述螺牙入子22在所述连接杆23的顶出下实现相对于所述公模入子21的伸出实现;因此,所述螺牙入子22需与所述公模入子
21产生相对运动,且防止注塑模具内的胶液从所述螺牙入子22与所述公模入子21间隙中漏胶;优选地,所述螺牙入子22与所述公模入子21采用过渡配合方式装配。
39.进一步地,内螺牙塑件30注塑成型的原理为:在所述母模10及所述公模20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母模入子11及所述公模入子21闭合形成密闭型腔,所述母模仁入子12端面与所述螺牙入子22的螺牙端部抵紧可成型内螺牙塑件30的孔位,所述螺牙入子22的螺牙端可成型内螺牙塑件30的内螺纹,通过在该密闭型腔在分型面注入胶液,实现内螺纹塑件30的注塑成型。
40.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螺牙入子22同轴线开设有一通孔221,所述通孔221的直径值介于所述母模仁入子12的直径值及所述内六角螺钉24端部的内六角沉孔外接圆的直径值之间,在所述母模10及所述公模20合模时,使得所述母模仁入子12完全覆盖所述通孔221形成封胶位。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21设置的目的在于螺丝扳手穿过所述螺牙入子22,拧动所述内六角螺钉24使得所述螺牙入子22与所述连接杆23的连接;具体地,较图3现有注塑模具相比,只需在所述螺牙入子22上加工可通过螺丝扳手的所述通孔221,而不需在所述螺牙入子22的端部加工容纳所述内六角螺钉24的避空槽,结构上可以实现所述母模仁入子12完全覆盖所述通孔221形成封胶位,避免漏胶现象的产生,确保内螺牙塑件30的成型质量。
41.如图4和图6所示,远离螺牙一端的所述螺牙入子22的端部挖设有容置所述内六角螺钉24的限位沉槽222,所述内六角螺钉24限位移动在所述限位沉槽222内。本实施例中,通过优化所述螺牙入子22结构,达到改变所述内六角螺钉24的安装位置。具体地,螺丝扳手穿过所述通孔221抵紧所述内六角螺钉24端部的内六角沉孔,拧转所述内六角螺钉24与所述连接杆23螺纹配合,使得所述螺牙入子22与所述连接杆23固接;较图3现有注塑模具相比,螺丝扳手穿过所述通孔221与置于所述螺牙入子22内的所述内六角螺钉24端部的内六角沉孔抵紧,通过转动螺丝扳手也可实现所述螺牙入子22与所述连接杆23固定连接,达到同样实现图3现有注塑模具的装模时所述螺牙入子22可从上往下装,修模时只需拆出所述螺牙入子22的技术效果。
42.故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优化所述螺牙入子22结构,实现改变所述内六角螺钉24的安装位置,只需在所述螺牙入子22上加工所述通孔221,无需在所述螺牙入子22端面加工容纳所述内六角螺钉24端部的避让槽,实现所述螺牙入子22与所述连接杆23固定连接的基础上,可以有效解决漏胶的现象。
43.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限位沉槽22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方槽2221及第二方槽2222,所述第一方槽2221的宽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沉槽2222的宽度值,所述内六角螺钉24的直径值介于所述第一方槽2221的宽度值及所述第二方槽2222的宽度值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槽2221及所述第二方槽2222的设置,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台阶结构,使得所述内六角螺钉24在所述第二方槽2222内限位移动。进一步地,为了强化所述螺牙入子22与所述连接杆23连接的强度;具体地,所述第二方槽2222内容置有螺牙连接片25,所述螺牙连接片25的宽度值介于所述第二方槽2222的宽度值及所述第一方槽2221的宽度值之间。优选地,为了所述螺牙连接片25的便捷安置在所述第二方槽2222内,通过所述第二方槽2222与所述螺牙入子22的外圆面连通的设置实现。
44.如图9所示,所述连接杆23端部凸设有限位部231,且远离所述限位部231一端的所述连接杆23的端部挖设有一字沉槽。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231插入所述第一方槽2221
内,通过工具经所述连接杆23上的一字沉槽可限制所述连接杆23的转动,当拧动所述内六角螺钉24时,因所述限位部231经所述第一方槽2221与所述螺牙入子22嵌装,使得所述螺牙入子22不产生转动,从而快速实现所述螺牙入子22与所述连接杆23的连接。优选地,为了便于所述限位部231插入所述第一方槽2221内,通过将所述第一方槽2221与所述螺牙入子22的外圆面连通来实现。
45.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231的高度值大于所述第一方槽2221的深度值,其目的在于实现所述限位部231与所述螺牙连接片25的抵接,提高所述内六角螺钉24的抗剪切能力,确保所述螺牙入子22与所述连接杆23的连接牢固性。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