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切粒机用滤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3928发布日期:2021-11-22 19:5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切粒机用滤沫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塑料颗粒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下切粒机用滤沫机。


背景技术:

2.塑料颗粒生产过程中,一般离不开挤出机和切粒机。将聚合物与各种添加剂混合后导入挤出机中融化、混合均匀后,通过多孔口模形成多根条料再切成粒料。切断条料有热切粒和冷切粒之分,水下切粒机即热切粒普遍使用的设备,条料导入水下切粒机中,一边通过水冷却,一边用刀片切断。水下切粒机导出切割粒料的同时需要排放切粒用的冷却水,需要分离冷却水和粒料。
3.公告号为cn21055231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切粒系统中的滤磨机,包含位于水下切粒机出料口下方的机架,所述机架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辊筒,两个所述辊筒的外周缘上绕设有过滤带,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辊筒转动的电机,所述机架的下方分别设有集水箱和集料箱,所述集水箱位于过滤带靠近水下切粒机一端的下方,所述集料箱位于过滤带远离水下切粒机一端的下方。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冷却水夹杂粒料导出水下切粒机时,冷却水经过过滤带落下至集水箱内,粒料随过滤带输送至集料箱内,然而为了冷却水快速穿过过滤带,减少冷却水夹杂粒料溢出过滤带,过滤带的滤孔在满足小于粒料颗粒大小的同时不能过分细小,此时部分细小颗粒容易穿过过滤带直接导入集水箱内,不仅容易被再次抽回水下切粒机中使用导致切粒过程杂质增多,还不容易被操作人员快速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颗粒杂质随冷却水堆积在集水箱内,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下切粒机用滤沫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切粒机用滤沫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水下切粒机用滤沫机,包括机架和传动设置在机架上的过滤带,所述机架的下方朝向所述过滤带设置有用于承接冷却水的集水箱和用于承接导下粒料的集料箱;
8.所述集水箱内设置有用于沉积穿过过滤带的颗粒杂质的过滤部件,所述集水箱上设置有溢流抽取组件,且所述溢流抽取组件的抽取端连通所述集水箱位于所述过滤部件上方的侧壁,所述溢流抽取组件的输送端朝向所述过滤带的过滤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预先将过滤部件置入集水箱内,冷却水和粒料导出至过滤带上后,冷却水及部分细小颗粒杂质穿过过滤带并落入集水箱,粒料随过滤带输送至集料箱,过滤部件再次过滤穿过过滤带的细小颗粒杂质并供细小颗粒杂质堆积,方便操作人员清理堆积的细小颗粒杂质;冷却水穿过过滤部件的速度低于冷却水下落速度时,过滤部件上方的冷却水开始向集水箱的开口积聚,启动溢流抽取组件抽取将要溢出集水箱的冷却水并再次导回过滤带上方进行再次过滤导下,有利于减少细小颗粒杂质随冷却水导入过滤箱内并循环使用,同时溢流抽取组件降低冷却水溢出集水箱的可能。
10.可选的,所述过滤部件包括第一滤板,所述集水箱的内侧壁设置用于承托所述第一滤板的垫块;
11.所述溢流抽取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水箱上的溢流泵,所述溢流泵的抽取端连通所述集水箱的侧壁,且所述溢流泵的输送端连接有溢流管,且所述溢流管远离所述溢流泵的一端朝向所述过滤带的过滤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滤板由垫块承托放置在集水箱内,方便操作人员快速取放,当第一滤板上方冷却水水位过高时,启动溢流泵抽取集水箱内的冷却水,冷却水夹杂部分细小颗粒杂质再次由溢流管输送至过滤带上,从而降低冷却水溢出集水箱的可能。
13.可选的,所述第一滤板朝向所述集水箱内侧壁的端壁固定有弹性密封条。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滤板置入集水箱时,弹性密封条抵贴集水箱以减少冷却水及细小颗粒杂质由第一滤板和集水箱内壁之间渗下,提高第一滤板侧边与集水箱内壁间的密封性。
15.可选的,所述第一滤板的过滤面倾斜朝向所述集水箱其中一内侧面,所述集水箱朝向所述第一滤板的过滤面低端一侧的侧壁开设有排渣口,且所述排渣口位于所述第一滤板的过滤面上方,所述集水箱的外侧壁可拆卸设置有收集壳,所述排渣口连通所述收集壳,所述收集壳上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集水箱位于所述第一滤板下方的侧壁,所述排水口上设置有第二滤板,且所述第二滤板的滤孔大小不小于所述第一滤板的滤孔大小。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及细小颗粒杂质落下至第一滤板上时,第一滤板倾斜的过滤面有利于冷却水快速扩散,提高冷却水穿过第一滤板的效率,同时冷却水夹杂细小颗粒杂质朝向排渣口流动,细小颗粒杂质由排渣口导入收集壳并沉积在第二滤板上,同时导入收集壳的冷却水再次由排水口导回集水箱,通过拆卸收集壳,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清理过滤堆积的细小颗粒杂质。
17.可选的,所述集水箱位于所述排渣口下方的侧壁开设有插槽,所述收集壳固定有用于插接所述插槽的插块,所述集水箱的侧壁朝向所述插槽的一端插接有用于穿接所述插块的定位销。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收集壳通过插块插接插槽,然后将定位销插接集水箱的侧壁并穿接插块,从而实现快速安装收集壳,提高收集壳拆装的便捷性。
19.可选的,所述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所述集水箱位于所述排渣口下方的侧壁开设有导入口,所述导入口连接有用于供所述排水管插接的承插软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收集壳安装在集水箱上时,承插软管同时与排水管承插,有利于快速密封接通排水口和导入口,减少收集壳内导出的冷却水发生渗漏的问题。
21.可选的,所述定位销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销,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集水箱的侧壁。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销通过弹簧稳定连接在集水箱的侧壁,有利于减少收集壳插接插槽后,定位销脱离插块的可能,通过拉动定位销脱离插块即可快速取放收集壳,再次松开定位销即可依靠弹簧的弹性回复力快速复位定位销。
23.可选的,所述集水箱的内侧壁位于所述第一滤板的上方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
集水箱的外侧壁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电线连接所述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溢流泵。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位传感器在集水箱内侧壁作为水位高点感应端,当第一滤板上冷却水水位积聚至水位传感器后,水位信号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进而打开溢流泵开始工作,从而及时抽取第一滤板上的冷却水并导回过滤带上方再次导下,减少冷却水溢出集水箱的问题。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过滤部件过滤穿过过滤带的细小颗粒杂质并供细小颗粒杂质堆积,方便操作人员清理堆积的细小颗粒杂质;溢流抽取组件抽取将要溢出集水箱的冷却水并再次导回过滤带上方进行再次过滤导下,有利于减少细小颗粒杂质随冷却水导入过滤箱内并循环使用,同时溢流抽取组件降低冷却水溢出集水箱的可能;
27.2.第一滤板倾斜的过滤面有利于冷却水快速扩散,提高冷却水穿过第一滤板的效率,细小颗粒杂质由排渣口导入收集壳并沉积在第二滤板上,导入收集壳的冷却水再次由排水口导回集水箱,通过拆卸收集壳,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清理过滤堆积的细小颗粒杂质。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机架、过滤带、集水箱、集料箱、溢流抽取组件、收集壳和控制器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垫块、弹性密封条、承插软管、吹扫管、排水管和水位传感器的剖视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插槽、插块、定位销和弹簧的局部剖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过滤带;21、导辊;22、电机;23、吹扫管;24、支撑辊;25、支架;3、集水箱;31、排渣口;32、导入口;33、插槽;34、承插软管;4、第一滤板;41、垫块;42、弹性密封条;5、溢流抽取组件;51、溢流泵;52、溢流管;53、水位传感器;54、控制器;6、收集壳;61、排水口;62、第二滤板;63、插块;64、排水管;65、定位销;66、弹簧;7、集料箱;8、回流泵;81、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下切粒机用滤沫机。参照图1和图2,一种水下切粒机用滤沫机,包括用以支撑在水下切粒机出料口一侧的机架1,机架1的顶面支撑有集水箱3,集水箱3的顶面开口并架设有支架25,支架25包括两块相对设置并沿横向延伸的架板,支架25两相对架板的相对之间转动设置有若干导辊21和支撑辊24,若干导辊21和支撑辊24传动连接有过滤带2,过滤带2的顶面位于水下切粒机导出口下方,集水箱3的开口朝向过滤带2的底面,机架1的其中一块架板的外侧壁固定有电机22,电机22的输出端同轴心固定连接其中一个导辊21的端部。
34.支架25背离电机22的一侧底面设置有集料箱7,集料箱7顶面开口并朝向过滤带2远离电机22的一端下方,支架25的两架板之间、位于集料箱7正上方相对连接有吹扫管23,吹扫管23的一端穿出支架25的一侧并外界气源,吹扫管23的吹扫口倾斜向下。
35.集水箱3背离集料箱7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回流泵8,回流泵8的抽取端连通集水箱3内底部,回流泵8的输出端连接有用以导出集水箱3内积水的回流管81。
36.水下切粒机导出的粒料和冷却水落下至过滤带2上,启动电机22带动导辊21转动,从而带动过滤带2运转,过滤水导下至集水箱3内,粒料随过滤带2移动导下至集料箱7内,同步启动吹扫管23吹落部分粘结在过滤带2底面的粒料,从而完成冷却水和粒料的分离。启动回流泵8即可抽取冷却水并输送至水下切粒机内循环使用。
37.参照1和图2,集水箱3内设置有过滤部件,过滤部件包括第一滤板4,第一滤板4的滤孔大小小于过滤带2的滤孔大小,集水箱3左右两相对内侧壁均固定有垫块41,垫块41沿自身所在集水箱3的侧面宽度方向设置,且左侧的垫块41高度低于右侧的垫块41高度,第一滤板4由两垫块41支撑并形成向左倾斜向下的导流结构。
38.第一滤板4位于垫块41上方的端壁沿自身宽度方向固定有弹性密封条42,第一滤板4卡入过滤箱内并由两垫块41支撑时,弹性密封条42密封抵贴相对的集水箱3内侧壁。
39.操作人员预先将第一滤板4置入集水箱3内并由垫块41支撑,方便操作人员快速取放,冷却水和粒料导出至过滤带2上后,冷却水及部分细小颗粒杂质穿过过滤带2并落入集水箱3,粒料随过滤带2输送至集料箱7,第一滤板4再次过滤穿过过滤带2的细小颗粒杂质并供细小颗粒杂质堆积,方便操作人员清理堆积的细小颗粒杂质。同时第一滤板4倾斜的过滤面有利于冷却水快速扩散,提高冷却水穿过第一滤板4的效率。弹性密封条42抵贴集水箱3减少冷却水及细小颗粒杂质由第一滤板4和集水箱3内壁之间渗下,提高第一滤板4侧边与集水箱3内壁间的密封性。
40.参照图1和图2,集水箱3的正面外侧壁设置有溢流抽取组件5,溢流抽取组件5包括固定在集水箱3外侧面上的溢流泵51,溢流泵51的抽取端连通集水箱3的内部并位于第一滤板4上方,溢流泵51的输送端连接有溢流管52,溢流管52延伸至过滤带2上方,并且溢流管52的出水口朝向过滤带2的顶面。
41.集水箱3的内侧壁位于第一滤板4的上方设置有水位传感器53,集水箱3的正面外侧壁设置有控制器54,水位传感器53电线连接控制器54,控制器54控制连接溢流泵51。
42.冷却水穿过第一滤板4的速度低于冷却水下落速度时,第一滤板4上方的冷却水开始向集水箱3的顶面开口积聚,水位传感器53在集水箱3内侧壁作为水位高点感应端,当第一滤板4上冷却水水位积聚至水位传感器53后,水位信号输送至控制器54,控制器54进而打开溢流泵51开始工作,从而及时抽取第一滤板4上的冷却水、导回过滤带2上方再次导下,有利于减少冷却水溢出集水箱3的问题。
43.参照图2和图3,集水箱3朝向第一滤板4的过滤面低端一侧的侧壁开设有排渣口31,排渣口31的底面与第一滤板4的过滤面上方齐平,集水箱3的左侧的外侧壁插接有收集壳6,收集壳6沿相对集水箱3的侧壁宽度方向延伸,收集壳6的顶面开口,且收集壳6朝向集水箱3的侧壁与排渣口31连通,收集壳6的底面开设有排水口61,排水口61上封盖有第二滤板62,第二滤板62的滤孔大小不小于第一滤板4的滤孔大小,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滤板62和第一滤板4规格相同。
44.排水口61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64,集水箱3位于排渣口31下方的侧壁开设有导入口32,集水箱3的左侧外壁由导入口32倾斜向左上方连接有承插软管34,排水管64竖直向下并密封插接在承插软管34内。
45.操作人员将收集壳6安装在集水箱3上时,承插软管34同时与排水管64承插,有利于快速密封接通排水口61和导入口32,减少收集壳6内导出的冷却水发生渗漏的问题。第一滤板4的顶面冷却水夹杂细小颗粒杂质朝向排渣口31流动,细小颗粒杂质由排渣口31导入收集壳6并沉积在第二滤板62上,同时导入收集壳6的冷却水再次由排水口61导回集水箱3,通过拆卸收集壳6,方便操作人员快速清理过滤堆积的细小颗粒杂质。
46.参照图2和图3,集水箱3位于排渣口31和导入口32之间的侧壁开设有插槽33,收集壳6朝向插槽33的侧壁固定有用以插接插槽33的插块63,集水箱3的正面侧壁朝向插槽33的一端插接有定位销65,定位销65同时穿接插块63。定位销65套设有弹簧66,弹簧66的一端固定连接定位销65,另一端固定连接集水箱3的外侧壁。
47.操作人员将收集壳6通过插块63插接插槽33,然后将定位销65插接集水箱3的侧壁并穿接插块63,从而实现快速安装收集壳6,提高收集壳6拆装的便捷性。定位销65通过弹簧66稳定连接在集水箱3的侧壁,有利于减少收集壳6插接插槽33后,定位销65脱离插块63的可能,通过拉动定位销65脱离插块63即可快速取放收集壳6,再次松开定位销65即可依靠弹簧66的弹性回复力快速复位定位销65。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水下切粒机用滤沫机的实施原理为:水下切粒机导出的粒料和冷却水导下至过滤带2上,同步启动电机22带动过滤带2输送粒料,驱动吹扫管23吹扫导下粒料至集料箱7内,部分细小颗粒杂质及冷却水穿过过滤带2并导入集水箱3内,细小颗粒杂质等随部分冷却水导入收集壳6内,冷却水穿过第一滤板4和第二滤板62积聚在集水箱3内,启动回流泵8即可抽取冷却水循环使用。操作人员通过拉动定位销65即可取下收集壳6并清理第二滤板62上的细小颗粒杂质等。当集水箱3内水位过高至水位传感器53时,控制器54接收信号并启动溢流泵51抽取冷却水及其夹杂的细小颗粒杂质等导回过滤带2上方再次导下、过滤。
4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