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长硅胶管的脱模装置及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97189发布日期:2022-05-18 11:16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长硅胶管的脱模装置及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硅胶管脱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细长硅胶管的脱模装置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硅胶产品是生活和生产中非常常见的产品,最常用的生产成型工艺是压注热塑硫化,之后进行脱模,与模具分离后形成成品。对于硅胶管的生产成型过程,是在内部放置模芯,然后在模芯上注塑,冷却后抽出模芯后即形成硅胶管。但是硅胶产品形状容易变化,不易脱模,特别是对于细长硅胶管(长度大于直径50倍的硅胶管),尤其是异形细长硅胶管(外部形状多样,长度大于直径50倍的硅胶管),传统的脱模方式是直接将模芯从产品中抽出或者分段将模芯抽出,以上脱模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直接抽模芯,会导致产品容易被拉断或拉裂,无法完整的将产品脱模。分段抽模芯,模芯无法完全定位,可能导致产品受力导致形状变化,无法保证产品尺寸符合标准。如何实现细长硅胶管脱模的自动化,一直是困扰本行业工程师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细长硅胶管的脱模装置及注塑模具,避免上述传统脱模方式的缺陷,实现细长硅胶管的自动脱模。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细长硅胶管的脱模装置,用于使包覆于所述模芯外部的硅胶管从所述模芯上脱模,所述模芯从所述硅胶管的一端穿出,所述细长硅胶管的脱模装置包括气体组件、顶压块和仿形夹;
5.所述气体组件包括吹气块,所述吹气块内沿轴向设有盲孔;所述顶压块部分容纳于所述吹气块内,远离所述吹气块的一端与所述硅胶管的一端相抵接,所述模芯的一端穿过所述顶压块插入所述盲孔内;
6.所述吹气块上设有气嘴与所述盲孔连通,所述顶压块内部设有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盲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硅胶管端部相对,外部气体经所述气嘴和所述盲孔输送至所述硅胶管的端部;
7.所述仿形夹具有内部中空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硅胶管外壁配合,用于对所述硅胶管进行夹持。
8.其中,所述顶压块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为内部中空的管体结构;所述本体部的一端边缘设有抵接部,外壁周围环设有凸出的挡块,另一端形成插入部;
9.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盲孔内且与所述盲孔过盈配合;
10.所述抵接部的侧壁厚度为渐变式,所述侧壁的厚度从接近所述硅胶管至远离所述硅胶管逐渐变大;
11.所述挡块突出于所述插入部和所述抵接部,且所述挡块沿所述盲孔径向上相对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盲孔的直径。
12.其中,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硅胶管相抵一端的外壁横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的上底与所述硅胶管的端部相接触。
13.其中,所述仿形夹的内部形状与所述硅胶管的外部形状相配合,且所述仿形夹的尺寸与所述硅胶管的尺寸呈比例扩大;
14.所述仿形夹与所述顶压块相临的一侧开设有v形槽,所述抵接部与所述v形槽交错设置。
15.其中,所述顶压块的内壁与所述模芯贴合,设有沿轴向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形成所述通气管道。
16.其中,所述顶压块的内部中空,且所述顶压块的内径大于所述模芯的外径,所述顶压块的内壁与所述模芯的外壁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通气管道。
17.其中,所述气体组件还包括气体源,所述气体源设于所述吹气块外部,所述气体源的出气口插入所述气嘴内;
18.所述气体源为压缩空气罐或吹风机。
19.其中,所述气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气嘴依次分布于所述盲孔的轴向同侧。
20.其中,所述吹气块上还设有贯穿所述吹气块与所述盲孔连通的工艺孔,所述工艺孔可封闭或打开。
21.为解决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上述的细长硅胶管的脱模装置。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细长硅胶管的脱模装置及注塑模具达到的有益效果为:实现了细长硅胶管以及异形细长硅胶管的自动脱模,脱模效果较好,保持产品完整以及确保产品符合预设标准。
附图说明
23.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细长硅胶管脱模前的示意图;
25.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细长硅胶管的脱模装置的透视图;
27.图4是顶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
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1.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2.请参阅图1和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细长硅胶管的脱模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细长硅胶管的脱模装置的透视图,细长硅胶管的脱模装置用于使包覆于模芯1外部的硅胶管2从模芯1上脱模,模芯1从硅胶管2的一端穿出,模芯1在注塑硅胶产品时用于形成硅胶管2内腔,硅胶管2为在模芯1外注塑形成的产品,在硅胶管2脱模前,硅胶管2包裹于模芯1外部。为达到自动的将硅胶管2脱模的目的,且在脱模过程中避免硅胶管2被拉力拉裂或拉断,本技术设置了脱膜装置,脱模装置包括气体组件3、顶压块4和仿形夹5。气体组件3用于向硅胶管2输送气体,从而使硅胶管2与模芯1之间被空气填满,便于硅胶管2从模芯1上脱离,脱模时人工相对硅胶管2沿轴向拉动模芯1即可使两者分离。本实施例中,模芯1的上端从硅胶管2的管口上端穿出并设于气体组件3下方,经气体组件3流动至硅胶管2处的气体,从硅胶管2的上方进入硅胶管2与模芯1之间。
33.具体的,气体组件3包括气体源31和吹气块32,吹气块32内沿轴向设有盲孔34,盲孔34的内径大于模芯1的外径。吹气块32上还设有气嘴33,气嘴33为在吹气块32侧部开设的通孔,气嘴33与盲孔34连通,气体源31插入气嘴33内,经气嘴33向盲孔34内输送气体,气体再经盲孔34流动至硅胶管2的端部。脱模装置中的顶压块4具有管状结构,模芯1上端从下向上穿设在顶压块4的内腔中后,再插设在盲孔34中。顶压块4内设有通气管道41,通气管道41两端分别对接盲孔34和硅胶管2的上端。
34.较佳的,模芯1的上端插设在盲孔34内后,顶压块4的上端也插设在盲孔34内。本方案使得顶压块4内的通气管道41与盲孔34密封连接,从而可避免气体外漏。顶压块4的下端与硅胶管2的上端相抵接,在进行脱模前,将顶压块4向硅胶管2推进,硅胶管2上部受顶压块4挤压,上端端部部分变形,上端管口处与模芯1脱离,形成剥离缺口6,之后使气体组件3开始工作,气体组件3向吹气块32内输送的气体经通气管道41流动至硅胶管2处,气体从剥离缺口6吹进硅胶管2,向硅胶管2形成向外的力,硅胶管2逐步与模芯1脱离,全部脱离后向远离气体组件3方向拉动模芯1,即可使硅胶管2脱模。由于硅胶管2脱模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较小,因此可以避免被拉变形、拉裂甚至拉断,保持产品的完整以及确保产品符合预设的长度直径等标准。
35.为在硅胶管2脱模过程形成更好的保障,本技术还在硅胶管2外部设置仿形夹5,仿形夹5为内部中空的管体,内壁具有与硅胶管2外壁相配合的结构,用于套设于硅胶管2的外部,对硅胶管2形成外部的支撑,避免脱模时风力较大影响硅胶管2的形状和尺寸。
36.本实施例中的气体源31设于吹气块32外部,气体源31的出气口插入下述的气嘴33
内,气体源31为压缩空气罐或吹风机,可以将压缩空气或外界空气吹进脱膜装置内,使硅胶管2内壁受风力向外运动,从而与模芯1分离,两者之间被空气所隔开,硅胶管2与模芯1之间的摩擦力非常小,避免硅胶管2在脱模过程中出现变形甚至拉裂或拉断。
37.本实施例中的气嘴33的数量可以只设置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当设置两个气嘴33时,该两个气嘴33依次分布于盲孔34的轴向同侧,可以同时在外部接通两个气体源31同时进行吹风,两个气嘴33设置于同一侧可以避免压缩空气从对侧气嘴33处流出,导致硅胶管2所受的风力不够。
38.本实施例中的吹气块32上还设有贯穿吹气块32与盲孔34连通的工艺孔35,工艺孔35可封闭或打开。通常状态下,工艺孔35处于封闭状态,当需要增加气压时,可打开工艺孔35形成气嘴进行充气。开设工艺孔35的目的为在吹气块32内壁上钻孔,形成气嘴33,气嘴33的通孔打通后,对工艺孔35内或端部进行封闭,通常对工艺孔35靠近盲孔34的一侧进行封闭,避免经气嘴33进入吹气块32内的气体从工艺孔35吹出。
39.请参阅图4,图4为顶压块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顶压块4包括本体部,本体部为内部中空的管体结构。本体部下端边缘设有抵接部43,外壁周围环设有凸出的挡块44,另一端形成插入部42。插入部42插入盲孔34内且与盲孔34过盈配合,从而使顶压块4与气体组件3之间固定连接。抵接部43的侧壁厚度为渐变式,侧壁的厚度从接近硅胶管2至远离硅胶管2逐渐变大,靠近硅胶管2处壁厚较小,形成较尖锐的前端,便于推动硅胶管2端部与模芯1脱离。
40.挡块44的结构可以为凸出于插入部42和抵接部43的环形凸缘,也可以为多个凸出于插入部42和抵接部43的棱柱、长方形、圆柱形或异形块状结构,用于使顶压块4只有部分位于吹气块32内,挡块44沿盲孔34径向上相对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盲孔34的直径,当挡块44为环形凸缘时,环形凸缘的直径大于盲孔34的直径,当挡块44为多个块状结构时,径向上两个相对挡块44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盲孔34的直径。本实施例中将挡块44设置为环形凸缘的形状,挡块44与插入部42共同对吹气块32的开口端进行密封,使进入吹气块32内的压缩空气只能通过通气管道41排出。
41.本实施例中的抵接部43与硅胶管2相抵一端的侧壁沿轴向的横截面为梯形,梯形的上底与硅胶管2的端部相接触,该梯形腰在径向方向向外倾斜,因此在抵接部43下端对硅胶管2进行挤压时,形成向硅胶管2外侧方向的推力,使硅胶管2的端部向外张开,形成剥离缺口6,便于后续的压缩空气进入硅胶管2内部。
42.本技术中通气管道41具有多种设置方式,其中一实施例中的顶压块4的内壁与模芯1贴合,设有沿轴向设置的通孔,通孔形成通气管道41。在实际应用中,通孔尽量靠近顶压块4的内壁,从而使经通孔内穿过的压缩气流可以贴近硅胶管2的内壁,便于使硅胶管2在风力作用下进行脱模。
43.另一实施例中的顶压块4的内部中空,且顶压块4的内径大于模芯1的外径,顶压块4的内壁与模芯1的外壁之间的空间形成通气管道41,请参阅图5,本实施方式无需在顶压块4上额外设置通孔,结构较简单。
44.本实施例中的仿形夹5的内部形状与硅胶管2的外部形状相配合,且仿形夹5的尺寸与硅胶管2的尺寸呈比例扩大。当硅胶管2为普通细长硅胶管时,仿形夹5内壁平整,内壁尺寸略大于硅胶管2的直径。当硅胶管2为异形细长硅胶管时,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相同或
不同的凸起,仿形夹5的内壁也需要根据该硅胶管2的形状进行设置,与异形细长硅胶管设置相同或相似的形状,形成凹槽,以容纳硅胶管2外表面的凸起,仿形夹5内壁上的凹槽之间的间隔距离也与异形细长硅胶管上的各个凸起之间的距离相等。当然,凹槽的形状可以适当简化,例如将凹槽统一设置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凹槽的长和宽略大于硅胶管2凸起的尺寸,能够容纳凸起即可。
45.进一步的,仿形夹5与顶压块4相临的一侧开设有v形槽51,抵接部43与v形槽51交错设置。仿形夹5的前端开设v形槽51,该槽体的截面形状为v形,具体为由与仿形夹5轴向相平行的一个侧面以及与该侧面形成锐角的一个斜面形成的一个v形结构,v形槽51的作用为抵接部43在对硅胶管2的前端进行顶压时,硅胶管2的前端受力向两侧运动,与模芯1的外壁相分离,此时硅胶管2的前端进入到v形槽51内,v形槽51用于容纳被吹起的硅胶管2的前端部分。顶压块4的抵接部43的截面形状也为v形,v形槽51开设于仿形夹5的一端,与抵接部43错落设置,抵接部43用于对硅胶管2的一端施加力,v形槽51用于容纳由于受力而向侧部运动的硅胶管2的端部,抵接部43与v形槽51配合使硅胶管2的端部与模芯1相脱离,便于后续硅胶管2在风力作用下进行脱模。
46.为解决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注塑模具包括上述的细长硅胶管的脱模装置。
47.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细长硅胶管的脱模装置及注塑模具,实现了细长硅胶管以及异形细长硅胶管的自动脱模,脱模效果较好,保持产品完整以及确保产品符合预设标准。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