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圈转移设备与胎圈操纵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8718发布日期:2022-06-29 01:1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胎圈转移设备与胎圈操纵组件的制作方法
胎圈转移设备与胎圈操纵组件
1.本技术是申请日为2020年12月1日、申请号为202022855905.0、发明创造名称为“胎圈保持构件、胎圈保持设备与胎圈操纵组件”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胎圈转移设备与包括所述胎圈转移设备的胎圈操纵组件。


背景技术:

3.us 5,858,165 a公开了一种用于保持带有胎边芯(filler)的胎圈的机构。该机构包括:环主体;在环主体上沿环体周向方向等间距分开设置的多个伸/ 缩装置;以及设置在多个伸/缩装置的每一个处并且可以保持带有胎边芯的胎圈的弧形保持主体。该保持主体设有多个永磁体,用于保持带有胎边芯的胎圈。该伸/缩装置还包括:成对的摆动连杆,其在环主体的径向方向上分开设置,并且所述摆动连杆的基端部可旋转地连接到环主体;以及连接连杆,其可旋转地连接到成对的摆动连杆的各个远端部。该保持主体设置在连接连杆的内端部处,使得当伸/缩装置被驱动时,多个保持主体全都位于以环主体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同一圆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或替代的胎圈转移设备以及包括所述胎圈转移设备的胎圈操纵组件。
5.根据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转移胎圈的胎圈转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转移设备包括基部和围绕框架轴线周向延伸的框架,其中,所述框架能相对于所述基部在横向于或垂直于所述框架轴线的平面中运动,其中,所述胎圈转移设备在所述框架的第一边包括多个第一支承构件,所述多个第一支承构件周向围绕所述框架轴线用于通过接合所述胎圈的径向内侧来支承胎圈,其中,第一支承构件相对于框架轴线能径向运动用于支承不同尺寸的胎圈,并且其中,所述胎圈转移设备包括齿圈和围绕所述框架轴线周向分布的行星齿轮,其中,所述行星齿轮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承构件相关联的第一行星齿轮,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支承构件的径向位置。
6.行星齿轮与齿圈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各胎圈支承构件间的径向运动能够同步。
7.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承构件经由旋转臂与第一行星齿轮偏心连接,以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被所述齿圈转动时偏心移动。
8.在替代实施例中,所述支承构件可通过齿条与关联的行星齿轮功能性地连接。
9.在其实施例中,所述胎圈转移设备包括用于每个支承构件的安装在所述框架与相应支承构件之间的成组的小齿轮和齿条,并且其中,每个小齿轮与行星齿轮中相应的一个相关联。
10.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胎圈转移设备还包括多个处于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框架第二边上的第二支承构件,用于支承胎圈并且将所述胎圈转移到第二胎圈保持设备上。换
言之,两个胎圈可同时转移到相应的胎圈保持设备。因此,可以改进工艺效率。
11.在其实施例中,所述胎圈转移设备包括齿圈和围绕所述框架轴线周向分布的行星齿轮,其中,所述行星齿轮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承构件相关联的第一行星齿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支承构件的径向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承构件相关联的第二行星齿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支承构件的径向位置。优选地,第一行星齿轮与第二行星齿轮被交替布置在周向方向上。
12.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行星齿轮以及第二行星齿轮与齿圈相接合以形成行星齿轮系统。换言之,齿圈可同时驱动第一支承构件和第二支承构件。
13.在其替代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星齿轮与所述齿圈接合以形成第一行星齿轮系统,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与其他的齿圈接合以形成第二行星齿轮系统。因此,第一支承构件和第二支承构件可以彼此独立控制。
14.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框架相对基部可绕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中心轴线的转移设备旋转轴线旋转。
15.根据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胎圈操纵组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胎圈转移设备和用于将胎圈保持在保持平面中的胎圈保持设备,其中,所述胎圈转移设备布置成将所述胎圈供应到所述胎圈保持设备。胎圈装载机可以有效地从上游的胎圈-三角胶芯制造工位拾取胎圈和/或胎圈-三角胶芯并且将所述被拾取的胎圈或胎圈-三角胶芯转移到胎圈保持设备。
16.在其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胎圈保持设备包括围绕垂直于所述保持平面的中心轴线周向延伸的环形框架,并且其中,所述胎圈转移设备的框架能运动到操作位置,在是操作位置中,所述胎圈转移设备的所述框架轴线与所述中心轴线共线。
17.优选地,胎圈操纵组件还包括轮胎成形鼓。
18.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胎圈操纵组件还包括第二胎圈保持设备,并且其中,所述胎圈保持设备还包括多个处于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框架第二边上的第二支承构件,用于支承胎圈并且将所述胎圈转移到所述第二胎圈保持设备上。换言之,两个胎圈可同时转移到相应的胎圈保持设备。因此,可以改进工艺效率。
19.可能的话,在本说明书中所描述和所示的各种方面和特征可单独地被施加。这些单独的方面,特别是在所附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方面和特征可成为分案专利申请的主题。
附图说明
20.将基于示意性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来阐明本实用新型,附图中:
21.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胎圈操纵组件的正视图,其包括胎圈装载机、第一胎圈定位器与第二胎圈定位器;
22.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第一胎圈定位器的轴测图;
23.图3示出了第一胎圈定位器的正视图,其带有多个位于第一操作位置的胎圈保持构件;
24.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第一胎圈保持设备的正视图,其中,胎圈保持构件已运动到了第二操作位置;
25.图5示出了根据图3中的圈v的第一胎圈保持设备的细节;
26.图6示出了第一胎圈保持设备的后视图;
27.图7a-7c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胎圈保持构件与不同半径的胎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28.图8和9a-9c示出了根据图5的胎圈保持构件中一个的正视图;
29.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替代的、可逆的胎圈保持构件的正视图;
30.图11示出了根据图10的替代的胎圈保持构件的剖视图;
31.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另外的替代的胎圈保持构件的剖视图;
32.图13示出了根据图1中的线xiii-xiii的胎圈装载机的正视图;以及
33.图14示出了根据图1中线xiv-xiv的胎圈装载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操纵不同半径或直径的胎圈或胎圈-三角胶芯91-93的胎圈操纵组件1。
35.胎圈操纵组件1包括用于保持胎圈91-93的第一胎圈定位器或胎圈保持设备10以及第二胎圈定位器或胎圈保持设备11。胎圈操纵组件1还包括用于从胎圈-三角胶芯制造工位(未示出)接纳胎圈91-93并将胎圈91-93供应到胎圈保持设备10、11的胎圈装载机或胎圈转移设备12。
36.一旦胎圈91-93被保持到胎圈保持设备10、11,所述胎圈保持设备10、 11就能运动到胎圈保持设备10、11同心地位于轮胎成型鼓或轮胎定型鼓15 上的位置。轮胎成型鼓15具有外直径d。
37.在图2-6中,更详细地示出了第一胎圈保持设备10。第二胎圈保持设备 11类似于或等同于第一胎圈保持设备10并且在下文中将不再详细论述。
38.如图2、3和4所示,第一胎圈保持设备10包括绕中心轴线a周向地和/ 或同心地延伸的环形或环状框架2,以及相对于工厂地板来支承框架2的框架基部21。框架主体20包括面向中心轴线a的内框架边缘22。内框架边缘22 在所述框架主体20内形成了用于接纳轮胎成型鼓15从中穿过的框架开口23。
39.第一胎圈保持装置10还包括由所述框架2支承的多个胎圈保持构件6。各胎圈保持构件6围绕中心轴线a周向地分布。每个胎圈保持构件6设有用于保持胎圈91-93之一的保持表面s。多个胎圈保持构件6的保持表面s都在共同的平面、即保持平面p内延伸。保持平面p垂直于中心轴线a延伸。胎圈保持构件6在垂直于中心轴线a的径向方向r上在所述保持平面p内相对于框架2可动。胎圈保持构件6可在所述径向方向r上在如图3所示的第一径向位置与如图4所示的相对所述第一径向位置径向向内的第二径向位置之间来回运动。在所述第二径向位置,胎圈保持构件6至少部分地相对于内框架边缘22 径向向内定位。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径向位置,胎圈保持构件6定位在轮胎成型鼓15的直径d处或附近。如图2、3和4所示,胎圈保持设备10还包括用于驱动胎圈保持构件6相对框架2运动的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包括用于驱动每个胎圈保持构件6沿径向方向r移动的多个线性致动件30。在此示例中,每个线性致动件包括安装在框架2与胎圈保持构件6中相应的一个之间成组的小齿轮31和齿
条32。如图7所示,驱动组件3还包括多个处于框架2后方的行星齿轮34,每个都与处于框架2前方的小齿轮31中相应的一个相关联,以及用于驱动行星齿轮34的齿圈35。齿圈35被与环形框架2相关联的支承滚子 36所支撑。驱动组件3还设置有用于驱动齿圈35转动的驱动4。因此,所有的行星齿轮34可以同步移动以操作胎圈保持构件6在如图3所示的第一径向位置与如图4所示的第二径向位置之间的运动。优选地,每个胎圈保持构件6 都经由偏置构件38安装于相应的驱动组件3。所述偏置构件38构造成在横向于保持平面p的方向上偏置胎圈保持构件6远离驱动组件3。
40.图5更详细地示出了胎圈保持构件6中的一个。示出的胎圈保持构件6代表了其他的保持构件6。胎圈保持构件6包括了主体60。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持元件61是磁铁,优选是永磁体。主体60是一个板状或大致板状的主体。主体60限定了胎圈保持构件6的保持表面s。主体60包括在保持平面p内延伸的第一凹形边缘67。第一凹形边缘67径向向内、即沿径向方向r朝向中心轴线a面向。
41.胎圈保持构件6包括多个保持元件61,这些保持元件61分布在主体60 上并沿第一凹形边缘67延伸,以尽可能接近所述第一凹形边缘67来保持胎圈9。替代地,胎圈保持构件6可以包括单个保持元件、即由单件材料制成的沿所述第一凹形边缘67延伸的永磁体。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保持元件61 是圆形的。替代地,保持元件61可以是非圆形的、即矩形的或优化用于尽可能接近第一凹形边缘67保持胎圈91-93的其他形状。
42.仔细观察图5时,可以观察到第一凹形边缘67是非圆形的。该非圆形使得胎圈保持构件6能更可靠地保持不同半径的胎圈91-93。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夸大的非圆形的胎圈保持构件6。特别地,现在可以清楚地区分中心区域670以及沿具有不同半径的第一保持曲线s1和第二保持曲线s2延伸或被其限定的两个侧向区域671、672。要指出的是,第一保持曲线s1和第二保持曲线s2的半径差是高度夸大的,不代表如图5所示的实际胎圈保持构件的尺寸。因此,图8与图9a-9c的示意图只是用于理解非圆形第一凹形边缘67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能推导任何尺寸或比例。
43.如图8所示,第一保持曲线s1被多个保持元件61的至少一部分限定,特别是位于中心区域670内的保持元件61。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保持曲线 s1在中心区域670内穿过圆形保持元件61的中心延伸。换言之,第一保持曲线s1所呈现的曲率令具有与第一保持曲线s1的半径相类似的半径的胎圈91 -93可以沿着相应的保持元件61沿此曲率保持。第一保持曲线s1具有第一保持半径c1。第一保持半径c1为恒定的半径。
44.第二保持曲线s2被多个保持元件61的至少一部分所限定,特别是位于中心区域670之外的两侧向区域671、672内的保持元件61。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保持曲线s2在侧向区域671、672内穿过圆形保持元件61的中心延伸。换言之,第二保持曲线s2代表的曲率令其半径与第二保持曲线s2的半径相类似的胎圈91-93可以沿着相应的保持元件61沿此曲率保持。第二保持曲线s2具有第二保持半径c2。第二保持半径c2为恒定的半径。
45.在非圆形保持元件(未示出)的情况下,第一保持曲线s1与第二保持曲线s2的定位可以更接近或甚至重合于第一凹形边缘67的至少一部分,即在所述第一凹形边缘67与第一凹形边缘67重合和/或相切的地方。然而,可以设想替代地实施例,其中,第一凹形边缘67为异形的、锯齿形的和/或紧密跟随保持元件61的轮廓,即具有在保持元件61之间的切口或凹槽,在此情况下,第一保持曲线s1以及第二保持曲线s2可以与第一凹形边缘67分隔开。
46.在任何情况下,第一保持曲线s1与第二保持曲线s2为满足下列要求的虚拟曲线:
47.1)第一保持曲线s1与第二保持曲线s2相交在第一交点x1与第二交点 x2,第二交点x2与第一交点x1分隔开,其中,第一凹形边缘67的第一中心区域670位于所述第一交点x1与所述第二交点x2之间。第一侧向区域671 相对于第一交点x1定位于第一中心区域670的对面,并且第二侧向区域672 相对于第二交点x2定位于中心区域670的对面;
48.2)第一凹形边缘67在第一中心区域670内位于第二保持曲线的s2的径向外侧;以及
49.3)第一边缘在第一侧向区域671与第二侧向区域672内位于第一保持曲线s1的径向外侧。
50.在如图8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凹形边缘67在第一侧向区域671 与第二侧向区域672内关于第一中心区域670内的对称平面k对称。
51.第一侧向区域671、第一中心区域670与第二侧向区域672是第一凹形边缘67的不同区域,即在区域670、671、672的过渡处第一凹形边缘67的方向有突然的改变。替代地,区域670、671、672中两相邻区域间的一个或多个过渡可以是平滑的。例如,第一凹形边缘67可以被成形为抛物线或双曲线。
52.在此示例中,第一凹形边缘67在第一中心区域670内与第一保持曲线s1 同心或至少部分地与其同心。优选地,在第一中心区域670内,第一凹形边缘 67在距所述第一保持曲线s1小于三毫米的范围内沿第一保持曲线s1延伸。类似地,第一凹形边缘67可以在所述第一侧向区域671和/或所述第二侧向区域672中与第二保持曲线同心或至少部分地同心。优选地,在第一侧向区域671 和/或第二侧向区域672中,第一凹形边缘67在距所述第二保持曲线s2小于三毫米的范围内沿第二保持曲线s2延伸。
53.如图8进一步所示,第一保持曲线s1在主体60内部延伸的部分限定了第一中间纵距m1。第二保持曲线s2在主体60内部延伸的部分限定了第二中间纵距m2。在此特定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纵距m1和所述第二中间纵距m2 共线。在图8中,示出第二中间纵距m2。优选地,第二中间纵距m2只部分地与第一中间纵距m1重合。
54.在保持曲线s1、s2的替代的配置中,独立于交点x1、x2,可以从图8 中观察到第一保持曲线s1是具有第一圆心b1的圆的一部分而第二保持曲线 s2是具有第二圆心b2的圆的一部分。从通过两个圆心b1、b2的径向方向上看,第一圆心b1相比第二圆心b2定位更靠近第一凹形边缘67。
55.在如图5所示的实际保持构件6中,第二保持半径c2比第一保持半径c1 至少大百分之五。
56.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替代保持构件106。如图10中所示,第一侧向区域1671与第二侧向区域1672可以替代地形成平直部段。换言之,第一凹形边缘167在第一侧向区域1671与第二侧向区域1672处为非弯曲的。因此,保持元件161以大致线性阵列并列布置。然而,尽管是线性的,但第二保持曲线s2可以通过满足上述要求的第一侧向区域1671与第二侧向区域1672的保持元件161。所述替代保持构件106还包括相对第一凹形边缘167 处于主体160的相对端部的第二凹形边缘168。第二凹形边缘168可以限定相对第一保持曲线s1与第二保持曲线s2具有不同半径的一个或多个另外的保持曲线(未示出),以允许保持不同半径的胎圈91-93时更灵活和/或更大的范围。
57.在另外的替代性实施例中(未示出),胎圈保持构件的主体可以是三边的或四边的并且可选地具有三个或更多的凹形边缘,所述三个或更多的凹形边缘可以通过与之前论述的两个凹形边缘167、168相同的方式旋转到位。
58.如图11所示,胎圈保持构件106布置成在两个定向上可安装到安装构件 33,例如第一凹形边缘167沿其面向中心轴线a的第一定向,第二边缘168 沿其面向中心轴线a的第二定向。特别地,胎圈保持构件106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两个定向间关于垂直于保持平面p的倒置轴线i逆转、倒置或转动。安装构件33和/或胎圈保持构件106的主体160可以被塑造成适宜的形状,以使它们只能装配和/接合到所述两个定向上。根据边缘和/或边的数量,安装构件33 可以设置成在超过两个定向上接纳胎圈保持构件106。
59.优选地,胎圈保持设备10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构造成不需要从胎圈保持设备10上移除胎圈保持构件106即可切换所述保持构件106的定向。在此示例中,每个保持构件106通过紧固件108安装到安装构件33,特别当所述紧固件108为螺栓时,它可以被部分地松动以允许胎圈保持构件106在固定状态与松动状态之间运动,所述保持状态中胎圈保持构件106相对于安装构件33和/或框架2的定向是固定的,所述松动状态中紧固件108为部分松动和/或释放的。螺栓可以处于几个线圈上,以减轻螺栓施加在胎圈保持构件106 上的夹紧力使得所述保持构件106可以相对安装构件33旋转到不同的定向上。
60.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另外的替代性保持构件206,它与之前论述的替代性保持构件106的区别只在于胎圈保持构件206的主体260 可在相对紧固件208远离安装构件33的方向上变换到部分松动状态,并且胎圈保持构件206还设有弹簧207或其他合适的偏置构件以将主体260偏离紧固件208。胎圈保持构件206因此可以抵抗弹簧207的偏置手动推入松动状态,以从与安装构件33的接合中至少部分地释放主体260,之后胎圈保持构件206 可以被转动到其他的定向上。
61.显然前述替代保持构件106、206绕倒置轴线i倒置、颠倒或旋转的能力可以独立于第一凹形边缘167与第二凹形边缘168的特征来应用。特别地,凹形边缘可以替代为简单、常规的半径和/或圆形边缘。
62.如图1所示胎圈转移设备12在图13和14中被更详细地示出。胎圈转移设备12包括基部129和框架120,所述框架120可以在一个横向或垂直于中心轴线a的平面内相对所述基部129移动。特别地,框架120相对基部129可绕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中心轴线a的转移设备旋转轴线g旋转。
63.如图1示意性示出的,胎圈转移设备12包括处于框架120第一边上的多个第一支承构件122,用于支撑胎圈91-93并且将所述胎圈91-93转移到第一胎圈保持设备10上。胎圈转移设备12还包括多个处于与第一边相对的框架 120第二边上的第二支承构件123,用于支撑胎圈91-93并且将所述胎圈91 -93转移到第二胎圈保持设备11上。特别地,支承构件122、123被设置为通过接合胎圈91-93的径向内边来支撑胎圈91-93。
64.如图13所示,框架120绕框架轴线h周向地延伸。框架120可移动到如图1所示的操作位置,在所述操作位置上框架轴线h与中心轴线a成一直线。第一支承构件122与第二支承构件123绕框架轴线h周向地延伸。支承构件122、123为相对框架轴线h径向向内和/或径向向外可动的,以支撑不同尺寸的胎圈91-93。
65.图14示出了胎圈转移设备12的框架120的剖面图。胎圈转移设备12包括齿圈127和
绕框架轴线h周向分布的行星齿轮125、126。行星齿轮包括第一行星齿轮125和第二行星齿轮126,所述第一行星齿轮125与第一支承构件 122相关联以控制所述第一支承构件122的径向位置,所述第二行星齿轮126 与第二支承构件123相关联以控制所述第二支承构件123的径向位置。第一行星齿轮125与第二行星齿轮126被交替布置在周向方向上。第一行星齿轮125 以及第二行星齿轮126与齿圈127相接合以形成行星齿轮系统。替代地,第一行星齿轮125可以与齿圈127形成第一行星齿轮系统,而第二行星齿轮126与其他的齿圈(未示出)形成第二行星齿轮系统。因此,第一支承构件122和第二支承构件可以彼此独立操作。齿圈127由致动件124驱动。例如,所述致动件124可以是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
66.如图13所示,第一支承构件122通过旋转臂121与第一行星齿轮125偏心连接,以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125被齿圈127转动时偏心移动。
67.通过类似的方法,第二支承构件123与第二行星齿轮126相连接。替代地,支承构件122、123可以采用与图2-5所示的胎圈保持设备10的构造相似的方式,通过齿条与关联的行星齿轮125、126功能性地连接。
68.要理解到,以上描述被包含以示出优选实施例的操作,而不意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从以上论述中,许多变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变型仍由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69.总之,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胎圈保持构件,所述胎圈保持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成凹形的第一凹形边缘,其中,所述胎圈保持构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保持元件,所述保持元件在主体上沿所述第一凹形边缘分布,用于沿具有第一保持半径的第一保持曲线保持具有第一尺寸的第一胎圈,并且用于沿具有大于第一保持半径的第二保持半径的第二保持曲线保持具有第二尺寸的第二胎圈,其中,第一保持曲线与第二保持曲线相交于第一交点和第二交点,其中,第一凹形边缘为非圆形的并在处于第一交点与第二交点之间的第一凹形边缘的中心区域中位于第二保持曲线的径向外侧,且在第一侧向区域和第二侧向区域中位于第一保持曲线的径向外侧。
70.附图标记列表
[0071]1ꢀꢀꢀꢀꢀ
胎圈操纵组件
[0072]
10
ꢀꢀꢀꢀ
第一胎圈保持设备
[0073]
11
ꢀꢀꢀꢀ
第二胎圈保持设备
[0074]
12
ꢀꢀꢀꢀ
胎圈转移设备
[0075]
15
ꢀꢀꢀꢀ
轮胎成型鼓
[0076]2ꢀꢀꢀꢀꢀ
框架
[0077]
20
ꢀꢀꢀꢀ
框架主体
[0078]
21
ꢀꢀꢀꢀ
框架基部
[0079]
22
ꢀꢀꢀꢀ
框架内边缘
[0080]
23
ꢀꢀꢀꢀ
框架开口
[0081]3ꢀꢀꢀꢀꢀ
驱动组件
[0082]
30
ꢀꢀꢀꢀ
线性致动件
[0083]
31
ꢀꢀꢀꢀ
小齿轮
[0084]
32
ꢀꢀꢀꢀ
齿条
[0085]
33
ꢀꢀꢀꢀ
安装构件
[0086]
34
ꢀꢀꢀꢀ
行星齿轮
[0087]
35
ꢀꢀꢀꢀ
齿圈
[0088]
36
ꢀꢀꢀꢀ
支承件
[0089]4ꢀꢀꢀꢀꢀ
马达
[0090]
40
ꢀꢀꢀꢀ
马达
[0091]
41
ꢀꢀꢀꢀ
环形齿轮
[0092]6ꢀꢀꢀꢀꢀ
保持构件
[0093]
60
ꢀꢀꢀꢀ
构件主体
[0094]
61
ꢀꢀꢀꢀ
保持元件
[0095]
67
ꢀꢀꢀꢀ
第一凹形边缘
[0096]
68
ꢀꢀꢀꢀ
第二凹形边缘
[0097]
91
ꢀꢀꢀꢀ
第一胎圈
[0098]
92
ꢀꢀꢀꢀ
第二胎圈
[0099]
93
ꢀꢀꢀꢀ
第三胎圈
[0100]
106
ꢀꢀꢀ
替代的胎圈保持构件
[0101]
160
ꢀꢀꢀ
主体
[0102]
108
ꢀꢀꢀ
紧固件
[0103]
206
ꢀꢀꢀ
另外的替代的胎圈保持构件
[0104]
260
ꢀꢀꢀ
主体
[0105]
207
ꢀꢀꢀ
偏置元件
[0106]
208
ꢀꢀꢀ
紧固件
[0107]aꢀꢀꢀꢀꢀ
中心轴线
[0108]
b1
ꢀꢀꢀꢀ
第一中心
[0109]
b2
ꢀꢀꢀꢀ
第二中心
[0110]
c1
ꢀꢀꢀꢀ
第一曲率半径
[0111]
c2
ꢀꢀꢀꢀ
第二曲率半径
[0112]dꢀꢀꢀꢀꢀ
外直径
[0113]iꢀꢀꢀꢀꢀ
倒置轴线
[0114]kꢀꢀꢀꢀꢀ
对称平面
[0115]
m1
ꢀꢀꢀꢀ
第一中间纵距
[0116]
m2
ꢀꢀꢀꢀ
第二中间纵距
[0117]
p
ꢀꢀꢀꢀꢀ
保持平面
[0118]rꢀꢀꢀꢀꢀ
径向方向
[0119]
r1
ꢀꢀꢀꢀ
第一胎圈半径
[0120]
r2
ꢀꢀꢀꢀ
第二胎圈半径
[0121]
r3
ꢀꢀꢀꢀ
第三胎圈半径
[0122]
s1
ꢀꢀꢀꢀ
第一保持曲线
[0123]
s2
ꢀꢀꢀꢀ
第二保持曲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