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双斜顶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3097发布日期:2022-07-29 20:5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双斜顶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指一种带双斜顶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常规的注塑模具,在合模后型腔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空间,通过往型腔内注入熔融塑料形成各个形状不一样的塑胶产品;
3.现有一种外壳产品,用于配合其他注塑件组成包裹零部件用的外罩,但是,这种外壳的尺寸以及壁厚都属于数值较低的范畴内,因此,对于精密性的要求比较高。
4.根据检索发现,cn201721807710.0名称为一种模具的行位结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倒扣二次顶出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板、后模板、斜顶组件和二次顶出组件;后模板内部底端设有一次顶出顶针板;斜顶组件包括斜顶座和若干斜顶,斜顶顶端设有倒扣结构;二次顶出组件包括二次顶出机构、二次顶出撞块、二次顶出顶针板和若干顶针,二次顶出撞块设于后模板内部上端,二次顶出顶针板置于一次顶出顶针板上,二次顶出顶针板下端设有顶出槽,二次顶出机构安装在顶针面板上,且二次顶出机构两侧分别置于二次顶出撞块下方和顶出槽内。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斜顶组件的多根斜顶向上延伸并相互聚拢或远离,配合二次顶出组件对带有四面倒扣产品进行脱模,克服四面倒扣产品脱模难的问题,有效提高脱落效率和产品质量。
5.但是,通过上述模具注塑而成的外壳产品,存在以下问题:
6.1.这种模具不具有冷却系统,是通过自然冷却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因此,这种模具不仅仅存在成型时间长的问题,还存有降温时间把控难的要素影响;
[0007] 2.基于上述缺陷,联合产品自身壁厚小的特性,顶针的使用会顶穿熔融塑料;
[0008]
3.产品上的定位件位于产品的下边沿处,并且定位件是往外凸的,对此,采用上述的斜顶是不适用于定位件的设计以及卸出。


技术实现要素:

[0009]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双斜顶的注塑模具,其目的旨在解决产品脱模容易损坏以及冷却时间长的问题。
[001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双斜顶的注塑模具,包含有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下模内的一对侧面是可活动的,下模的对侧是呈镜像对称的、带夹角面的内侧板,两内侧板相互靠近会拼接成一个带包围区域的型腔,型腔内设有型芯,型芯内设有与其中心线重合的冷却流道,型芯外侧下边沿设有带斜面的凸出部分。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
取消了顶针的设计,简化了卸料机构的组成部分,腾出了多余的空间利用率,对此,可往型芯内设置冷却流道,可快速冷却产品,从而解决产品被顶穿以及成型时间长的问题;
[0013]
并且,产品的定位件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倒扣不相同,除了在型芯上对应的区域设
置有凸出部分,还在凸出部分的外表面设有起到引导作用的斜面,由斜面协助斜顶脱模以达到快速分离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5]
图2 是图1另一视面的结构图。
[0016]
图3 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
[0017]
图4是图3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18]
图5是内侧板的结构图。
[0019]
图6是上模座与定位块的连接关系图。
[0020]
图7是斜顶的结构图。
[0021]
图8是插头的结构图。
[0022]
图9是型芯与型芯座的剖视图。
[0023]
附图标号说明:1-内侧板;2-型芯;4-夹角面;5-冷却流道;
[0024]
6-型芯座;7-行位推杆;8-导向槽;9-上模座;10-定位块;11-限位槽;
[0025]
12-斜顶;13-卸料板;14-弹簧;15导向柱;16-限位柱;17-触点开关;
[0026]
18-插头;19-引导块;20-下模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请参阅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带双斜顶12的注塑模具,包括有上模和下模,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为了生产筒体状、内侧下边沿带倒扣的产品,其次,是为了控制产品的良率,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下模的结构作出新设计:
[0028]
下模包含有内侧板1,所述内侧板1是呈镜像对称并带夹角面4,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夹角面4的夹角为锐角,并且,两内侧板1之间是可活动的,那么,两内侧板1相互靠近会拼接成一个带包围区域的型腔,型腔内设有型芯2,注入熔融塑料会填充型芯2与型腔之间的间隙;其中,内侧板1之间是左右横移的;
[0029]
为了实现对良率的控制,对此,本实用新型对型芯2的内部进行改进:
[0030]
通过掏空的方式,在型芯2内形成一个可供冷却水流过的冷却流道5,可知,冷却流道5的设计带走熔融塑料的热量,从而达到快速冷却成型的目的;
[0031]
基于上述各个技术手段所组成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温控把控难、刺穿产品以及定位件不适用的问题。
[0032]
下模还包含有下模座20,冷却流道5穿过下模组的侧面。
[0033]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充分的表达,本实用新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其一一阐述:
[0034]
下模包含有型芯座6,型芯座6主要是起到支撑以及提供一个平台作为一般使用的作用;
[0035]
型芯座6的外表面是两侧为开放式结构的凹槽,型芯2位于凹槽的中心位置,内侧板1分别位于凹槽的两侧上,内侧板1沿凹槽的底面做线性运动;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实现内侧板1的左右横移由上模所控,上模与下模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倾斜布置的人行位推杆7,根据行位推杆7的倾斜方式对应在下模上设置同等倾斜角度的
导向槽8,合模时,行位推杆7是按压导向槽8的下表面,分模时,行位推杆7是按压导向槽8的上表面,在两种工作过程中,行位推杆7都会对导向槽8施加一个作用力,而这个作用力只会对局部区域施压;
[0037]
可知,采用上述方案,利用了合模或者分摸时所需要的驱动力,将多于的驱动力应用到行位推杆7上,以此实现内侧板1的左右横移;
[0038]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在合模时,两内侧板1的位置是固定的,上模内上模座9的底面设有定位块10,所述定位块10是位于内侧板1左右横移的区域上,合模时,内侧板1是往型腔的方向移动,定位块10会与内侧板1的外端相抵,抵住内侧板1实现限位;
[0039]
定位块10的较优方式是侧面为斜面,内侧板1的外端亦是对应定位块10侧面的斜面,两斜面彼此相配对;通过这种设计是基于上模和下模之间是通过上下运动的方式实现工作,上模所受的施加力传递到斜面时,施加力的方向发生了改变,力的传递因方向改变而推动内侧板1往型芯2方面移动;
[0040]
当然,这种推动内侧板1的移动的行程是有限的,凹槽的两侧的边沿上设置有限位槽11,而内侧板1对应限位槽11的位置上设有特定的限位部分,当限位部分与限位槽11的内侧抵住后,内侧板1的横移马上停止;
[0041]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下模内设有卸料机构,卸料结构包含斜顶12,斜顶12是用于顶出带倒勾的产品,型芯2上的对侧上具有卸料口,斜顶12穿过卸料口与型芯2的表面形成一个整体,型芯2为柱形体,两斜顶12分别位于冷却流道5的两侧;
[0042]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模具,因为有顶针的存在,导致无法安装冷却系统,通过上述方案,解决了无法安装冷却系统的问题。
[0043]
应当注意的是,卸料口设有台阶,所述台阶与斜顶12外端的边沿相抵,通过以上设计是为了限定斜顶12不会倒退,确保斜顶12在退出脱模后,与型芯2的外表面重合,满足下一次注塑成型的条件,可重复生产相同的产品。
[0044]
所述卸料机构还包含有卸料板13、弹簧14、导向柱15,导向柱15固定在下模内,弹簧14与卸料板13均套在导向柱15上,斜顶座固定在卸料板13上(斜顶12设置在斜顶座上),推动卸料板13会压缩弹簧14;
[0045]
弹簧14在脱模过程中起到复位的作用,脱模后,弹簧14在自身的弹性应力下顶开卸料板13,斜顶12缩入到卸料口内。
[0046]
还应当说明的是,卸料板13上还设有限位柱16,卸料板13的行程由限位柱16的长度来决定,以此避免卸料板13推进的行程过大导致斜顶12顶穿产品。
[0047]
下模上还设有对应上模的触点开关17以及对其供电的插头18,触点开关17的开关对应上模,合模完成后,上模会按压触点开关17,由按压触点开关17输出相应的开关信号;
[0048]
触点开关17是连接上位机,上位机响应开关信号作出是否进行报警的选择;
[0049]
插头18是对触点开关17供电,其中,插头18是可活动的。
[0050]
插头18铰接于下模的侧面,由插头18对角线上设有的引导块19与下模侧面上挖空而成的导向槽8滑动配合,其中,引导块19分别位于对角线的两个端点上,导向槽8竖置于下模上。
[0051]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引导块19可引导插头18快速进入到下模内,引导过程中由于导向槽8的存在,插头18不会出现偏移的情况,结构简单,实用强。
[0052]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