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原基拔牙窝填充塞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1747发布日期:2022-06-21 19:1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原基拔牙窝填充塞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原基拔牙窝填充塞的模具。


背景技术:

2.牙齿拔除后,由于失去了生理性刺激,牙槽窝的形态会发生改变,牙槽嵴高度降低,宽度变窄,牙龈萎缩、塌陷,牙龈轮廓外形发生改变等,这种进行性、不可逆的吸收会严重影响义齿的修复,更不利于种植体的植入,也会进一步影响种植修复后的美学效果。牙齿拔出后牙槽窝自然愈合的过程中牙槽骨会发生严重的吸收,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等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因此,如何有效的保留牙槽嵴在三维方向上的骨量,对种植体长期的成功率和美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3.位点保存是指在拔牙同时或随后,采取一定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牙槽嵴的吸收,为后期种植修复提供足够的骨量和良好的骨质。广义:凡是能够减缓牙槽嵴吸收的方法,均可视为位点保存。例如选择合适的拔牙时机、拔牙时尽量减少对牙槽骨的损伤(微创拔牙)、及时的软组织覆盖创口、即刻种植以及骨或骨移植材料的充填等。其中,使用骨或骨替代材料对拔牙位点进行充填的方法以其操作简便创伤小以及材料来源丰富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最多的方法。但是目前并未有廉价且实用的充填物,而且因牙齿体积的局限,充填物体积不可过大,也使得充填物不便于制造。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如何更为容易制造具有高效能、利于细胞爬行和增殖填充塞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原基拔牙窝填充塞的模具,包括外模、内模、二道模和顶模,内模嵌入外模内,内模外壁面与外模内壁面具有间隔;外模内间隔设有多根长度方向水平的横向孔柱,横向孔柱贯穿内模;二道模中部开设有与外模内腔尺寸相同的孔槽,顶模设有多根长度方向竖直且间隔分布的竖向孔柱,竖向孔柱伸入二道模的内腔中。
8.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外模内腔上部为圆柱管状,外模内腔下部为半球形的凹面体,外模与内模的间隔内填充有胶原外层以使胶原外层形成上半部为圆管状下半部为球状的中空结构。
9.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内模为上半部是圆柱状下半部为半球状的结构,内模轴线与外模轴线重合;内模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穿孔,穿孔口径与横向孔柱外径相同,穿孔贯穿内模以使横向孔柱通过穿孔穿过内模。
1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外模包括左半模和右半模,左半模和右半模沿水平方向贴合以形成外模;横向孔柱固连在左半模上,右半模开设有孔洞以使横向
孔柱嵌入右半模。
11.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外模顶部两侧开设有内模插槽,内模插槽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外模的长度和宽度;内模顶部两侧固连有支架,支架厚度和内模插槽深度相同,支架嵌入内模插槽内以使内模与外模连接。
12.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支架宽度小于内模半径,支架伸出内模的竖直端面与内模插槽竖直端面均具有间隙。
13.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胶原外层嵌入二道模内且开口端向上,胶原外层内填充有骨粉内层,顶模抵接在二道模顶部以使竖向孔柱插入骨粉内层内。
14.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顶模包括顶盖、插片和竖向孔柱,顶盖为方形片状结构,两块插片固连在顶盖两侧,竖向孔柱固连在顶盖底端面,竖向孔柱长度小于胶原外层内腔深度。
15.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二道模顶部两侧开设有浅槽,插片厚度大于顶盖厚度,插片嵌入浅槽内。
1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骨粉内层顶部高度与胶原外层顶部高度相同,部分骨粉内层嵌入模孔内形成穿柱,竖向孔柱移除以使骨粉内层中部形成若干个柱状的透孔。
17.(三)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模具用于制造主要由胶原凝胶制成的填充塞,不仅能提高填充塞的成形效果,使填充塞在填充时更为顺滑,同时为骨粉的注入留下空间,利用支架产生的内模插槽可使骨粉与胶原外层紧密连接不易分离脱落,一举两得。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模和内模装配外部结构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模和内模装配内部结构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二道模和顶模装配外部结构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二道模和顶模装配内部结构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填充塞成品结构图。
25.图中:1、外模;11、左半模;12、右半模;13、横向孔柱;14、内模插槽;2、内模;21、支架;22、穿孔;3、二道模;4、顶模;41、顶盖;42、插片;43、竖向孔柱;5、胶原外层;51、模孔;52、模槽;6、骨粉内层;61、穿柱;62、透孔;63、阶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一种胶原基拔牙窝填充塞的模具,结合图1、图4,包括外模1、内模2、二道模3和顶
模4,内模2嵌入外模1内,内模2外壁面与外模1内壁面具有间隔。外模1与内模2的间隔内填充有胶原外层5以使胶原外层5形成上半部为圆管状下半部为球状的中空结构。胶原外层5成形后从外模1移入二道模3内,并在胶原外层5中空区域填充骨粉内层6。二道模3中部开设有与外模1内腔尺寸相同的孔槽,顶模4覆盖在二道模3顶部。
28.其中胶原外层5主要为胶原蛋白,通过:
29.(a)剔除牛跟腱上多余的筋膜、脂肪、肌肉等,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置于冷冻盒中进行冷冻;
30.(b)将冷冻的牛跟腱切薄片进行翻洗至液体澄清;
31.(c)酶解:将清洗干净的牛跟腱薄片进行酶解,充分搅拌,酶解时间不少于72h;
32.(d)盐析:将酶解后的溶液离心,取其上清液,将上清液加入到氯化钠溶液中,析出白色絮状胶原蛋白,过滤清洗后沥干水分;
33.(e)透析:将盐析后的材料灌入透析袋中,将透析袋置于0.05mol/l的乙酸溶液中透析液6天;再将透析袋置于0.0005mol/l的乙酸溶液中透析5天;从第12天开始将透析袋置于0.000005mol/l的乙酸溶液中透析至ph为5~6之间,根据需要可每天换一次透析液;
34.(6)均质:检验胶原蛋白凝胶(中间品)的固含量,按照一定的固含量比例(3.3wt%)要求加入纯化水;使用反应釜搅拌6-12h至均匀,转速为150-250r/min,无需脱泡,最后获得胶原外层5的原料:胶原溶液。
35.而骨粉内层6则通过:称取一定质量的胶原溶液,加入相对于胶原含量10%的甘油,相对于胶原含量70%的骨粉,搅拌至混合均匀,得到骨粉内层6的原料:内层灌模液。
36.结合图1、图2,外模1内腔上部为圆柱管状,外模1内腔下部为半球形的凹面体。内模2为上半部是圆柱状下半部为半球状的结构,内模2轴线与外模1轴线重合。外模1顶部两侧开设有方块状的内模插槽14,内模插槽14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外模1的长度和宽度;内模2顶部两侧固连有支架21,支架21厚度和内模2插槽深度相同,支架21嵌入内模插槽14内以使内模2与外模1连接。支架21宽度小于内模2半径,支架21伸出内模2的竖直端面与内模插槽14竖直端面均具有间隙。设置支架21不仅能起到将内模2悬空式放置在外模1上,而且也使后续灌入的胶原外层5形成模槽52。此外,支架21规格略小于外模1的内模插槽14,结合支架21宽度小于内模2的半径,也方便后续脱模。
37.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可将多个外模1呈阵列式分布,并通过板结构或杆结构将多个外模1固定在一起,可以实现同时生产多个填充塞,提高生产效率。内模2为上半部是圆柱状下半部为半球状的实心结构,内模2轴线与外模1轴线重合,内模2顶部内固连有铁片,可通过机械臂上的电磁铁对内模2进行吊装,即无需人手操作,也无需在内模2上加装吊环等额外部件,降低内模2的生产难度,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38.结合图1、图2,外模1包括左半模11和右半模12,左半模11和右半模12沿水平方向贴合以形成外模1。外模1内间隔设有多根长度方向水平的横向孔柱13,其中横向孔柱13固连在左半模11上,右半模12开设有孔洞可使横向孔柱13嵌入右半模12内。内模2侧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穿孔22,穿孔22口径与横向孔柱13外径相同,穿孔22贯穿内模2以使横向孔柱13通过穿孔22穿过内模2。在生产时,先将内模2插接在左半模11上,随后将右半模12拼接在左半模11上,完成外模1和内模2的组合。设置横向孔柱13主要为使胶原外层5形成模孔51,以便后续注入的骨粉内层6能够嵌入胶原外层5内。
39.随后将均质好的胶原溶液进行灌模,沿着外模1的边缘,灌装液体顶端面漫过支架21与外模1顶端面齐平,灌满后刮平进行冻干以形成胶原外层5。结合图5,脱模后灌入的胶原外层5形成上半部为圆管状下半部为球状的中空结构,且在胶原外层5侧壁面形成多个圆柱状的模孔51,胶原外层5顶部两侧在支架21的影响下形成模槽52,胶原外层5的直筒部和球面部厚度相同。
40.结合图3、图4,将脱模后的胶原外层5插入二道模3中。二道模3为方形且中部带孔的模具,胶原外层5嵌入二道模3内且开口端向上,随后可向胶原外层5中空部灌入骨粉内层6的原料内层灌模液,灌入指定量后,将顶模4盖在二道模3顶部。
41.结合图3、图4,顶模4包括顶盖41、插片42和竖向孔柱43,顶41为方形片状结构,两块插片42固连在顶盖41两侧,二道模3顶部两侧开设有浅槽,插片42厚度大于顶盖41厚度,插片42嵌入浅槽内可使竖向孔柱43均匀分布在胶原外层5轴线四周。多根长度方向竖直且间隔分布的竖向孔柱43固连在顶盖41底端面,竖向孔柱43长度小于胶原外层5内腔深度,顶模4抵接在二道模3顶部时竖向孔柱43插入骨粉内层6内。结合图5,竖向孔柱43插入后内层灌模液微微溢出,全部灌满后用刮板刮平使骨粉内层6顶部高度与胶原外层5顶部高度相同。用镊子或注射器消除气泡,并再次进行补料、刮平。随后进行冻干,最后进行交联、水洗和真空干燥后获得填充塞。此时部分骨粉内层6嵌入模孔51内形成穿柱61,部分骨粉内层6嵌入模槽52内以形成阶块63,将竖向孔柱43移除以使骨粉内层6中部形成若干个柱状的透孔62,最终使得胶原外层5和骨粉内层6结合形成填充塞。
42.通过本实用新型模具制造的填充塞,可使拔牙窝填充塞填充更加顺滑,胶原膨胀使其与周围骨组织连接更为紧密,且内层材料含有大量骨粉,利于骨的修复。而且因穿柱61和透孔62的存在,填充进拔牙窝后能使填充塞遇血膨胀,省去了压实骨粉等步骤,使填充塞的使用更为方便。另外使用该模具可使该种填充塞的制造更为快捷方便,降低了原有的将胶原外层5整体成型后再钻孔灌入内层灌模液以形成骨粉内层6的生产难度,而且能使穿柱61和透孔62分布更为均匀,同时利用阶块63嵌入模槽52内增加骨粉内层6和胶原外层5的紧固度,进一步避免二者分离。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