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延装置、溶液制膜设备及方法_4

文档序号:8913946阅读:来源:国知局
转动转动轴90来 将吸引箱89的吸引口 45的宽度设为最佳。通过改变吸引口 45的宽度,不改变鼓风机的负 压就能够调节吸引风量。另外,使第1隔板46、第2隔板47平行移动的机构不限于上述机 构,可以使用各种机构。并且,隔板不限于一对,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此时,将各隔板分别 设置成沿液珠的宽度方向X移动自如,并将在吸引箱内被各隔板隔开的吸引室设为两个以 上,由此能够更仔细地设定吸引风量和吸引区。
[0094]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吸引管55设置于第2隔板47,但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将吸引 管95设置于构成吸引箱89的垂直板43B来代替上述方式。并且,虽省略了图示,但可将吸 引管95设置于构成吸引箱89的倾斜板43C。
[0095] 另外,虽省略图示,但可使用位移机构将吸引箱26A、26B、89安装成沿液珠31的宽 度方向移动自如。此时,能够根据浓液30的粘度等对液珠31的两端部的吸引区进行微调。 并且,当液珠31的宽度发生变化时也能够轻松应对。
[0096]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挡风块27配置于吸引箱26A、26B之间,但如图13所示,可代 替上述方式将挡风板96设为比流延膜32 (参考图2)长,例如设为与模具25的X方向长度 相同。在该挡风板96的传送带对置面96A的例如整个面上沿X方向较长地形成有迷宫式 密封件59。并且,在挡风板96的上表面的X方向的两端部配置吸引箱26A、26B。此时,能 够通过迷宫式密封件59减少来自吸引箱26A、26B与传送带23之间的间隙的携带风的气压 振动。并且,可在第1实施方式的吸引箱26A、26B的传送带对置面形成与挡风块27相同的 迷宫式密封件59,以代替挡风板96与吸引箱26A、26B的一体类型。
[0097] 上述例子中,携带风是伴随行走的传送带23的流延有浓液30的一侧表面(传送 带面)的携带风,但并不限于此。即,携带风只要是伴随行走的行走体的表面的携带风即 可。因此,上述迷宫式密封件59、69、74可设置于靠近与传送带23不同的行走体的表面而 配置的挡风部件。作为行走体,有代替传送带23用作支承体且向周向旋转的滚筒。并且, 作为行走体的另一例,有在通过涂布制造多层结构的薄膜时在表面涂布涂布液来形成涂膜 的长条物(网)。
[0098] 随着薄膜化和高速流延的要求,将传送带23的行走速度设为100m/min以上,例如 设为150m/min的更高速时,因基于吸引箱26A、26B的液珠31的端部吸引及基于挡风块27 的挡风,有时也会产生空气卷入。因此,进行进一步分析的结果发现,在超过l〇〇m/min的高 速制膜中,若组合考虑到液珠31向传送带23润湿扩展的速度的空气携带抑制方法,则可获 得良好的结果。具体而言,通过提高液珠31在传送带23上润湿扩展的速度(润湿扩展速 度),在超过l〇〇m/min例如150m/min左右的高速制膜中,空气卷入得到抑制。
[0099] 如图14所示,作为提高液珠111在传送带23上的润湿扩展速度的方法的一例,利 用模具110,通过共流延形成由多个层Illa~Illc(图14中,对主流层标注符号111a,对 润湿扩展提高层标注符号111b,对第2表层标注符号Illc)构成的液珠111,使液珠111与 传送带23接触的一侧的第1表层(支承体侧表层)的粘度低于主流层111a,从而形成润湿 扩展提高层111b。在此,主流层Illa是指单位体积中的固形物的质量最多的层。固形物是 指聚合物和添加剂等构成薄膜33的成分。从提高润湿扩展速度的角度出发,仅降低第1表 层即润湿扩展提高层Illb的粘度即可。但是,若仅在主流层Illa的单侧设置低粘度的润 湿扩展提高层111b,则导致仅在一侧形成低粘度的表层,厚度方向的整个层结构变得不均 衡,对液珠111和流延膜32作用有不均匀的力。因此,优选在主流层Illa的与支承体侧相 反的一侧设置与润湿扩展提高层Illb相同组成且相同厚度的第2表层111c。另外,润湿扩 展提高层Illb及第2表层Illc并不一定要相同,也可以改变组成或厚度。
[0100] 进行共流延时,可使用安装有进料头113的模具110,也可使用省略图示的多歧管 式模具。使用进料头113时,向进料头113供给主流层Illa用的第1浓液115及润湿扩展 提高层Illb和第2表层Illc用的第2浓液116。作为第2浓液116可使用与第1浓液115 相同的溶剂且稀释第1浓液115而降低粘度的浓液。另外,也可以仅通过溶剂构成第2浓 液116来代替稀释浓液。
[0101] 关于共流延时的润湿扩展提高层Illb和第2表层Illc相对于主流层Illa的 厚度,例如总厚度为25 μ m时,主流层为19 μ m,润湿扩展提高层Illb和第2表层Illc为 3 μ m。并且,将主流层Illa的粘度设为Vm,并将润湿扩展提高层Illb的粘度设为Vs时,优 选0.0 lXVmS Vs < 0. lXVm。作为粘度的调整方法,改变作为浓液中的固形物的例如纤维 素酰化物的浓度、纤维素酰化物的分子量或者分子量分布,或者改变所使用的溶剂的种类、 混合溶剂时的比例。另外,粘度(Pa · s)例如通过流变仪测定。
[0102] 如图15所示,除了共流延之外,作为提高液珠31的润湿扩展速度的方法,可在流 延之前,通过涂布装置120在传送带23上涂布湿润扩展提高液123,从而在传送带23与液 珠31之间形成润湿扩展提高层124。作为润湿扩展提高液123,可使用稀释浓液或用于浓 液的溶剂等,涂布厚度例如为20 μ m以上200 μ m以下(干燥之前的湿润厚度(WET厚度))。 作为涂布方法,能够以均匀的厚度涂布于传送带23的表面即可,可以采用淋涂方式、喷墨 方式或其他各种涂布方法。
[0103] 并且,虽省略图示,但作为提高液珠的润湿扩展速度的方法,可以加热安装于模具 前端的模具唇的支承体侧表层所通过的一侧的唇部,从而降低液珠在支承体侧表层部分的 粘度。另外,除了分别使用这些提高液珠的润湿扩展速度的方法之外,还可适当组合这些方 法来提高润湿扩展速度。
[0104] 本发明的溶液制膜设备中,优选作为产品的薄膜33的宽度为600mm以上,更优选 为1400mm以上2500mm以下。另外,薄膜33的宽度大于2500mm时也有效。并且,优选薄膜 33的膜厚为10 μ m以上80 μ m以下,更优选为10 μ m以上40 μ m以下。成为薄膜33的原料 的聚合物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有纤维素酰化物或环状聚烯烃等。
[0105] 通过本发明制造的薄膜中的树脂为透明的热可塑性树脂(聚合物)。本实施方式 中,作为热可塑性树脂使用纤维素酰化物。
[0106] 在纤维素酰化物中,优选使用酰基对纤维素的羟基的取代度满足下述公式(1)~ (3)的TAC(三醋酸纤维素)。公式(1)~(3)中,A及B表示酰基对纤维素的羟基中的氢 原子的取代度,A表示乙酰基的取代度,B表示碳原子数为3~22的酰基的取代度。另外, 纤维素酰化物的总酰基取代度Z为通过A+B求出的值。
[0107] (1)2. 7 ^ A+B ^ 3. 0
[0108] (2)0 彡 A彡 3.0
[0109] (3)0 彡 B 彡 2.9
[0110] 并且,还优选代替TAC或除了 TAC之外还使用酰基对纤维素的羟基的取代度满足 下述公式⑷的DAC (二醋酸纤维素)。
[0111] (4)2. 0 彡 A+B < 2. 7
[0112] 从延迟的波长分散性观点出发,优选满足公式(4)并且DAC的乙酰基的取代度A 及碳数为3以上22以下的酰基的取代度的总计B满足下述公式(5)及(6)。
[0113] (5) 1. 0 < A < 2. 7
[0114] (6)0 ^ B < 1. 5
[0115] 构成纤维素的β -1,4进行键合的葡萄糖单元在2位、3位及6位具有游离的羟基 (氢氧基)。纤维素酰化物为通过碳数为2以上的酰基对这些羟基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酯 化的聚合体(聚合物)。酰基取代度表示纤维素的羟基分别针对2位、3位及6位进行酯化 的比例(将100%酯化的情况设为取代度1)。
[0116] 另外,对于纤维素酰化物的详细内容,记载于日本专利公开2005-104148号的 [0140]段落至[0195]段落。这些记载也能够适用于本发明中。并且,对于溶剂及可塑剂、 劣化防止剂、紫外线吸收剂(UV剂)、光学各向异性控制剂、延迟控制剂、染料、消光剂、剥离 剂、剥离促进剂等添加剂,也同样详细记载于日本专利公开2005-104148号的[0196]段落 至[0516]段落。
[0117] [实施例]
[0118] 为了确认基于本发明的吸引箱26A、26B的效果而进行了实验。将该结果示于表2。
[0119] [表 2]
[0120]
[0121] 实施例1~4中,如图2~图4所示,使用吸引箱26A、26B,在传送带行走方向Y的 上游侧吸引液珠31的两端部,如图7所示,实现流延线BLN的直线化。并且,使用挡风块27 排除由携带风58引起的液珠31的振动的影响。通过图1所示的溶液制膜设备10,在传送 带23上形成流延膜32之后,剥下该流延膜32作为薄膜33,经由拉幅机12、干燥装置13制 造薄膜33,并将薄膜33卷取成卷状。薄膜33由TAC构成,实施例1中将宽度设为200mm,实 施例2中设为400mm,实施例3中设为800mm,各实施例1~3中将厚度设为10 μ m、30 μ m、 60 μ m。实施例1~3中,将传送带23的行走速度设为50m/min。实施例4中相对于实施例 1,将传送带23的行走速度设为100m/min,除此以外,均设为与实施例1相同。
[0122] 比较例1中,去掉了实施例1的吸引箱26A、26B及挡风块27,除此以外,以与实施 例1相同的条件制造了薄膜33。
[0123] 比较例2中,设置了图1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减压腔室35来代替实施例1的吸引 箱26A、26B及挡风块27,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制造了薄膜33。
[0124] 从表2明确可知,实施例1~3中,将传送带23的行走速度设为50m/min时,未发 生空气卷入,也未产生台阶形不均。并且,实施例4中,将传送带23的行走速度设为IOOm/ min时,未发生空气卷入,也未产生台阶形不均。相对于此,比较例1中虽未产生台阶形不 均,但发生了空气卷入。并且比较例2中虽未发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