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配铠装线层的组件的引导轮以及相关安装方法_3

文档序号:9768640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9]每个引导组件46以此方式安装,上游管状构件56通过周边圆形边缘38,所述周边圆形边缘38大体垂直于由引导轮26限定的中平面和在内圆形边缘34上设置有夹持件的附连板68,从而直伸缩调整构件54沿由引导轮26限定的圆的弦以例如20°至45°的角取向。根据图6和7所示的实施例,中央滚柱导缆器74是带轮,就像引导带轮60。并且,虽然引导带轮60沿与由引导轮26限定的中平面大体垂直的平面(在此对应于图7中的平面)延伸,由中央滚柱导缆器74限定的平面包括与引导轮26的中平面形成大约20°角的带轮。
[0050]由此,首先考虑图6然后考虑图7再回到图6,经过支撑轮28和引导轮26的周边边缘38(大体垂直于由引导轮26限定的中平面)的碳铠装丝22接合在上游管状构件56中,以便然后通过引导带轮60和使其延伸的直伸缩调整构件54而被朝向内圆形边缘34输送,所述直伸缩调整构件54大体平行于引导轮26的中平面且沿由该轮限定的圆的弦。然后中央滚柱导缆器74则将铠装丝22朝向与引导轮26相对的管状芯部24返回。铠装丝然后在下游引导构件76的出口端部构件78和管状芯部24之间以相对于管状芯部24接近30°的角自由地延伸。
[0051]已从静止的角度描述了不同构件的相对位置。考虑图2所示的绕线机器,管状芯部24沿其自身的方向A被驱动平移,通过支撑轮28朝向引导轮26取向,同时支撑轮28和与之形成一体部件的引导轮26绕管状芯部24被驱动旋转。由此,在该情况下,80个碳铠装丝22被同时驱动通过引导轮26和相应的引导组件46,以便以长节距绕管状芯部24螺旋地缠绕。
[0052]每个碳铠装丝由此沿着在引导轮26前侧上的S形通路,使得可以保留它们的机械属性并将它们以与聚合物带相同的方式施加于管状芯部上。
[0053]根据另一目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安装用于绕管状芯部铺设碳铠装丝层的组件、以制造意图用于输送碳氢化物的柔性管状管道的方法。为此,从能够在管状芯部上制造钢铠装线的层的现有机器出发。该机器包括两个同轴的支撑轮,它们彼此相距一距离定位,且形成铠装头部。由此,本发明的两个引导轮被设置为分别装配前述两个支撑轮。
[0054]为了使机器的准备合理化,设置图8所示的组装框架82。该三部分式(three-part)组装框架82在图8中示意地示出,其可背靠背地支撑两个引导轮84、86。组装框架具有两个相对的侧表面88、90,其将所述两个引导轮84、86在组装框架82中保持在固定位置(由于锁定器件)。
[0055]由此,在组装的第一阶段,框架82从存储区域传送到靠近制造设备定位的准备区域。在第二安装阶段,锁定构件被解锁,从而框架82的侧表面可被解锁,使得引导组件可安装在引导轮84、86上。组装框架82装备有马达驱动器,其将驱动引导轮在框架82上旋转,以使得引导组件可一个接一个地安装在引导轮84、86上。在第三阶段,引导组件相对于轮半径的倾斜度和碳铠装丝被铺设的角被调整。将被永久固定的凸起支撑件则安装在机器的支撑轮的前表面上,然后引导轮分别布置在支撑轮上,以通过凸起支撑件使它们在那里同轴地固定不动。
[0056]图9示出引导组件的另一实施例。除此之外,图3-5中的实施例共用或起相同作用的部件将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但具有撇号“ ”。
[0057]引导组件包括与中央复位构件52’相对的周边复位构件50 ’和连接两个复位构件50 ’、52 ’的直伸缩调整构件54 ’。直伸缩调整构件54 ’包括主管道62 ’。
[0058]周边复位构件50’具有能够接收图9未示出的入口端部构件的上游管状部分56’,以及横向框架51’,该横向框架51’用于将彼此大体垂直延伸的上游管状部分56’和主管道62’刚性地连接到一起。
[0059]周边复位构件50’包括上滚柱导缆器60 ’,其沿圆弧在上游管状构件56 ’和主管道62’之间延伸。其曲率半径优选地为300mm至400mm。除此之外,其被横向框架51’局部地支撑。
[0060]周边复位构件50’还设置有制动块63’,或径向屈曲(radiaflex)止档件,其靠近上游管状构件56 ’定位在上滚柱导缆器60 ’上,这使得可以保持碳铠装丝。
[0061 ]由此,碳铠装丝可穿过上游管状构件56 ’,以被支撑在上滚柱导向器60 ’上,然后直接利用形成第一弯曲通路的主管道62’。碳铠装丝可然后以高速被拖动,并在上滚柱导缆器60’上被引导。
[0062]中央复位构件52’包括中央臂72 ’,中央臂72 ’通过在主管道62 ’内同轴套着的连接管道64’直接附连至主管道62’。连接管道64’被安装为使得其在主管道62’内自由旋转和平移。
[0063]在连接管道64’的延长部中,中央臂72’包括中央滚柱导缆器74’和可调整下游引导构件76’,该下游引导构件本身安装在中央滚柱导向器74’的延长部中。下游引导构件76’包括出口端部构件78’或出口供给器头部和偏心锁定杆94。由此可调整下游引导构件76’沿由中央滚柱导缆器74 ’限定的平面可枢转地安装在中央臂72 ’上,且能够使其枢转力矩被偏心锁定杆94阻挡。
[0064]出口端部构件78’安装为在下游引导构件76 ’上旋转。下游引导构件76 ’将出口端部构件78’保持在中央滚柱导缆器74的第一切线的延伸部中。除此之外,主管道62’和连接管道64’沿中央滚柱导缆器74的第二切线延伸,该第二切线与第一切线大体垂直。
[0065]并且,引导组件包括第一附连板68’,其在中央滚柱导缆器74 ’的侧部处通过调整连接杆80 ’连接至中央臂72 ’ ο调整连接杆80 ’绕一轴线可枢转地安装在中央臂72 ’上,该轴线大体平行于连接管道64 ’的轴线且接近连接管道64 ’的轴线。调整连接杆80 ’还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一附连板68’上。调整连接杆80’使得可以通过一角度来保持第一附连板68’和中央臂72 ’远离彼此,所述角度例如为30°至80°,如以下所述。其还具有第一夹持件95。
[0066]图9所示的引导装置还包括具有第二夹持件98的第二附连板96。该第二附连板96可枢转地安装在U形夹100中。U形夹100具有复位部,其本身在连接管道64 ’的端部处沿主管道62’的轴线可枢转地安装在枢转销102上。
[0067]由此,在主管道62’和连接管道64’内纵向延伸的碳铠装丝继续其行程,直到其支撑在中央滚柱导缆器74’上且沿着第二弯曲通路到达出口端部构件78’。被旋转地安装的出口端部构件78’使得可以矫正在碳铠装丝铺设到管状芯部24上之前该碳铠装丝的最后角变化。
[0068]连接管道64’旋转地安装在主管道62 ’的端部处,且由此两个复位构件50 ’、52 ’之间的相对角位置可被调整。由此,在上滚柱导缆器60 ’和中央滚柱导缆器74 ’之间绕中央芯部的扭转运动可施加于铠装丝。
[0069]现参考图10,其部分地示出根据一实施例的引导轮26’,该引导轮26’能够接收所述其他实施例中的引导组件。
[0070]由此,引导轮26’具有中央凹部32’和两个同心环(第一内环104和第二外环106),所述两个同心环一个在另一个内地安装在中央凹部32’内。由此,所述两个环分别限定内圆形边缘108和外圆形边缘110。第二外环106旋转地安装在引导轮26’内,同时第一内环104旋转地安装在第二外环106内。引导轮也具有周边圆形边缘38’。
[0071]现将参考单个引导组件,但是,出于附图清楚的原因,局部示出的引导轮26’仅承载五个引导组件。
[0072]由此,第二附连板96通过第二夹持件98在外圆形边缘110中安装在固定位置,而第一附连板68’通过第一夹持件95在内圆形边缘108中安装在固定位置。同样的设置施加于安装在引导轮26’上的所有引导组件。
[007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