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90733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普通注射成型加工中,将模具温度设低时,虽然可以缩短成型周期,但容易产生汇线,造成外观品质不良。反之,将模具温度设高时,可以提高产品表面的外观品质,但容易产生翘曲、下陷以及尺寸不良等,同时延长了成型周期,提高了生产时间成本。现有速冷速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虽然可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但是对模具整体温度均衡性控制并不尽人意,但模具上不同位置的温度仍会存在明显差异,这就会造成成品的外观品质不一致。而且采用同一管路进行加热和冷却会造成管路使用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是提供一种可以使模具各个区域的温度接近相同的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不仅可以使模具整体同时升温或降温,确保模具整体温度的均衡性,使产品外观品质保持一致,同时还可以延长用于加热和冷却的管路的使用寿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急冷系统、急热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急冷系统包括冷却管组、冷媒流体储备装置、冷媒流体制冷装置、冷媒流体加压栗和冷媒流体回收栗,所述冷媒流体储备装置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冷媒流体制冷装置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媒流体制冷装置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冷媒流体加压栗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媒流体加压栗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冷却管组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却管组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冷媒流体储备装置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却管组流体输入端设有第一进气管,所述冷却管组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冷媒流体回收栗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媒流体回收栗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冷媒流体储备装置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急热系统包括加热管组、热媒流体储备装置、热媒流体加热装置、热媒流体加压栗和热媒流体回收栗,所述热媒流体储备装置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热媒流体加热装置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媒流体加热装置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热媒流体加压栗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媒流体加压栗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加热管组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加热管组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热媒流体储备装置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加热管组流体输入端设有第二进气管,所述加热管组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热媒流体回收栗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媒流体回收栗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热媒流体储备装置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加热管组的流体输入端、所述冷却管组的流体输入端、所述冷媒流体回收栗的流体输入端、所述热媒流体回收栗的流体输入端、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出气端和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出气端均设有电磁阀;所述急热系统的信号输入端和所述急冷系统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
[0005]上述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加热管组的流体输入端设有热媒流体分流板;所述加热管组的流体输出端设有热媒流体集流板。
[0006]上述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冷却管组的流体输入端设有冷媒流体分流板;所述冷却管组的流体输出端设有冷媒流体集流板。
[0007]上述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模具的上半模具和下半模具上均设有所述加热管组和所述冷却管组。
[0008]上述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加热管组包括加热翅片通管,所述冷却管组包括冷却翅片通管;在所述上半模具或所述下半模具上,所述加热翅片通管平行且等距分布,所述冷却翅片通管平行且等距分布;所述加热翅片通管与所述冷却翅片通管垂直交叉。
[0009]上述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加热翅片通管上设有等距分布的弧形定位结构,所述弧形定位结构的内径与所述冷却翅片通管的外径相等;所述冷却翅片通管设在所述弧形定位结构中。
[0010]上述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冷却翅片通管上设有等距分布的弧形定位结构,所述弧形定位结构的内径与所述加热翅片通管的外径相等;所述加热翅片通管设在所述弧形定位结构中。
[0011]上述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加热翅片通管和所述冷却翅片通管设在所述上半模具的管道定位孔和所述下半模具的管道定位孔内。
[0012]上述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翅片通管内的热媒流体流向相反;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却翅片通管内的冷媒流体流向相反。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实用新型将用于加热的热媒和用于冷却的冷媒分开供给以及将加热管路和冷却管路分开,不仅有利于延长加热管路和冷却管路的使用寿命,更有利于使用不同流体作为热媒或冷媒,有利于选择利于控制升降温速度的不同流体来对模具进行温度控制。
[0015]2.利用相邻管道逆向流通流体进行加热或冷却有利于对模具整体温度均衡性的控制,并且还可以使模具整体的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的均匀及一致性,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外观品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工作原理框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急冷急热温度控制装置的加热翅片通管上设有弧形定位结构的加热翅片通管与冷却翅片通管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控制系统;20-急冷系统,21-冷媒流体储备装置,22-冷媒流体制冷装置,23-冷媒流体加压栗,24-冷却管组,25-冷媒流体回收栗,26-冷媒流体分流板,27-冷媒流体集流板,28-第一进气管;30-急热系统,31-热媒流体储备装置,32-热媒流体加热装置,33-热媒流体加压栗,34-加热管组,34-1-加热翅片通管,34-2-弧形定位结构,35-热媒流体回收栗,36-热媒流体分流板,37-热媒流体集流板,38-第二进气管;40-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急冷急热模具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急冷系统20、急热系统30和控制系统I,所述急冷系统20包括冷却管组24、冷媒流体储备装置21、冷媒流体制冷装置22、冷媒流体加压栗23和冷媒流体回收栗25,所述冷媒流体储备装置21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冷媒流体制冷装置22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媒流体制冷装置22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冷媒流体加压栗23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媒流体加压栗23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冷却管组24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却管组24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冷媒流体储备装置21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却管组24流体输入端设有第一进气管28,所述冷却管组24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冷媒流体回收栗25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媒流体回收栗25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冷媒流体储备装置21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急热系统30包括加热管组34、热媒流体储备装置31、热媒流体加热装置
32、热媒流体加压栗33和热媒流体回收栗35,所述热媒流体储备装置31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热媒流体加热装置32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媒流体加热装置32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热媒流体加压栗33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媒流体加压栗33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加热管组34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加热管组34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热媒流体储备装置31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加热管组34流体输入端设有第二进气管38,所述加热管组34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热媒流体回收栗35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媒流体回收栗35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热媒流体储备装置31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加热管组34的流体输入端、所述冷却管组24的流体输入端、所述冷媒流体回收栗25的流体输入端、所述热媒流体回收栗35的流体输入端、所述第一进气管28的出气端和所述第二进气管38的出气端均设有电磁阀40;所述急热系统30的信号输入端和所述急冷系统20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I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
[0021]其中,为了便于对模具进行整体加热和降温以及对热媒流体和冷媒流体的循环利用,所述加热管组34的流体输入端设有热媒流体分流板36;所述加热管组34的流体输出端设有热媒流体集流板37,所述冷却管组24的流体输入端设有冷媒流体分流板26;所述冷却管组24的流体输出端设有冷媒流体集流板27。所述热媒流体加压栗33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热媒流体分流板36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媒流体分流板36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加热管组34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加热管组34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热媒流体集流板37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热媒流体集流板37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热媒流体储备装置31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媒流体加压栗23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冷媒流体分流板26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媒流体分流板26的流体输出端与所述冷却管组24的流体输入端流体导通连接,所述冷却管组24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