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0827阅读:10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汽锅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发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蒸汽锅炉。



背景技术:

现市场上的锅炉、发热组的水路轨迹都是比较简单,直接让水通过发热管加热,达到产生蒸汽的效果,没有充分利用热效能;若需让水充分的转化为蒸汽,只能是加大发热管的功率或延长加热时间,从而能效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蒸汽转化的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锅炉,旨在解决延长锅炉内的水路轨迹,使热能得到充分利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锅炉,包括锅炉盖、炉芯、第一蒸汽交换芯,所述锅炉盖与炉芯连接并形成加热外腔,所述炉芯包括加热内槽,所述第一蒸汽交换芯位于加热外腔内并连接在加热内槽的槽口处,所述第一蒸汽交换芯由一个设有中心通孔的中心柱体和一个围绕包裹在中心柱体外壁的外周柱体组成,所述中心柱体的高度大于外周柱体的高度,所述外周柱体设有多个贯穿柱体的外周通孔,所述外周通孔连通加热外腔与加热内槽,所述锅炉盖设有蒸汽出口,所述中心通孔下端连通加热内槽并且其上端连通蒸汽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内槽的深度大于外周柱体的高度,所述加热内槽和外周柱体均为倒锥台状,所述外周通孔位于加热内槽的出口处设有倒角缺口,所述外周柱体配合连接在加热内槽的槽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内槽设有加热内壁,所述外周通孔的出口处紧贴连接加热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通孔位于加热内槽的进口处设有扩大孔口的中心通孔倒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周柱体的上端平面略低于或者持平于加热内槽的槽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锅炉盖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内盖连接在外盖的内部,所述炉芯与外盖连接并位于外盖的内部,所述内盖位于炉芯的上端,所述内盖下端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炉芯顶端留有空隙,所述炉芯包括加热外壁和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炉芯底部,所述外盖、内盖、隔板和加热外壁共同构成加热外腔,所述进水口与加热外腔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心通孔的出口处与外周通孔的入口处的位置错开并具有高度差,所述隔板连接在中心柱体的外壁上,并位于中心通孔出口处与外周通孔入口处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汽锅炉还包括第二蒸汽交换芯,所述第二蒸汽交换芯设有第二蒸汽通孔,所述第二蒸汽通孔一端与中心通孔的出口处连接,其另一端与锅炉盖的蒸汽出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蒸汽锅炉还包括隔热圈,所述隔热圈设有隔热通孔,所述隔热通孔一端与第二蒸汽通孔连接,其另一端与锅炉盖的蒸汽出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蒸汽交换芯、隔热圈位于内盖与隔板构成的保温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蒸汽锅炉通过设计迂回的水路轨迹,增大水与炉芯的接触面积,延长水在炉芯处的流动时间,让水能充分的转化为蒸汽,而不用的加大功率或延长加热时间,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锅炉的组合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锅炉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锅炉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锅炉中第一蒸汽交换芯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锅炉中第一蒸汽交换芯的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锅炉的水路流向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锅炉中第一蒸汽交换芯的水路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5所示,一种蒸汽锅炉包括锅炉盖1、炉芯2、第一蒸汽交换芯3,锅炉盖1与炉芯2连接并形成加热外腔21,炉芯2包括加热内槽22,第一蒸汽交换芯3位于加热外腔21内并连接在加热内槽22的槽口处,第一蒸汽交换芯3由一个设有中心通孔31的中心柱体33和一个围绕包裹在中心柱体外壁的外周柱体34组成,中心柱体33的高度大于外周柱体34的高度,外周柱体34设有多个贯穿柱体的外周通孔32,外周通孔32连通加热外腔21与加热内槽22,所述锅炉盖1设有蒸汽出口11,中心通孔31下端连通加热内槽22并且其上端连通蒸汽出口11。

如图3所示,加热内槽22的深度大于外周柱体34的高度,加热内槽22和外周柱体34均为倒锥台状,外周通孔32位于加热内槽22的出口处设有倒角缺口35,外周柱体34配合连接在加热内槽22的槽口处。倒锥台状能使外周柱体34刚好卡在加热内槽22的出口,起到对外周柱体34限位连接的作用。

加热内槽22设有加热内壁,外周通孔32的出口处紧贴连接加热内壁。加热内壁是加热内槽22中温度集中的地方,此设计让水流出外周通孔32时能直接与加热内壁接触,使炉芯的温度能最大限度地传递给水流。

外周柱体34的上端平面略低于或者持平于加热内槽22的槽口。此设计使从加热外腔21的水能顺势流入到加热内槽22中。

如图5所示,中心通孔31位于加热内槽22的进口处设有扩大孔口的中心通孔倒角36。扩大孔口类似漏斗状结构,产生的水蒸气能通过这个扩大的孔口收集后集中往中心通孔31流动。

如图3所示,锅炉盖1包括外盖12和内盖13,内盖13连接在外盖12的内部,炉芯2与外盖12连接并位于外盖12的内部,内盖13位于炉芯2的上端,内盖13下端设有隔板14,隔板14与炉芯2顶端留有空隙,炉芯2包括加热外壁和进水口23,进水口位于炉芯2底部,所述外盖12、内盖13、隔板14和加热外壁共同构成加热外腔21,进水口23与加热外腔21连接。因为水分加热到不同程度,里面的蒸汽和水的比例是不同的,将加热部分分为加热外腔21和加热内槽22,对不同程度的水分进行分区,在加热外腔21对水进行预热,但预热的水进入加热内槽22后来进一步加热产生水蒸气,这样的设计能使产生的水蒸气不会受到预热水的干扰。

其中,中心通孔31的出口处与外周通孔32的入口处的位置错开并具有高度差,隔板14连接在中心柱体33的外壁上,并位于中心通孔31出口处与外周通孔32入口处之间。中心通孔31与外周通孔32具有高度差,能使进入外周通孔32的水流和排除中心通孔31的蒸汽不会互相干扰,而且隔板14的设计能更好地将两者隔开成两个区域。

如图2和图3所示,蒸汽锅炉还包括第二蒸汽交换芯4,第二蒸汽交换芯4设有第二蒸汽通孔41,第二蒸汽通孔41一端与中心通孔31的出口处连接,其另一端与锅炉盖1的蒸汽出口11连接。第二蒸汽交换芯4能对从第一蒸汽交换芯3排出的水蒸气进一步加热,使蒸汽中含有的水分再充分蒸发。

蒸汽锅炉还包括隔热圈5,隔热圈5设有隔热通孔51,隔热通孔51一端与第二蒸汽通孔41连接,其另一端与锅炉盖1的蒸汽出口11连接。隔热圈5材料是硅胶或其他导热性能较差的耐热材料,防止第一蒸汽交换芯3,第二蒸汽交换芯4的热量散失在外面,造成能量的损耗。

第二蒸汽交换芯4、隔热圈5位于内盖13与隔板14构成的保温腔体内。保温腔体与加热外腔21相互隔开,避免相互干扰。

如图6所示,蒸汽锅炉的水汽转换轨迹原理:

水经由冷水入口进,经炉芯2(优选为铸铝)外侧加热,让水第一步得到加热,再经第一蒸汽交换芯3(优选为黄铜)的外周通孔32,流入炉芯2的中心,水在炉芯2得到进一步加热变成蒸汽,蒸汽再次经过第一蒸汽交换芯3的中心通孔31、第二蒸汽交换芯4的第二蒸汽通孔41排出。由于一蒸汽交换芯,第二蒸汽交换芯4都是黄铜或其他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在里面的温度接近炉芯2的温度,故水/蒸汽经过第一蒸汽交换芯3,第二蒸汽交换芯4时得到进一步的加热,炉芯2的能效得到非常充分的利用,最后蒸汽经隔热圈5的隔热通孔51、锅炉盖1的蒸汽出口11出汽。

如图7所示,第一蒸汽交换芯3是核心部分,水是经由第一蒸汽交换芯3均布在四周的外周通孔32进去到加热内槽22底部,在流经外周通孔32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加热,到达加热内槽22底部再加热,最后经由第一蒸汽交换芯3的中心通孔31出汽,在中心通孔31出去时,如若蒸汽中还有部分水没有得到汽化,在中心通孔31出去的过程中会从第二蒸汽交换芯4得到最后充分的汽化。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