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0396发布日期:2020-06-12 14:46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汽发生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领域,尤其是一种蒸汽发生器系统。



背景技术:

节能低氮蒸汽发生器系统是利用燃料或其他能源的热能把水加热成热水或蒸汽的换热设备及水处理,随着技术的发展,蒸汽发生器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领域,其他范围适用于餐饮酒楼、酒店、学校、保健医疗单位、食品加工、农业育种、工业制造加温、煮水、卫生消毒、酿造闷蒸等行业,传统的蒸汽发生器是通过对容器加热烧沸形成蒸汽,这种过程不仅对环境造成破环,而且在燃烧过程中火力不可调,且产生的热能没有进行有效利用,对能源产生的量利用率非常有限,通常只能达到60%,浪费了接近40%的热量。

请参见图1,公开号cn20672413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热能循环系统,蒸汽锅炉一端连接水净化软化装置,蒸汽锅炉另一端与若干换热器进气端相连通,换热器的出汽端与一路水汽分离装置相连通,换热器的进气端与多个蒸汽烘干机的出气口连通,水汽分离装置通过管道与排汽阻水装置相连通,排汽阻水装置与多个蒸汽烘干机的进气口连通,水汽分离装置的另一路与第二高压泵连通,第二高压泵上设置的单向阀与蒸汽锅炉的回水端连通。

现有技术是通过单个蒸汽锅炉与若干换热器连接的方式换热,其存在换热不均匀、热交换率低、单个换热器不可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可控性高的蒸汽发生器系统。

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主机、燃气组件、循环水组件、汽水分离装置、主蒸汽管,所述燃气组件包括用于输送燃气的燃气母管,所述燃气母管设有多根并联的且与所述燃气母管连通的燃气支管,所述燃气组件还包括用于输送空气的风机、用于混合空气与燃气的匀气室、后预混器,所述匀气室与蒸汽发生器主机连通,一根所述燃气支管对应一个所述蒸汽发生器主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主机包括炉膛、均匀分布于所述炉膛内壁的水冷夹套、位于所述水冷夹套内的多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级对流受热管、第二级对流受热管,所述第一级对流受热管、所述第二级对流受热管均与所述水冷夹套连通,所述水冷夹套的上端设有多个水冷管,所述水冷管外壁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鳍片,相邻的所述第一鳍片之间设有“t”字型挡气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烟气为天然气或液化气与空气混合的产物,所述蒸汽发生器主机设有用于烟气燃烧的燃烧室,相邻的所述分隔板具有可允许烟气通过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主机下端设有集烟罩和与所述集烟罩连通的出烟管,所述集烟罩的上部设有冷凝段对流管,所述冷凝段对流管外壁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鳍片,所述第一级对流受热管、所述第二级对流受热管外壁均设有第二鳍片,所述第一鳍片、所述第二鳍片、所述第三鳍片均用于增加燃烧时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组件包括循环水箱、与所述循环水箱上端连通的回水母管、与所述循环水箱下端连通的给水母管,所述回水母管设有多根回水支管,所述给水母管设有多根给水支管,所述回水支管、所述给水支管分别与所述蒸汽发生器主机两端连通,所述给水支管设有循环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循环水箱连通的软水装置,所述软水装置包括自来水入水口以及用于软化水质的软水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水分离装置分别与所述蒸汽发生器主机、所述给水支管连通,经分离的蒸汽汇聚于所述主蒸汽管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蒸汽发生器主机一端连通的第二给水管,所述第二给水管用于提供热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蒸汽发生器主机下端、所述汽水分离装置下端连通的排污管以及用于控制该系统的控制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系统具有多个与燃气支管对应的蒸汽发生器主机,多个蒸汽发生器主机的组合能使换热效率提高、可控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蒸汽热能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的蒸汽发生器系统的燃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2的蒸汽发生器系统的蒸汽发生器主机以及汽水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2的蒸汽发生器系统的蒸汽发生器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2的蒸汽发生器系统的循环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见图2、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器主机1、燃气组件2、循环水组件3、汽水分离装置4、主蒸汽管5,所述燃气组件2包括用于输送燃气的燃气母管21,所述燃气母管21设有多根并联的且与所述燃气母管21连通的燃气支管21a,所述燃气组件2还包括用于输送空气的风机21b、用于混合空气与燃气的匀气室21c、后预混器21d,所述匀气室21c与蒸汽发生器主机1连通,一根所述燃气支管21a对应一个所述蒸汽发生器主机1。

请参见图4、图5,所述蒸汽发生器主机1包括炉膛11、均匀分布于所述炉膛11内壁的水冷夹套、位于所述水冷夹套内的多个分隔板12,所述分隔板12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级对流受热管13、第二级对流受热管14,所述第一级对流受热管13、所述第二级对流受热管14均与所述水冷夹套连通,所述水冷夹套的上端设有多个水冷管15,所述水冷管15外壁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鳍片a,相邻的所述第一鳍片a之间设有“t”字型挡气板16。

烟气为天然气或液化气与空气混合的产物,所述蒸汽发生器主机1设有用于烟气燃烧的燃烧室17,相邻的所述分隔板12具有可允许烟气通过缺口18。

蒸汽发生器主机1下端设有集烟罩19和与所述集烟罩19连通的出烟管191,所述出烟管191设有防共振筋板,所述集烟罩19的上部设有冷凝段对流管19a,所述冷凝段对流管19a外壁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鳍片c,所述第一级对流受热管13、所述第二级对流受热管14外壁均设有第二鳍片b,所述第一鳍片a、所述第二鳍片b、所述第三鳍片c均用于增加燃烧时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请参见图6,所述循环水组件3包括循环水箱31、与所述循环水箱31上端连通的回水母管32、与所述循环水箱31下端连通的给水母管33,所述回水母管32设有多根回水支管321,所述给水母管33设有多根给水支管331,所述回水支管321、所述给水支管331分别与所述蒸汽发生器主机1两端连通,所述给水支管331设有循环泵332。给水支管331还设有止回阀和水流保护开关。

所述循环水组件3还包括与所述循环水箱31连通的软水装置34,所述软水装置34包括自来水入水口341以及用于软化水质的软水器342。

所述汽水分离装置4分别与所述蒸汽发生器主机1、所述给水支管331连通,经分离的蒸汽汇聚于所述主蒸汽管5内。所述循环水组件3还包括与所述蒸汽发生器主机1一端连通的第二给水管35,所述第二给水管35用于提供热水。

该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蒸汽发生器主机1下端、所述汽水分离装置4下端连通的排污管6以及用于控制该系统的控制器。

该蒸汽发生器系统包括多个蒸汽发生器主机1以及多个汽水分离装置4,其分别与燃气组件2、循环水组件3、主蒸汽管5、排污管6对应。所述燃气支管21a、所述给水支管331、所述回水支管321、第二给水管35、所述主蒸汽管5、所述排污管6均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电磁阀。

在蒸汽发生器主机1的工作过程中,空气与燃气分别通过后预混器21d进入匀气室21c进行混合。接着经过充分混合的烟气通过匀气板再通过“t”字型挡气板16均匀的与水冷管15外表面接触,随后烟气进入燃烧室17进行燃烧,烟气电级棒点燃,其产生的热量由位于锅炉内的水冷管15、第一级对流受热面光管、第二级对流受热面鳍片管以及位于锅炉内壁的水冷夹套吸收,烟气通过多个分隔板12一级一级的向下移动,随着烟气的移动,温度逐渐降低,位于燃烧室17下方的第一级对流受热面光管、第二级对流受热面鳍片管对烟气产生的预热进一步吸收,最后烟气产生的废气或者残渣由出烟管191排出,完成热量交换。通过烟气在炉膛11内与空气的混合燃烧方式产生的高温热水进行换热,把水加热使其变成一定参数的热水或者高温蒸汽。

在使用过程中,燃气组件2提供可供燃烧的烟气,烟气在蒸汽发生器主机1内的燃烧室17内燃烧,循环水组件3提供循环水,循环水在蒸汽发生器主机1内换热,产生热水和/或蒸汽,蒸汽经汽水分离装置4过滤后于主蒸汽管5排出并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该系统具有多个与燃气支管21a对应的蒸汽发生器主机1,多个蒸汽发生器主机1的组合能使换热效率提高、可控性提高。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