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力发电锅炉中煤泥的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7622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力发电锅炉中煤泥的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力发电锅炉中煤泥的进料结构,属于火力发电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泥是煤炭洗选过程中的主要副产品,具有水分大、灰分高、颗粒细、粘度大、持水性强、内聚力大,难以运输等特点,给煤泥的综合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为了降低燃煤发电厂的发电成本,常利用煤泥作为掺烧燃料,和原煤一起在炉体中燃烧。但是,目前火力发电锅炉中,煤泥进料口的位置、数量设置不当,另外,现有的火力发电锅炉中,直接采用管道将煤泥输送至炉体内,采用此进料结构煤泥在炉膛内无法实现爆燃,导致煤泥掺烧比例低,每台锅炉煤泥掺烧量仅占总耗煤量的30%,无法实现煤泥大比例掺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火力发电锅炉中煤泥的进料结构,煤泥进料口的位置和数量设置恰当,煤泥在炉膛内部可以实现爆燃,提高煤泥的掺烧比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火力发电锅炉中煤泥的进料结构,包括炉体,在炉体的顶部对称布置有十个煤泥入口,煤泥入口与炉体的炉膛连通,在每个煤泥入口上设置有用于将煤泥以圆柱形状推送至炉膛内的活塞推送机构,每个活塞推送机构一侧连接有输送管道。

所述活塞推送机构包括筒体、活塞以及气缸,活塞设置在筒体的内部,气缸设置在筒体的顶部,活塞与气缸杆连接,在筒体的侧壁上管接头与输送管道连接。

在筒体侧壁上还设置有压力平衡口,相邻活塞推送机构的筒体上的压力平衡口通过管道连通。该结构可以平衡相邻活塞推送机构内部、以及煤泥输送管道内部的压力,使得每个活塞推送机构能够平稳顺畅地煤泥以圆柱形状推送至炉膛内。

在气缸上设置有窗口,用于观察气缸杆的运动状况,同时便于对气缸杆进行检修。

所述气缸的下部与筒体的顶部采用法兰盘进行连接。采用法兰盘进行螺栓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结构简单,连接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煤泥通过输送管道输送至活塞推送机构时,在活塞推送机构的作用下,煤泥以圆柱形状从炉膛顶部下落至炉膛后,圆柱形状的煤泥团表面水分先蒸发,外表形成硬壳,在进一步下落过程中,煤泥团内部水分气化,煤泥产生热爆,形成更小的煤泥团,然后再次结壳,热爆,当煤泥下落到底部时,煤泥团全部爆裂消失,在炉内燃烧。本实用新型将煤泥入口设置在炉体的顶部,并且每台锅炉炉体顶部煤泥入口的数量为十个,再结合活塞推送装置的共同作用,可以使得煤泥掺烧量超过总耗煤量的80%,实现了煤泥大比例掺烧。

2、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推送机构能能够将煤泥以圆柱形状推送至炉膛内部进行爆燃,结构简单,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或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炉体;2、煤泥入口;3、输送管道;4、筒体;5、活塞;6、管接头;7、气缸;8、气缸杆;9、压力平衡口;10、窗口;11、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如图1所示,一种火力发电锅炉中煤泥的进料结构,包括炉体1,在炉体1的顶部对称布置有十个煤泥入口2,煤泥入口2与炉体1的炉膛连通,在每个煤泥入口2上设置有用于将煤泥以圆柱形状推送至炉膛内的活塞推送机构,每个活塞推送机构一侧连接有输送管道3。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推送机构包括筒体4、活塞5以及气缸7,活塞5设置在筒体4的内部,气缸7设置在筒体4的顶部,活塞5与气缸杆8连接,在筒体4的侧壁上管接头6与输送管道3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筒体4侧壁上还设置有压力平衡口9,相邻活塞推送机构的筒体4上的压力平衡口9通过管道连通。

在气缸7上设置有窗口10。设置该窗口10,用于观察气缸杆8的运动状况,同时便于对气缸杆进行检修。

所述气缸7的下部与筒体4的顶部采用法兰盘11进行连接。采用法兰盘11进行螺栓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结构简单,连接可靠。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