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热型双炉体垃圾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5143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热型双炉体垃圾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垃圾堆积存量巨大,通常采用垃圾填埋的方式处理,造成垃圾侵蚀大量土地。燃烧法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并且占用土地资源最少,然而如燃烧尾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空气污染严重。垃圾燃烧炉工作时,一方面,炉体顶部开口便于持续向炉内加料,使得炉温达不到理想高温,另一方面,由于炉体内垃圾的干燥、热解等过程需要无氧高温环境,然而燃烧过程需要有氧高温环境,因此在这些过程在同一空间内,严重影响垃圾在燃烧前的热解还原反应过程,从而致使垃圾炉内燃烧效率低,并且燃烧生成的尾气需要后续降温、充分燃烧等进一步处理后才能排出,温度得不到有效利用,且后续处理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辅热型双炉体垃圾燃烧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辅热型双炉体垃圾燃烧系统,包括:第一炉体、第二炉体、送料装置、第一辅助加热管、第二辅助加热管;

第一炉体内部具有第一炉腔,所述第一炉腔顶部设有第一垃圾进口、循环气体出口且底部设有第一排渣口、第一空气进气口,所述第一炉腔侧壁设有第一尾气入口和第一尾气出口;

第二炉体内具有第二炉腔、高温燃烧腔,所述第二炉腔内设有内炉体,内炉体和所述第二炉腔内壁之间形成尾气加热室,所述尾气加热室侧壁设有第二尾气入口和第二尾气出口,所述第二尾气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尾气入口连通,内炉体内部设有用于垃圾热处理的热处理室,所述热处理室顶部设有第二垃圾进口、循环气体入口且底部设有出料口,高温燃烧腔侧壁设有进料口、第三尾气出口且底部设有第二空气进气口、第二排渣口,所述循环气体入口通过管路与循环气体出口连通,第三尾气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尾气入口连通;

送料装置包括送料筒和螺旋送料机构,送料筒水平设置在第二炉腔下方,送料筒顶部设有第一开口且一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出料口下方且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进料口连通,螺旋送料机构位于送料筒内用于将所述第二炉腔内的物料送至所述高温燃烧腔内,螺旋送料机构外缘与送料筒内壁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二炉腔和所述高温燃烧腔的循环气体通道;

第一辅助加热管位于所述第一炉腔内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尾气入口和第一尾气出口连通,第二辅助加热管位于所述第二炉腔内,第二辅助加热管一端与循环气体入口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炉腔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循环气体收集器和循环气管,循环气体收集器和循环气管均位于所述第二炉腔内,循环气体收集器用于收集第二炉腔内的循环气体,循环气管一端与循环气体收集器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气体通道连通。

优选地,循环气体收集器位于所述第二炉腔上部,第二辅助加热管远离所述循环气体入口一端伸入所述第二炉腔下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炉腔内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二辅助加热管。

优选地,多个第二辅助加热管在所述第二炉腔内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炉腔内设有多个水平布置的第一辅助加热管,多个第一辅助加热管平行布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辅热型双炉体垃圾燃烧系统,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依次经过干燥、还原、燃烧的过程,设置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双炉体结构,第二炉体辅助第一炉体焚烧垃圾,第一炉体内垃圾焚烧生成的燃烧不充分的尾气进入第二炉体的热处理室内对热处理室内的垃圾进行辅助加热,然后与热处理室内的尾气一起进入第二炉体的高温燃烧腔内与经热处理的垃圾一起彻底焚烧,焚烧产生的最终高温尾气返回第一炉体,通过辅助加热管对第一炉体内的垃圾进行预热,从而一方面保证尾气充分燃烧,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尾气的热利用率,再一方面,通过辅助加热管对垃圾进行辅热,在垃圾进入燃烧之前提高干燥还原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垃圾的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辅热型双炉体垃圾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辅热型双炉体垃圾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辅热型双炉体垃圾燃烧系统,包括:第一炉体1、第二炉体2、送料装置3、第一辅助加热管4、第二辅助加热管5;

第一炉体1内部具有第一炉腔,所述第一炉腔顶部设有第一垃圾进口、循环气体出口且底部设有第一排渣口、第一空气进气口,所述第一炉腔侧壁设有第一尾气入口和第一尾气出口;

第二炉体2内具有第二炉腔、高温燃烧腔21,所述第二炉腔内设有内炉体,内炉体和所述第二炉腔内壁之间形成尾气加热室22,所述尾气加热室22侧壁设有第二尾气入口和第二尾气出口,所述第二尾气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尾气入口连通,内炉体内部设有用于垃圾热处理的热处理室23,所述热处理室23顶部设有第二垃圾进口、循环气体入口且底部设有出料口,高温燃烧腔21侧壁设有进料口、第三尾气出口且底部设有第二空气进气口、第二排渣口,所述循环气体入口通过管路与循环气体出口连通,第三尾气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二尾气入口连通;

送料装置3包括送料筒31和螺旋送料机构32,送料筒31水平设置在第二炉腔下方,送料筒31顶部设有第一开口且一端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出料口下方且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进料口连通,螺旋送料机构32位于送料筒31内用于将所述第二炉腔内的物料送至所述高温燃烧腔21内,螺旋送料机构32外缘与送料筒31内壁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用于连通所述第二炉腔和所述高温燃烧腔21的循环气体通道;

第一辅助加热管4位于所述第一炉腔内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尾气入口和第一尾气出口连通,第二辅助加热管5位于所述第二炉腔内,第二辅助加热管5一端与循环气体入口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炉腔连通。

本实施例的辅热型双炉体垃圾燃烧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中,通过第一垃圾入口将垃圾投入第一炉体内,同时选择易于燃烧的精料垃圾通过第二垃圾入口投入第二炉体中;在第一炉体中,随着排渣过程,第一炉体内垃圾自上而下依次经过干燥、干馏、热解还原、氧化燃烧几个阶段,最终经排渣排出;在第二炉体中,垃圾在热处理室内经过热处理达到较好的待燃烧状态,然后送料装置将热处理室中的垃圾送至高温焚烧腔集中燃烧,最终将燃烧后的炉渣排出。

在焚烧时,由于第二炉体内垃圾的热处理和焚烧环境分离,因此,第二炉体内垃圾焚烧对其热解、干燥过程不产生影响,使得垃圾热解过程更加彻底,燃烧效率更高,从而使得高温焚烧腔内焚烧温度较高。因此,在气体流动路径设计中,第一炉体中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循环气管进入热处理室内的第二辅助加热管内,对热处理室内的垃圾进行辅热,提高热处理效率,然后与第二炉腔内的热处理产生的气体一起进入高温焚烧腔内,一方面在高温焚烧室内起到助燃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高温焚烧室内环境温度高,从而使得第一炉体和热处理室内的气体进行充分燃烧;此外,高温焚烧腔内的高温尾气首先进入尾气加热室内与第二辅助加热管一起作为热源为垃圾热处理提供热量,然后返回第一炉体内的第一辅助加热管内,对处于干燥、干馏、或热解还原阶段垃圾进行有效辅助加热,从而保证垃圾在进入氧化燃烧阶段前能够充分去水,达到燃烧所需的温度和含水率,从而大大提高第一炉体的燃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辅热型双炉体垃圾燃烧系统,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依次经过干燥、还原、燃烧的过程,设置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双炉体结构,第二炉体辅助第一炉体焚烧垃圾,第一炉体内垃圾焚烧生成的燃烧不充分的尾气进入第二炉体的热处理室内对热处理室内的垃圾进行辅助加热,然后与热处理室内的尾气一起进入第二炉体的高温燃烧腔内与经热处理的垃圾一起彻底焚烧,焚烧产生的最终高温尾气返回第一炉体,通过辅助加热管对第一炉体内的垃圾进行预热,从而一方面保证尾气充分燃烧,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尾气的热利用率,再一方面,通过辅助加热管对垃圾进行辅热,在垃圾进入燃烧之前提高干燥还原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垃圾的燃烧效率。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循环气体收集器61和循环气管62,循环气体收集器61和循环气管62均位于所述第二炉腔内,循环气体收集器61用于收集第二炉腔内的循环气体,循环气管62一端与循环气体收集器61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气体通道连通;通过循环气体收集器将热处理室内的气体收集后经过循环气管送至所述循环气体通道,便于将热处理室内的气体向高温燃烧腔引流。

在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中,循环气体收集器61位于所述第二炉腔上部,第二辅助加热管5远离所述循环气体入口一端伸入所述第二炉腔下部;第一炉腔内的气体对热处理室内的垃圾进行预热后,进入热处理室底部,提高气体与垃圾热交换面积,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炉腔内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二辅助加热管5,进一步地,多个第二辅助加热管5在所述第二炉腔内均匀分布,第二辅助加热管竖直设置,在热处理室内起到竖直方向导热作用,提高热处理室内的热交换效率。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炉腔内设有多个水平布置的第一辅助加热管4,多个第一辅助加热管4平行布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