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火器,具体是一种实用新型分火器。
背景技术:
现有分火器的功率一般只能达到国家标准的低等级能效,而且相关的功率较低;此外,由于火孔的不科学排布导致分火器加热不均匀,影响加热效果;现有分火器燃烧时CO的排放量较大,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影响燃烧的稳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简单、结构合理、功率达到上限值、加热均匀、燃烧稳定、使用安全的实用新型分火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实用新型分火器,包括中心火盖和外环火盖,中心火盖设置于外环火盖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设有由若干火孔环形均布而成的火圈;外环火盖的外圆直径为140-160mm,其超大的外形结构,达到国家标准对功率规定的上限值5.2kw;外环火盖上设有支撑结构。本结构的功能达到5.2kw,属于一级能效;中心火盖相当于外环火盖中置一半的火力排布,使其加热效果更均匀。
作为一实施方案:所述中心火盖外侧壁和外环火盖外侧壁分别设有上下错位配合的两火圈,上下火圈的火孔直径不同,且倾斜向上设置,上下两排火孔呈品字形排列,使得CO排放量低,使用更安全,燃烧更稳定。所述外环火盖的内圆边缘设有一火圈,该火圈的火孔竖直设置。
作为另一实施方案:所述中心火盖外侧壁,及外环火盖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设有上下错位配合的两火圈,上下火圈的火孔直径不同,且倾斜向上设置,上下两排火孔呈品字形排列,使得CO排放量低,使用更安全,燃烧更稳定。
所述外环火盖的直径为150mm,达到了国家标准对功率规定的上限值5.2kw。
同一火圈中,相邻火孔的孔距为7-8mm,优选7.5mm,以便火孔呈品字形排列。
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三个以上,且分别环形均布于外环火盖顶面,支撑结构为柱体凸起或径向凸筋。支撑结构用于支撑起炉具,防止堵塞火孔,同时留有间隙保持空气流通,确保燃烧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外环火盖直径可达140-160mm,优选150mm,其外形较大,达到国家标准对功率规定的上限值5.2kw,属于一级能效;
2.中心火盖相当于外环火盖中置一半的火力排布,使其加热效果更均匀;
3.火孔之间的孔距为7-8mm,优选7.5mm,且上下两排火孔大小不同,并呈品字形排列,使CO排放量低,火燃烧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又一方位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又一方位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分火器,包括中心火盖1和外环火盖2,中心火盖1设置于外环火盖2内侧,中心火盖1相当于外环火盖2中置一半的火力排布,使其加热效果更均匀;中心火盖1和外环火盖2分别设有由若干火孔3环形均布而成的火圈;外环火盖2的外圆直径为150mm,其超大的外形结构,达到国家标准对功率规定的上限值5.2kw,属于一级能效;外环火盖2上设有用于支撑炉具的支撑结构4。
进一步地,中心火盖1外侧壁和外环火盖2外侧壁分别设有上下错位配合的两火圈,上下火圈的火孔3直径不同(上大下小),且倾斜向上设置,上下两排火孔3呈品字形排列,使得CO排放量低,使用更安全,燃烧更稳定。外环火盖2的内圆边缘设有一火圈,该火圈的火孔3竖直设置,以补充一中置的火圈,使加热更均匀。
进一步地,同一火圈中,相邻火孔的孔距为7.5mm,以便火孔3呈品字形排列。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4设置四个,且分别环形均布于外环火盖3顶面,支撑结构4为柱体凸起。支撑结构4用于支撑起炉具,防止堵塞火孔3,同时留有间隙保持空气流通,确保燃烧效果。
实施例二
参见图3-图4,本实用新型分火器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中心火盖1外侧壁,及外环火盖2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设有上下错位配合的两火圈,上下火圈的火孔3直径不同(上大下小),且倾斜向上设置,上下两排火孔3呈品字形排列,使得CO排放量低,使用更安全,燃烧更稳定。支撑结构4设置四个,且分别环形均布于外环火盖3顶面,支撑结构4为径向凸筋。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