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塔式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2286发布日期:2019-09-29 14:1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塔式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工业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塔式焚烧炉。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产生的废气量日渐增加,废气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需要采用焚烧炉对废气进行焚烧,废气通过氧化分解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将有害气体进行净化的目的。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塔式焚烧炉的尺寸较大,不利于焚烧炉的运输,传统的焚烧炉一般是分成上下两部分进行运输,运输到工地后进行组装,但是随着对废气处理量的增加,需要增大焚烧炉的长度和宽度,而目前公路运输时会有限高和限宽的要求,一般要求宽度和高度小于或者等于3m*3m,因此会限制焚烧炉体积的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塔式焚烧炉,以解决焚烧炉体积增大后导致运输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塔式焚烧炉,包括:炉膛主体、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第一蓄热砖、第二蓄热砖、第三蓄热砖、第一提升阀保护壳、第二提升阀保护壳、第三提升阀保护壳、第一提升阀、第二提升阀、第三提升阀、第四提升阀、第五提升阀和第六提升阀;

所述炉膛主体上设有炉头加热孔,所述炉头加热孔用于外接燃烧机;

所述炉膛主体设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和第三连通口;

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上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开口,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炉膛主体的底端,使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的上开口和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

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上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开口,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炉膛主体的底端,使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的上开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

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上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开口,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炉膛主体的底端,使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的上开口和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

所述第一蓄热砖设置在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内,形成第一蓄热室;

所述第二蓄热砖设置在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内,形成第二蓄热室;

所述第三蓄热砖设置在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内,形成第三蓄热室;

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的顶端设有第四连通口,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的底端,使所述第四连通口与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的下开口连通;

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用于外接废气输出端,所述第一出气口用于外接烟囱;

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的顶端设有第五连通口,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的底端,使所述第五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的下开口连通;

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外接废气输出端,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外接烟囱;

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的顶端设有第六连通口,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的底端,使所述第六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的下开口连通;

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用于外接废气输出端,所述第三出气口用于外接烟囱;

所述第一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气口的通断;

所述第二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气口的通断;

所述第三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气口的通断;

所述第四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气口的通断;

所述第五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进气口的通断;

所述第六提升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内,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出气口的通断;

通过将焚烧炉预先制成多个模块,各模块的体积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增加,从而满足更大的废气焚烧量的需求,待将焚烧炉模块运输到工地后进行组装,从而解决焚烧炉体积增大后导致运输不便的问题。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三进气口串联;

各进气口串联使管路布置简单,从而使安装时更加便捷。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三出气口串联;

各出气口串联使管路布置简单,从而使安装时更加便捷。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一风机口,所述第一风机口用于外接第一风机吹扫管道;

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二风机口,所述第二风机口用于外接第二风机吹扫管道;

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设有第三风机口,所述第三风机口用于外接第三风机吹扫管道;

所述第一风机吹扫管道、所述第二风机吹扫管道和所述第三风机吹扫管道串联;

设置风机吹扫管道对残留在炉膛主体内的未处理废气进行吹扫,使其二次焚烧,进一步净化废气,保证焚烧炉的处理效率。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炉膛主体的内壁设有保温棉;

所述第一蓄热砖、所述第二蓄热砖和所述第三蓄热砖的外壁设有保温棉;

设置保温棉的作用在于保温隔热,既可以防止炉膛主体和蓄热室内的热量散失,又可以避免维修人员在焚烧炉外侧检修时发生烫伤。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和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均呈立方体状;

所述第一提升阀保护壳、所述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和所述第三提升阀保护壳匀呈立方体状。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炉膛主体与所述第一蓄热砖保护壳、所述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和所述第三蓄热砖保护壳均采用焊接;

采用焊接的目的在于使炉膛主体和各蓄热砖保护壳完全密封,从而防止气体泄露。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炉膛主体设有第七连通口,所述第七连通口用于外接与所述烟囱连接的换热器;

通过换热器将气体的热量转换到炉膛主体内,从而进行热量的重复利用,以实现节能的目的。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的模块化塔式焚烧炉,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第一提升阀、所述第二提升阀、所述第三提升阀、所述第四提升阀、所述第五提升阀和所述第六提升阀分别和所述控制器电线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气体进入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所述第三出气口时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提升阀、所述第三提升阀、所述第五提升阀、所述第二提升阀、所述第四提升阀和所述第六提升阀的打开和闭合;

通过控制器从而实现对各个提升阀的自动控制,从而使进气和排气路径的切换更加便捷。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的模块化塔式焚烧炉,还包括:压力感应装置;

所述压力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口处;

所述压力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线连接;

所述压力感应器用于将感应到的所述第一进气口内的压力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设置压力感应装置的目的在于监控进气口处的压力,从而便于操作人员调整气体的流量,防止压力过大造成意外。

基于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塔式焚烧炉,包括:炉膛主体、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第二蓄热砖保护壳、第三蓄热砖保护壳、第一蓄热砖、第二蓄热砖、第三蓄热砖、第一提升阀保护壳、第二提升阀保护壳、第三提升阀保护壳、第一提升阀、第二提升阀、第三提升阀、第四提升阀、第五提升阀和第六提升阀。实际安装时,先将第一提升阀安装在第一提升阀保护壳内,将第二提升阀安装在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内,将第三提升阀安装在第三提升阀保护壳内,然后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和第三蓄热砖保护壳分别安装在第一提升阀保护壳、第二提升阀保护壳和第三提升阀保护壳上,且使对应安装的蓄热砖保护壳和提升阀保护壳外部密封,内部相互连通,接着再将第一蓄热砖、第二蓄热砖和第三蓄热砖分别安装在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和第三蓄热砖保护壳内,以形成三个蓄热室,最后再将炉膛主体安装在第一蓄热砖保护壳、第二蓄热砖保护壳和第三蓄热砖保护壳上,从而完成焚烧炉的搭建。通过将焚烧炉预先制成多个模块,各模块的体积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增加,从而满足更大的废气焚烧量的需求,待将焚烧炉模块运输到工地后进行组装,从而解决焚烧炉体积增大后导致运输不便的问题。设置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的目的在于对气体进行预加热,使气体达到预设的温度,且能够在高温状态下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从而使废气充分氧化燃烧。利用其中一个蓄热室对进入的废气进行预热,再利用其它蓄热室对排出气体释放的热量进行存储,一次燃烧完成后,切换废气进入口,利用蓄热室存储的热量对废气进入预热,依次循环,通过换废气进入或者排出的路径,将热量存储重复利用,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模块化塔式焚烧炉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模块化塔式焚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模块化塔式焚烧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炉膛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蓄热砖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提升阀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

1、炉膛主体;101、炉头加热孔;102、第一连通口;103、第二连通口;104、第三连通口;105、第七连通口;2、第一蓄热砖保护壳;3、第二蓄热砖保护壳;4、第三蓄热砖保护壳;5、第一蓄热砖;6、第二蓄热砖;7、第三蓄热砖;8、第一提升阀保护壳;81、第四连通口;82、第一进气口;83、第一出气口;84、第一风机口;9、第二提升阀保护壳;91、第五连通口;92、第二进气口;93、第二出气口;94、第二风机口;10、第三提升阀保护壳;1001、第六连通口;1002、第三进气口;1003、第三出气口;1004、第三风机口;11、第一提升阀;12、第二提升阀;13、第三提升阀;14、第四提升阀;15、第五提升阀;16、第六提升阀;17、第一风机吹扫管道;18、第二风机吹扫管道;19、第三风机吹扫管道;20、压力感应装置;21、保温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模块化塔式焚烧炉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模块化塔式焚烧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模块化塔式焚烧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炉膛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蓄热砖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提升阀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模块化塔式焚烧炉,包括:炉膛主体1、第一蓄热砖保护壳2、第二蓄热砖保护壳3、第三蓄热砖保护壳4、第一蓄热砖5、第二蓄热砖6、第三蓄热砖7、第一提升阀保护壳8、第二提升阀保护壳9、第三提升阀保护壳10、第一提升阀11、第二提升阀12、第三提升阀13、第四提升阀14、第五提升阀15和第六提升阀16。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炉膛主体1上设有炉头加热孔101,炉头加热孔101用于外接燃烧机,炉膛主体1设有第一连通口102、第二连通口103和第三连通口104,第一蓄热砖保护壳2上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开口,第一蓄热砖保护壳2密封设置在炉膛主体1的底端,使第一蓄热砖保护壳2的上开口和第一连通口102连通,第二蓄热砖保护壳3上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开口,第二蓄热砖保护壳3密封设置在炉膛主体1的底端,使第二蓄热砖保护壳3的上开口和第二连通口103连通,第三蓄热砖保护壳4上下设有两个相对的开口,第三蓄热砖保护壳4密封设置在炉膛主体1的底端,使第三蓄热砖保护壳4的上开口和第三连通口104连通,第一蓄热砖5设置在第一蓄热砖保护壳2内,形成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砖6设置在第二蓄热砖保护壳3内,形成第二蓄热室,第三蓄热砖7设置在第三蓄热砖保护壳4内,形成第三蓄热室。具体来说,炉头加热孔101呈方形,设置在炉膛主体1的顶面上,当气体进入炉膛主体1后,通过燃烧机使气体进行燃烧。第一蓄热砖5、第二蓄热砖6和第三蓄热砖7可以为陶瓷材料制成,用于存储热量。气体可以从其中任意一个蓄热室进入炉膛主体1,举例来说,当带处理的低温废气从第一蓄热室预热后进入炉膛主体1进行燃烧,燃烧后的高温气体进入第三蓄热室,释放热量后排出,从而使第三蓄热室存储热量用于下次废气的预热,完成后,进行下一次的燃烧,则使通入的废气从第三蓄热室进入,从第一蓄热室或者第二蓄热室排出,如此循环,既可以使气体充分燃烧,又可以实现节能的目的。

其中,如图1、图5和图6所示,第一提升阀保护壳8的顶端设有第四连通口81,第一提升阀保护壳8密封设置在第一蓄热砖保护壳2的底端,使第四连通口81与第一蓄热砖保护壳2的下开口连通。第一提升阀保护壳8设有第一进气口82和第一出气口83,第一进气口82用于外接废气输出端,第一出气口83用于外接烟囱。第二提升阀保护壳9的顶端设有第五连通口91,第二提升阀保护壳9密封设置在第二蓄热砖保护壳3的底端,使第五连通口91与第二蓄热砖保护壳3的下开口连通。第二提升阀保护壳9设有第二进气口92和第二出气口93,第二进气口92用于外接废气输出端,第二出气口93用于外接烟囱。第三提升阀保护壳10的顶端设有第六连通口1001,第三提升阀保护壳10密封设置在第三蓄热砖保护壳4的底端,使第六连通口1001与第三蓄热砖保护壳4的下开口连通。第三提升阀保护壳10设有第三进气口1002和第三出气口1003,第三进气口1002用于外接废气输出端,第三出气口1003用于外接烟囱。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第一进气口82、第二进气口92和第三进气口1002可以串联或者单独连接废气气源,第一出气口83、第二出气口93和第三出气口1003可以串联或者单独连接烟囱,本实施例在此不做任何限定。实际工作时,废气可以从第一进气口82进入第一蓄热室,或者从第二进气口92进入第二蓄热室,或者从第三进气口1002进入第三蓄热室,最终进入到炉膛主体1内燃烧,待燃烧完成后,可以第一出气口83或第二出气口93或者第三出气口1003排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提升阀11设置在第一提升阀保护壳8内,用于控制第一进气口82的通断,第二提升阀12设置在第一提升阀保护壳8内,用于控制第一出气口83的通断,第三提升阀13设置在第二提升阀保护壳9内,用于控制第二进气口92的通断,第四提升阀14设置在第二提升阀保护壳9内,用于控制第二出气口93的通断,第五提升阀15设置在第三提升阀保护壳10内,用于控制第三进气口1002的通断,第六提升阀16设置在第三提升阀保护壳10内,用于控制第三出气口1003的通断。举例来说,当第一提升阀11打开时,第三提升阀13和第五提升阀15关闭,废气从第一进气口82进入,待燃烧完成后,第四提升阀14打开,第二提升阀12和第六提升阀16关闭,使燃烧后的气体从第二出气口93排出,或者第六提升阀16打开,第二提升阀12和第四提升阀14关闭,使燃烧后的气体从第三出气口1003排出。依次循环,更换不同的进气口和出气口。通过控制各提升阀从而控制气体的进入或者排出路径。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中的模块化塔式焚烧炉,包括:炉膛主体1、第一蓄热砖保护壳2、第二蓄热砖保护壳3、第三蓄热砖保护壳4、第一蓄热砖5、第二蓄热砖6、第三蓄热砖7、第一提升阀保护壳8、第二提升阀保护壳9、第三提升阀保护壳10、第一提升阀11、第二提升阀12、第三提升阀13、第四提升阀14、第五提升阀15和第六提升阀16。实际安装时,先将第一提升阀11安装在第一提升阀保护壳8内,将第二提升阀12安装在第二提升阀保护壳9内,将第三提升阀13安装在第三提升阀保护壳10内,然后第一蓄热砖保护壳2、第二蓄热砖保护壳3和第三蓄热砖保护壳4分别安装在第一提升阀保护壳8、第二提升阀保护壳9和第三提升阀保护壳10上,且使对应安装的蓄热砖保护壳和提升阀保护壳外部密封,内部相互连通,接着再将第一蓄热砖5、第二蓄热砖6和第三蓄热砖7分别安装在第一蓄热砖保护壳2、第二蓄热砖保护壳3和第三蓄热砖保护壳4内,以形成三个蓄热室,最后再将炉膛主体1安装在第一蓄热砖保护壳2、第二蓄热砖保护壳3和第三蓄热砖保护壳4上,从而完成焚烧炉的搭建。通过将焚烧炉预先制成多个模块,各模块的体积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增加,从而满足更大的废气焚烧量的需求,待将焚烧炉模块运输到工地后进行组装,从而解决焚烧炉体积增大后导致运输不便的问题。设置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的目的在于对气体进行预加热,使气体达到预设的温度,且能够在高温状态下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从而使废气充分氧化燃烧。利用其中一个蓄热室对进入的废气进行预热,再利用其它蓄热室对排出气体释放的热量进行存储,一次燃烧完成后,切换废气进入口,利用蓄热室存储的热量对废气进入预热,依次循环,通过换废气进入或者排出的路径,将热量存储重复利用,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

可选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口82、第二进气口92和第三进气口1002串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第一进气口82、第二进气口92和第三进气口1002串联,使管路布置简单,从而使安装时更加便捷。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出气口83、第一出气口83和第三出气口1003串联,使管路布置简单,从而使安装时更加便捷。

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提升阀保护壳8设有第一风机口84,第一风机口84用于外接第一风机吹扫管道17。第二提升阀保护壳9设有第二风机口94,第二风机口94用于外接第二风机吹扫管道18,第三提升阀保护壳10设有第三风机口1004,第三风机口1004用于外接第三风机吹扫管道19,第一风机吹扫管道17、第二风机吹扫管道18和第三风机吹扫管道19串联。举例来说,当废气从第一蓄热室预热后进入炉膛主体1进行燃烧,燃烧后的气体从第三蓄热室排出,通过第二风机口94向第二蓄热室内进行吹扫,或者第三蓄热室进气,第二蓄热室排气,第一蓄热室进行吹扫,三个蓄热室可以进行切换,通过对残留在炉膛主体1内的未处理废气进行吹扫,使其二次焚烧,进一步净化废气,保证焚烧炉的处理效率。

值得指出的是,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炉膛主体1的内壁设有保温棉21,第一蓄热砖5、第二蓄热砖6和第三蓄热砖7的外壁设有保温棉21。设置保温棉21的作用在于保温隔热,既可以防止炉膛主体1和蓄热室内的热量散失,又可以避免维修人员在焚烧炉外侧检修时发生烫伤。

可选的,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蓄热砖保护壳2、第二蓄热砖保护壳3和第三蓄热砖保护壳4均呈立方体状,第一提升阀保护壳8、第二提升阀保护壳9和第三提升阀保护壳10匀呈立方体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蓄热砖保护壳用于支撑炉膛主体1,且用于和提升阀保护壳与炉膛主体1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炉膛主体1与第一蓄热砖保护壳2、第二蓄热砖保护壳3和第三蓄热砖保护壳4均采用焊接。采用焊接的目的在于使炉膛主体1和各蓄热砖保护壳完全密封,从而防止气体泄露。

可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炉膛主体1设有第七连通口105,第七连通口105用于外接与烟囱连接的换热器。具体来说,炉膛主体1的侧面上设有第七连通口105,换热器一端与第七连通口105连接,另一端与烟囱连接,燃烧后的高温气体通过出气口进入到烟囱中,通过换热器将气体的热量转换到炉膛主体1内,从而进行热量的重复利用,以实现节能的目的。

值得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第一提升阀11、第二提升阀12、第三提升阀13、第四提升阀14、第五提升阀15和第六提升阀16分别和控制器电线连接,控制器用于在气体进入第一进气口82、第二进气口92、第三进气口1002、第一出气口83、第二出气口93和第三出气口1003时分别控制第一提升阀11、第三提升阀13、第五提升阀15、第二提升阀12、第四提升阀14和第六提升阀16的打开和闭合。通过控制器从而实现对各个提升阀的自动控制,从而使进气和排气路径的切换更加便捷。

可选地,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模块化塔式焚烧炉,还包括:压力感应装置20。压力感应装置20设置在第一进气口82处,压力感应装置20与控制器电线连接,压力感应器用于将感应到的第一进气口82内的压力发送给控制器。压力感应装置20可以为压力感应器或者压力感应阀,设置压力感应装置20的目的在于监控进气口处的压力,从而便于操作人员调整气体的流量,防止压力过大造成意外。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