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射装置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6406发布日期:2020-07-04 01:2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射装置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引射装置及使用该引射装置的灶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提高燃气混合效率,降低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燃气灶具通常设有引射管,但是引射管均为相互单独设置,导致引入的空气量有限,燃气所需要的空气还是很难得到满足,仍会造成燃气的不充分燃烧,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射装置及灶具,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现有的引射管引入空气量不足,造成燃气燃烧不充分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引射装置,包括若干个引射组件和引射部件;所述引射组件包括进气腔;所述引射部件包括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至少两个所述引射组件的进气腔形成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所述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与至少两个引射组件的燃气流道连通。

具体地,所述引射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端、出气端和引射管,所述进气端、出气端和引射管内设有贯通的燃气流道;所述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由若干个所述引射组件的所述进气端连通组成。

具体地,所述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内设置分流壁,所述分流壁位于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燃气流道之间。

具体地,所述进气端包括渐缩段和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内包括进气腔;所述渐缩段呈喇叭状;所述延伸段上设置安装机构。

具体地,所述引射管包括顺次连通的接口段、扩压段和混合段;所述接口段与所述渐缩段连通;所述混合段与所述出气端连通。

具体地,所述接口段为各处内径相同的管状结构。

具体地,至少一个所述引射管的接口段的长度大于其他所述引射管的接口段的长度。

具体地,所述扩压段为内径由靠近所述接口段的一端向所述混合段逐渐增加的管状结构。

具体地,所述混合段为各处内径相同的管状结构。

具体地,所述出气端包括连接管和安装卡口;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混合段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灶具,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引射装置;燃烧器,所述燃烧器与所述引射装置的一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燃烧器内设有气流分流部,所述气流分流部用于将所述引射部件引入的气流进行分流。

具体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火盖底座及火盖;所述火盖上设置至少一个燃气腔;相邻的两个所述燃气腔之间形成空气流道;所述火盖内侧设置至少一个气流分流部;所述火盖底座与火盖的组合形成空气流腔;所述空气流道与所述空气流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射装置及灶具,通过使用至少两个引射组件构建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利用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将多股燃气射流相交时进行碰撞,在碰撞过程中破坏燃气射流的层流结构并且降低气流的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燃气与空气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引射装置;

图2为图1的剖面图;

图3为燃烧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4为气流分流部的结构图;

图5为引射装置和燃烧器的组合的整体结构图。

其中,1-引射组件,11-进气端,111-延伸段,112-渐缩段,12-引射管,121-接口段,122-扩压段,123-混合段,13-连接管,131-弯头,132-引出段,14-安装卡口,2-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1-分流壁,3-引射部件,4-燃烧器,41-气流分流部,42-火盖,43-空气流道,44-火盖底,45-燃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射装置,包括若干个引射组件1和引射部件3;引射组件1包括进气腔;引射部件3包括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至少两个引射组件1的进气腔形成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与至少两个引射组件1的燃气流道连通。

本实施例中组成具有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的引射组件1为至少两个以上,其中每个引射组件1配置的燃气射流机构可为一个或至少两个,并且若干个引射机构配置的燃气射流机构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在若干个引射组件1中,其中一个引射组件1配置两个燃气射流机构,而另一个引射组件1仅配置一个燃气射流机构,也可以每个引组件1均配置一个燃气射流机构。并且为了在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内发生的碰撞更加剧烈,燃气射流机构的喷射端可向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的中部倾斜;例如,燃气射流的方向均向腔体中心的方向进行喷射。燃气射流机构可采用文丘里管,这样的多管引射结构,在一定范围面积内存在多股气流,提高一次空气的卷吸量,同时利用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将多股燃气射流相交时进行碰撞,在碰撞过程中破坏燃气射流的层流结构并且降低气流的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燃气与空气混合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引射组件1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端11、出气端和引射管12,进气端11、出气端和引射管12内设有贯通的燃气流道;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由若干个引射组件1的进气端11连通组成。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由至少两个并联排列引射组件1的进气端11相互连通而形成一个完整燃气腔,而至少两个并列引射管的后部均是相互隔离的,这样,燃气在相互碰撞之后,再由至少两个引射组件1分离输出,可给燃烧器4的不同区域提供燃气。

具体地,如图2所示,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内设置分流壁21,分流壁21位于任意两个相邻的燃气流道之间,具体为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内包括由引射组件1形成的分流壁21。其中,分流壁21为引射组件1的侧壁组成横截面呈针尖形状的结构。截面积呈针尖形状的分流壁21为引射组件1的侧壁的厚度从靠近进气端11向出气端逐渐增加的结构,即距离引射组件1的进气端11越近,分流壁21的厚度越薄;距离引射组件1的进气端11越远,分流的厚度越厚。经由燃气射流经由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内碰撞后,再由分流壁21进行分流至每个引射组件1内,由于截面积呈针尖形状的分流壁21壁厚逐渐增加,在分流过程中,靠近进气端11的较薄的分流壁21降低对气流的阻力,并且避免气流涡流的发生。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进气端11包括渐缩段112和延伸段111;延伸段111内包括进气腔,渐缩段112呈喇叭状;延伸段111上设置安装机构。其中,渐缩段112的喇叭状具体为由一端向另一端口径逐渐增加的结构,延伸段111与渐缩段112口径较大的一端连通,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由至少两个引射组件1的延伸段111和部分渐缩段112连通而成。燃气以高速喷入至进气口,并卷入周围的空气,并在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产生碰撞后,进入渐缩段112,由于渐缩段112的内径逐渐减小,气体的气压升高,使混引射管内形成较大的负压,以强力吸入气体,增加卷入的空气量,以保证有充足的空气与燃气进行混合。由于渐缩段112和延伸段111的形状差异较大,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将渐缩段112和延伸段111分别制造,然后利用焊接等技术,将渐缩段112和延伸段111连接在一起,以减少进气端11制造的复杂度和繁琐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的侧壁上设有以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的中心呈辐射状布置的螺旋形凹槽,使气流受到壁面的限制强制产生旋转,使燃气与空气的接触面大,旋转的燃气气流可与更多的空气混合,提高燃气的热效率,降低烟气的排放。凹槽的数量影响流体与出气管的接触表面积,表面积越大,摩擦阻力越大,其能量损失越大。

在另一实施例中,延伸段111的安装机构为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可方便引射部件3与其他零部件(如喷嘴等)的装配,并方便对引射部件3的清理与维护。安装机构的一种实现方式为延伸段111远离与渐缩段112连接处的一端的侧壁较厚,将侧壁上开设螺孔,以通过螺栓实现引射部件3与其他零部件的连接与拆卸。安装机构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在延伸段111远离与渐缩段112连接处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利用连接法兰实现引射部件3与其他零部件的连接与拆卸。

在上述实施例中,进气端11的侧壁上增设由防腐蚀层,即在渐缩段112和延伸段111的内侧壁上增设防腐蚀层。由于高速燃气会卷入大量空气,空气中含有水分,对进气端11易产生腐蚀,因此,在进气端11的侧壁上增设防腐蚀层,可增强进气端11的防腐蚀性,提高使用寿命。具体地,防腐蚀层可由涂覆防腐材料形成,防腐材料可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胶衣树脂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引射管包括顺次连通的接口段121、扩压段122和混合段123;接口段121与渐缩段112连通;混合段123与出气端连通。具体地,接口段121为各处内径相同的管状结构,扩压段122为内径由靠近接口段121的一端向混合段123逐渐增加的管状结构,混合段123为各处内径相同的管状结构。气流进入内径各处相同的接口段121后,燃气与空气进行动量的交换,即燃气与空气进行混合,并且速度流动过程中速度渐渐均衡,最后由内径逐渐增加的扩压段122将部分动能转换为压力,使混合后的气流增压后输出至混合段123,在混合段123内进一步使燃气与空气进行混合,并使气流的速度渐渐均衡,以防止气流速度不稳,而导致气压不稳,造成爆鸣或火焰燃烧不稳定的现象。

由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引射管可增强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程度,以增强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效果。由于接口段121、扩压段122和混合段123的形状差异较大,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将接口段121、扩压段122和混合段123分别制造,然后利用焊接等技术,将接口段121、扩压段122和混合段123连接在一起,以减少引射管制造的复杂度和繁琐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至少一个引射管12的接口段121的长度大于其他引射管12的接口段121的长度,由于每个引射管12将燃气输送至不同的位置,根据实际应用,引射管12的长度可设置为各不相同,因此,工作人员可增加接口段121的长度以增加引射管12的长度,增加混合段123的长度可增加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时间,进一步提高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程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渐缩段112与接口段121之间呈圆弧过渡,圆弧过渡可降低气流的阻力,减轻了气流的压力损失;并降低了气流的涡流现象。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气端包括连接管13和安装卡口14;连接管13与混合段123连通。连接管13可设置有弯头131,以满足将引射后的燃气输送至指定区域。连接管13的内径与引射管12的混合段123的内径相同即可,以保证引射后的气流的流速。在连接管13上远离混合段123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卡口14,安装卡口14可来用与其他部件(例如燃烧器4等)进行装配。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管13包括弯头131和与弯头131连接的引出段132,引出段132的竖直向上设置,弯头131将混合段123输出的气流引导至竖直向上而流入引出段132,引出段132竖直向上设置.更方便将燃气引入至燃烧器4的燃气室内。并且利用弯头131改变气流方向,使燃气在连接管13内的流动中压力损耗较小,流动更加顺畅,从而使得燃烧效果更好。

具体地,如图1所示。每个引射组件1的引出段132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引出段132的出口的终止平面的高度各不相同。

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卡口14的一种实现方式为具有内螺纹的环状结构,连接管13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安装卡口14通过螺纹与连接管13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当然安装卡口14也可以为具有外螺纹的环状结构,连接管13的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以实现安装卡口14与连接管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安装卡口14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直接套接在连接管13上的弹性环状结构。安装卡口14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为连接管13上靠近出口处的外侧壁上打磨出阶梯状结构,实现连接管13与安装卡口14一体成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卡口14上还设有密封结构,例如密封环等,以保证安装卡口14与其他配件连接的密封性。具体地,密封环为橡胶的o型密封圈。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灶具,包括如上实施例任一项的引射装置,以及包括还燃烧器4,燃烧器4与引射装置的一端连接。该灶具的引射装置具有如上实施例的引射装置的结构和有益效果,不再赘述。

具体地,燃烧器4与引射装置的一端连接,可说明为燃烧器4与引射部件3远离燃气射流碰撞进气腔2的一端连接。经由引射组件1、引射部件3与空气混合充分的燃气输入燃烧器内进行燃烧,由于引射组件1、引射部件3使空气与燃气的混合充分,因此,燃气燃烧充分,烟气排放量少并降低燃气资源的浪费,节约且环保。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燃烧器4内设有气流分流部41,气流分流部41用于将引射部件3引入的气流进行分流。利用气流分流部41将引射部件3气流进行分流,令两股燃气从相对的两个方向流入且在燃烧器4内发生碰撞,碰撞后的气流破坏了燃气射流的层流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了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程度,进一步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减少烟气的排放。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燃烧器还包括火盖底座44及火盖42;火盖42上设置至少一个燃气腔45;相邻的两个燃气腔45之间形成空气流道43;火盖42内侧设置至少一个气流分流部41;火盖底座44与火盖42的组合形成空气流腔;空气流道43与空气流腔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燃气腔45由火盖42局部上表面向背离火盖底座44方向凸起所形成的腔体,燃气腔45不仅可以增加火盖42与火盖底座44形成的内腔的容积,以增加引入空气量,而且凸起的相邻的燃气腔45所形成的空气流道43,可对燃气进行二次补气,增加空气量,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烟气排放。

进一步地,燃气腔45为圆弧段状突起腔体,并且至少一个燃气腔45均匀的环绕在火盖1中心的周围,这样排布方式可增加燃气腔45的数量,以进一步增加引入空气量。火盖底座44与火盖42之间的连接可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与固定连接相比,采用可拆卸连接,便于火盖42和火盖底座44的分体式制造,有利于减轻燃烧器的制造复杂度,同时更方便火盖42和火盖底座44的清洁,清洁时可将火盖42和火盖底座44拆分开来,再进行清洗和维护,改善了火盖42上火孔堵塞后不易清洁的问题。具体地,火盖42采用圆形结构,火盖底座44内侧沿圆周方向设有定位凹口,火盖42的底部沿圆周方向设置定位耳,定位耳上朝向火盖底座44的方向具有用于卡入定位凹口的凸部,通过定位凹口与定位耳的凸部之间的配合,可以防止火盖42与火盖底座44发生沿圆周方向转动,当然,火盖底座44与火盖42也可采用螺栓等方式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