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炉灰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0056发布日期:2020-10-28 11:34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炉灰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炉灰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锅炉是锅炉的一个种类,以生物质能源做为燃料的锅炉叫生物质锅炉,燃料被螺旋给料机送入锅炉的炉膛,然后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冲刷锅炉的主要受热面后,进入锅炉尾部受热面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再进除尘器,最后经烟囱排入大气,未气化的燃料边向炉排后部运动,直至燃尽,最后剩下的灰渣落入炉排后面的出渣口,灰渣需要收集装置收集,由于生物质灰渣颗粒细碎,用现有的收集装置收集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并且灰渣体积大,收集输送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灰渣收集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灰渣体积大,收集输送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质炉灰收集装置,灰渣收集时不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灰渣容易收集输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物质炉灰收集装置,包括料斗,料斗下部有与料斗连通的右端开口的箱体,箱体的外侧设置电机,箱体内设置带传动装置,箱体的右端外侧有置于地面上的收集车;

所述料斗是上下开口的筒体,料斗的外侧设置有入水管,料斗的内壁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嘴,每个雾化喷嘴的入口均和入水管相连通;

所述带传动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环形带,主动轮活动连接在箱体右端两侧内,从动轮活动连接在箱体左端两侧内,主动轮与电机前后对应并与电机连接,环形带张紧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环形带的上方对应料斗的下开口;

所述收集车包括车厢、卸料板和轮子,所述车厢是上方开口的箱体,卸料板是左端向上倾斜的倾斜板,卸料板的左端为楔形刀刃结构,卸料板的右端前后侧分别和车厢左部的前后内壁连接,卸料板的左端自车厢内向车厢开口伸出至车厢的左侧搭靠在环形带的右端上部,车厢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轮子。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是右端开口的长方形箱体,环形带的左端与箱体左端内壁有第一间距,环形带的右端与箱体右端内壁有第二间距,环形带的底部与箱体的底部内壁有第三间距,环形带的顶部与箱体的顶部内壁有第四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均为20~30cm。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在料斗的右侧,料斗与环形带的左端上下对应,料斗的开口的宽度小于环形带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料斗的内壁上至少2排雾化喷嘴上下对应排列,每排雾化喷嘴呈水平环状排列在料斗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的左侧与箱体的右端有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板的左端位于主动轮的中心正上方,卸料板的左端与环形带的右端上部呈相切状。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板的宽度与环形带的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卸料板的右端与车厢的底部内壁和右侧内壁均有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的顶部低于主动轮的中心所在的平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使本实用新型的料斗置于生物质锅炉的出渣口下方,打开电机,电机带动环形带转动,并且入水管处于开放状态,此时灰渣从出渣口落入料斗内,雾化喷嘴喷出的水雾使灰渣变成团状,不会产生烟雾,灰渣体积变小,团状的灰渣被环形带输送到与卸料板靠近的位置,从而团状灰渣由卸料板落入到车厢内,当车厢装满后,将装满的收集车推走,重新将空的收集车放置在原位置,使用卸料板将灰渣从环形带上接落到车厢内,从而本实用新型收集灰渣不会产生烟雾,灰渣体积变小,收集运输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3是图2a-a剖视图;

图4是图2b-b剖视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料斗,2为箱体,3为电机,4为带传动装置,5为收集车,10为入水管,11为雾化喷嘴,40为主动轮,41为从动轮,42为环形带,50为车厢,51为卸料板,52为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生物质炉灰收集装置,包括料斗1,料斗下部有与料斗连通的右端开口的箱体2,箱体2的外侧设置电机3,箱体内设置带传动装置4,箱体2的右端外侧有置于地面上的收集车5,电机3是东莞市堤斯基自动化机电有限公司的电机,所述电机连接市电。

所述料斗1是上下开口的筒体,料斗的外侧设置有入水管10,料斗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嘴11,每个雾化喷嘴11的入口均和入水管10相连通,雾化喷嘴11是东莞市福瑞德喷雾净化科技有限公司的雾化喷嘴。

所述带传动装置4包括主动轮40、从动轮41和环形带42,主动轮40活动连接在箱体2右端两侧内,从动轮41活动连接在箱体2左端两侧内,主动轮40与电机3前后对应并与电机3连接,环形带42张紧在主动轮40和从动轮41上,环形带42的上方对应料斗的下开口。

所述收集车5包括车厢50、卸料板51和轮子52,所述车厢50是上方开口的箱体,卸料板51是左端向上倾斜的倾斜板,卸料板的左端为楔形刀刃结构,卸料板51的右端前后侧分别和车厢50左部的前后内壁连接,卸料板的左端自车厢内向车厢50开口伸出至车厢50的左侧搭靠在环形带42的右端上部,车厢5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轮子52。

所述箱体2是右端开口的长方形箱体,环形带42的左端与箱体2左端内壁有第一间距,环形带42的右端与箱体2右端内壁有第二间距,环形带42的底部与箱体2的底部内壁有第三间距,环形带42的顶部与箱体2的顶部内壁有第四间距。

所述第一间距、第二间距、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均为20~30cm。

所述主动轮40在料斗1的右侧,料斗1与环形带42的左端上下对应,料斗的开口的宽度小于环形带42的宽度。

所述料斗1的内壁上至少2排雾化喷嘴11上下对应排列,每排雾化喷嘴11呈水平环状排列在料斗的内壁上。

所述车厢50的左侧与箱体2的右端有间距。

所述卸料板51的左端位于主动轮40的中心正上方,卸料板51的左端与环形带42的右端上部呈相切状。

所述卸料板51的宽度与环形带42的宽度相同。

所述卸料板51的右端与车厢50的底部内壁和右侧内壁均有间距。

所述车厢50的顶部低于主动轮40的中心所在的平面。

使本实用新型的料斗1置于生物质锅炉的出渣口下方,打开电机3,电机3带动环形带42转动,并且入水管10处于开放状态,此时灰渣从出渣口落入料斗1内,雾化喷嘴11喷出的水雾使灰渣变成团状,不会产生烟雾,灰渣体积变小,团状的灰渣被环形带42输送到与卸料板51靠近的位置,从而团状灰渣由卸料板51落入到车厢50内,当车厢50装满后,将装满的收集车5推走,重新将空的收集车5放置在原位置,使用卸料板51将灰渣从环形带42上接落到车厢50内,从而本实用新型收集灰渣不会产生烟雾,灰渣体积变小,收集运输方便。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上述描述内容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凡是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或等效的变形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