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级一体式水封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7648发布日期:2021-04-09 12:4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级一体式水封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封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级一体式水封罐。



背景技术:

水封罐的作用是防止回火现象的发生,假设发生回火,火焰通过火炬气出口进入水封罐后因为入口管道在水面以下,因此杜绝了火焰的继续传播。

现有传统水封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多采用仪表、阀门组合进行控制,故障点多,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采用仪表、阀门控制,需要等待控制系统的指令,反应有延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二级一体式水封罐,通过设置一级气腔和二级气腔,通过压力走动控制火炬气体进入到不同的气腔内,整个系统通过腔体内的压力,使液体实现不同的连通方式,从而达到分级排放的目的,替代了传动的仪表阀门组合,降低了故障率,调节灵活且生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二级一体式水封罐,底板、外腔体、内腔体、顶板、二级出气管、一级出气管、进气管和注水口,所述外腔体的底部设有底板,顶部设有顶板,所述外腔体、底板和顶板形成一个密封的二级气腔,所述二级气腔内设有内腔体,所述内腔体的底部与底板之间留有连通间隙,所述内腔体的内部形成开口朝下的一级气腔,所述外腔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气管和注水口,所述注水口与二级气腔连通,所述进气管向内延伸至内腔体与一级气腔连通,所述二级气腔的顶部设有二级出气管,所述二级出气管穿过顶板延伸至水封罐外侧,所述顶板上设有与水封罐外侧连通的一级出气管。通过设置一级气腔和二级气腔,通过压力走动控制火炬气体进入到不同的气腔内,整个系统通过腔体内的压力,使液体实现不同的连通方式,从而达到分级排放的目的,替代了传动的仪表阀门组合,降低了故障率,调节灵活且生产成本低。

所述进气管在一级气腔内向下弯曲,末端延伸至内腔体的开口处。将进气管延伸至内腔体的开口处,能够使进气管淹没在也体内,火炬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到一级气腔内后,能够对火炬气体进行一个缓冲。

所述进气管的末端设有折流器。在进气管的末端设置折流器,能够对火炬气体进行折流,避免火炬气体从进气管冒出后,从底板与内腔体之间的连通间隙溢出。

所述折流器包括折流壁和折流罩,所述折流壁与折流罩之间通过圆角过渡。折流壁与折流罩之间通过圆角过渡,能够对火炬气体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气体折流转弯时更加顺畅。

所述折流罩的外轮廓为球形面。采用球形面的折流罩,能够对火炬气体从进气管冒出后均匀向四周分散,提高火炬气体的均匀性。

所述底板上设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与排渣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排渣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外腔体的外侧。在水封罐的底部设置排渣口,能够及时对水封罐长时间使用产生的沉淀等杂质进行清理,确保水封罐的正常运行。

所述外腔体的底部位于底板的下方设有固定座。设置固定座,能够对水封罐进行固定,提高水封罐的稳定性。

所述内腔体通过第一辐板固定在外腔体的中心,所述进气管通过第二辐板固定在内腔体的中心,所述折流器通过第三辐板固定在进气管的末端。采用辐板固定,既能够实现固定作用,又不影响火炬气体的通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级一体式水封罐,通过设置一级气腔和二级气腔,通过压力走动控制火炬气体进入到不同的气腔内,整个系统通过腔体内的压力,使液体实现不同的连通方式,从而达到分级排放的目的,替代了传动的仪表阀门组合,降低了故障率,调节灵活且生产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级一体式水封罐,将进气管延伸至内腔体的开口处,能够使进气管淹没在也体内,火炬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到一级气腔内后,能够对火炬气体进行一个缓冲;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级一体式水封罐,在进气管的末端设置折流器,能够对火炬气体进行折流,避免火炬气体从进气管冒出后,从底板与内腔体之间的连通间隙溢出,折流壁与折流罩之间通过圆角过渡,能够对火炬气体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气体折流转弯时更加顺畅,采用球形面的折流罩,能够对火炬气体从进气管冒出后均匀向四周分散,提高火炬气体的均匀性;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级一体式水封罐,在水封罐的底部设置排渣口,能够及时对水封罐长时间使用产生的沉淀等杂质进行清理,确保水封罐的正常运行;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二级一体式水封罐,采用辐板固定内腔体、排气管和折流器,既能够实现固定作用,又不影响火炬气体的通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腔体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辐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折流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座,2、底板,3、外腔体,4、内腔体,5、顶板,6、二级出气管,7、一级出气管,8、进气管,9、注水口,10、折流器,11、排渣管,12、连通间隙,13、折流腔,14、二级气腔,15、一级气腔,16、第一辐板,17、第二辐板,18、第三辐板,101、折流壁,102、过度角,103、折流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二级一体式水封罐,底板2、外腔体3、内腔体4、顶板5、二级出气管6、一级出气管7、进气管8和注水口9,所述外腔体3的底部设有底板2,顶部设有顶板5,所述外腔体3、底板2和顶板5形成一个密封的二级气腔14,所述二级气腔14内设有内腔体4,所述内腔体4的底部与底板2之间留有连通间隙12,所述内腔体4的内部形成开口朝下的一级气腔15,所述内腔体4为一端开口的筒体,所述外腔体3的侧壁上设有进气管8和注水口9,所述注水口9与二级气腔14连通,即所述注水口9的一端设置在外腔体3的外壁上,另一端与二级气腔14连通,所述进气管8向内延伸至内腔体4与一级气腔15连通,即进气管8的一端设置在外腔体3的外壁上,另一端向内延伸至内腔体4内部,伸入到一级气腔15内,所述二级气腔14的顶部设有二级出气管6,所述二级出气管6穿过顶板5延伸至水封罐外侧,所述顶板5上设有与水封罐外侧连通的一级出气管7。通过设置一级气腔15和二级气腔14,通过压力走动控制火炬气体进入到不同的气腔内,整个系统通过腔体内的压力,使液体实现不同的连通方式,从而达到分级排放的目的,替代了传动的仪表阀门组合,降低了故障率,调节灵活且生产成本低。

所述进气管8在一级气腔15内向下弯曲,末端延伸至内腔体4的开口处。将进气管8延伸至内腔体4的开口处,能够使进气管8淹没在也体内,火炬气体通过进气管8进入到一级气腔15内后,能够对火炬气体进行一个缓冲。

如图6所示,所述进气管8的末端设有折流器10。在进气管8的末端设置折流器10,能够对火炬气体进行折流,避免火炬气体从进气管8冒出后,从底板2与内腔体4之间的连通间隙12溢出。

所述折流器10包括折流壁101和折流罩103,所述折流壁101与折流罩103之间通过过度角102过渡,所述过度角为圆角。折流壁101与折流罩103之间通过圆角过渡,能够对火炬气体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气体折流转弯时更加顺畅。

所述折流罩103的外轮廓为球形面。采用球形面的折流罩103,能够对火炬气体从进气管8冒出后均匀向四周分散,提高火炬气体的均匀性。

所述底板2上设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与排渣管11的一端连接,所述排渣管11的另一端延伸至外腔体3的外侧。在水封罐的底部设置排渣口,能够及时对水封罐长时间使用产生的沉淀等杂质进行清理,确保水封罐的正常运行。

所述外腔体3的底部位于底板2的下方设有固定座1。设置固定座1,能够对水封罐进行固定,提高水封罐的稳定性。

如图4-5所示,所述内腔体4通过第一辐板16固定在外腔体3的中心,所述进气管8通过第二辐板17固定在内腔体4的中心,所述折流器10通过第三辐板18固定在进气管8的末端,所述第一辐板16设有四个,以外腔体3的轴线为中心呈90°均不,所述第二辐板17设有三个,以进气管8的轴线为中心120°均不,所述第三辐板18设有三个,以折流罩103的轴线为中心120°均不,所述第二辐板17与第三辐板18之间的夹角为60°。采用辐板固定,既能够实现固定作用,又不影响火炬气体的通过。

一种二级一体式水封罐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注水口9向水封罐内注水,使水面没过底板2与内腔体4之间的连通间隙12,根据火炬气体分级的压力值,确定液面的高度。液面的高度影响火炬气体的分级压力,当液面低时,分级压力低,当液面高时,分级压力高,下面通过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火炬气体的压力低于分级压力值时,火炬气体通过进气管8进入到水封罐内,从进气管8的末端溢出,在浮力和折流器10的作用下转向,气体向上运动,到达一级气腔15,然后通过一级出气管7输送到燃烧火炬,此时,火炬气体仅通过一级排气管进行输送;

当火炬气体的压力逐渐增大时,进入一级气腔15的气体量大于排出的气体量,一级气腔15内的气体出现聚集,使得内腔体4内部的液面向下移动,随着火炬气体压力的继续增大,内腔体4内部的液面继续降低;

如图3所示,当火炬气体的压力大于分级压力值时,火炬气体通过底板2与内腔体4之间的连通间隙12进入到二级气腔14,并通过二级排气管排出输送到燃烧火炬,此时火炬气体同时通过一级排气管和二级排气管进行输送。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应用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因此前面描述的方式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