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炉具的清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转动式炉具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2.现有技术的炉具多采用在炉条的下方设置清灰斗或清灰口,燃料燃烧产生的炉灰自动落入清灰斗或清灰口内,当炉灰达到一定程度后,从清灰斗或清灰口中将炉灰掏出。
3.然而,大部分燃料燃烧后生成炉灰的体积较大且受到上方燃料的挤压不能自动从炉条上落下,多采用手摇清灰杆的方式带动炉条作摇摆运动,在两个炉条之间和炉条与燃烧室壁之间形成比较大的空隙,从而将炉膛燃烧室内的灰渣晃落到清灰斗内实现清灰。由于,普通炉条齿宽度较大,摇摆幅度比较大,会将炉膛内灰渣和未燃尽的燃料搅动混为一体,而且形成的缝隙较大,会导致未燃尽的燃料也一起掉落到灰室内,造成燃料的浪费;炉具清灰杆的位置较低,在用手晃动清灰杆时需要弯腰操作,且炉灰还会飘落到清灰杆上,当用手晃动清灰杆时炉灰自然会粘到手上,不卫生,所以现有的手摇清灰杆的清灰方式不科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动式炉具清灰装置,无需手动操作即可方便的将炉膛燃烧室内的灰渣晃落到清灰斗内,其使用方便,清灰效果好。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燃烧室下方的炉条,所述炉条通过炉轴与脚踏板连接,所述炉条上间隔设有炉齿,所述炉齿均匀、分段地周布在炉条的外周,所述炉条包括相互啮合、平行设置在炉体上的第一炉条和第二炉条,所述第一炉条和第二炉条的间距不小于炉齿的高度,所述炉齿包括设置在第一炉条上的第一炉齿和设置在第二炉条上的第二炉齿,所述第一炉齿分布在相邻的第二炉齿之间。
7.进一步的,所述炉轴通过定位碗与炉体连接,所述炉轴包括第一炉轴和第二炉轴,所述第二炉轴的端部设有随第二炉轴转动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设置在第一炉轴端部随第一炉轴转动的第一齿轮相啮合。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炉轴的另一端通过棘轮固定件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的末端设有脚踏板。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与弹簧的一端固定的固定套,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设置在炉体上的固定杆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炉条还包括设置在炉体内的第三炉条,所述第三炉条的第三炉轴通过定位碗炉体连接,所述第三炉条与第二炉条相互啮合、平行设置,第三炉条的周向均匀、分段设有第三炉齿,所述第三炉齿设置在相邻的第二炉齿之间,且第二炉条与第三炉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炉齿的高度。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炉轴的端部设有随第三炉轴转动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
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利用踩踏脚踏板的方式代替手动摇晃炉条实现清灰,使炉条的摇摆运动转变为单方向的旋转,由中间炉条的旋转通过啮合传动同时带动两侧的炉条反方向旋转,宽度较小的炉齿随之旋转,炉齿旋转的过程中能比较平稳的将炉膛内底层炉灰或者焦块通过炉齿与炉轴的间隙拨落到灰室内,起到破焦、清灰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灰渣与未燃尽燃料之间的搅动,减少不完全燃烧的燃料被拨落到灰室的机会,燃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其运行方便可靠,使用过程省力、安全卫生,实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好,有推广的必要。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6.其中,1、第一炉条;2、第一炉齿;3、第二炉齿;4、第二炉条;5、定位碗;6、第一炉轴;7、第二炉轴;8、棘轮固定件;9、第三炉轴;10、连接件;11、脚踏板;12、固定杆;13、第三炉齿;14、第三炉条;15、炉体;16、第三齿轮;17、第二齿轮;18、第一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8.一种转动式炉具清灰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设置在燃烧室下方的炉条,所述炉条通过炉轴与脚踏板11连接,所述炉条包括相互啮合、平行设置的第一炉条1、第二炉条4和第三炉条14,脚踏板11通过第二炉条4的第二炉轴7带动与第二炉条4相啮合的第一炉条1和第三炉条14反向转动,在炉条转动的过程中,炉条上的炉灰从炉齿与炉轴之间的间隙落入炉条下方的清灰斗。
19.如图1所示,所述炉条上间隔设有炉齿,所述炉齿均匀、分段地周布在炉条的外周,炉条转动的过程中,炉齿或炉轴上的炉灰落入炉条下方的清灰斗。
20.实施例一:所述炉条包括相互啮合、平行设置在炉体15上的第一炉条1和第二炉条4,所述第一炉条1和第二炉条4的间距不小于炉齿的高度,防止炉条转动过程中炉齿与炉轴碰撞,所述炉齿包括设置在第一炉条1上的第一炉齿2 和设置在第二炉条4上的第二炉齿3,所述第一炉齿2分布在相邻的第二炉齿3之间。确保炉齿与炉轴均匀分布,防止燃料从炉齿与炉轴之间滑落到清灰斗,杜绝浪费燃料。
21.所述炉轴包括第一炉轴6和第二炉轴7,所述第二炉轴7的端部设有随第二炉轴7转动的第二齿轮17,所述第二炉轴7的另一端通过棘轮固定件8与连接杆10连接,所述连接杆10的末端设有脚踏板11。当脚踩脚踏板11的时候,脚踏板11依次通过连接杆10、棘轮固定件8带动第二炉轴7转动,第二炉轴7带动设置在第二炉轴7端部的第二齿轮17转动,所述第二齿轮17与设置在第一炉轴6端部的第一齿轮18相啮合,第二齿轮17转动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18转动,第一齿轮18的转动带动第一炉轴6转动。可见,脚踩脚踏板11,第一炉条1和第二炉条4随之转动,炉轴和炉齿上的炉灰滑落到下方的清灰斗内,焦块在转动的过程中被破碎而滑落到清灰斗内。
22.实施例二:所述炉条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炉条1、第二炉条4和第三炉条14,所述第二炉条4同时与第一炉条1、第三炉条14相啮合,第二炉轴7端部设置的随第二炉轴7转动的第二齿轮17,所述第二齿轮17分别与第一齿轮18、第三齿轮16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8设置在第一炉轴6的端部带动第一炉轴6随第一齿轮18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三齿轮16设置第三炉轴9的端部带动第三炉轴9随第三齿轮16的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二炉轴7的另一端通过棘轮固定件8与连接杆10连接,所述连接杆10的末端设有脚踏板11。当脚踩脚踏板11的时候,脚踏板11依次通过连接杆10、棘轮固定件8带动第二炉轴7转动,第二炉轴7转动设置在第二炉轴7端部的第二齿轮17随之转动,随后与第二齿轮17啮合的第一齿轮18、第三齿轮16转动,进而第一炉轴6、第三炉轴9随之转动,实现了第一炉条1、第二炉条4和第三炉条14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炉齿2、第二炉齿3和第三炉齿13随之转动。同时、炉齿的宽度较小约2cm左右,这样,炉齿旋转的过程中能平稳的将炉膛内底层炉灰或者焦块通过炉齿与炉轴的间隙拨落到灰室内,起到破焦、清灰的作用。
23.所述炉轴通过定位碗5与炉体15连接,所述定位碗5的设置起限位炉条的作用,确保炉条只能在定位碗5内转动,使炉条限定在炉体15内只能沿轴向转动而不能平行移动。所述炉轴包括第一炉轴6、第二炉轴7和第三炉轴9.
24.如图1所示,所述炉齿包括设置在第一炉条1上的第一炉齿2 、设置在第二炉条4上的第二炉齿3和设置在第三炉条14上的第三炉齿13,所述第一炉齿2和第三炉齿13均匀分布相邻的第二炉齿3之间,且第一炉条1和第二炉条4的间距、第二炉条4与第三炉条14的间距均不小于炉齿的高度,这样,可防止炉条转动过程中,炉轴与炉齿发生碰撞,确保炉齿旋转的过程中将炉灰和焦块通过炉齿与炉轴的间隙拨落到灰室内。
25.所述连接杆10上设有与弹簧的一端固定的固定套,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设置在炉体15上的固定杆12连接。当脚离开踩踏板11时,在弹簧的作用下使脚踏板11复位,但炉条在棘轮固定件8的作用下不会随之复位。这样,就会使得脚踏板11复位的阻力比较小,很容易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