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3232发布日期:2022-03-23 12:29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预器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


背景技术:

2.空气预热器作为锅炉最末级的余热回收设备,烟气从空预器出口带出的热量直接计入排烟损失,其高效运行对机组能耗状况至关重要。空预器堵塞,从经济性角度来看,风机的耗电量升高,排烟温度升高,风量不足负荷受限;从安全性角度来看,风机失速抢风造成压差升高、炉膛压力产生波动,燃烧不稳定。会影响机组的运行安全。
3.而空预器堵塞产生的原因则有:1、灰分积累,烟气灰分大,蓄热元件间隙小,烟气流经蓄热元件时发生积灰;2、积灰加剧,硫酸蒸汽和硫酸氢氨低温结露粘结灰分;3、积灰和结露(硫酸氢氨)相互促进,造成积灰状况恶化,难以清扫,发生堵灰。进一步的,空预器在低温结露时的积灰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鉴于上述现有空预器积灰堵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6.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其目的在于解决空预器在低温时,蓄热元件间的积灰和结露(硫酸氢氨)相互促进,造成积灰状况恶化,难以清扫,发生严重堵塞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此改进装置包括空预器单元、温度补偿单元和温度监测单元,其中,空预器单元,其包括空预器和设置于所述空预器顶部的扇形板,所述扇形板将所述空预器的顶部平面分隔为烟气侧、一次风侧、二次风侧和温度补偿侧;以及,温度补偿单元,其输出端与所述温度补偿侧相通,其包括进风组件和设置于所述进风组件输出端的加热组件。温度监测单元,其包括温度监测模块以及与所述温度监测模块相连的处理模块,其中,所述温度监测模块设置于所述空预器单元和温度补偿单元中。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空预器包括转轴,设置于所述转轴上的换热元件,以及位于所述换热元件外侧的外壳体;所述换热元件能够随转轴旋转。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热元件中具有交错分布的换热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
中:所述扇形板呈星形,各端部边缘均延伸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侧壁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烟气侧、一次风侧、二次风侧和温度补偿侧沿所述换热元件的逆时针旋转平面依次分布。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烟气侧的扇形面积大于所述一次风侧的扇形面积,所述一次风侧的扇形面积大于所述二次风侧的扇形面积,所述二次风侧的扇形面积大于所述温度补偿侧的扇形面积。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风组件包括风机,连接于所述风机输入侧的进风管和设置于所述风机输出侧的出风管,以及位于所述进风管进风侧的进风窗;所述进风窗内设置有滤网。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连通于所述出风管内腔的加热管,位于所述加热管腔内的金属块,规则缠绕于所述金属块上的线圈,以及与所述线圈相连的电源。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源为高频交流电源。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温度监测模块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出风管的出风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温度补偿侧与烟气侧交汇处的所述外壳体内侧壁上。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中在空预器的烟气侧与二次风侧之间增设了温度补偿侧,通过设置的温度补偿单元向此温度补偿侧增温,以减小二次风侧向烟气侧过渡时的温度差,从而减少温差大引起硫酸氢氨凝结,并与积灰结合,加重空预器堵塞现象;而温度监测单元则用于温度补偿的监测,以提高整体的温度补偿效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的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的空预器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的空预器倾斜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的温度补偿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27.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28.实施例1
29.参照图1和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减缓空预器积灰堵塞的改进系统,此改进装置包括空预器单元100、温度补偿单元200和温度监测单元300。其中,空预器单元100为现有的空气预热器组件,用于锅炉最末级的余热回收,而温度补偿单元200用于对空预器100进行温度补偿,而温度监测单元300用于温度补偿的监控,以保持最佳的温度补偿效果。
30.具体的,空预器单元100,其包括空预器101和设置于空预器101顶部的扇形板102,扇形板102将空预器101的顶部平面m分隔为烟气侧m1、一次风侧m2、二次风侧m3和温度补偿侧m4;扇形板102将空预器101的换热腔室分隔为多重区域,与传统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增设了温度补偿侧m4。
31.其中,温度补偿单元200,其输出端与温度补偿侧m4相通,其包括进风组件201和设置于进风组件201输出端的加热组件202。进风组件201用于向温度补偿侧m4的区域注入热风,而热风的温度来源于加热组件202。
32.温度监测单元300,其包括温度监测模块301以及与温度监测模块301相连的处理模块302,其中,温度监测模块301设置于空预器单元100和温度补偿单元200中。温度监测模块301为多个不同的温度监测组件,可为不同的温度监测传感器,处理模块302可理解为处理控制中心,用于比较并处理温度监测模块监控采集的温度数据。
33.实施例2
34.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空预器101包括转轴101a,设置于转轴101a上的换热元件101b,以及位于换热元件101b外侧的外壳体101c;换热元件101b能够随转轴101a旋转。
35.换热元件101b中具有交错分布的换热板。
36.扇形板102呈星形,各端部边缘均延伸于外壳体101c的顶部侧壁上。
37.烟气侧m1、一次风侧m2、二次风侧m3和温度补偿侧m4沿换热元件101b的逆时针旋转平面依次分布。
38.烟气侧m1的扇形面积大于一次风侧m2的扇形面积,一次风侧m2的扇形面积大于二
次风侧m3的扇形面积,二次风侧m3的扇形面积大于温度补偿侧m4的扇形面积。
39.相较于实施例1,进一步的,空预器101包括有转轴101a,此转轴101a由电机等驱动设备驱动,带动换热元件101b在外壳体101c的腔内旋转。
40.扇形板102为呈星形的板体,安装于空预器101的外壳体101c的顶部侧壁上,如附图2和3中所示,将换热元件101b旋转形成的圆形区域分隔为烟气侧m1、一次风侧m2、二次风侧m3和温度补偿侧m4四个区域,其中,四者的分布顺序为沿着换热元件101b逆时针旋转方向依次分布。
41.而烟气侧m1为高温烟气的流通区域,一次风侧m2为向锅炉通入的常温空气的流通区域,二次风侧m3为换热后低温空气的流通区域,温度补偿侧m4用于向低温的二次风侧m3进行温度补偿,以减少二次风侧m3在向烟气侧m1过渡时,由于温度差较大而在换热元件101b上反应生成硫酸氢氨,凝结水汽产生结露现象。
42.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43.实施例3
44.参照图1和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进风组件201包括风机201a,连接于风机201a输入侧的进风管201b和设置于风机201a输出侧的出风管201c,以及位于进风管201b进风侧的进风窗201d;进风窗201d内设置有滤网201d-1。
45.加热组件202包括连通于出风管201c内腔的加热管202a,位于加热管202a腔内的金属块202b,规则缠绕于金属块202b上的线圈202c,以及与线圈202c相连的电源202d。
46.电源202d为高频交流电源。
47.相较于实施例2,进一步的,进风组件201中的风机201a用于从外界抽取空气,空气由进封窗201d进入,并由滤网201d-1进行初步过滤,空气从进风管201b进入,并由出风管201c排出。
48.而在出风管201c中,设置有加热组件202,即出风管201c中的风经加热组件202加热后再排出,进一步的,加热组件202中的加热管202a用于防护承装金属块202b及线圈202c,并对出风管201c进行防护;线圈202c规则缠绕在金属块202b上,其中,“规则”可理解为顺时针或逆时针缠绕在金属块202b上,金属块202b为能够导电的导体,在线圈202c通电后,在金属块202b的内部发生电磁感应而会产生感应电流,当导体的电阻率较小时,产生的涡流会很强,即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出风管201c内流动的空气将此热量带走,即可形成高温的热气流从出风管201c的输出侧排出。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与线圈202c相连的电源202d必须为高频的交流电源。
49.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
50.实施例4
51.参照图1和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三个实施例的是:温度监测模块301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301a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01b,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301a设置于出风管201c的出风侧,第二温度传感器301b设置于温度补偿侧m4与烟气侧m1交汇处的外壳体101c内侧壁上。
52.相较于实施例3,进一步的,温度监测模块301至少需要对两个位置进行温度监测,包括出风管201c的出风侧,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301a监测从出风管201c出风侧排出的热气
流的温度大小,还包括温度补偿侧m4与烟气侧m1交汇处换热元件101b的表面温度,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301b监测经过二者区域交汇处的换热元件101b的表面温度。通过采集到两处的温度值,处理模块302进行比较并处理,当监测的温度差值高于预设的温度差值时,启动温度补偿;当未达到预设的温度差值时,可停止温度补偿,即能减少能量损耗,空预器101也不会产生结露积灰的问题。此处“预设的温度差值”可理解为实验得出在,换热元件101b从二次风侧m3进入烟气侧m1,其表面会产生硫酸氢氨凝露时的温度范围区间。
53.其余结构与实施例3的结构相同。
54.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