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抽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7640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抽油烟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厨房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抽油烟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抽烟油机是一种厨房排烟设备净化环境 , 是现代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厨房排烟设备,目前一般家用抽烟机为悬挂式或壁挂式,由于悬挂式安装位置较高时,吸油烟效果差 , 装低了容易碰头,壁挂式上部无遮拦,当刚炒菜时锅内急剧飘升的油烟不易聚集机体内,使锅外侧的油烟迅速飘散,造成这种残余油烟外逸污染厨房或室内,功率再大抽烟油机也无法控制这些飘散溢出的油烟,这个问题至今无法彻底解决,因此,人们渴望抽烟油机就是能把所有锅外四周的油烟都能收集彻底排除,从而净化厨房环境 ,不必为了装了抽油烟机还要考虑残余油烟的问题而专门设置隔离厨房与饭厅烦恼,并能减少能耗和噪音,改善家居环境,提高吸排效益,让家庭享受低碳、环保、节能带来的好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抽油烟机,具体涉及一种对油烟抽取效果更佳的家用的抽油烟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用抽油烟机,包括具有容纳通道的凹座的烟雾罩板,导风机构通过固定元件围卡在上述的上烟雾罩板的凹座上,上述的上烟雾罩板底部具有至少一个的凹槽结构,凹槽结构内具有至少一个的第一抽风机构,抽风机构与设置在上述的上烟雾罩板凹座上的导风机构连通,还设有侧烟雾罩板,侧烟雾罩设置在接近上烟雾罩板凹槽结构处,侧烟雾罩板内设有第二抽风机构,第二抽风机构的风口相对于上烟雾罩板凹槽结构前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侧烟雾罩板设有至少一个的导风口,导风口上分布有档油板。

优选的,所述的挡油板可拆卸的安装在导风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烟雾罩板底部具有至少一个的凹槽结构烟雾罩板上部延伸顶部具有抽风机构安装架,抽风机构安装架由上往下可拆卸的安装在凹槽结构内,第一抽风机构安装在抽风机构安装架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风机构由内筒及外筒中间连通结构,外筒开口设置在上述的上烟雾罩板凹座上,外筒开口处还设有往内筒进行抽风的第三抽风机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设置侧烟雾罩板,可以同时启动第一抽风机构、第二抽风机构,第一抽风机构可以对锅炉向上飞出的油烟进行吸附,而侧烟雾罩板的第二抽风机构即可实现对锅炉侧边的油气进行吸附,相对于单向的油烟机,其抽油烟的效率高,实用抽取面积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家用抽油烟机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2为实施例的一种家用抽油烟机的正视结构图;

附图3为实施例的一种家用抽油烟机的正视透视图;

附图4为实施例的一种家用抽油烟机的上视图;

附图5为实施例的一种家用抽油烟机的下视图;

附图6为实施例的一种家用抽油烟机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6,一种家用抽油烟机,包括具有容纳通道的凹座的烟雾罩板2,导风机构3通过固定元件围卡在上述的上烟雾罩板2的凹座上,上述的上烟雾罩2板底部具有两个的凹槽结构14,凹槽结构14内具两个的第一抽风机构15,第一抽风机构15与设置在上述的上烟雾罩板2凹座上的导风机构3连通,还设有侧烟雾罩板1,侧烟雾罩1设置在接近上烟雾罩板2凹槽结构14处,侧烟雾罩板1内设有第二抽风机构12,第二抽风机构12的风口相对于上烟雾罩2板凹槽结构14前方设置。

设置侧烟雾罩板1的目的在于,可以同时启动第一抽风机构15、第二抽风机构12,第一抽风机构15可以对锅炉向上飞出的油烟进行吸附,而侧烟雾罩板1的第二抽风机12构即可实现对锅炉侧边的油气进行吸附,相对于单向的油烟机,其抽油烟的效率高,实用抽取面积大。

为了避免在抽油烟机过程中,位于抽烟机内的油往挡油板滴落,上述侧烟雾罩板1设有导风口11,导风口11上分布有档油板111,挡油板111可拆卸的安装在导风口11上,也方便于日常的清洗,具体可以采用嵌合的方式实现挡油板111可拆卸的安装在导风口11上。

为了方便日常的第一抽风机构15的清洗及维修,由于第一抽风机构15积虑油烟的几率多,上述的上烟雾罩板2底部具有凹槽结构14往上烟雾罩板2上部延伸顶部具有抽风机构安装架16,抽风机构安装架16由上往下可拆卸的安装在凹槽结构14内,第一抽风机构15安装在抽风机构安装架16底部,在需要进行清洗的时候,只需要将抽风机构安装架16拆除即可对第一抽风机构15进行清洗。

进一步的,为了加快对第一抽风机构15及第二抽风机构12抽取的油烟进行快速排出,上述的导风机构3由内筒及外筒中间连通结构,导风机构3外筒开口设置在上述的上烟雾罩板2凹座上,导风机构3外筒开口处还设有往导风机构3内筒进行抽风的第三抽风机构31。

优选的,上述的第一抽风机构14、第二抽风机构15、第三抽风机31构均为抽烟风机。

优选的,上述的侧烟雾罩1底部还设有漏油口17,用于平常集聚在抽油烟机内的垃圾油进行收集处理。

当然,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发明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