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199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轴流风扇以及热交换器收纳于外壳内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如下的空调机,即:其在具有吸入口以及排出口的外壳内配设有热交换器,在外壳沿左右(水平)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轴流风扇,从配设于外壳的排出口排出调节空气。作为这种空调机,在吸入口侧设置有风扇单元,并且具备:左右风向板,其对从排出口排出的气流的左右方向的朝向进行控制;上下风向板,其设置于排出口,并对从排出口排出的气流的上下方向的朝向进行控制;以及人检测传感器,其对存在于室内的人的位置进行检测。该空调机为了提高在室内的人的舒适性,而根据人检测传感器的人检测结果来对多个轴流风扇的风量、左右风向板的朝向、以及上下风向板的朝向进行控制。

另外,在上游侧具备多个轴流风扇以及热交换器的空调机中,提出了利用分隔板将外壳内部分割为多条风路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1)。该空调机使用螺旋桨式风扇作为轴流风扇,并利用风路内的混合防止板来抑制从邻接的螺旋桨式风扇排出的气流的干扰。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01735号

专利文献1能够通过利用混合防止板来分割风路,由此抑制邻接的螺旋桨式风扇的气流的干扰,并能够通过使各螺旋桨式风扇的转速不同来对所排出的调节空气的风量进行调整。但是,在调节空气被排出口附近的上下风向板偏转时,调节空气与上下风向板碰撞,从而气流扩散,由此相邻的螺旋桨式风扇的气流相互干扰,因此存在无法从各螺旋桨式风扇排出与转速相对应的风量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排出与各螺旋桨式风扇的转速相对应的风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外壳,其在上部形成有吸入口,在前表面部下侧形成有排出口,并在内部形成有内部风路;多个轴流风扇,它们在该外壳的内部,并在上述吸入口的下游侧沿上述外壳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热交换器,其设置于上述排出口的上游侧,并使由上述轴流风扇吸入至上述外壳的内部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上下风向板,其对从上述排出口排出的气流的上下方向的朝向进行控制,在上述空调机中,上述内部风路在邻接的多个上述轴流风扇之间被分割,上述上下风向板具备分隔板,该分隔板沿上述上下风向板的短边方向而设置于该上下风向板的表面上,与上述内部风路的分割相对应地划分该上下风向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的室内机,通过在上下风向板上设置分隔板,能够抑制从多个轴流风扇排出的气流与上下风向板碰撞并向左右方向扩散时的风扇彼此的气流的干扰。由此,空调机的室内机能够根据各轴流风扇的转速来使每一个轴流风扇分别排出不同风量的调节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截面的图。

图2是从上表面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中的室内机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中的上下风向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中的上下风向板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中的室内机内的风的流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中的室内机内的风的流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中的左右分割的上下风向板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中的左右分割的上下风向板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中的带有左右风向板的上下风向板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中的带有左右风向板且左右分割的上下风向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中的空调装置的室内机的截面的图。基于该图1对室内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该室内机100 是利用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来向室内等空调对象区域供给调节空气的装置。如图1所示,室内机100具备外壳4。在外壳4的上表面设置有将室内空气吸入内部的室内机上表面的吸入口1,在下部形成有用于将调节空气供给至空调对象区域的排出口8。在外壳4内部,且在吸入口1的下侧设置有过滤器11,在其下部设置有轴流风扇2。轴流风扇 2从吸入口1吸入室内空气,并从排出口8排出调节空气。另外,在从轴流风扇2至排出口8为止的风路设置有热交换器3。热交换器3通过使从轴流风扇2输送的室内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产生调节空气。

在外壳4的内部设置有对内部风路进行分隔的混合防止板10。混合防止板10设置于在外壳4内设置的多个轴流风扇2之间,其进行分隔以使得各轴流风扇2所产生的风不发生干扰。排出口8设置于外壳4的下部,即设置于在外壳4内部设置的热交换器3的下部。在排出口8设置有使节空气沿上下方向偏转的三个上下风向板5a、5b、5c(总称为上下风向板5)。在上下风向板5上设置有分隔板6,分隔板6也与混合防止板10一起在排出口8对风路进行分隔。此外,稍后描述分隔板6的结构。

在此对室内机100内的空气的流动简单地进行说明。首先,室内空气借助轴流风扇2从吸入口1流入室内机100的内部。此时利用过滤器 11除去空气所含有的尘埃。该室内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3时,被热交换器3内流动的制冷剂加热或者冷却,从而成为调节空气。该调节空气通过设置于排出口8的上下风向板5的上方。上下风向板5具有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旋转中心,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室内机100。上下风向板5通过带有马达的驱动机构(未图示)来调整上下方向的角度,由此偏转调节空气的上下排出角度。另外,调节空气通过设置于上下风向板 5上的左右风向板7。左右风向板7沿单元宽度方向而设置有多个,且分别通过连结棒(未图示)连结。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设置于室内机100的前表面侧的上下风向板5b设置左右风向板7。左右风向板7 具有旋转轴并设置为能够沿左右方向旋转,通过带有马达的驱动机构 (未图示)来调整角度,由此偏转调节空气的左右排出角度。之后,调节空气从排出口8被排出至室内机100的外部,即空调对象区域。

图2是从上表面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图。如图所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沿室内机100的左右(宽度)方向并列配置有两个轴流风扇2。

轴流风扇2分别被喇叭口环绕。另外,在轴流风扇2之间设置有混合防止板10。该混合防止板10设置于从轴流风扇2至热交换器3之间。或者,混合防止板10遍及热交换器3与排出口8之间而进行设置。或者,混合防止板10设置于从轴流风扇2至热交换器3之间以及热交换器3与排出口8之间这双方。换句话说,从轴流风扇2至排出口8为止的内部风路13被分割为多条风路(在实施方式1中为两条)。因此,从多个轴流风扇2排出的调节空气能够抑制邻接的轴流风扇2的气流的干扰。混合防止板10设置于热交换器3的上游侧或者下游侧,因此形成为沿着热交换器3的形状。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上下风向板5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上下风向板5的立体图。在上下风向板5上设置有分隔板6。如图3以及图4所示,分隔板6在沿着上下风向板5 的短边方向的方向而设置在一块上下风向板5的表面上。分隔板6设置于相邻的轴流风扇2之间的位置。另外,分隔板6的长度(室内机100 的进深方向的长度,即图示的X方向的长度)与上下风向板5的长度(从前缘至后缘为止的长度)相同。此外,分隔板6的长度也可以与上下风向板5的长度不同,如果气流在分割后的内部风路13的各排出口不干扰,那么也可以比上下风向板5长或比上下风向板5短。另外,分隔板 6的形状以能够在关闭上下风向板5后将分隔板6收纳于室内机100的单元内的方式而形成为沿着风路的形状。另外,在关闭上下风向板5时在高度方向(室内机100的上下方向,即图示的Z方向)上不具有充足的空间而无法配置分隔板6的情况下,或者在无法获得充足的高度的情况下,可以在室内机100内部设置凹部,在风路内收纳分隔板6。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内的风的流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在室内机100的外壳4的内部设置有混合防止板10,内部风路13被混合防止板10分割为内部风路13L以及内部风路13R 这两部分。根据上下风向板5的角度、位置的不同,如图5那样从轴流风扇2排出的调节空气在被上下风向板5偏转时,与板碰撞并欲在左右方向(室内机100的宽度方向)上扩散。分隔板6设置于邻接的轴流风扇2之间的延长线上,并且分隔板6的长度从上下风向板5的前缘延伸至后缘。由此,在利用轴流风扇2排出的调节空气通过上下风向板5时,能够抑制邻接的轴流风扇2的气流的干扰。

在现有技术中,轴流风扇2为多个,即便欲针对每个轴流风扇2改变转速而以不同的风量将调节空气吹出,也会在利用上下风向板5使调节空气偏转时,调节空气与上下风向板5碰撞而扩散,因此会受到邻接的轴流风扇2的气流的影响。其结果是,存在如下课题,即:所排出的调节空气无法以与轴流风扇2的转速相对应的风量差被分开排出。但是,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在上下风向板5设置分隔板6,能够抑制调节空气通过上下风向板5时的气流的干扰。由此,多个轴流风扇2能够分别吹出不同风量的调节空气,从而从各排出口排出适于个人的风量,由此能够形成舒适的生活空间。

(效果)

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外壳4,其在上部形成有吸入口,在前表面部下侧形成有排出口,并形成有内部风路;多个轴流风扇 2,它们在外壳4的内部,沿外壳4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于吸入口1的下游侧;热交换器3,其设置于排出口8的上游侧,使由轴流风扇2吸入至外壳4的内部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上下风向板5,其对从排出口8排出的气流的上下方向的朝向进行控制。内部风路13以在邻接的多个轴流风扇2之间分割的方式形成,上下风向板5具备分隔板6,其沿上下风向板5的短边方向设置于上下风向板5的表面上,并与内部风路13的分割相对应地划分上下风向板5。通过具备这种结构,能够抑制调节空气通过上下风向板5时的气流的干扰。由此,多个轴流风扇2能够分别吹出不同风量的调节空气。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对在一块上下风向板5的表面上的相邻的轴流风扇2之间的延长线上的位置(与内部风路13的分割相对应的位置),利用沿上下风向板5的短边方向配置的分隔板6来抑制所排出的调节空气的干扰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对上下风向板5在室内机100 的宽度方向上被分割成与轴流风扇的个数相同的数量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室内机内的风的流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在室内机100的外壳4的内部设置有混合防止板10,内部风路13被混合防止板10分割为内部风路13L以及内部风路13R这两部分。上下风向板5在室内机100的宽度方向上被分割,但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相邻的轴流风扇2之间的延长线上的位置(在被分割的上下风向板5L以及上下风向板5R,靠室内机100的中央侧的端部)设置有分隔板6。因此,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左右分割的上下风向板5的俯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左右分割的上下风向板5的立体图。除上下风向板5以外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相同。如图7、图8所示,在处于相邻的轴流风扇2之间的位置的上下风向板 5上设置有分隔板6。在上下风向板5L的靠室内机100中央侧的端部设置有分隔板6L。在上下风向板5R的靠室内机100中央侧的端部设置有分隔板6R。另外,分隔板6的长度(室内机100的进深方向的长度,即图示的X方向的长度)与上下风向板5的长度(从前缘至后缘为止的长度)相同。此外,分隔板6的长度也可以与上下风向板5的长度不同,如果能够使气流在被分割的内部风路13的各排出口不干扰,那么分隔板6的长度也可以比上下风向板5长或比上下风向板5短。另外,分隔板6的形状以能够在关闭上下风向板5后将分隔板收纳于单元内的方式形成为沿着风路的形状。另外,在关闭上下折翼后在高度方向(室内机 100的上下方向,即图示的Z方向)上不具有充足的空间而无法配置分隔板6的情况下,或者无法获得充足的高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以能够在风路内收纳分隔板6的方式设置凹部进行收纳。

在实施方式1中,与分割的内部风路13相对应地在上下风向板5 的表面上设置分隔板6,由此抑制通过上下风向板5时的气流的干扰。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2中,上下风向板5被分割。因此,通过在被分割的上下风向板5L以及上下风向板5R各自的端部设置分隔板6,能够抑制通过上下风向板5时的气流的干扰。由此,多个轴流风扇2能够分别向不同方向分开吹出不同风量的调节空气,从而能够从各排出口排出适于个人的风量,从而形成舒适的生活空间。

(效果)

在实施方式2中,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还具备以下结构。上下风向板5与内部风路13的分割相对应地在外壳的宽度方向上被分割。分隔板6与内部风路13的分割相对应地设置于被分割的上下风向板5的端部。通过具备这种结构,从而即便在上下风向板5与内部风路13相对应地被分割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调节空气通过上下风向板5时的气流的干扰。由此,多个轴流风扇2能够分别向上下不同方向吹出不同风量的调节空气。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以及2中,在上下风向板5的表面上,且在相邻的轴流风扇2之间的位置,以在短边方向上划分上下风向板的方式设置有分隔板6。在实施方式3中,对在上下风向板5的表面上设置沿左右方向 (室内机100的宽度方向)使从排出口排出的气流偏转的左右风向板7 的情况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带有左右风向板7的上下风向板 5的立体图。通过使邻接的轴流风扇2之间的延长线上的位置的左右风向板7高于周围的左右风向板7的高度,由此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的分隔板6相同的效果。此外,在实施方式3中,未特别记述的项目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于相同的功能、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叙述。

对于除上下风向板5以外的其他结构,则与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 相同。如图9所示,有时受到构造空间的制约等,而将左右风向板7设置于上下风向板5。通过上下风向板5使调节空气在上下方向上偏转,并且凭借左右风向板7在左右方向上旋转,由此使调节空气在左右宽度方向上偏转而被排出至空调对象区域。

另外,使邻接的轴流风扇2之间的延长线上的位置的左右风向板7 比周围的左右风向板7在上下方向(室内机100的上下方向,即图示的Z方向)上更高。将其称为左右风向扩大板12。此时,左右风向板7 的截面积越大,广角排出时的压力损失也越大,因此若其他左右风向板 7也扩大的话,则以相同转速产生的风量降低而无法确保所需要的能力。并且,左右风向扩大板12的长度(室内机100的进深方向的长度,即图示的X方向的长度)与上下风向板5的长度(从上下风向板5的前缘至后缘为止的长度)相同。此外,左右风向扩大板12的形状以能够在关闭上下风向板5时将分隔板收纳于单元内的方式形成为沿着风路的形状。另外,在关闭上下风向板5时不具有充足的高度(室内机100的上下方向)空间因而无法充分扩大左右风向扩大板12的情况下,也可以以能够在风路内收纳左右风向扩大板12的方式设置凹部进行收纳。

调节空气在被上下风向板5偏转时与板碰撞并欲在左右方向(室内机100的宽度方向)上扩散,左右风向扩大板12设置于邻接的轴流风扇2彼此之间,因此不受邻接的轴流风扇2的气流的影响。另外,如实施方式1那样,也可以在相邻的轴流风扇2之间的延长线上的位置的上下风向板5的表面上设置分隔板6。但是,在该情况下,在左右风向板 7设置于上下风向板5时,若存在分隔板6,则有可能会限制左右风向板7的可动区域。由此,存在成为调节空气的偏转的障碍的可能性,所以如图8所示那样,优选设置左右风向扩大板12。

在实施方式1以及2中,为了抑制调节空气的气流的干扰而设置有分隔板6。但是,在上下风向板5设置有左右风向板7的情况下,存在分隔板6限制左右风向板7的可动区域等,从而使排出调节空气时的偏转性变差的可能性。为此,在上下风向板5设置有左右风向板7的情况下,可以将位于邻接的轴流风扇2之间的延长线上的左右风向板7形成为扩大了形状的左右风向扩大板12。由此,与实施方式1以及2同样,能够抑制调节空气的气流的干扰。由此,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以及2 相同的效果。

(效果)

在实施方式3中,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还具备以下结构。在上下风向板5的表面上还具备使从排出口8排出的气流在外壳 4的宽度方向上偏转的多个左右风向板7。通过具备这种结构,能够抑制调节空气通过上下风向板5时的气流的干扰。由此,多个轴流风扇2 能够分别向左右不同方向分开吹出不同风量的调节空气。

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外壳4,其在上部形成有吸入口,在前表面部下侧形成有排出口,并形成有内部风路;多个轴流风扇 2,它们在外壳4的内部,在外壳4的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于吸入口1 的下游侧;热交换器3,其设置于排出口8的上游侧,使由轴流风扇2 吸入至外壳4的内部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上下风向板5,其对从排出口8排出的气流的上下方向的朝向进行控制。内部风路13 通过分隔邻接的多个轴流风扇2之间而分割形成,上下风向板5在该上下风向板5的表面上还具备使从排出口8排出的气流在外壳4的宽度方向上偏转的多个左右风向板7,多个左右风向板7中的处于内部风路13 的分割位置的左右风向板7的高度比其他左右风向板7高。通过具备这种结构,从而即便在上下风向板5与内部风路13相对应地被分割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调节空气通过上下风向板5时的气流的干扰。由此,能够更大地获取左右风向板7的可动范围,从而能够向更大范围输送调节空气,由此多个轴流风扇2能够分别向左右不同方向分开吹出不同风量的调节空气。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3中,在一块上下风向板5的表面上具有左右风向板7,在邻接的轴流风扇2之间的延长线上的位置设置有比周围的左右风向板 7高的左右风向扩大板12。在实施方式4中,对该上下风向板5在单元宽度方向上被分割为与轴流风扇2的个数相同的数量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带有左右风向板并左右分割的上下风向板的立体图。与实施方式3同样,在相邻的轴流风扇2之间的延长线上的位置(上下风向板5L以及上下风向板5R的室内机100中央侧的端)分别设置左右风向扩大板12,由此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3 相同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4中,对于除上下风向板5以外的室内机100的其他结构,则与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100相同。如图10那样,使相邻的轴流风扇2之间的延长线上的处于上下风向板5L的端部的左右风向板12L 以及处于上下风向板5R的端部的左右风向板12R比周围的左右风向板 7高。将其称为左右风向扩大板12。此时,左右风向板7的截面积越大,广角排出时的压力损失也越大,因此若其他左右风向板7也扩大的话,则以相同转速产生的风量降低,从而无法确保所需要的能力。并且,左右风向扩大板12的长度(室内机100的进深方向的长度)与上下风向板5的长度(从上下风向板5的前缘至后缘为止的长度)相同。此外,左右风向扩大板12的形状以能够在关闭上下风向板5时将分隔板收纳于单元内的方式形成为沿着风路的形状。另外,在关闭上下折翼时在高度方向(室内机100的上下方向)上不具有充足的空间,从而无法充分扩大左右风向扩大板12的情况下,也可以以能够在风路内收纳左右风向扩大板12的方式在室内机100内部设置凹部进行收纳。

如实施方式2那样,为了抑制调节空气的气流的干扰而设置有分隔板6,但在被分割的上下风向板5设置有左右风向板7的情况下,存在分隔板6限制左右风向板7的可动区域等,从而使排出调节空气时的偏转性变差的可能性。为此,在被分割的上下风向板5设置有左右风向板 7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设置将邻接的轴流风扇2之间的左右风向板7 扩大的左右风向扩大板12来抑制气流的干扰。由此,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效果。

(效果)

在实施方式4中,相对于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还具备以下结构。与内部风路13的分割相对应在外壳4的宽度方向被分割,在被分割的各个该上下风向板5上具备多个左右风向板7。通过具备这种结构,从而即便在上下风向板5与内部风路13相对应地被分割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调节空气通过上下风向板5时的气流的干扰。由此,多个轴流风扇2能够分别向上下左右不同方向分开吹出不同风量的调节空气。

附图标记说明:

1…吸入口;2…轴流风扇;3…热交换器;4…外壳;5…上下风向板; 5L…上下风向板;5R…上下风向板;5a…上下风向板;5b…上下风向板;5c…上下风向板;6…分隔板;6L…分隔板;6R…分隔板;7…左右风向板;8…排出口;10…混合防止板;11…过滤器;12…左右风向扩大板;12L…左右风向板;12R…左右风向板;13内部风路;13L…内部风路;13R…内部风路;100…室内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