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9761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调是把室内的空气维持在所需要的最佳状态的装置。例如,夏天室内温度高时,它送出温度低的凉风来降低室内温度,冬天室内温度低时,它送出温度高的暖风来取暖。现有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时,吹出的冷热空气不利于气流的循环,在室内温度没有达到均匀前,下部温度无法快速升降温度,无法满足用户快速冷房、暖房的需求。从而导致制热时人体受热不均匀,人感不舒适。制冷出风时,冷风直接吹向用户,可能身体素质较弱的用户,如老人、小孩等,人体直接受冷,会使人觉得不适,甚至危及健康造成人体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空调室内机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新颖的空调室内机,其能够在制冷和制热时快速地使得室内的冷热空气均匀,且可使气流不会直吹人体,提高了人体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在空调关闭时,完全封闭出风口,且在空调制冷时,尽量防止凝露产生。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要进一步能够对风向进行多方向的控制,使出风更加柔顺。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壳体,其前侧下部限定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出风口;

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配置成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且其转动轴线临近所述出风口的下侧边缘和所述第一导风板自身的下侧边缘;和

第二导风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内,且其转动轴线临近所述出风口的上侧边缘和所述第二导风板自身的上侧边缘;而且所述空调室内机配置成:

在制冷模式下,使所述第一导风板向前且向下转动到与水平面呈第一预设角度的位置,使所述第二导风板向后转动到与水平面呈第二预设角度的位置,以向所述空调室内机前上方、前方、前下方和/或下方导出冷风;

在制热模式下,使所述第一导风板向前且向下转动到与水平面呈第三预设角度的位置,使所述第二导风板向前转动到与水平面呈第四预设角度的位置,以向所述空调室内机前下方和/或下方导出热风。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与所述第三预设角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为35°至55°;

所述第二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为0°至15°;

所述第三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为35°至55°;

所述第四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为75°至90°。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风板在向前转动到与水平面呈第四预设角度的位置时,其上侧边缘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内壁接触抵靠,或其上侧边缘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内壁间的距离在20mm以内。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两个旋转臂,每个所述旋转臂具有第一转臂区段和第二转臂区段;

所述第一转臂区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另一端向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侧延伸;

所述第二转臂区段从所述第一转臂区段的末端朝后方且朝下方延伸,且所述第二转臂区段的末端连接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旋转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一导风板在向前且向下转动到与水平面呈第三预设角度的位置时,其下侧边缘与所述壳体的下侧外壁接触抵靠,或与所述壳体的下侧外壁间的距离在100mm以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

外板,其由塑料材料制成;

衬板,其由金属材料制成,设置于所述外板的内侧,且所述衬板的远离所述外板的表面为沿所述衬板的宽度方向凹凸变化的波形面,且所述外板和所述衬板之间具有隔冷空腔。

可选地,所述外板具有第一基板,从所述第一基板的上侧边缘朝所述衬板延伸的、末端具有弯折的第一卡板,以及从所述第一基板的下侧的内表面上朝所述衬板延伸的第二卡板;

所述衬板具有第二基板,从所述第二基板的上侧边缘处朝所述外板延伸的、始端具有凹陷槽的第三卡板,以及从所述第二基板的下侧的内表面上朝所述外板延伸的、末端具有弯折的第四卡板;且

所述第一卡板的末端的弯折伸入所述第三卡板的始端的凹陷槽;

所述第四卡板的末端的弯折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卡板的内侧面接触抵靠;

在所述第一导风板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出风口的上侧边缘接触抵靠,所述第二卡板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一基板的下侧边缘均与所述出风口的下侧边缘接触抵靠。

可选地,所述衬板的内侧具有从所述衬板的内侧面朝向所述外板延伸出的至少一个支撑肋,每个所述支撑肋沿所述衬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抵靠于所述外板的内侧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至少一侧边缘为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长度方向曲折延伸的曲折边缘;且

所述第二导风板从其上侧边缘平滑过渡至其下侧边缘。

可选地,所述曲折边缘呈波形;或

所述曲折边缘包括波峰段、波谷段和水平连接段;所述水平连接段连接所述波峰段和所述波谷段。

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中因为具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且通过合理地转动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至特殊的位置,可在制冷和制热时使房间内的空气快速混合均匀,且可防止制热时,热风向前向上吹,不能有效制热,制冷时空气直吹人体造成人体不适。还通过设置合理的转动位置和转动方向使空调室内机的结构更加紧凑,能够充分利用出风口处的空间,且具有更合理的出风角度,送风效果更好,热风出风量更大。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中,因为第一导风板具有隔离空腔,可防止在制冷时,第一导风板的外侧面产生凝露。第一导风板的特殊结构还可以使空调室内机在不工作时,第一导风板完全关闭出风口,第一导风板特殊的结构使出风口的封闭更加完美,可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出风口,且可使空调室内机更加美观。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中,由于第二导风板的至少一侧边缘为沿第二导风板的长度方向曲折延伸的曲折边缘,可以使空气在出风过程中流向发生改变,使得出风可以吹向不同的方向,尤其是在制冷时,能够扩大出风范围,在出风时也不再直吹用户,可以使空气流动更加柔顺,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下;

图3是根据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下;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第一导风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图4所示第一导风板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第二导风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图6所示第二导风板的示意性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下;图3是根据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可包括壳体10、位于壳体10内的蒸发器20、贯流风机30和导流装置等。壳体10可包括机体框架和形成于机体框架外侧的外观部,且壳体10的前侧下部限定有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出风口。蒸发器20用于与贯流风机30输送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以通过出风口输出冷风或热风。

导流装置可包括第一导风板40和第二导风板50。第一导风板40可转动地设在壳体10上配置成打开或关闭出风口,且其转动轴线临近出风口的下侧边缘和第一导风板40自身的下侧边缘。第二导风板50可转动地安装于出风口内,且其转动轴线临近出风口的上侧边缘和第二导风板50自身的上侧边缘。优选地,第一导风板40的转动轴线可位于其内侧下方,第二导风板50的转动轴线还位于第二导风板50的内侧。而且在空调室内机关闭时,第一导风板40关闭出风口,第二导风板50处于第一导风板40的内侧。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有关第一导风板40、第二导风板50的上下边缘的描述,是以空调室内机处于关闭状态进行说明的,关闭状态下,第一导风板40关闭出风口,第二导风板50可处于第一导风板40的板体的内侧面上。第一导风板40大于第二导风板50,因此第一导风板40也可被称为大导风板,第二导风板50也可被称为小导风板。

特别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可配置成:在制冷模式下,使第一导风板40向前且向下转动到与水平面呈第一预设角度的位置,使第二导风板50向后转动到与水平面呈第二预设角度的位置,以向空调室内机前上方、前方、前下方和/或下方导出冷风;在制热模式下,使第一导风板40向前且向下转动到与水平面呈第三预设角度的位置,使第二导风板50向前转动到与水平面呈第四预设角度的位置,以向空调室内机前下方和/或下方导出热风。空调室内机通过合理地转动第一导风板40和第二导风板50至特殊的位置,可在制冷和制热时使房间内的空气快速混合均匀,且可防止制热时,热风向前向上吹,不能有效制热,制冷时空气直吹人体造成人体不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大小双导风板和超薄结构的设计,并实现大小双导风板的送风控制,显著提高了空调的能效。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为35°至55°,优选为40°至50°。第二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为0°至15°,优选为0°至10°。第三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为35°至55°,优选为40°至50°。第四预设角度的取值范围为75°至90°,优选为80°至85°,且第二导风板50的上侧边缘位于下侧边缘的后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三预设角度是以第一导风板40的下侧边缘与上侧边缘所在的平面(也可理解为第一导风板40的宽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且第一导风板40的下侧边缘位于其上侧边缘的下方。第二预设角度和第四预设角度是以第二导风板50的下侧边缘与上侧边缘所在的平面(也可理解为第二导风板50的宽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需要注意的时,当第二导风板50的上侧边缘或下侧边缘中至少一个边缘为曲折边缘时,第二预设角度和第四预设角度是以第二导风板50的宽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当第二预设角度为0°至10°时,第二导风板50的下侧边缘可在上侧边缘的上方,也可在下方。当第四预设角度为75°至90°时,第二导风板50的下侧边缘可在上侧边缘的前方,也可在后方。进一步优选地,为了便于控制,第一预设角度可与第三预设角度相等。为了便于转动,第一导风板40可采用两个电机进行驱动,第二导风板50可仅采用一个电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风板50在向前转动到与水平面呈第四预设角度的位置时,其上侧边缘与出风口的上侧内壁接触抵靠,或其上侧边缘与出风口的上侧内壁间的距离在20mm以内,以便于热风向空调室内机的前下方输送,也可防止第二导风板50的上侧边缘上方漏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个旋转臂60,每个旋转臂60具有第一转臂区段和第二转臂区段。第一转臂区段的长度可约为第二转臂区段的长度的0.9倍至1.5倍,优选为1.15倍至1.25倍。第一转臂区段的一端与第一导风板40连接,另一端向第一导风板40的内侧延伸。第二转臂区段从第一转臂区段的末端朝后方且朝下方延伸,且第二转臂区段的末端连接空调室内机的、安装于机体框架的旋转驱动机构,以使第一导风板40在向前且向下转动到与水平面呈第三预设角度的位置时,其下侧边缘与壳体10的下侧外壁接触抵靠,或与壳体10的下侧外壁间的距离在100mm以内。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40包括外板41和衬板42。外板41由塑料材料制成,如塑胶。衬板42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钣金,设置于外板41的内侧,且衬板42的远离外板41的表面为沿衬板42的宽度方向凹凸变化的波形面,且外板41和衬板42之间具有隔冷空腔。进一步地,为了使隔冷空腔为密闭的隔冷空腔,第一导风板40还包括两个装饰件43,每个装饰件43卡接在外板41和衬板42的一个同侧端,不仅美观,还可使隔冷空腔为密闭的空腔,进一步防止外板41外侧面上产生凝露。

外板41可具有第一基板411,从第一基板411的上侧边缘朝衬板42延伸的、末端具有弯折的第一卡板412,从第一基板411的下侧的内表面上朝衬板42延伸的第二卡板413,以及设置于第二卡板413的末端的多个间隔设置的卡扣。为了进一步加强强度,外板41还具有多个肋板组,其设置于每个卡扣和第一基板之间,且位于第二卡板413的外侧。衬板42具有第二基板421,从第二基板421的上侧边缘处朝外板41延伸的、始端具有凹陷槽的第三卡板422,以及从第二基板421的下侧的内表面上朝外板41延伸的、末端具有弯折的第四卡板423。第一卡板412的末端的弯折伸入第三卡板422的始端的凹陷槽,第一卡板412的末端与凹陷槽之间还可设置密封胶进行胶接。第四卡板423的末端的弯折的外表面与第二卡板413的内侧面接触抵靠。每个卡扣卡接于第四卡板末端的弯折与第二基板之间。安装时,可在第四卡板的末端的弯折的外表面设置双面胶,使卡扣插入弯折和第二基板之间后,双面胶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导风板的强度。进一步地,衬板42的内侧具有从衬板42的内侧面朝向外板41延伸出的至少一个支撑肋,每个支撑肋沿衬板4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抵靠于外板41的内侧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导风板40关闭出风口时,第一卡板412与出风口的上侧边缘接触抵靠,第一卡板412和出风口的上侧边缘均具有相对于竖直面倾斜的斜面,以便于第一导风板40与出风口的边缘接触抵靠。第二卡板413的外侧面和第一基板411的下侧边缘均与出风口的下侧边缘接触抵靠,以使第一基板411的下侧边缘插入出风口的下侧边缘处的卡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导风板50的至少一侧边缘为沿第二导风板50的长度方向曲折延伸的曲折边缘;且第二导风板50从其上侧边缘平滑过渡至其下侧边缘。曲折边缘呈波形;或曲折边缘包括波峰段、波谷段和水平连接段;水平连接段连接波峰段和波谷段。第二导风板50的两端还设置有向内侧延伸出的安装座板,安装座板上可具有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旋转驱动装置的转轴。

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导风板50的上侧边缘为波形边,例如,矩形波、梯形波、三角形波、正弦波或余弦波。第二导风板50的下侧边缘为直边,可进一步改变空调室内机的冷气流的流向,能够使得空调室内机出风可以吹向不同的方向,能够扩大出风范围,在出风时也不再直吹用户,可以使空气流动更加柔顺,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导风板50的上侧边缘可为直边,第二导风板50的下侧边缘可为波形边。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导风板50的上侧边缘和下侧边缘均可为波形边,且上侧边缘的波形边与下侧边缘的波形边关于一沿第二导风板50的长度延伸的直线呈中心对称设置。

在本发明的再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二导风板50的上侧边缘51和下侧边缘52均可为曲折边缘,且上侧边缘51的波形边与下侧边缘的波形边关于一沿第二导风板50的长度延伸的直线呈中心对称设置。每个曲折边缘可包括波峰段、波谷段和水平连接段;水平连接段连接波峰段和波谷段。优选地,波峰段和波谷段均可为梯形,可使第二导风板50的过渡更加平滑,保证出风效率,且使出风更具有柔顺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曲折边缘的最前点和最后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导风板50宽度的1/3至1,可对空调室内机出风的导向角度处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空调室内机出风能够吹到目标位置,同时避免空调室内机出风直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风板50上设置有多个调节孔;或第二导风板5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调节槽,调节孔和调节槽可提高空调出风过程中空气的紊流状态,降低空调出风的强度,提高空调器出风的舒适度。进一步地,调节孔通常被称为小孔,其直径一般为3mm至15mm。调节槽可为矩圆形槽,其长可为10mm至15mm,宽可为3mm至12mm,深度可为2mm。可选地,盲孔也可视为调节槽特殊的一种。多个调节孔或多个调节槽在第二导风板50上沿第二导风板5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呈多排多列式布置。在第二导风板50上的调节孔的开开孔率可为30%至70%。同样地,可在第二导风板50的两个表面上均开设在调节槽,调节槽的开设率也可为30%至7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槽可为沿第二导风板5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弧形凹槽,多个调节槽沿第二导风板5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具有空气净化装置,配置成检测空气中的甲醛和/或PM2.5,并进行过滤清除。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室内机侧面使用内凹结构,即壳体10可包括使用内凹结构的端板组件,可使空调室内机尺寸在视觉感官上变薄。具体地,端板组件可包括饰板、饰条和端盖。饰板为透明件,背面喷涂,通过双面胶和端盖粘贴在一起。饰条为电镀工艺,通过设置卡扣和端盖相配合连接。也就是说,饰条可采用电镀工艺进行处理,饰板可采用背喷工艺进行处理,显著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美观度。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0还包括面板组件,其可具有三个饰条和面板,三个饰条可分别位于面板的上侧和两端,通过卡扣和面板相配合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20可为三折蒸发器,具体地,该蒸发器20可包括第一折蒸发器、第二折蒸发器和第三折蒸发器。第一折蒸发器位于贯流风机30的上方后侧,且其上边缘位于其后边缘的前上方。第二折蒸发器位于贯流风机30的上方前侧,且其上边缘位于其后边缘的后上方。第三折蒸发器位于贯流风机30的前侧。第一折蒸发器的上边缘与第二折蒸发器的上边缘接触或中间略有间隙,如10mm以内的间隙。第二折蒸发器的下边缘与第三者蒸发器20的上边缘接触或中间略有间隙,如10mm以内的间隙。

蒸发器20上的蒸发管路布局均为两排,在制热时,靠近贯流风机30的、且在第二折蒸发器的最下方的管路为第一进口管;靠近贯流风机30的、且在第三折蒸发器的最上方的管路为第二进口管;远离贯流风机30的、且在第二折蒸发器的最上方向下数第二个和第三个管路分别为第一出管和第二出管,第一出管经过蒸发器20上的一些管路与第一进口管连通,第二出管经过蒸发器20上的一些管路与第二进口管连通;远离贯流风机30的、且在第一折蒸发器的中部的管路为总出口管,靠近贯流风机30的、且在第一折蒸发器的中部的管路为汇流管,其进口经由三通装置与第一出管和第二出管连通,其出口经过蒸发器20上的一些管路与总出口管的进口连通。

特别地,三通装置包括第一水平管、位于第一水平管斜上方的第二水平管和弧形管,以及从第二水平管的管壁延伸的用于汇总或风流的直管,其与汇流管连通。该直管优选地同时垂直于第一水平管和第二水平管。在制热模式下可使冷媒流速降低,损失小。在制冷时,冷媒的流向刚好与制热时相反,三通装置用于分流,这样在制冷过程中,制冷剂的流程短,损失小,换热效率高,也极大的改善了分流不均的弊端,可防止制冷剂在进入现有的鸡爪三通进行分流时,因受到重力作用,容易导致上下两路分流不均,从而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