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9791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窗式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窗式空调是一种可以安装在窗口上的小型空调器,其作为一体机,具有安装要求较低,技术要求不高,空调制造用材少,成本低、使用价格比较低廉等诸多特点。适用于卧室、办公室、家庭小计算机房等场所。

现有的窗式空调的体积还比较大,不便于安装和运输,并且出风量较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旨在使窗式空调器结构紧凑、体积减小,同时增大其出风量,提升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窗式空调器,包括机壳,以及容置于所述机壳内的卧式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空气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机壳内的两侧;所述空气驱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空气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空气驱动单元,所述卧式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所述卧式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所述排气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其中之一连接,所述回气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其中另一连接。

优选地,所述空气驱动装置包括两个所述空气驱动单元,两个所述空气驱动单元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

优选地,每一所述空气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所述电机的一端输出轴连接的离心风轮、以及和所述电机的另一端输出轴连接的轴流风叶,所述离心风轮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轴流风叶面向所述第二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空气驱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的蜗壳,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蜗壳,所述蜗壳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围成有多个导风槽,每一所述空气驱动单元的离心风轮容置于所述导风槽内。

优选地,所述空气驱动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每一所述离心风轮外部的导风圈。

优选地,所述空气驱动装置还包括前围板,所述前围板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蜗壳之间,所述前围板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一所述通孔连通一所述导风槽,所述前围板于每一所述通孔的周缘凸设有卡环,所述导风圈朝向所述前围板的一端形成有卡圈,所述卡圈套设于所述卡环外侧。

优选地,所述空气驱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的后围板,所述第二换热器安装于所述后围板背离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后围板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一所述轴流风叶设于一所述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机壳包括顶壁以及和所述顶壁边缘连接的多个侧壁,多个侧壁中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顶壁临近所述导风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导风槽以及第一出风口连通构成第一风道,多个侧壁中靠近所述轴流风叶的侧壁以及所述顶壁临近轴流风叶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多个侧壁中面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构成第二风道。

优选地,所述机壳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并与所述蜗壳可拆卸连接的栅格板,所述栅格板的边缘抵接所述顶壁。

优选地,所述机壳还包括与多个所述侧壁连接的底壁,所述底壁和所述顶壁相对设置并与多个所述侧壁连接,所述底壁凹设形成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并排设置并于所述底壁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换热器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换热器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底壁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还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蜗壳和所述凸台螺纹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内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相对设置,并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空气驱动装置,空气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空气驱动单元,同时窗式空调器的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并且将压缩机设置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一端,如此实现窗式空调器的机壳内换热器、压缩机、空气驱动装置的结构关系的合理设置,使得窗式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减小,同时通过至少两个空气驱动单元进行空气驱动,使得窗式空调器具有较大的出风量,出风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窗式空调器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去除部分机壳;

图4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去除部分机壳;

图5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窗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100。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窗式空调器100包括机壳10,以及容置于机壳10内的卧式压缩机20、第一换热器40、第二换热器60以及空气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40、第二换热器60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机壳10内的两侧;空气驱动装置位于第一换热器40和第二换热器60之间,空气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空气驱动单元30,卧式压缩机20位于第一换热器40和第二换热器60的一端,卧式压缩机20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所述排气口和第一换热器40及第二换热器60的其中之一连接,所述回气口和第一换热器40及第二换热器60的其中另一连接。

卧式压缩机20的汽缸中心线呈水平位置,本实施例卧式压缩机20设于第一换热器40和第二换热器60的同一端,并且一端朝向第一换热器40,另一端朝向第二换热器60,如此使得机壳10内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窗式空调器100的整体厚度较小。空气驱动装置在窗式空调器100运行过程中驱动外界进入空调器,进入空调器的空气通过第一换热器40和第二换热器60的换热作用后向空调器的外界排出。本实施例第一换热器40为蒸发器,第二换热器60为冷凝器,即在窗式空调器100安装过程中,将具有第一换热器40的一端设置于室内,实现室内温度制冷调节,将具有第二换热器60的一端设置于室外,将冷媒释放的热量排出室外。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窗式空调器100的机壳10内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换热器40和第二换热器60,第一换热器40和第二换热器60相对设置,并在第一换热器40和第二换热器60之间设置空气驱动装置,空气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空气驱动单元30,同时窗式空调器100的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20,并且将压缩机设置在第一换热器40和第二换热器60的一端,如此实现窗式空调器100的机壳10内换热器、压缩机、空气驱动装置的合理摆放,使得窗式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减小,同时通过至少两个空气驱动单元30进行空气驱动,使得窗式空调器100具有较大的出风量,出风效果好。

优选地,本实施例空气驱动装置包括两个空气驱动单元30,两个空气驱动单元30在第一换热器40和第二换热器60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通过两个并排设置的空气驱动单元30,可增大空调器空气温度调节过程中的出风量,并且两个空气驱动单元30在第一换热器40和第二换热器60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也可提高第一换热器40和第二换热器60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请结合参照图5和图6,所述空气驱动单元30包括电机31、和电机31的一端输出轴连接的离心风轮、以及和电机31的另一端输出轴连接的轴流风叶33,离心风轮面向第一换热器40,轴流风叶33面向第二换热器60。本实施例在室内空气循环的一侧设置为离心风轮,而在室外循环的一侧设置轴流风叶33,并且每一个空气驱动单元30通过一个电机31驱动两处风叶,如此可以进一步缩小窗式空调器100的整体体积。

所述空气驱动装置还包括与机壳10固定连接的蜗壳50,电机31固定于蜗壳50,蜗壳50朝向第一换热器40的一侧围成有多个导风槽51,每一空气驱动单元30的离心风轮容置于导风槽51内。本实施例将电机31固定于蜗壳50,并通过蜗壳50形成有与离心风轮配合的导风槽51结构,如此无需另设与离心风轮配合的风道结构,同时离心风轮的出风效果也得到提升。

本实施例还于每一所述离心风轮外部套设有导风圈35。其中导风圈35包括多个于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导风叶(未标示),由离心风轮径向吹出的风由导风叶之间间隙的引导聚合,较多的由导风槽51的开口吹出,则窗式空调器100吹出的风量得到提升。

由于在本窗式空调器100运行过程中,电机31、风叶等的运行产生较大振动,为了方便导风圈35的安装,以及确保导风圈35在窗式空调器100运行过程中连接结构的稳固,本实施例空气驱动装置还包括前围板70,前围板70位于第一换热器40和蜗壳50之间,前围板70在第一换热器4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71,一通孔71连通一导风槽51,前围板70于每一通孔71的周缘凸设有卡环711,导风圈35朝向前围板70的一端形成有卡圈351,卡圈351套设于卡环711外侧。本实施例通过卡圈351和卡环711的配合,导风圈35安装方便,且空调使用过程中也不易产生晃动。同时本实施例通过离心风轮、蜗壳50和导风圈35构成可拆卸式的离心风机结构,如此窗式空调器100的拆装维护更容易。

所述空气驱动装置还包括与机壳10固定连接的后围板90,第二换热器60安装于后围板90背离电机31的一侧,后围板90于第二换热器6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安装孔91,一轴流风叶33设于一安装孔91内。本实施例通过轴流风叶33以及后围板90构成可拆卸式的轴流风机结构,进一步提升了本窗式空调器100的拆装方便性。同时通过在后围板90开设与轴流风叶33配合的安装孔91,轴流风叶33旋转过程中产生的风力更大,使得空气与第二换热器60的热交换效果得到提升。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机壳10包括顶壁11以及和顶壁11边缘连接的多个侧壁13,多个侧壁13中面向第一换热器40的侧壁13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2,顶壁11临近所述导风槽5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4,第一进风口12、导风槽51以及第一出风口14连通构成第一风道,多个侧壁13中靠近轴流风叶33的侧壁13以及顶壁11临近轴流风叶33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6,多个侧壁13中面向第二换热器60的侧壁13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未标示),第二进风口16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构成第二风道。由上述内容可知,本窗式空调器100室内循环部分设置为离心风机,室外循环的部分为轴流风机,本实施例通过在机壳10的顶壁11和侧壁13不同位置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而形成两条风道,使得本窗式空调器100的使用效果得到提升。

优选地,所述机壳10还包括设于第一出风口14处并与蜗壳50可拆卸连接的栅格板111,栅格板111的边缘抵接顶壁11。本实施例将蜗壳50安装好之后,通过在第一出风口14处设置与蜗壳50可拆卸连接的栅格板111,并且栅格板111边缘抵接顶壁11,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蜗壳50与机壳10的连接结构更稳固。

所述机壳10还包括底壁15,底壁15和顶壁11相对设置并与多个侧壁13连接,底壁15凹设形成有第一安装槽151和第二安装槽153,第一安装槽151和第二安装槽153并排设置并于底壁15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第一换热器40部分嵌设于第一安装槽151内,第二换热器60部分嵌设于第二安装槽153内。通过两个安装槽的设置,可以简化两个换热器安装过程,同时换热器安装后结构更稳固。

本实施例底壁15于第一安装槽151和第二安装槽153之间还设置有凸台155,凸台155开设有螺纹孔,蜗壳50和所述凸台155螺纹连接。蜗壳50通过相对两侧的螺纹连接,使得其与机壳10的连接结构更稳固,则窗式空调器100运行更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