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种盐生产用连续式流化床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138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多品种盐生产用连续式流化床干燥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套干燥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多品种盐生产用连续式流化床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干燥系统多为风干,为了保证风干的均匀性,干燥床都采用振动流化干燥,这种干燥系统容易使物料在干燥过程中结成颗粒,且占地面积大,振动耗能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份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节能高效,设备运转稳定的多品种盐生产用连续式流化床干燥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多品种盐生产用连续式流化床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干燥流程包括,物料先进入螺旋加料器准备加料,再经过沸腾床干燥段、流化床冷却段进行热风干燥和流化,干燥合格后,关闭干燥风机,包装。

所述的沸腾床干燥段中采用开式热风干燥系统,通过引风机在一端将风吸入空气过滤器、鼓风机加压、加热器加热,使环境空气加热,然后进入沸腾床干燥床进行干燥。

所述的引风机内置有空气净化箱,空气净化箱内包括净化袋和在净化袋下方的净化瓶,净化瓶内包括油酸9-10份,异丙醇胺11-16份,水10-15份,丁基溶纤剂25-30份,二茂铁3-5份,石油醚10-25份,异丙醇10-20份;所述的净化袋内为木通6-9份,甘草5-8份,桑叶12-14份,玉竹12-14份。

所述的流化床冷却段采用开式热风流化系统,通过引风机在一端将风吸入空气过滤器、鼓风机加压、蒸汽换热器加热后进入流化床底部风室,再通过布封板今日床层中对物料进行流化,这个过程中通过有效控制风量使物料处于稳定的流化状态。

所述的腾床干燥段、流化床冷却段后加入除尘工艺,具体为通过旋风分离器将物料送入水喷淋除尘器除尘。

所述的沸腾床干燥段采用带耙散沸腾干燥床,防止死床或沟流现象,切线进风,在热风与耙齿的共同作用下,物料在耙散腔呈旋转上升状态,可以再较高料层的状态下进行预干燥处理。

所述的流化床冷却段采用带耙散装置的卧式沸腾流化床,确定床层面积为11㎡,其中冷却床的有效面积为3㎡。

所述的耙散出圆床板或直段的床板边缘与箱体接触处为圆弧过渡同时与筒体焊接连接,可以避免死角现象,同时边缘处设有有床板孔,可以有效防止边缘处的积料问题和清洗死角的问题。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晶类物料干燥工艺采用了独特的带耙散流化床干燥系统,较振动流化床而言,能有效降低物料在干燥过程中结成颗粒的数量,因此降低了能耗,该设备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国外同类设备性能一致并局部优化,节能高效,设备运行稳定,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干燥系统流程图;

图2为气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多品种盐生产用连续式流化床干燥系统,干燥流程包括,物料先进入螺旋加料器准备加料,再经过沸腾床干燥段、流化床冷却段进行热风干燥和流化,干燥合格后,关闭干燥风机,包装。

沸腾床干燥段中采用开式热风干燥系统,通过引风机在一端将风吸入空气过滤器、鼓风机加压、加热器加热,使环境空气加热,然后进入沸腾床干燥床进行干燥。

引风机内置有空气净化箱,空气净化箱内包括净化袋和在净化袋下方的净化瓶。

流化床冷却段采用开式热风流化系统,通过引风机在一端将风吸入空气过滤器、鼓风机加压、蒸汽换热器加热后进入流化床底部风室,再通过布封板今日床层中对物料进行流化,这个过程中通过有效控制风量使物料处于稳定的流化状态。

腾床干燥段、流化床冷却段后加入除尘工艺,具体为通过旋风分离器将物料送入水喷淋除尘器除尘。

沸腾床干燥段采用带耙散沸腾干燥床,防止死床或沟流现象,切线进风,在热风与耙齿的共同作用下,物料在耙散腔呈旋转上升状态,可以再较高料层的状态下进行预干燥处理。

流化床冷却段采用带耙散装置的卧式沸腾流化床,确定床层面积为11㎡,其中冷却床的有效面积为3㎡。

耙散出圆床板或直段的床板边缘与箱体接触处为圆弧过渡同时与筒体焊接连接,可以避免死角现象,同时边缘处设有有床板孔,可以有效防止边缘处的积料问题和清洗死角的问题。

空气净化箱实施例1:引风机内置有空气净化箱,空气净化箱内包括净化袋和在净化袋下方的净化瓶,净化瓶内包括油酸9份,异丙醇胺11份,水10份,丁基溶纤剂25份,二茂铁3份,石油醚10份,异丙醇10份;所述的净化袋内为木通6份,甘草5份,桑叶12份,玉竹12份。

空气净化箱实施例2:引风机内置有空气净化箱,空气净化箱内包括净化袋和在净化袋下方的净化瓶,净化瓶内包括油酸10份,异丙醇胺16份,水15份,丁基溶纤剂30份,二茂铁5份,石油醚25份,异丙醇20份;所述的净化袋内为木通9份,甘草8份,桑叶14份,玉竹14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