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3861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风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制冷、制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电扇,是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配置的扇子通电后来进行转动化成自然风来达到乘凉的效果。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风扇在制冷或制热上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专利公开号为CN103591035A、申请公告日为2014年2月19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冷暖两用电风扇,所述电风扇在扇体的背后安装有一组半导体制冷片,该半导体制冷片下方的散热片位于所设置的冷热水箱内;在半导体制冷片的上方安装有一个散热器,扇体的下方装有用于冷热切换的转换开关。使用时,将转换开关与直流电源相连接,通过转换开关的切换,可让半导体制冷片改变电源极性,由此达到制冷或制热的两种功能效果。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长期使用冷风扇对着皮肤吹,皮肤会变得很干燥,导致皮肤变差。照成这样的原因在于,风是经过半导体制冷片上的散热器后再吹出,而由于冷片上的散热器上温度较低的原因,会使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出水珠附着在散热器表面,导致空气中水分含量降低而变得干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风扇,其解决了吹出风过于干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冷风扇,包括电动风扇、制冷面板和水箱,所述电动风扇包括吹风端和负压端,所述制冷面板的下方设置有一与水箱连通的接水盘,所述水箱与一加湿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加湿装置上设置有朝向电动风扇喷雾的喷雾口。

现有冷风扇在使用时变干主要是由于空气中水分在制冷面板上冷凝呈水滴,采用上述结构,将制冷面板上的冷凝水通过接水盘重新接取收集到水箱中,并通过加湿装置将收集的水雾化,从喷雾口处回到空气中与吹出的空气混合,从而保持吹出空气的湿度,起到还原保持室内湿度的效果,使人的身体不会像待在空调环境中一样因为过度抽湿因干燥而导致产生的空调病症状。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接水盘和加湿装置均与水箱连接,所述加湿装置与水箱间设置有一用于向加湿装置内供水的抽水泵,所述水箱上设置有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水箱中水位并输出一检测信号,所述抽水泵响应于检测信号;所述加湿装置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并输出一控制信号,所述加湿装置响应于控制信号。

由于通过加湿装置直接将接水盘中的冷凝水雾化的发生加湿时,通常无法保证冷凝水的温度处于较低问题,这使得产生的水雾会影响经过冷却后的空气的问题,而采用上述结构,将喷雾装置与水箱连接,即喷雾消耗水箱中的水,由于水箱中水经过第二制冷片制冷后温度较低,用于喷雾加湿时不仅可以达到加湿效果,且能达到双重制冷的效果。同时将接水盘中的水收集到水箱中,并设置一液位传感器自动控制喷雾装置,当水箱中水量达到预设值时抽水泵启动抽水,而当水箱中水量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关闭抽水泵,通过接水盘再次进行蓄水,保证水箱中水量充足。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制冷面板位于电动风扇的负压端,所述喷雾口设于电动风扇和制冷面板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将喷雾口设置在电动风扇和制冷面板之间,使得空气与水蒸气具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混合,提高吹出空气中水分的均匀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冷风扇还包括内设有通风道的通风壳,所述电动风扇和制冷面板均设于通风道内,且所述通风道的底部于通风壳上形成上述接水盘;所述喷雾口设置为多个且绕电动风扇的轴心线均匀设置于通风道内璧上。

采用上述结构,接水盘与通风壳一体设置,结构简单且收集面积大;而喷雾口绕动风扇的轴心线均匀设置可以使得喷出的水蒸气跟加充分的与空气混合。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制冷面板背向电动风扇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制冷片,所述第一制冷片的冷面与制冷面板贴合,第一制冷片的热面贴合设置有第一水冷头。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一水冷头对第一制冷片的热面进行冷却,避免热面产生的热量影响空气冷却,进而提高空气的制冷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水箱与第一水冷头间连接有水路循环管道,所述水路循环管道包括冷却管和回流管,所述水箱上设置有冷水出口和热水进口,所述冷却管连接冷水出口和第一水冷头,所述回流管连接热水进口和第一水冷头且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和风冷冷却器。

由于经过第一水冷头后水会变热,为了避免直接导入到水箱中影响水箱中水的温度,故采用上述结构,在回流管上设置风冷冷却器先进行冷却后再回流到水箱中,保证导入到第一水冷头中的水温度较低,达到优良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水箱上还设置有多个冷面设于水箱内并与水箱内水接触的第二制冷片。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水箱上设第二制冷片对水箱中水进行冷却,提高对第一水冷头的冷却效果;同时使得喷雾装置中雾化的水蒸气具有较低的温度,与经过冷却后的空气混合达到双重混合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制冷片上设置有第二水冷头,第二水冷头设于第二制冷片的冷面,所述冷水出口和第二水冷头间管道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第二制冷片在制冷时,第二水冷头是与其冷面直接接触的,在第二水冷头上的制冷效果最佳,通过将冷水出口和第二水冷头管道连接,将在第二水冷头直接冷却的温度最低的水送入到第一水冷头中对其进行冷却,可以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湿装置的雾化箱内加有紫外线灭菌灯和负离子发生器。

由于加湿装置内的雾化箱难以拆卸清理,且雾化箱中较为湿润,极易滋生细菌,从而使得吹出的风内含有大量的细菌,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紫外线灭菌灯和负离子发生器的设置,解决了雾化箱内细菌滋生的问题,有效解决在长时间运行下对空气所产生的二次细菌污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接水盘将制冷面板上的冷凝水接取到水箱中,并通过喷雾装置将水箱中的水雾化回到经过制冷面板的空气中,同时,利用水箱中水对第一制冷片的热面进行冷却提高制冷面板的制冷效果,而为了保证水箱中水对第一制冷片的冷却效果以及避免喷雾装置做无用的能源消耗,在水箱中设置液位传感器控制喷雾装置的启闭,保证水箱中水量以及节约喷雾装置能耗,并通过第二制冷器对水箱中水进行冷却,不仅提高制冷面板的制冷效果,且使得喷雾装置产生的水蒸气具有较低温度而达到双重制冷效果,具有加湿、制冷效果优良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冷风扇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第一水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第一水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7是实施例四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导热翅片的结构;

图9是图8的A部放大图;

图10是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制冷装置和电动风扇的结构;

图11是图10的左侧视图;

图12是图10的后视图;

图13是实施例五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七中通风壳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加湿装置、接水盘以及喷雾口的结构;

图15是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水箱、加湿装置以及通风壳的结构。

图16是实施例八中抽水泵的控制电路。

图中,1、壳体;11、制冷按钮;12、制热按钮;111、第一温调旋纽;112、第二温调旋纽;121、热温度调节器;13、滚轮;2、通风壳;21、防护网板;22、接水盘;221、通水孔;23、喷雾管;231、喷雾口;24、集水管;25、抽水管;26、过滤网;3、加湿装置;4、制冷面板;41、导热铜管;42、导热翅片;421、锁水槽;43、第一制冷片;44、第一水冷头;441、进口;442、出口;443、导流通道;444、导热针;445、分隔板;446、连通通道;45、通风口;46、通孔;5、电动风扇;51、电机;6、水箱;61、冷却管;62、回流管;63、冷水出口;64、热水进口;7、风冷冷却器;8、循环水泵;9、第二水冷头;10、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制冷面板4,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若干导热铜管41、若干导热翅片42和多个第一制冷片43,本实施例中导热铜管41数量为六个,六个导热铜管41为形状相同的环状封闭结构,设于同一平面上且呈渐大设置。

相邻两导热铜管41间设置有通风缝隙,第一制冷片43的冷面贴于导热铜管41上,导热铜管41与冷面贴合的部分呈扁平设置用于增大接触面积。且位于两相邻的第一制冷片43间的通风缝隙于两第一制冷片43处向中间呈渐大设置,避免与冷面贴合部分的导热铜管41间存在较大的间隙,从而减小冷面面积以及提高冷面的利用率,同时可以保证经过制冷面板4的空气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制冷片43设置为四个,且绕导热铜管41的轴心线均匀设置于导热铜管41上。

参照图4,在第一制冷片43的热面设置有第一水冷头44,第一水冷头44上设置有进口441和出口442分别用于通入冷水和送出热水。第一水冷头44内设置有内设若干导热针444的S形导流通道443,导热针444用于增大热传导面积,提高热传导速度,进口441和出口442分别位于S形导流通道443的两端,导热针444连接在第一制冷片43的热面并穿设于S形导流通道443内。

参照图2和图3,导热翅片42连接于导热铜管41上且与导热铜管41相交设置,在导热翅片42的端面上设置有六个穿孔用于供导热铜管41穿过固定并将各导热铜管41连接成整体。同时,导热翅片42将通风缝隙分割成若干通风口45。其中,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导热铜管41是弯曲设置的,难以直接从导热翅片42上的穿孔中直接穿过实现连接固定,故可以将导热翅片42沿穿孔的中心线分割成两瓣,在安装固定时,将两瓣导热翅片42拼接成整体并在拼接的同时将导热铜管41固定在两瓣导热翅片42组成的穿孔内。·

为了充分利用本实施例中的制冷面板4制冷,即需要使得制冷面板4和电动风扇5间沿电动风扇5抽风方向上的重叠面积达到最大,将制冷面板4和电动风扇5的转轴同轴心线设置,且在冷风扇制冷面板4中间设置有通孔46用于避让电动风扇5的电机51,通孔46的面积略小于电动风扇5上的电机51沿轴向上的端部面积大小,该设置的目的在于由于电机51阻挡,如果在中间也有导热材料,不仅会造成成本提高,且在该部分无法达到制冷的效果,导致不必要的热量散失。

实施例2: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水冷头44内设有连通通道446和若干分隔板445,分隔板445将水冷头内部分成多个空腔,连通通道446从分隔板445中间贯穿分隔板445将分隔板445分成两部分,并且连通各分隔板445间的空腔,第一水冷头44的进口441和出口442分别设于沿连通通道446方向上的两最外侧空腔上。冷水从进口441进入,通过连通通道446填充满第一水冷头44,此时冷水从进口441继续进入时,产生水压将第一水冷头44内的水从出口442送出。

在各分隔板445的侧壁上垂直设置有若干导热针444用于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热传导速度。

实施例3: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或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导热翅片42呈弧形设置且于制冷面板4上形成螺旋结构,其中,导热翅片42朝向螺旋弯曲的一端倾斜,螺旋结构的螺旋方向与电动风扇5的转动方向相同。通过呈螺旋的结构以及倾斜的导热翅片42设置,使得经过导热片的空气产生螺旋,使空气发生混合,达到吹出空气的冷热度、湿度都更加均匀的效果。

实施例4:如图7至9所示,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导热翅片42的两侧端面上均设置有多个沿导热翅片4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锁水槽421,锁水槽421的两端贯穿导热翅片4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方便锁水槽421中的冷凝水从锁水槽421中流出,避免冷凝水将锁水槽421填充忙后导致锁水槽421失效的问题发生。其中,锁水槽421的横截面呈U形、V形或者弧形,参照图9,本实施例中横截面选用U形。

实施例5:一种冷风扇,如图1和10所示,包括通风壳2、电动风扇5和制冷装置,电动风扇5包括吹风端和负压端,负压端为风扇旋转时产生负压吸风的一端;吹风端为吹风的一端,风从负压端吸入吹风端吹出,制冷装置包括水箱6和上述实施例1-2中的任一制冷面板4,制冷面板4位于电动风扇5的负压端,其上的第一水冷头44背向电动风扇5设置。其中,电动风扇5和制冷面板4同轴心设置在通风壳2内。

参照图10至图12,在水箱6和制冷面板4上的第一水冷头44间连接有水路循环管道,水路循环管道包括四根冷却管61和四根回流管62,冷却管61连接冷水出口442和第一水冷头44的进口441用于将水箱6中水送入到第一水冷头44中;回流管62连接热水进口441和第一水冷头44的出口442用于将第一水冷头44中热水送回水箱6冷却实现循环,且在上述回流管62上还设置有循环水泵8和四个风冷冷却器7,循环水泵8固定于水箱6上且用于给水路循环管道内的水提供循环的动力,四个风冷冷却器7分别对从四个第一水冷头44的出口442中送出的热水进行风冷,避免回流水水温过高而照成水箱6中水水温升高进而影响度第一水冷头44的水冷效果,风冷后水经过循环水泵8回流到水箱6中。

参照图12,在水箱6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一个第二制冷片,第二制冷片的冷面贯穿水箱6外壁与水箱6中水接触。参照图13,在第二制冷片的冷面上设置有第二水冷头9,第二水冷头9的形状、结构与第一水冷头44的形状、结构相同,且在第二水冷头9和水箱6的冷水出口442间通过一管道连接,水箱6上的冷水出口442设置有两个,两冷水出口442连通分流,四根冷却管61的一端两两合并后分别与两冷水出口442连接。

其中,如图1所示,上述水箱6设于一壳体1内,在壳体1内壁上还贴有消音棉用于消除风冷冷却器7产生的噪音,在壳体1底部安装有四个滚轮13方便冷风扇移动。

在壳体1上设置有制冷按钮11、制热按钮12以及冷温度调节器和热温度调节器121,其中,冷温度调节器包括第一温调旋纽111和第二温调旋纽112,第一温调旋纽111用于控制第一制冷片43和第二制冷片的温度,第二温调旋纽112用于控制风冷冷却器7。在本方案中制热可以利用制冷片的冷热变换通过电流方向改变实现,该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阐述,也可以另外加制热板进行制热。另外,上述温度的控制也可以采用显示屏的方式进行控制,并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远程或者无线控制。

工作原理:启动电动风扇5的同时制冷装置启动,第一制冷片43和第二制冷片开始制冷。第二制冷片在制冷的同时,循环水泵8启动开始抽水对第一水冷头44进行水冷循环,此时水箱6中的水从第二水冷头9的进口441进入,在第二水冷头9对水箱6中的水进行冷却的同时,通过第二水冷头9对抽出的水进行二次冷却,更进一步的降低水温,并从第二水冷头9的出口442通入到管道内在两个冷水出口442中进行分流,最后经过四根冷却管61分别送入到四个第一水冷头44中对第一水冷头44进行水冷。

而经过第一水冷头44后变热的水通过四根回流管62分别送入到四个风冷冷却器7中进行冷却后,在热水进口441处汇聚回到水箱6中进行冷却,通过风冷冷却器7降低回到水箱6的热水水温,避免回流水温度较高而影响水箱6内水温以及第二制冷片的冷却效果,保证水箱6内水温处于较低的状态。

实施例6: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实施例3或4中的制冷面板4,且制冷面板4上的螺旋结构的螺旋方向与电动风扇5的转动方向相同。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螺旋结构的螺旋方向设置,不仅可以避免因为与电动风扇5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相反而降低螺旋结构产生的混合空气效果,且可以与该离心力结合,增强在电动风扇5和制冷面板4间的空气的混合效果,使得吹出的空气其冷热、湿度都更加均匀的效果。

实施例7:如图14所示,与实施例5或6的不同之处在于,冷风扇上还设置有接水盘22和加湿装置3,其中,通风壳2呈筒状设置,其内设置有通风道,电动风扇5和制冷面板4均设于通风道内,通风道的底部于通风壳2上形成接水盘22用于接取在制冷面板4上凝结的冷凝水。

加湿装置3设于接水盘22的下方,并在接水盘22的底端设置有通水孔221与加湿装置3连通,通过重力作用自动将积水盘接取的冷凝水送入到加湿装置3中。其中,本实施例中加湿装置3选用超声波加湿器。

在通风壳2内设有喷雾管23,喷雾管23上设置有多个喷雾口231,喷雾口231设置在通风道的内璧上且绕电动风扇5的转动轴心线均匀设置,喷雾口231位于电动风扇5和制冷面板4之间。喷雾口231通过管道与加湿装置3连接,使得加湿装置3产生的水雾通过管道引导后通过喷雾口231送入到电动风扇5和制冷面板4之间,使得水雾与位于电动风扇5和制冷面板4之间的空气发生混合。

另外,为了使得吹出的空气更加健康、安全,在上述加湿装置3的雾化箱内安装有紫外线灭菌灯和负离子发生器,在通风壳设有制冷面板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网26,该过滤网26可以为单层滤网也可以为滤网组件,制冷面板位于过滤网26和电动风扇之间。在通风道的两侧均设置有防护网板21,过滤网26位于防护网板21内侧。

使得在使用时,由于制冷面板4温度较低会在其表面上冷凝出冷凝水,接水盘22将从制冷面板4上滴落的冷凝水收集起来,并通过通水孔221流入到加湿装置3中进行雾化,再经过喷雾口231与位于电动风扇5和制冷面板4之间的空气发生混合,使得吹出的空气具有一定的湿度,避免吹出冷风过于干燥。

实施例8:如图15所示,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接水盘22上的通水孔221通过一集水管24与水箱6连接,水箱6中水通过一抽水管25与加湿装置3连接,在抽水管25上设置有一抽水泵10。并且,水箱6上设置有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水箱6中水位并输出一检测信号,抽水泵10响应于检测信号;加湿装置3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并输出一控制信号,加湿装置3响应于控制信号。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液位传感器选用浮球式液位传感器,通过对水箱6内水位的检测输出一检测信号并在比较器中进行比较,当检测信号大于预设值时,抽水泵10启动向加湿装置3供水;当检测信号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控制抽水泵10关闭。水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液位传感器的原理相同,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在加湿装置3中有水时,输出一控制信号控制加湿装置3正常工作,而但加湿装置3中储水用完时,水位传感器再次输出一控制信号停止加湿装置3工作。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相比,由于喷雾装置使用水箱6中水进行喷雾,而水箱6中水具有较低的温度,进而使得产生的水雾亦具有较低的温度,当其与经过制冷面板4后的空气混合时,可以达到双重制冷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