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1099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抽油烟机早已是家庭厨房的标配,生活必备、市场巨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更新换代,目前市场上的抽油烟机基本是顶吸式、侧吸式、集成式等等。近些年,抽油烟机的发展视乎停滞了,好像已经是终极产品、尽善尽美了。其实不然,目前市场上的抽油烟机恰恰存在质的缺陷:

一、吸净率低

目前家庭普遍使用的是双眼燃气炉具,与之配合使用的抽油烟机都是上下相对,固定安装。日常生活中,双眼炉具的双眼同时使用的时候并不多,即使同时使用,其产生的烟量和烟质也不同,多数时候需要对其中一个炉眼的烟雾进行重点抽排。现有的抽油烟机没有这样的功能,没有针对性,不管烟源在哪里都是固定于一个点上吸排,使一部分烟雾从抽油烟机的左侧或右侧溜走。

二、畸形发展

为了提高吸净率,现在的生产厂家基本都是采用加大机械功率提高单位时间排风量的方法,使功率由几十瓦提高的几百瓦,即所谓的“大吸力抽油烟机”,这就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病:

1、能源浪费:单纯依靠加大功率提高吸净率,使输入功率成倍提高,假设每户多耗电100瓦,中国这么多家庭,能源浪费是惊人的!

2、材料浪费:提高机械功率不仅仅浪费电能,电机耗材以及与之相关的材料和整个抽油烟机所使用的材料都要随之增加和加强,造成材料浪费。

3、噪音震动过大:提高功率产生了大吸力,同时产生了较大的震动和噪声,尤其是使用几年以后,打开抽油烟机就像开动火车、飞机一样,对面说话听不见,一人做饭全家不宁,一般情况下不愿意使用,久而久之抽油烟机成了摆设。厨房成了污染源,做饭成了烦心事。

4、事与愿违:提高功率,增加吸力,是为了提高吸净率,但恰恰适得其反。现有楼房风道的排风能力是有限的。新建高层楼房的排风能力强一些,普通的楼房尤其是更多的老旧楼房,其风道不仅狭小而且没有引风,排风能力是相当有限的。抽油烟机加大的排风量不能顺利通过风道排入大气,使烟雾反吹回来。给人们造成困惑——为什么花了更多的钱买了大吸力抽油烟机效果却恰恰相反。排不出去的烟雾除了返回自己家还沿着风道窜进别人家,造成一家做饭全楼“闻香”。如果多家同时做饭,又都使用大吸力抽油烟机的话,结果可想而知。

如图1所示,灶台500的左灶眼401、右灶眼402正对排风扇200,但是排风扇200的风机300并不正对左灶眼401或右灶眼402。因此,即使风机300的功率再大,也无法使油烟顺利地从排风管100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所生产的抽油烟机吸风口可以左右移动,使之正对着烟雾源,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不用大吸力,即使降低一半功率也会大大提高吸净率,在节能减排的同时更好的实现产品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可正对烟源、节约功耗、抽油烟效果好的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

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包括排风管、排风扇、风机、机架,所述排风扇位于灶台的左灶眼或右灶眼的正上方,所述排风扇的靠近灶台中部的一端与机架通过第一铰链铰链连接。

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其中,所述第一铰链与所述排风扇固定,所述第一铰链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伞齿轮啮合,所述伞齿轮通过曲柄滑块机构与排风管的排风口固定,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曲轴、连杆、导轨、滑块,曲轴的一端与伞齿轮同轴固定,所述曲轴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滑块铰链连接,所述滑块沿导轨移动,所述滑块与所述排风管的排风口固定。

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其中,所述排风管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第三管,所述第一管的底部设有进风口,第一管的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二管与第一管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的第三管与第一管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设有沿着第一管内侧壁布置的导风板,所述的导风板从第一管的进风口延伸至第一管的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其中,所述排风管包括第一管,第一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活动臂罩口,第二排气直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活动臂罩口,第二排气直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活动臂罩口,第三排气直管的一端连接第四活动臂罩口,第三排气直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活动臂罩口的另一端,第四活动臂罩口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排气直管,第二排气直管或第三排气直管内设置有手动蝶阀;旋转关节有固定旋钮;移动风罩附有管径相匹配的固定基座,于固定基座上提供排风接口,排风接口与排风管道连接,抽气接口与移动风罩连接,排风接口为法兰型接口。

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其中,所述排风管的内表面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吸音层、保温层和防粘层;所述的吸音层的厚度为0.5-1cm,所述的吸音层的由矿渣棉吸音材料制成;所述的保温层的厚度为0.5-1cm,所述的保温层的由丁晴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的防粘层的厚度为0.1-0.3cm,所述的防粘层的为聚四氟乙烯涂层;所述厨房排风管道内设置有止逆阀,所述止逆阀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厨房排风管道上的单向阀片,厨房排风管道的两端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单向阀片在进风口一侧设置有磁铁孔和通过紧固件设置的弹簧;所述磁铁孔内设置有磁铁,所述厨房排风管道上设置有吸磁装置与所述磁铁孔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其中,所述排风扇与风机通过移动台连接,移动台的底部设有第一行走轮与第二行走轮,第一行走轮与第二行走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移动台上设有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呈竖直布置,移动台上设有第二导向柱,第二导向柱呈竖直布置,第二导向柱与第一导向柱呈平行布置;第二导向柱与第一导向柱之间设有净化风机,净化风机的上部设有第一移动板,第一移动板呈水平布置,第一移动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套装在第一导向柱的外周面上,第一移动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套装在第二导向柱的外周面上;净化风机的下部设有第二移动板,第二移动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滑管,第一滑管套装在第一导向柱的外周面上,第二移动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滑管,第二滑管套装在第二导向柱的外周面上;净化风机的下部设有推管,推管呈竖直布置,推管套装有套管,套管的端部设有旋管,旋管与套管的端部通过卡扣连接,旋管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推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管与推管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其中,所述风机包括排烟圈,所述排烟圈为上下开口的筒状构件,所述排烟圈的上端设有支座,所述支座的顶端设有一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可拆卸的设置有防雨雪盖,所述排烟圈内设有能实现慢速旋转和快速旋转的变速电机;所述排烟圈的上开口设有一能打开和闭合上开口的保温盖,所述保温盖连接有一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中部可旋转的铰接于排烟圈周缘上的一旋转支座;还设有一挡风组件,所述挡风组件包含可旋转的设置于连接轴上的挡风连杆,所述挡风连杆的中间为环绕于连接轴的圆环,所述挡风连杆的一端从圆环向外延伸并连接有一挡风板,另一端从圆环的另一侧向外延伸并设有位于排烟圈的上开口上方的挡风环。

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其中,所述风机前端安装有吸烟管,吸烟管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在外侧的前边沿环设有挡边,过滤网通过挡边顶持于吸烟管的内部或者挂靠在吸烟管的管口处。

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其中,所述风机包括润滑油内循环通道、油泵和轴瓦,油泵和轴瓦串接在润滑油内循环通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轴瓦上方的高位油箱,所述高位油箱和轴瓦并联在油泵的供油路线上,且高位油箱的进油口的位置低于高位油箱的出油口,高位油箱的出油口连接至润滑油内循环通道。

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其中,所述风机包括电机、机壳,设于机壳内的传动箱,设于传动箱一端的转轴,位于转轴上的轴盘,位于轴盘上叶轮以及与机壳连接位于叶轮一侧的消音筒,所述电机设于机壳外部并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箱另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通过上述结构,可在一个灶眼工作时,针对工作灶眼进行定向吸油烟,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风机的利用率,降低了能源的浪费,增加了吸油烟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使用状态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正对烟源抽油烟机包括排风管100、排风扇200、风机300、机架,所述排风扇200位于灶台500的左灶眼401或右灶眼402的正上方,所述排风扇200的靠近灶台500中部的一端与机架通过第一铰链铰链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可在一个灶眼工作时,针对工作灶眼进行定向吸油烟,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风机的利用率,降低了能源的浪费,增加了吸油烟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铰链与所述排风扇200固定,所述第一铰链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伞齿轮啮合,所述伞齿轮通过曲柄滑块机构与排风管100的排风口固定,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曲轴、连杆、导轨、滑块,曲轴的一端与伞齿轮同轴固定,所述曲轴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滑块铰链连接,所述滑块沿导轨移动,所述滑块与所述排风管100的排风口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排风扇200的左右转动,会导致排风管100跟随其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然而,排风管100在老化之后,伸缩能力容易降低,因此通过排风扇200的转动带动第一铰链、第一齿轮、伞齿轮、曲柄滑块机构的移动,从而使排风管跟随排风扇200一起左右移动,从而提高了排风管100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排风管100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第三管,所述第一管的底部设有进风口,第一管的顶部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二管与第一管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的第三管与第一管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设有沿着第一管内侧壁布置的导风板,所述的导风板从第一管的进风口延伸至第一管的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可使排风管的排风的风向可控。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排风管的一种变形结构还可为:所述排风管100包括第一管,第一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活动臂罩口,第二排气直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活动臂罩口,第二排气直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活动臂罩口,第三排气直管的一端连接第四活动臂罩口,第三排气直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活动臂罩口的另一端,第四活动臂罩口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排气直管,

第二排气直管或第三排气直管内设置有手动蝶阀;旋转关节有固定旋钮;

移动风罩附有管径相匹配的固定基座,于固定基座上提供排风接口,排风接口与排风管道连接,抽气接口与移动风罩连接,排风接口为法兰型接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可增加其实用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排风管的一种变形结构还可为:所述排风管100的内表面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吸音层、保温层和防粘层;

所述的吸音层的厚度为0.5-1cm,所述的吸音层的由矿渣棉吸音材料制成;所述的保温层的厚度为0.5-1cm,所述的保温层的由丁晴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的防粘层的厚度为0.1-0.3cm,所述的防粘层的为聚四氟乙烯涂层;

所述厨房排风管道内设置有止逆阀,所述止逆阀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厨房排风管道上的单向阀片,厨房排风管道的两端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单向阀片在进风口一侧设置有磁铁孔和通过紧固件设置的弹簧;所述磁铁孔内设置有磁铁,所述厨房排风管道上设置有吸磁装置与所述磁铁孔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可降低排风管的风噪,并且延长排风管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排风扇200与风机300通过移动台连接,移动台的底部设有第一行走轮与第二行走轮,第一行走轮与第二行走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移动台上设有第一导向柱,第一导向柱呈竖直布置,移动台上设有第二导向柱,第二导向柱呈竖直布置,第二导向柱与第一导向柱呈平行布置;第二导向柱与第一导向柱之间设有净化风机,净化风机的上部设有第一移动板,第一移动板呈水平布置,第一移动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套装在第一导向柱的外周面上,第一移动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套装在第二导向柱的外周面上;净化风机的下部设有第二移动板,第二移动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滑管,第一滑管套装在第一导向柱的外周面上,第二移动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滑管,第二滑管套装在第二导向柱的外周面上;净化风机的下部设有推管,推管呈竖直布置,推管套装有套管,套管的端部设有旋管,旋管与套管的端部通过卡扣连接,旋管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推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管与推管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可使风机300可根据排风扇200的旋转状况进行位置的微调,更好地对准灶眼。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的一种变形结构还可为:所述风机300包括排烟圈,所述排烟圈为上下开口的筒状构件,所述排烟圈的上端设有支座,所述支座的顶端设有一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可拆卸的设置有防雨雪盖,所述排烟圈内设有能实现慢速旋转和快速旋转的变速电机;所述排烟圈的上开口设有一能打开和闭合上开口的保温盖,所述保温盖连接有一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的中部可旋转的铰接于排烟圈周缘上的一旋转支座;还设有一挡风组件,所述挡风组件包含可旋转的设置于连接轴上的挡风连杆,所述挡风连杆的中间为环绕于连接轴的圆环,所述挡风连杆的一端从圆环向外延伸并连接有一挡风板,另一端从圆环的另一侧向外延伸并设有位于排烟圈的上开口上方的挡风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可使风机能够适应更多的天气情况,诸如大风天、大雨天,其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不能正常工作。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的一种变形结构还可为:所述风机300前端安装有吸烟管,吸烟管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在外侧的前边沿环设有挡边,过滤网通过挡边顶持于吸烟管的内部或者挂靠在吸烟管的管口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可使风机的内部保持清洁,不会因异物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的一种变形结构还可为:所述风机300包括润滑油内循环通道、油泵和轴瓦,油泵和轴瓦串接在润滑油内循环通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轴瓦上方的高位油箱,所述高位油箱和轴瓦并联在油泵的供油路线上,且高位油箱的进油口的位置低于高位油箱的出油口,高位油箱的出油口连接至润滑油内循环通道。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其自身的自润滑,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其能耗。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的一种变形结构还可为:所述风机300包括电机、机壳,设于机壳内的传动箱,设于传动箱一端的转轴,位于转轴上的轴盘,位于轴盘上叶轮以及与机壳连接位于叶轮一侧的消音筒,所述电机设于机壳外部并通过皮带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箱另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可使风机方便维护。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