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3546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翅片式换热器是气体与液体热交换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设备,翅片式换热器通过在普通的基管上加装翅片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翅片管换热器在制冷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翅片管换热器圆管内侧制冷剂的换热及阻力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翅片式换热器是将制冷剂设置于圆管内部,以通过制冷剂在圆管内的流动实现制冷剂的蒸发和冷凝。但由于圆管尺寸的原因,较多的制冷剂在圆管中心流动,与管内壁的接触并不充分,导致制冷剂的换热效率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的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包括:至少一个扰流段;扰流结构,设置于每一扰流段的制冷剂流通通道内。

进一步地,扰流结构包括扰流部和用于将扰流部固定设置的支撑部。

进一步地,扰流部和支撑部将流通通道分隔成多个子通道。

进一步地,扰流部设置于流通通道的中心,支撑部设置在扰流部的外周壁与换热管的内周壁之间。

进一步地,支撑部包括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均匀设置于扰流部的外周壁与换热管的内周壁之间,多个支撑板将扰流部的外周壁与换热管的内周壁之间的环形通道分割成多个子通道。

进一步地,扰流结构包括设置于扰流部外周壁上的扰流片或扰流槽。

进一步地,扰流结构包括设置于扰流段内周壁的扰流片或者扰流槽。

进一步地,扰流片或扰流槽呈螺旋状延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上述的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机组,通过在换热管上设置扰流段,并在扰流段的流通通道内设置扰流结构,扰流结构的设置能够扰乱流经扰流段的制冷剂,增强了流通通道内的湍流,并增加了流通通道内的速度梯度,使得制冷剂会更充分地与换热管的内壁接触,从而提高换热管的换热系数,提高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机组的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的轴向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横向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扰流段;2、非扰流段;10、扰流结构;11、扰流部;12、支撑部;13、子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包括:至少一个扰流段1;扰流结构10,设置于每一所述扰流段1的制冷剂流通通道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通过在换热管上设置扰流段1,并在扰流段1的流通通道内设置扰流结构10,扰流结构10的设置能够扰乱流经扰流段1的制冷剂,增强了流通通道内的湍流,并增加了流通通道内的速度梯度,使得制冷剂会更充分地与换热管的内壁接触,从而提高换热管的换热系数,提高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机组的换热性能。

具体地,换热管包括至少一个扰流段1和至少一个非扰流段2,扰流段1与非扰流段2相间设置,即非扰流段2的制冷剂流入扰流段1,经扰流段1扰流后再流入非扰流段2,然后再流入扰流段1。制冷剂流经扰流段1的过程中,由于扰流结构10的阻扰,一方面使得流通面积减小,制冷剂原始的流动方式突然被打破,流速增加;另一方面在扰流结构10下游端形成负压区,制冷剂在汇聚过程中形成湍流,增大了制冷剂的速度梯度,制冷剂更加充分地与换热管的内壁接触。

如图1和2所示,扰流结构10包括扰流部11和用于将扰流部11固定设置的支撑部12。在扰流部11的阻扰下,制冷剂原始的流动方式会被打破,制冷剂的流速增加。优选地,扰流部11和支撑部12将制冷剂的流通通道分成多个子通道13。从非扰流段2流入到扰流段1的制冷剂,突然由整体的流通通道进入到多个小的子通道13内,必然会打乱原先的流动方式;且由于多个子通道13的体积之和小于流通通道的体积,制冷剂在子通道13内的流动速度加快,因此扰流部11和支撑部12将制冷剂的流通通道分成多个子通道13必然会增大制冷剂与换热器的内壁的接触机会,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具体地,扰流部11设置于流通通道的中心,支撑部12设置于扰流部11的外周壁与换热管的内周壁之间,这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且制造成本较低。扰流部11与支撑部12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设置。更具体地,支撑部12包括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均匀设置于扰流部11的外周壁与换热管的内周壁之间,多个支撑板将扰流部11的外周壁与换热管的内周壁之间的环形通道分割成多个子通道13。将多个支撑板均匀设置于扰流部11的外周壁与换热管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的多个子通道13的体积相同,从而使得制冷剂与换热管的内周壁接触的几率基本相同,有利于使所有制冷剂换热均匀。如图2至5所示,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扰流部11与支撑部12形成的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子通道13。扰流部11可以为方形或者圆形或者其他异形;支撑部12的一端与换热管的内周壁的结构相适配,其余部分可以为任意结构;扰流部11、支撑部12与换热管的内周壁形成的子通道1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扇形、圆形或者其他结构。

优选地,扰流结构10还包括设置于扰流部11外周壁上或者是扰流段1的内周壁上的扰流片或扰流槽,通过扰流部11与扰流片或扰流槽的配合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扰流效果,进而提高换热效率。更优选地,扰流片或扰流槽成螺旋状延伸,从而使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旋转,从而进一步提高扰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扰流结构10也可以为只设置扰流段1的内周壁上的扰流片或扰流槽,同样能够达到形成提高换热效率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中,扰流结构10由导热材质制备,如金属导热材料,以使得制冷剂除了与换热管的内周壁进行换热外,还可以与扰流结构10进行换热,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管包括上述的换热管,以提高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换热器,以提高空调的整体性能。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通过在换热管上设置扰流段1,并在扰流段1的流通通道内设置扰流结构10,扰流结构10的设置能够扰乱流经扰流段1的制冷剂,增强了流通通道内的湍流,并增加了流通通道内的速度梯度,使得制冷剂会更充分地与换热管的内壁接触,从而提高换热管的换热系数,提高换热管、换热器及空调机组的换热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