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出风口栅格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空调系统带有吹脚、除霜多种模式,其空调出风口的吹风方向已在前期设计时根据需要吹到的区域进行设计和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完,因此后期用户使用时一般不可调整。因为这一特点,像侧除霜、吹脚风口为满足需要风吹到的区域要求,一般会设计不止一个风管出口或者牺牲一定的区域舒适性等。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侧除霜栅格结构与侧除霜区域,图1中侧除霜区域包括:A除霜区域1’和B除霜区域2’两处,如图1与图2所示车辆的仪表板左端拥有一侧除霜格栅结构3’,进一步,如图3所示,侧除霜栅格结构3’包括:风管4’、密封海绵5’、面板6’、格栅叶片71’、栅格外框72’,其中,栅格外框71’一端与面板6’卡接连接,栅格外框7’另一端与风管4’通过密封海绵5’密封连接,栅格叶片71’固定在栅格外框72’内,其中其格栅叶片71’为多个,多个栅格叶片相互平行。此种侧除霜栅格结构3’,由于只有一个除霜风口很难满足整个A除霜区域1’与B除霜区域2’的吹风要求,其格栅叶片71’也只能引导风向一个方向扩散。
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地脚风管与护板的匹配结构,其中,地脚风管8’与仪表板护板9’配合安装,地脚吹风风向主要依靠地脚风管8’引导。然而在诸多车型设计时,地脚风管8’空间有限,一般地脚风管8’为直接吹风,风的分布较集中,难以满足乘员的脚部大面积吹风,从而降低了乘员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出风口栅格结构,可多个方向引导风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出风口栅格结构,所述栅格结构包括:栅格外框,所述栅格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栅格外框内部的第一栅格本体、第二栅格本体;所述第一栅格本体上固定有第一叶片,所述第二栅格本体上固定有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为纵向布置,或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为横向布置;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之间具有大于零度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为多个,多个第一叶片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叶片之间具有大于零度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均为弧形,多个第一叶片的弧度各不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叶片为多个,多个第二叶片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第二叶片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叶片之间具有大于零度的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二叶片均为弧形,多个第二叶片的弧度各不相同。
优选地,所述栅格结构还包括:仪表板护板、风管;所述仪表板护板与所述栅格外框一端卡接连接,所述风管通过密封海绵与所述栅格外框另一端密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宽度大于10mm,所述第二叶片宽度大于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出风口栅格结构,包括:栅格外框、第一栅格本体以及第二栅格本体,第一栅格本体上固定有第一叶片,第二栅格本体上固定有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为纵向布置,或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均为横向布置;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之间具有大于零度的夹角,通过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多方向引导风向,避免在某些环境下的多风管设置或者牺牲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侧除霜栅格结构与侧除霜区域。
图2是图1中侧除霜栅格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地脚风管与护板的匹配结构。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出风口栅格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B-B向剖视图。
图7是图3中C-C向剖视图。
附图中标号:
1’、A除霜区域 2’、B除霜区域 3’、侧除霜栅格结构 4’、风管 5’、密封海绵 6’、面板 71’栅格叶片 72’栅格外框 8’地脚风管 9’仪表板护板 1、栅格外框 2、第一栅格本体 3、第二栅格本体 21、第一叶片 31、第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调出风口栅格结构的示意图,所述栅格结构包括:栅格外框1,所述栅格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栅格外框1内部的第一栅格本体2、第二栅格本体3;所述第一栅格本体2上固定有第一叶片21,所述第二栅格本体3上固定有第二叶片31,所述第一叶片21和所述第二叶片31均为纵向布置,或所述第一叶片21和所述第二叶片31均为横向布置;所述第一叶片21与所述第二叶片31之间具有大于零度的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布置、横向布置针对车辆在水平方向停止或运行时,空调出风口第一叶片或第二叶片的布置方式。进一步,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夹角一般大于零度,小于90度。
需要说明的是,栅格外框1中的第一栅格本体2与第二栅格本体3放置位置可以由当前设计的出风风向确定,具体地,第一栅格本体2与第二栅格本体3可以在栅格外框内部上下放置,也可以在栅格外框内部左右放置。当然,为了出风需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多个栅格本体,以满足最大风量的需要。
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叶片21为多个,多个第一叶片21相互平行。
更优地选择:所述第一叶片21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叶片之间具有大于零度的夹角。进一步,所述第一叶片21均为弧形,多个第一叶片21的弧度各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每个第一叶片的弧度不相同是指:将所有第一叶片重叠放置一起后,所有第一叶片相对于同一圆心的弧度值不同。
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叶片31为多个,多个第二叶片31相互平行。
更优地选择,所述第二叶片31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叶片之间具有大于零度的夹角。进一步,所述第二叶片均为弧形,多个第二叶片31的弧度各不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第二叶片的弧度各不相同是指:将所有第二叶片重叠放置一起后,所有第二叶片相对于同一圆心的弧度值不同。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出风口栅格结构还可以包括:仪表板护板(图中未示)、风管(图中未示);所述仪表板护板与所述栅格外框一端卡接连接,所述风管通过密封海绵与所述栅格外框另一端密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仪表板护板与风管均为现有技术中的仪表板护板与风管相同,此处不再复叙。
具体地,所述第一叶片宽度大于10mm,所述第二叶片宽度大于10mm,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第一叶片宽度与第二叶片宽度的设置,达到引导风吹向多个区域的目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出风栅格结构,通过设置出风格栅结构中叶片方向,达到了增加吹风落点区域面积,可适用于汽车空调吹脚和侧除霜模式,提高了乘员舒适性。并且本实用新型在部分车型中可减少侧除霜为满足风速分布多设置风管吹风口的问题,其只需要一个风管就能满足多个区域的除霜,提高了空调外观的美观性和降低了空调设计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