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铝换热器的安全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0280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铝换热器的安全接口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铝换热器的安全接口。



背景技术:

热水系统的管道中的空气是最有害的,当管道中有空气积存时,往往影响热水的正常循环,管道内压力增大、产生噪音,空气中含有氧气是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换热设备,其管道内积存空气排除不干净,容易造成气堵,导致热水系统循环不畅,管道系统中的压力脉动会对管道造成许多危害,例如降低换热器的工作效率、增加额外的能耗、产生噪声,使管道附件的工况变坏和造成管道振动等,从而对换热器的本体内部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铸铝换热器的安全接口,有效地改善了流体中的气体排出问题,使换热器中的气体顺畅排出,保证了换热器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提高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铸铝换热器的安全接口,包括设置在换热器出水口上的出水法兰和设置在供水接口上的供水法兰,所述出水法兰和供水法兰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用于安装自动排气阀的安全接口。

在本技术方案中,换热器用于对流体介质的热交换,经过流体循环系统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的流体介质,在此过程中,所充入的流体介质总是含有一定量的空气,当系统运行升温后,空气总要被分离出来的,空气在水中的溶解量与温度和压力有关,凡是空气溶解量低于原始空气溶解量的地点都能使空气分离出来。大家都知道,空气比水轻,管道内积存空气排除不干净,容易造成气堵,导致热水系统循环不畅,通过采用安全接口,以及在安全接口和供水法兰连接器的结合部位进行了特殊设计,有效地改善了流体中的气体排出问题,使换热器中的气体顺畅排出,保证了换热器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提高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安全接口靠近所述供水法兰。目的是增加安全接口与换热器出水口之间的高度,使气体排出更顺畅,从而提高气体的排出效率。

在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的进水口与安全接口之间为流线弧度弯曲结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流体中气体的排出成功率,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以及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在更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安全接口上设有连接自动排气阀的内螺纹。目的是便于安装自动排气阀,且使安装更稳固,不易脱落、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有效地改善了流体中的气体排出问题,使换热器中的气体能顺畅排出,保证了换热器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提高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铸铝换热器的安全接口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铸铝换热器的安全接口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换热器出水口;101、出水法兰;20、供水接口;201、供水法兰;30、连接管;301a、安全接口;301b、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铸铝换热器的安全接口,包括设置在换热器出水口10上的出水法兰101和设置在供水接口20上的供水法兰201,所述出水法兰101和供水法兰201通过连接管30连接,所述连接管30上设有用于安装自动排气阀的安全接口301a。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铸铝换热器的安全接口,包括设置在换热器出水口10上的出水法兰101和设置在供水接口20上的供水法兰201,所述出水法兰101和供水法兰201通过连接管30连接,所述连接管30上设有用于安装自动排气阀的安全接口301a。

如图2所示,所述安全接口301a靠近所述供水法兰201。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铸铝换热器的安全接口,包括设置在换热器出水口10上的出水法兰101和设置在供水接口20上的供水法兰201,所述出水法兰101和供水法兰201通过连接管30连接,所述连接管30上设有用于安装自动排气阀的安全接口301a。

如图2所示,所述安全接口301a靠近所述供水法兰201。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管30的进水口与安全接口301a之间为流线弧度弯曲结构。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铸铝换热器的安全接口,包括设置在换热器出水口10上的出水法兰101和设置在供水接口20上的供水法兰201,所述出水法兰101和供水法兰201通过连接管30连接,所述连接管30上设有用于安装自动排气阀的安全接口301a。

如图2所示,所述安全接口301a靠近所述供水法兰201。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管30的进水口与安全接口301a之间为流线弧度弯曲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安全接口301a上设有连接自动排气阀的内螺纹301b。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