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管防凝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诱导型防凝露风管结构。
背景技术:
在暖通空调领域,调节温湿度的空气通常是通过风管系统来进行传输和分配的,当风管中输送冷空气时,会在风管表面形温度较低的冷表面,当温度较高的空气接触到温度较低的冷表面时,如果冷表面的温度,低于当前高温空气的露点温度,由于空气中是含有水分的,则高温空气中的水分会析出,在接触面上形成水珠,即为结露现象。
空调工程中有多种材质特性的风管可供选择,非金属风管系为其中一类,其中非金属风管的材质具有透气性和不透气之分,材质的选择通常根据应用场所的具体需要而定。当选用透气性材料时,风管输送冷空气时,渗透作用可使少量管内冷空气透出附着在风管表面,形成冷气层,从而避免了风管外壁与风管外围的高温气体(相对于管内的冷空气)接触,从而避免了风管外壁的凝露现象发生。
当选用不透气的材料时,风管外表面无法形成冷气层,在管内温度低于管外环境的露点温度,且材质的导热系数较低时,极易使管外空气中的水分在风管外表面凝结,从而形成水珠,水珠的滴落,会严重影响风管下方区域的正常使用,这种问题是风管领域一直需要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诱导型防凝露风管结构,防止不透气风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凝露现象,具有质量轻、外观美观的优点。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诱导型防凝露风管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设有进口端,靠近所述进口端一侧的所述管体内设有一诱导管,且所述诱导管与所述管体内壁密封连接,所述诱导管沿所述管体内气流流向布置,且所述诱导管靠近所述进口端一侧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诱导管远离所述进口端一侧的出风面积,且所述诱导管与所述管体内壁之间形成诱导区域;
所述管体与所述诱导区域相对处设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联通所述诱导区域和所述管体外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诱导管为锥形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诱导管包括至少一诱导板,所述诱导板与所述管体内壁形成所述诱导管,且所述诱导板与管体的轴线形成锐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风通道为设于所述管体与所述诱导区域相对处的多个通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管体为纤维织物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管体内设有若干沿所述管体长度方向间隔设有支撑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负压诱导型防凝露风管结构通过在靠近进口端一侧的管体内设有一诱导管,在送风时诱导管的气流流速大于管体内的气流流速,根据流速大静压小的原理可知,诱导管内的压强小于诱导区域内的压强,而诱导区域内的压强低于管体外部的大气压强,致使管体外的气体通过进风通道进入管体内与管体内的冷气流进行混合,减小了管体内外的温差,从而起到防凝露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负压诱导型防凝露风管结构中诱导管由至少一诱导板于管体内壁围合而成,在起到防凝露效果的同时还能达到安装的方便。
(3)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纤维织物管,使得不透气纤维织物管具有防凝露、质量轻、方便安装和拆卸的优点,同时沿管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支撑环,支撑环支撑纤维织物管,使得管体形态保持稳定,且便于收纳管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负压诱导型防凝露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诱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进口端,3-诱导管,4-诱导区域,5-进风通道,6-支撑环,7-送风系统,8-诱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负压诱导型防凝露风管结构,包括管体1,该管体1设有进口端2,该进口端2连接在送风系统7上。
在靠近进口端2一侧的管体1内设有诱导管3,本实施例中的诱导管2为锥形管,诱导管3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且该诱导管3的进气端与管体1内壁进行密封连接,诱导管3沿着管体1内气流的流向布置,且该诱导管3靠近进口端2一侧进气端的进风面积要大于诱导管3远离进口端2一侧出气端的出风面积,且诱导管3与管体1内壁之间形成一诱导区域4,在管体1与诱导区域4相对处设有进风通道5,该进风通道5联通诱导区域4和管体1外部,本实施例中的进风通道5为设置在诱导管3在管体1上的投影区域内的多个通孔,多个该通孔可以使管体1外的气体更容易进入管体1内与诱导管3通过的气流混合,从而提高防凝露的效果。
在送风进行时,诱导管3内会有冷气流通过,由于诱导官3的出风口的面积减小,导致诱导管3内的气流流速大于诱导区域4内的流速,根据流速大静压小的原理可知,诱导管3内的压强小于诱导区域4内的压强,而诱导区域4内的压强低于管体1外部的大气压强,而且管体1本身具有渗透作用,通过压强差的作用,致使管体1外的气体通过进风通道5进入管体1内与管体1内的冷气流进行混合,减小了管体1内外的温差,从而达到防凝露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管体为纤维织物管,使得不透气纤维织物管具有防凝露、质量轻、方便安装和拆卸的优点,同时沿管体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支撑环6,支撑环6支撑纤维织物管,使得管体1形态保持稳定,且便于收纳管体1,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的诱导管3为锥形管;
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2的诱导管3为设置在管体1内的至少一个诱导板8与管体内壁围合而成,诱导板8除出气端的一侧边外均与管体1内壁密封连接,诱导板8与管体1的轴线形成锐角,设置至少一个诱导板8可以在起到防凝露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使安装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