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深层同轴套管换热器的隔热内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3810阅读:1699来源:国知局
中深层同轴套管换热器的隔热内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源热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深层同轴套管换热器的隔热内管。



背景技术:

地热能源作为储量巨大、稳定可控、清洁环保的能源,现阶段在我国部分地区已得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地热能源的开发主要是通过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采暖与制冷,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原理就是通过同轴套管将冷/热媒输送至中深层地层内进行热交换,将热交换后的冷/热媒抽取至地层上的地源热泵机组,地源热泵机与室内的空调末端系统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建筑物的制冷或制热。同轴套管内管的保温能力直接影响着地热取热系统的效率和地热出水温度,而现有的一些技术手段都无法经济有效的减少内外管直接的热短路,大大降低了地热能的利用率。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地源热泵换热器的保温管[申请号:201420866518.9]:包括用于抽取冷/热媒的内管,所述内管外套设有外管,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间隙设置,该间隙填充有保温材料。

上述方案虽然在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了保温层以减少内管热量的流失,其内管又由同轴内层管和外层管组成,在内层管和外层管之间的间隙采用保温棉的方式或者直接抽空内层管和外层管之间的空气,使内层管和外层管之间形成真空腔以达到隔热的目的,但是用于中深层的换热器内管需要考虑考虑管道外的巨大压力,以及水流流动的冲刷,上述的方案显然存在承压有限导致使用寿命不长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效果,承压能力强、保温效果好的中深层同轴套管换热器的隔热内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内管包括内管本体,所述的内管本体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硬质内套管体,所述的硬质内套管体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一层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缠绕管呈螺旋状周向绕设而成的缠绕层,所述的缠绕层周向外侧设有与硬质内套管体同心设置且紧贴于位于最外侧的缠绕层上的外层保护管体,所述的外层保护管体与硬质内套管体之间设有用于放置缠绕层且经抽真空方式形成的真空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隔热内管之间抽为真空,采用真空方式进行隔热保温,达到了很好地保温效果,且内套管体和外套管体之间采用的柔性缠绕管有利于缓解隔热内管内外的流体冲击力,使隔热内管的承压能力明显提高。

在上述的中深层同轴套管换热器的隔热内管中,所述的缠绕层的层数为1-3层且当缠绕层的层数不少于2层时,相邻两个缠绕层内的柔性缠绕管错位设置。

在上述的中深层同轴套管换热器的隔热内管中,每一层缠绕层内的柔性缠绕管侧部均相互抵靠设置。

在上述的中深层同轴套管换热器的隔热内管中,所述的柔性缠绕管为柔性橡皮管,且所述的柔性缠绕管的管径为6-10mm。

在上述的中深层同轴套管换热器的隔热内管中,所述的硬质内套管体为镀锌钢管、不锈钢管、铜管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的中深层同轴套管换热器的隔热内管中,所述的外层保护管体由橡胶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具有能够有效提高保温效果,提高承压能力,降低成本投入,经济性良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隔热内管的纵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隔热内管的横剖面图。

图中,硬质内套管体1;柔性缠绕管2;缠绕层3;外层保护管体4;真空腔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内管包括内管本体,内管本体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硬质内套管体1,硬质内套管体1周向外侧设有至少一层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缠绕管2呈螺旋状周向绕设而成的缠绕层3,缠绕层3周向外侧设有与硬质内套管体1同心设置且紧贴于位于最外侧的缠绕层3上的外层保护管体4,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缠绕管2为柔性橡皮管,且柔性缠绕管2的管径为6-10mm,外层保护管体4与硬质内套管体1之间设有用于放置缠绕层3且经抽真空方式形成的真空腔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隔热内管之间抽为真空,采用真空方式进行隔热保温,达到了很好地保温效果,且内套管体和外套管体之间采用的柔性缠绕管2有利于缓解隔热内管内外的流体冲击力,使隔热内管的承压能力明显提高。

具体地,缠绕层3的层数为1-3层且当缠绕层3的层数不少于2层时,相邻两个缠绕层3内的柔性缠绕管2错位设置,每一层缠绕层3内的柔性缠绕管2侧部均相互抵靠设置。

更具体地,硬质内套管体1为镀锌钢管、不锈钢管、铜管中的任意一种,外层保护管体4由橡胶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为提高隔热内管的防腐蚀性能和坚韧性,本实施例的硬质内套管体1的采用的是镀锌钢管,外层保护管采用的是金属材料。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硬质内套管体1;柔性缠绕管2;缠绕层3;外层保护管体4;真空腔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