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气电混合供热机组。
背景技术:
授权公告号为CN203980428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箱式供热机组,其将燃气锅炉和控制设备集成到一个集装箱内,如果发生故障,可直接取出进行更换,缩短因供热机组故障而引起的大范围、长时间停止供暖,可实现偏远或独栋小区的供暖,减少了供热管网的铺设施工,减少热量损耗和故障率。但是,这种箱式供热机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箱式供热机组内有多个燃气锅炉,每个燃气锅炉均有一个烟囱伸出集装箱,将该箱式供热机组安装在独栋楼宇时,箱式供热机组中的一个或多个燃气锅炉的烟囱会朝向楼宇墙面,时间长了会将墙面熏黑,同时烟气还会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高温烟气携带大量的热量直接排到大气中,造成了能源浪费,加剧温室效应。因此,提供一种供热机组,解决烟气排放和能源浪费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电混合供热机组,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箱式供热机组存在的燃气锅炉的烟囱朝向楼宇墙面、容易熏黑墙面、影响居民身体健康、能源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气电混合供热机组,包括箱体,箱体内部设有至少两个燃气锅炉,燃气锅炉的烟囱伸出箱体的顶部,箱体的顶面上安装有集烟箱,燃气锅炉的烟囱出烟口位于集烟箱内部,集烟箱的内部安装有空气源热泵,集烟箱上安装有与集烟箱内部连通的进气管,空气源热泵的进气管与集烟箱的内部连通,同时安装与大气相通的可调节进气口,空气源热泵的出气口上安装有外部烟囱。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集烟式供热机组还包括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包括罐体、总回水管、总供水管、锅炉进水管、锅炉出水管和转运管,罐体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将罐体内部分为上舱体、中舱体和下舱体,第一挡板上设有连通上舱体内部与中舱体内部的连接微孔,中舱体的内部与下舱体的内部隔离;总回水管的出水口与下舱体的内部连通;转运管的进水口与下舱体的内部连通,转运管的出水口与上舱体的内部连通,转运管的进水口高于回水管的出水口,锅炉内设有锅炉循环泵;总供水管的进水口与中舱体的内部连通;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位于箱体的中部,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的外周均布有至少两个燃气锅炉,每一个燃气锅炉分别通过锅炉进水管与上舱体的内部连通,每一个燃气锅炉分别通过锅炉出水管与中舱体的内部连通,空气源热泵的进水管与下舱体的内部连通,空气源热泵的出水管与中舱体的内部连通,每个燃气锅炉的操作面板均朝向外部,箱体上与每一个燃气锅炉的操作面板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观察门,在未设置观察门的箱体的侧面上设有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维修门。
上述下舱体包括直管段和锥形漏斗段,直管段的下端与锥形漏斗段的上端固定连接,锥形漏斗段的下端串接有排污阀。
上述上舱体的顶部串接稳压缓冲罐和自动排气装置,稳压缓冲罐和自动排气装置与上舱体的内部连通。
上述转运管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转运管和第二转运管,竖置式混能装置的外周顺时针均布有第一燃气锅炉、第二燃气锅炉、第三燃气锅炉和第四燃气锅炉,箱体上对应地设有第一观察门、第二观察门、第三观察门和第四观察门,第一观察门和第二观察门位于箱体的后侧,第三观察门和第四观察门位于箱体的前侧,箱体的左侧设有第一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维修门,箱体的右侧设有第二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维修门。
上述集烟箱的正面投影呈矩形。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在集烟箱内安装了空气源热泵,大气中的空气通过与大气相通的可调节进气口进入集烟箱内并与烟囱排放到集烟箱内的烟气混合,混合气体被空气源热泵抽走,空气源热泵可以将混合气体中的热量进行高效再吸收,从而降低外部烟囱排放的烟气的温度,减少热量损失,空气源热泵采用电能和烟气中的热量作为能源,由于空气源热泵采用电能实现燃气炉排放烟气中能量的吸收再利用,从而显著地提高了该气电混合供热机组的热效率,更加节能环保,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去掉集烟箱后处于第一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去掉集烟箱后处于第二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在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箱体,2为烟囱,3为集烟箱,4为空气源热泵,5为可调节进气口,6为空气源热泵的进气管,7为外部烟囱,8为罐体,9为总回水管,10为总供水管,11为锅炉进水管,12为锅炉出水管,13为第一挡板,14为第二挡板,15为上舱体,16为中舱体,17为下舱体,18为连接微孔,19为直管段,20为锥形漏斗段,21为排污阀,22为缓冲罐,23为第一转运管,24为第二转运管,25为锅炉循环泵,26为回水泵,27为第一燃气锅炉,28为第二燃气锅炉,29为第三燃气锅炉,30为第四燃气锅炉,31为第一观察门,32为第二观察门,33为第三观察门,34为第四观察门,35为第一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维修门,36为第二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维修门,37为空气源热泵的进水管,38为空气源热泵的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3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所示,该气电混合供热机组包括箱体1,箱体1内部设有至少两个燃气锅炉,燃气锅炉的烟囱2伸出箱体1的顶部,箱体1的顶面上安装有集烟箱3,燃气锅炉的烟囱2出烟口位于集烟箱3内部,集烟箱3的内部安装有空气源热泵4,集烟箱3上安装有与集烟箱3内部连通的可调节进气口5,空气源热泵的进气管6与集烟箱3的内部连通,空气源热泵4的出气口上安装有外部烟囱7。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箱体1的顶面安装集烟箱3,将各个燃气锅炉的烟囱2排出的烟气收集到集烟箱3中,然后通过集烟箱3上的外部烟囱7统一排放出去,这样,可以将外部烟囱7朝向远离楼宇墙面的方向,从而解决了燃气锅炉的烟囱2朝向楼宇墙面、将楼宇墙面熏黑、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问题,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集烟箱3内安装了空气源热泵4,大气中的空气通过可调节进气口5进入集烟箱3内并与烟囱2排放到集烟箱3内的烟气混合,混合气体被空气源热泵4抽走,空气源热泵4可以将混合气体中的热量进行高效再吸收,从而降低外部烟囱7排除的烟气的温度,减少热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更加节能环保,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源热泵4为公知公用的装置,可从市面上购买到。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气电混合供热机组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所示,上述集烟式供热机组还包括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包括罐体8、总回水管9、总供水管10、锅炉进水管11、锅炉出水管12和转运管,罐体8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挡板13和第二挡板14,第一挡板13和第二挡板14将罐体8内部分为上舱体15、中舱体16和下舱体17,第一挡板13上设有连通上舱体15内部与中舱体16内部的连接微孔18,中舱体16的内部与下舱体17的内部隔离;总回水管9的出水口与下舱体17的内部连通;转运管的进水口与下舱体17的内部连通,转运管的出水口与上舱体15的内部连通,转运管的进水口高于回水管9的出水口,锅炉内设有锅炉循环泵25;总供水管10的进水口与中舱体16的内部连通;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位于箱体1的中部,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的外周均布有至少两个燃气锅炉,每一个燃气锅炉分别通过锅炉进水管11与上舱体15的内部连通,每一个燃气锅炉分别通过锅炉出水管12与中舱体16的内部连通,空气源热泵的进水管37与下舱体17的内部连通,空气源热泵的出水管38与中舱体16的内部连通,每个燃气锅炉的操作面板均朝向外部,箱体1上与每一个燃气锅炉的操作面板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观察门,在未设置观察门的箱体1的侧面上设有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维修门。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将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放置在箱体1的中部,并在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的外周围上几个燃气锅炉,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将罐体8分为上舱体15、中舱体16和下舱体17三部分,其中下舱体17通过回水泵26收集回水并对回水进行沉降,除去回水中的杂质,然后通过转运管将沉降后的回水抽入上舱体15内,锅炉从上舱体15内抽水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水输送到中舱体16内,同时,上舱体15内的水还可以通过连接微孔18进入中舱体16内部,实现了压力平衡,加热后的水与从上舱体15内的水在中舱体16内混合,混合后通过供水管10输出;采用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中置、锅炉围绕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的设计,使得供热机组的结构更加紧凑,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上连接的管线和泵均位于锅炉的背面,处于不可见的位置,所以供热机组的结构非常简洁、美观,正常使用时,可以打开观察门对锅炉的操作面板进行控制和查看,看不到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管线和泵等结构;需要维修时,打开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维修门,对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管线、泵进行维修更换,便于维修,本实用新型具备了沉降排污功能,减少对锅炉的损坏,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稳定性;另外,空气源热泵4的作用与燃气锅炉相同,都是该供热机组的一个热源,所不同的是,空气源热泵4采用电能和燃气炉排放烟气中的热量作为能源,由于空气源热泵4采用电能实现燃气炉排放烟气中能量的吸收再利用,从而显著地提高了该气电混合供热机组的热效率,更加节能环保。
如附图3所示,上述下舱体17包括直管段19和锥形漏斗段20,直管段19的下端与锥形漏斗段20的上端固定连接,锥形漏斗段20的下端串接有排污阀21。这样,回水进入下舱体17后沿锥形漏斗段20的内壁回旋,回水中的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锥形漏斗段20的内壁落入锥形漏斗段20的底部,并通过排污阀21定期排出,减少进入锅炉内部的杂质,减少对锅炉的损坏,延长锅炉使用寿命。
如附图3所示,上述上舱体15的顶部串接稳压缓冲罐和自动排气装置22,稳压缓冲罐和自动排气装置22与上舱体的内部连通。稳压缓冲罐和自动排气装置22与上舱体15的内部连通。稳压缓冲罐和自动排气装置22可以适应水的热胀冷缩变化,维护管路内的压力,提高安全性。
如附图3所示,上述转运管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转运管23和第二转运管24,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的外周顺时针均布有第一燃气锅炉27、第二燃气锅炉28、第三燃气锅炉29和第四燃气锅炉30,箱体1上对应地设有第一观察门31、第二观察门32、第三观察门33和第四观察门34,第一观察门31和第二观察门32位于箱体1的后侧,第三观察门33和第四观察门34位于箱体1的前侧,箱体1的左侧设有第一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维修门35,箱体1的右侧设有第二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维修门36。采用两个转运管实现回水的转运,可以降低每个转运管的体积,减少占用的空间,更加方便布局;本实用新型在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的外周均布了四个锅炉,充分利用了箱体1内部的空间,使用者可以通过第一观察门31查看和操作第一锅炉的控制面板,通过第二观察门32查看和操作第二锅炉的控制面板,通过第三观察门33查看和操作第三锅炉的控制面板,通过第四观察门34查看和操作第四锅炉的控制面板,通过第一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维修门35、第二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维修门36对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管线、泵进行维修和更换,操作简单,便于维护,使得供热机组的外形更加美观、内部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如附图3所示,上述集烟箱3的正面投影呈矩形。这样,箱体1和集烟箱3可以组成一个整体的矩形柜子,便于运输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箱体1为立方体,在箱体1的正中间位置安装一个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在箱体1内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的周向均布四个锅炉,并通过锅炉进水管11、锅炉出水管12与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连接,锅炉的控制面板朝外,在箱体1上设置有四个与四个锅炉相对应的观察门,在箱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维修门,方便检修人员进入到箱体1内部,对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线路、管线进行维修更换,由于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被四个锅炉围住,因此,竖置式自平衡混能装置、管线、泵等均不可见,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美观、内部布局合理,便于维修;在箱体1的顶面安装集烟箱3,将各个燃气锅炉的烟囱2排出的烟气收集到集烟箱3中,然后通过集烟箱3上的外部烟囱7统一排放出去,这样,可以将外部烟囱7朝向远离楼宇墙面的方向,从而解决了燃气锅炉的烟囱2朝向楼宇墙面、将楼宇墙面熏黑、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问题,设计巧妙,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集烟箱3内安装了空气源热泵4,大气中的空气通过可调节进气口5进入集烟箱3内并与烟囱2排放到集烟箱3内的烟气混合,混合气体被空气源热泵4抽走,空气源热泵4可以将混合气体中的热量进行高效再吸收,从而降低外部烟囱7排除的烟气的温度,减少热量损失,空气源热泵4采用电能和燃气炉排放烟气中的热量作为能源,由于空气源热泵4采用电能实现燃气炉排放烟气中能量的吸收再利用,从而显著地提高了该气电混合供热机组的热效率,更加节能环保。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